【核心素养目标】8.2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2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第二框题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一、理论基础和依据
分析与综合在人类思维中有两种类型:一是普通思维(初级)的分析与综合,另一是辩证思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其中辩证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是辩证逻辑研究的范围。辩证的思
维方法常常是从辩证的分析与综合开始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是更深刻地揭示事物内在本质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方面、要素,以便逐个地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分析的任务就是从事物或现象的总体中,首先把整体的各个部分和要素暂时分离开来,然后对它们进行细致的考察和研究。早期的分析方法仅仅是定性分析,随着现代科学认识的发展,逐步产生了定量分析、因果分析、结构分析、功能分析、系统分析、矛盾分析、整体分析、辩证分析等不同种类的分析方法。其中辩证分析是较全面、科学、内在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事物的矛盾,对事物的各个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侧面分别加以深刻的考察,以找出对象各方面的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也是思维必不可少的工具。
综合方法则是与分析方法相反的思维方法,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要素、属性、方面的基础上,再度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早期的综合方法表现为机械的、线性的综合,其特点是抽象的、机械的。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创立了整体组织部分、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综合方法,强调了整体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有机协调作用,强调部分之间的协同性。它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体现了辩证综合把各个部分按其内在本质和规律有机地统一为整体的方法。辩证综合还强调人的思维的建构性质,不但要按事物的本性综合地认识事物的整体,而且要按照事物的规律性创造出自然界所不具备的事物之间有机联系着的整体。
分析和综合虽然是两种相反的思维方法,但二者相互依赖、相互转化。一方面,综合离不开分析。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经过系统的、仔细的分析,那么综合就没有意义,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综合。另一方面,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如果没有综合的指导,分析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分析本身就是为了综合,如果没有综合,分析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分析与综合也是互相转化的。在认识的过程中,分析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就要转变为综合;综合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也要转变为分析。认识的深化就是由分析到综合,又从综合到分析,如此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的辩证统一是思维的要求,也是思维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理性具体的前提。人的思维只有通过分析与综合、抽象和具体的统一,才能达到建构更深刻的理论体系的目的。
二、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3.1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教学提示:以“2022年全国高温现象”为议题,探究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理解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通过分析高温现象的原因,切实体悟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增进对这两种思维方法的理解;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合作分析高温现象带来的危害,思考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学会运用辩证思维中的分析与综合方法认识矛盾,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以解决矛盾。
三、学情分析
从基础知识看,学生通过必修4“哲学与文化”的学习,已初步了解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内容。在其中“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课时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系统优化的方法。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也增进了对辩证思维的理解,为本节课“分析与综合”这一抽象概念及其辩证关系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从认知发展看,学生知道普通思维的分析与综合,但对辩证思维中的分析与综合还需进一步理解与体悟。好在该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大多数能够对抽象的思维原理进行理解并作出正确的判断,也能够运用原理解决一定的现实问题。
从教学难度看,本节课教学容量适中,学生已掌握普通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方法,可能会将其与辩证思维中的分析与综合方法相混淆。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发展预期之间的差距,通过相应情境、活动、任务的设计,帮助学生掌握辩证的分析和综合方法,体悟与评价这两种方法对把握事物本质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1.科学精神
通过探究高温现象出现的原因、危害及应对高温的对策,理解分析与综合的含义及特点,掌握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增强合作精神,培养探索能力,强化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价值理念。
2.公共参与
通过高温天气的案例分析,体悟分析与综合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方法来指导实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自觉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二)学科能力目标
1.学习理解
知道分析与综合的含义、方法及特征;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2.实践应用
能自觉运用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迁移创新
学会分析的方法与综合的方法,在面对复杂情境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同时能够更好地参
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分析和综合是两种方向相反的思维方法,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辩证统一的。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能够指导我们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能够为学生学习辩证思维的其他思维方法作好理论准备,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教学难点:区分普通思维与辩证思维中的分析与综合方法
普通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思维方法,而辩证思维中的分析与综合方法是辩证逻辑研究的范围,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同时也是矛盾分析法的体现。因而进行辩证思维的分析与综合,其基础在于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要求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学生已掌握普通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方法,现在需要掌握的是辩证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方法,学生在学习上可能会存在一定难度,对普通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分析与综合的理解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六、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本节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辩证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方法,推动认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教师有目的地引入2022年全国高温现象,从学生的体验感受人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教材内容。针对不同的案例、情境进行理性分析,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情感。
2.合作探究法
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和合作讨论。以学生们经历过的高温事件为素材,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探索高温现象的特点及原因,同时鼓励不同能力的同学代表团队进行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团队学习效率和合作意识,进行创造性学习。
3.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本节课需要掌握辩证思维的分析方法与辩证思维的综合方法,用高温现象这一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学,能从理论层面对学生的要点困惑、价值选择进行解惑释疑和价值引导。而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因而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实践教学,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七、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
教师:2022年的夏天和往年大不一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这个夏天的不同寻常之处?
学生1:这个夏天特别热。
学生2:这个夏天的雨水比较少,往年夏天经常下雨,今年都是好几个星期才下一场雨。
教师:老师也和大家有同样的感受,甚至觉得今年夏天的时间比往年的更长一些。造成这个夏天变得与往年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持续的高温天气又会造成哪些影响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的学习。
【设计意图】从学生切身感受到的天气变化入手,将社会生活实践融入思政课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天气变化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已有较多了解,将地理学科知识与思政学科知识融通起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体悟综合思维的运用,为后续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
环节一:析高温原因,明思维方法
材料一 夏季以来(2022年6月1日至8月15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12.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1天。截至8月15日,此次高温热浪事件已经持续64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多(超过2013年的62天)。35℃以上覆盖1680站、37℃以上覆盖1426站,均为历史第二多(仅次于2017年,分别为1762站和1443站),但40℃以上覆盖范围为历史最大;高温极值站数262站,已超过2013年(187站)和2017年(133站)。根据国家气候中心专家的综合研判,我国此次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的持续时间还将会继续延长,综合强度将进一步增强。(注:“站”指气象站)
教师:请同学们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思考可能导致此次高温现象的原因。
学生1: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所以夏天的气温普遍升高。
学生2: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大,使得城市地区储存了较多热量,导致同一时间城市的温度较郊区偏高。
学生3:受地理因素的影响。比如,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火炉城市-南京、武汉和重庆,其中重庆和武汉都位于长江流域的河谷盆地,易蓄热,不易散热,就容易形成高温天气。
教师:刚才大家运用地理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判断,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专家是如何分析的。
材料二 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高歌女士从三方面解释本轮高温形成的原因:一是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在今年(2022年)夏天,大气环流系统表现出一致性的暖性高压环流系统控制,形成大范围的整体环球暖高压带,受高压系统的影响,热空气会留在地面,散不出去就会让这个地方非常热。第二方面的原因,是跨越三年的拉尼娜气候事件对大气环流异常推波助澜。第三方面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增暖放大调节的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分析原因和专家分析原因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具体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1: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产生高温现象的原因进行了猜测,运用的是分析的思维方法,专家把通过分析得到的各个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更确切的原因,运用的是综合的思维方法。
教师小结:同学指出了两种思维方法。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而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教师: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运用这些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呢?
学生2:因为复杂多样的客观事物是以有机整体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要素暂时地分割开来,把被考察的部分、要素从对象整体中抽取出来。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剖”认识对象。认识认识对象以后,要把通过分析得到的对事物的各个部分、要素、层次,以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阶段的认识,按照对象所固有的联系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教师:从为什么的角度学习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掌握这两种思维方法的必要性。请大家结合教材第77-78页的内容思考,我们在分析高温现象产生的原因时,具体运用了哪些分析方法与哪些综合方法?
学生3:对引起高温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运用的是因果分析;对大气环流的作用、影响进行分析,运用的是功能分析;对当天的天气属不属于高温天气的分析属于定性分析,而对高温天气的数量有多少的分析是定量分析。
教师小结:这位同学能够依据问题找方法。依据问题的不同,分析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也不同。从具体内容来看,人们需要对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从方法上看,有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成分的定性分析,有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定量分析,有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些功能或具有哪些功能的功能分析,以及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发生或变化原因的因果分析。其中,辩证唯物主义阐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有利于人们在实践中抓住重点问题,认清事物的性质。
教师:还有其他同学要分享自己找到的综合方法吗?
学生4:从城市人口密度、建筑范围等因素整体考虑得出的城市热岛效应体现的是功能综合。
教师小结:在不同的认识领域有着不同的认识目的和综合范围,所以除了功能综合还有其他的综合方法。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多种方法,获得对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哲学中的综合旨在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教师:对比分析与综合这两种方法,能否谈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或者这两种方法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1:分析的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能够对问题的“点”获得更透彻的认识,其优点是精确。但如果认识只局限在问题的“点”上,难免会产生片面的认识。
学生2:综合方法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所以它的优点是关注整体。而它的缺点在于任何一次综合的结果都只是对认识对象相对完整的认识,只是对现实原型的近似描述。
教师小结:通过思考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将分析与综合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全面而又深刻地把握认识对象。
【设计意图】通过对高温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分析方法、什么是综合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理解掌握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的必要性及特征。本环节的设计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教学方法,利用对问题链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科学精神素养。
环节二:思高温危害,悟辩证关系
教师:事实上,近年来全球气候系统的不稳定已经在加剧,持续高温天气,给诸多方面带来不利影响。请同学们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进行课前调研、课堂讨论,高温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学生活动:课前搜集高温天气产生的不利影响的实例,课堂小组讨论3分钟,讨论过程中做好相关记录,讨论结束后各组派出一位代表进行发言。
显示,目前正值我国大部地区秋收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未来10天,四川盆地、江淮、江汉、江南及陕西南部等地仍将持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超过40℃,处于孕穗抽穗和灌浆的一季稻、开花结铃期的棉花等遭受高温热害风险较高;安徽中南部、四川盆地东部、贵州北部等地农业干旱将有所发展,影响玉米、水稻和蔬菜及经济林果等生长。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省(市)耕地受旱面积1232万亩。这个实例反映高温会带来干旱,给农业带来产量减少的不利影响。
小组3:我们小组搜集的实例是,2022年8月17日18时28分许、20时30分许,重庆市涪陵区荔枝街道、江北街道所辖山林相继发生火灾。这个实例反映高温会增加山林火灾发生的可能,给人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小组4:我们小组搜集的实例是,2022年7月以来,四川遭遇大范围长时间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主要江河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二到五成,导致四川水电发电能力不断降低。四川面临历史同期最高极端温度、最少降水量、最高电力负荷-“三最”叠加的局面。这个实例
反映高温会对电力的供应造成压力,引起电力供需矛盾。
小组5:我们小组搜集的实例是,2022年夏天,西安建筑工人王某某因热射病倒在了收工回家的路上;宜昌搅拌站工人何某某在工作地突发疾病去世,生前曾被医院诊断为“热射病可能”。这些实例反映高温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无法逆转的危害,甚至威胁生命。
学生:(点评组小组分享后)我们先对高温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再综合我们分析的要素,得出高温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结论,由此得出-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作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教师小结:世界充满了矛盾,人们要深刻认识事物,就必须认识事物的矛盾,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体现。只有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揭示事物的整体,才能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设计意图】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收集高温天气带来不利影响的具体事例,能增进学生对高温天气危害的认识。在活动中,利用小组合作、代表发言、组员补充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也在活动中渗透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综合探究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科学精神素养。
环节三:寻应对策略,促思维发展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探讨了这次高温天气的成因,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危害。接下来我们继续探讨以下问题。
(1)结合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及所学知识,分析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极端天气的发生。
(2)搜集相关资料,思考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正确应对这种极端天气以减少损失。
注:极端天气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几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包括干旱、洪涝、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害等。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5分钟,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出两位代表进行发言,讨论过程中做好相关记录。
小组1:针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我们小组认为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逐步改变以煤为主要燃料的能源结构,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推广使用太阳能电器,开发利用风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②植树造林,减少人为干预生态环境,不滥捕滥杀,不滥砍滥伐,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降低地质破坏,降低污染,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效率;③转向更环保的交通出行方式,推广使用电动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小组1:面对高温带来的干旱,我们小组认为可以适时开展人工降雨。有关部门应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开展人工降雨作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湖泊干旱、农作物因干旱减产和山林起火等问题。
小组2:针对城市热岛效应,我们小组认为可以科学规划和布局城市建设,降低各种工程的数量、规模及提高各种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利用效率,减少不合格建筑物及短寿命建筑物的数量。增加城市绿化,调节市内气温和空气湿度等,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小组2:面对四川的电力供需矛盾,我们小组在搜集相关资料的时候发现四川在2022年
8月21日启动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一级应急响应。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各级政府机关,市政用电带头降负荷,尽最大可能让电于民。广大工商业用户积极响应,综合采取停产让电、提高空调温度、减少景观照明、优化用电时间等各类措施,降低整体用电需求,其实,在问题面前、困难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贡献。
小组3:我们小组从宏观方面提出相关措施,我们认为对于极端气候造成的灾情,提早预报消息,及早应对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小组建议可以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即建立完善灾害信息发布传播机制,通过互联网、手机、农村大喇叭等设施,将预报信息尽量传递到最基层的民众中。
小组3:针对热射病,我们小组建议加强个人防护。①尽量避免高温天气出门,尤其是在10:00-16:00不要在烈日下多作停留。若要外出,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打遮阳伞、带上充足的水等。②加强营养。除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外,还要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并适量饮用淡盐开水、凉茶、绿豆汤等。③当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胸闷气短等早期中暑症状时,应立即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喝一些凉水降温,病情严重时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教师小结:从大家给出的方法中,老师感受到大家已经在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去思考问题。掌握辩证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掌握矛盾分析法,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设计意图】 在前两个环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从理论层面理解了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及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本环节从解决措施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培养学生,提升公共参与意识,教育学生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三)课堂总结
高温的“烤”验,让我们学会在全球视野下客观地看待环境问题,也唤起了更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希望大家真的能够学会这些方法,做好个人的防护,同时也能运用这些方法,践行低碳生活的价值理念,为我们的美好家园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设计意图】总结教学核心内容,促进学生认识和情感升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