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2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一、理论基础和依据联想思维在认识活动的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联想思维能够在两个以上的思维对象之间建立联系。通过联想,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在问题对象和某些思维对象间建立起联系,这种联系会帮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首先,联想思维不同于创新思维,但联想思维能够为创新思维方法提供一定的基础。联想思维一般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的形象,但是它往往能为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维奠定一定的基础。其次,由于联想思维有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特性,常常能够把思维引向深处或更加广阔的天地。联想思维能够活化创新思维的活动空间。再次,联想思维有利于信息的储存和检索。思维操作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把知识信息按一定的规则存储在信息存储系统,并在需要时把其中有用的信息检索出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走出一条新路-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提高联想思维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在旧的知识基础上认识新的问题,并对新旧知识进行整合的过程。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迁移主要是指先前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对后来学习知识与技能产生的影响,也可以说是旧经验对学习新经验的影响。迁移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了解迁移理论知识,有助于我们展开联想,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面对新的情况、解决新问题。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联想思维中的“迁移”,是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行位置变迁与功能移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依据时间时序的不同,迁移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从迁移效果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按照迁移的水平和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二、课标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4.1体会联想思维中的迁移、想象的运用;了解联想思维的方法和特点;知道迁移、想象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教学提示:可围绕“什么是联想思维”这一问题,通过思维小游戏开展联想思维训练,在活动中理解联想思维的含义、特点,懂得如何提高联想思维的水平,自觉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可围绕“如何培养联想思维”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掌握联想思维的迁移和想象方法。可联系上一框题,帮助学生理清联想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关系。三、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在不同场合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联想思维。在平时的学习中,记忆英语单词和语句需要运用联想思维,理解语文的古诗词意境需要运用联想思维,学习数理化也离不开联想思维,鉴赏美术作品也需要联想思维,等等。因此,学生对联想思维已经有一定感受和体验,这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在学习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后,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了提升。通过前一框题创新思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基础。但是,大多数学生对联想思维的含义、特征、方法、特点以及作用等缺乏系统认识,不清楚其中的内在联系。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情,我们可以在课前进行简单的了解,为达成教学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培育目标1.科学精神通讨词语联想的小游戏,围绕“宁波”一词进行联想训练,理解联想思维的客观基础和含义,在活动过程中把握联想思维的联结性和畅想性特征;通过对北京冬奥会的倒计时创意的分析和对“假如将来宁波办奥运会”的设想,掌握联想思维的迁移方法和想象方法,从而懂得如何提高联想思维质量,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与水平。2.政治认同通过词语联想的小游戏,围绕“宁波”一词进行联想训练,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回顾北京冬奥会的创意和畅想未来奥运,增强对国家的热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归属感。(二)学科能力目标1.学习理解理解联想思维的客观基础和含义,把握联想思维的联结性和畅想性特征,明确联想思维中迁移和想象的含义、分类及意义。2.实践应用掌握联想思维的迁移方法,并自觉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3.迁移创新用联想思维思考家乡发展,提升运用联想思维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联想思维的方法与训练联想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联想思维人人都有,但是水平和能力各有不同。实践证明,通过训练可以提升联想思维的水平。训练联想思维有很多方法,可以通过课堂之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联想思维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其自觉将联想思维用于日常生活,改变其思维方式,培养联想思维和创新意识。2.教学难点:把握联想思维的含义与特点在平时生活中,学生常常会运用联想思维,但不一定会用哲学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而在思维领域,事物又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对这些问题考虑较少。因此,这会对学生理解联想思维的含义和特点造成困难。只有理解了联想思维,才能展开联想思维训练,所以这是本节课必须突破的难点。六、教学方法1.案例研讨法案例研讨法是一种以案例为线索,引导学生进行议题探讨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围绕教学案例设置多个议题,营造研讨的轻松氛围,有助于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2.情境教学法本节课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联想思维的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精选案例、活动设计等,将创设的情境移入课堂,引导学生体验,有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联想的方法。3.学思用结合法本节课相较于前面的课程内容,在重视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更注重实际应用。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加以训练,将联想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七、教学流程(一)课堂导入教师:有一个成语叫“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的原意是说走失的马、牛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形容地域广大距离遥远,也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风马牛不相及,你同意吗?事物之间真的毫不相干吗?风马牛一定不相及吗?学生:不一定吧,我们也许可以通过联想,将毫不相干的事物“串联”起来。教师:卢梭认为:“想象使我们对于将来能实现的事物,成为首先的真实发现者。”也就是说,我们要成为“首先的真实发现者”需要具备联想思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需要有联想思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设计意图】从“风马牛不相及”成语开始,引入课题,引起学生兴趣。通过“风马牛一定不相及吗”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也为学生学习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打下认识基础。(二)新课教学环节一:脑洞大开 懂联想之含义-什么是联想思维?教师:我们现在通过一个思维小游戏一起体验联想之美。各位同学,请你在看到一个词语以后,将联想到的与之相关的内容立马记下来,然后我们请同学逐一说出你的“联想词”,并说明理由。当然,后面同学不能与前面同学的答案重复。我们先来试一下。例如:“中秋”这个词,我会联想到“明月”,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嫦娥”“月饼”“故乡”“团圆”等。教师:经过简单的热身,大家准备好了吗?今天的词语是“宁波”。现在开始的两分钟时间,你可以和周围同学简单讨论一下,尽可能多地给出联想到的词语,并写下原因。学生活动:简单讨论,通过联想写出词语。学生1:看到“宁波”这个词,我就联想到了“汤圆”。因为汤圆是宁波特产,是经典的宁波味道。学生2:我联想到了“缸鸭狗”,缸鸭狗是宁波有名的百年老店,以小吃闻名,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缸鸭狗汤圆。教师:为什么两位同学会联想到“汤圆”和“缸鸭狗”呢?学生:民以食为天。两位同学通过“味蕾”联想到了一起。教师:这两个词确实都与“宁波”有关联。因此,他们的联想也并非巧合。脑科学研究揭示,人的大脑会根据主体的需要、兴趣、知识结构、个人经历等,将其对事物的认识进行归档,分门别类地储存在记忆之中。当主体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大脑会根据问题的性质,利用某种契机,将对相关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产生回忆,在触类旁通的探索中寻求问题的解决。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相信大家对宁波味道,也有独家记忆。“宁波”“汤圆”“缸鸭狗”······为什么我们能够这样联想?这种记忆又是如何产生的?学生;是因为这些事物之间本身有一定的关联。哲学上说,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教师: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因而联想思维是人的一种普遍而经常性的思维现象。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离开了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思维中的联想只能是臆想。“宁波”和“汤圆”可以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宁波汤圆历史悠久,以细腻纯净的绵白糖、黑芝麻和优质猪板油制成馅,本身口味令人称绝。口味和名气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这也是“汤圆”被大家一下就想到的原因。而“缸鸭狗”这家宁波百年老店能够经久不衰也是因为它的汤圆口味极佳。我们会联系到“缸鸭狗”是因为联想思维就是通过相似、接近或对比等思维机制,寻求对事物在时间、空间和性质等方面的相关性认识,将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牵引出来,这就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选择。可见,联想不同于简单的回忆,而是带有思维加工的成分。那么,什么是联想思维呢?学生: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教师:大家还可以从“宁波”这个词联想到什么?学生3:我联想到了“宁波帮”。宁波帮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商帮,中国传统“十大商帮”之一,它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推动了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宁波帮”是“爱国爱乡、创新创业”的一个了不起的“商帮”。“宁波帮”崛起的奥秘在于坚强的意志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教师:这个联想相当有水平,已经从“吃”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宁波帮”是宁波另一张重要的名片,宁波人是很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而创新成果往往离不开联想思维。当你将思路打开,将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牵引出来,可能性就多了起来,你发现了吗?那就请你们继续联想。学生4:我联想到“天一阁”“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是宁波的美誉。这里“书藏古今”指的是宁波天一阁,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是当今现存亚洲最古老的私人藏书阁,是宁波的代表性建筑。“港通天下”成了宁波名副其实的写照。宁波自古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港之一,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2年世界第一,把宁波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600多个港口紧紧相连。教师:“宁波”是城市,“天一阁”是建筑,大家能否从他的这个联想当中概括出联想思维的特点?学生:“宁波”和“天一阁”,城市和建筑是不同的事物。我们通过联想,把对不同的事物的认识联结起来。教师:这个城市和这个建筑都是客观存在的,这又是我们对相同性质的事物的认识。于是,“宁波”和“天一阁”关联在了一起,天一阁是宁波的代表性建筑。所以,联想思维的“联”就是把对性质相同、相似甚至不同的事物的认识联结起来,建立新的关联,产生新的观念。学生:我也可以绕过“天一阁”,直接联想到“书藏古今”。我也可以绕过“宁波舟山港”直接联想到“港通天下”。教师小结:那是因为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具有非连续的跨越性,从形式上看,联想思维既可以将对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将对看似不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所以,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这是联想思维的特征之一。学生5:我联想到了“杨倩”。宁波姑娘杨倩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东京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金牌,为中国队收获东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作为宁波人的我,为她感到骄傲。学生6:我联想到了“奥运”。杨倩“射落”两金,石智勇“一举”夺魁,汪顺成为首位获得奥运会混合泳金牌的中国男运动员,管晨辰在平衡木上技惊天下······想到2021年的夏天,我觉得很自豪。教师:那么,我们思路再打开一点!宁波将来有没有承办奥运会的可能呢?宁波会不会变成奥运之城呢?学生:怎么可能?我们已经有了全球唯一“双奥之城”北京了,北京已经有了承办经验和条件,为什么要让宁波举办奥运会?这想法有点荒唐。学生:为什么不可能呢?宁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经济发达,有强大的生命力。宁波人具有“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的宁波精神,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不断的奋斗,让城市发展更上一层楼,承办奥运会是有可能性的。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一下,等宁波变成了新晋的奥运之城,这会给宁波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教师小结:在这位同学自由畅想未来、畅谈可能的时候,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皱了眉头,也许你不同意他的观点,觉得这是荒唐的,而有的同学在点头和鼓掌,表示赞同他的观点。不论你同不同意都是被允许的,这不影响我们自由地“畅想”,你可以自由地构想、想象甚至幻想,天马行空。因为思维在联想时发生了跨越性的联结,将看似不相关对象的认识“荒唐”地联系起来,也就是思维发挥了非逻辑制约的畅想功能。这体现了联想思维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学生:联想思维具有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教师:既然如此,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在思维世界里天马行空地自由联想。人人都有联想思维,但是其联想的水平和能力并不相同。我们又要如何来衡量呢?比如:我们在刚才的思维游戏当中,大家觉得谁的回答是最佳联想成果?学生:学生4联想得更多,可是其他同学的联想成果也值得肯定,也体现了联想的思维过程。教师小结:所以,思维在联想时的“联结”速度和“畅想”得到的结果的数量,是衡量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自觉地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运用联想思维,是提高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联想思维水平越高,联想思维水平能力越强的人,他越能展开联想的翅膀,越能够看到世界更多的可能性。【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简单的联想训练游戏,让学生通过对“宁波”这个词进行联想,在联想的过程中理解联想思维的客观基础和含义,又在分析联想各个词的原因中把握联想思维的联结性和畅想性特征。环节二:大胆畅想 习联想之方法-如何培养联想思维?教师:人类有史以来的许多发明创造,都可归功于联想思维。蒸汽机的发明是源自英国发明家瓦特由沸腾的开水壶产生的联想,锯子的发明离不开中国古代工匠鲁班由割破手的锯齿边茅草产生的联想,“大陆漂移说”的创立与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由大西洋两岸地形相似产生的联想分不开······可见,联想思维对于创造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联想思维呢?联想思维的方法又有哪些?材料一 北京冬奥会以立春之日的“一片雪花”拉开帷幕,在生机盎然的早春时节挥手作别。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乌巢”开幕的一天,也是中国的立春节气。开幕式表演中,一段“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视频惊艳全世界,北京冬奥会将迎来闭幕的前一天则是雨水节气。北京冬奥会是冬奥赛事的第二十四届,开幕式恰巧定在2月4日,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三个“24”巧妙相遇,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重要元素再合适不过。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为元素,从“4”开始倒数,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做法,又与中国古典诗词相结合,使“中国印象”更加深入人心,邀请全世界观众一起迎接新的春天。教师:这样的创意从何而来?“二十四节气”与“开幕式倒计时”又是如何通过联想思维联系在一起给世界带来惊喜的呢?学生:“二十四节气”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特定节令,反映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恰逢三个“24”巧妙相遇,倒计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二十四节气”包含着时间的推移,共通之处让这个创意好像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教师:这奇妙的“化学反应”就是迁移。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迁移的本义是离开原地而另换地点,或由于自然力的作用从某地移至他地。联想思维中的迁移,是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行位置变迁与功能移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同样都要表示时间推移,用“二十四节气”来倒计时,把这二者联系在一起,又挖掘了背后的“节气密码”古诗词,令人叹为观止。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迁移有什么作用呢?学生1:“二十四节气”不是从零开始,古诗词也不是凭空而生,其实这都是以往的积累,是中华文化的底蕴。我们在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时候,要汲取先前的经验,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只有将过去的经验和认识运用到新情况和新问题之中,才能开辟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可能道路。因此,这样的创意只有中国可以拥有,这也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学生2:迁移对提高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二十四节气”与“开幕式倒计时”可以梦幻联动,其实点火仪式的创意也可以体现这一点。也就是运用迁移将先前的经验运用到对新情况的认识之中,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运用到解决新的问题中,实现由“此岸”到“彼岸”、触类旁通的认知过渡。教师小结:所以,迁移可以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知识越多、见识面越广,发散的范围就越大,联想的东西就越多,就越容易产生上相见。教师:这是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了,通过奥运五环体现“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奥林匹克大家庭”主题。奥运五环一般会附着在某个卡通形象上,那我们可以设计怎么样的卡通形象呢?学生2:我认为,这个卡通形象可以是一只可爱的螃蟹,所以我画了一只螃蟹,突出在沿海城市宁波举办的特点。宁波人自古就喜欢吃海鲜,尤其是螃蟹。宁波站还像一只红膏炝蟹笑迎八方来客。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螃蟹突出城市特点,体现宁波也将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学生3;我认为,这个卡通形象应该是汤圆。汤圆是汉族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汤圆起源于宋朝,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汤圆有团团圆圆的寓意,所以汤圆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这样既凸显传统文化,又能够表达美好的寓意。教师:那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些可爱又有特色的形象的呢?学生3:奥运吉祥物一定不是一个简单的卡通形象,它必须承载着特殊的寓意,体现着奥运精神。每一届奥运会都有自己的特色,吉祥物又要有不同的创意。教师小结:这更加需要我们展开联想思维,通过想象去创作和表达。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展开想象的方式也不同。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标的想象,有意想象是在意识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展开的各种想象,属于有意想象。我们为了设计出一个吉祥物而开动脑筋,其实是在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按照有意想象的要求去思考,是一种形象化的想象。而这种想象的意义在于可以填补经验知识的空白,帮助人们找出不同对象之间可能具有的关联,还可以给抽象的认识对象建立起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因为有想象力,我们才能创造发明,发现新的事物定理。如果没有想象力我们人类将不会有任何发展与进步。爱因斯坦能发现相对论,得益于他的想象力。牛顿能从苹果落地,而联想到万有引力这一个科学的重大发现也离不开想象力。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创新思维的根本动力来自社会实践的需要,想象在这里可以起到明确目标的重要作用。人们想象事物可能有更为完美的功能,问题有更好的解决方式,自己可以实现更高的工作目标和人生价值等,这样的想象可以促使人们以更高涨的热情和坚忍的意志投入创新活动之中。而联想思维和创新思维是什么关系呢?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迁移和想象是联想思维的重要方式。我们如果能够在自发联想的基础上自觉加以训练,我们就可以提高联想思维的质量,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设计意图】在此环节,通过回顾北京冬奥会的经典创意和畅想未来,使学生掌握联想思维的迁移和想象方法,明确其含义、分类及意义,同时培养民族自豪感、归属感。(三)课堂总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想象力、创造力从哪里来?要从刻苦的学习中来。在新时代,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更要掌握联想思维和创新思维,拥抱更美好的未来!【设计意图】总结教学核心内容,促进学生认识和情感升华,自觉提升思维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