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学) () (命题人)(高一年级化学学案) (化学组) (审核人)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学习目标】1.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等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2.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认识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构建元素周期律。【情景创设】通过对碱金属元素、卤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有着相似性和递变性。那么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有什么变化规律呢?学生预习【问题导学】【智慧碰撞】一、核外电子数根据课本P107表4-5中信息,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绘作成折线图。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二、化合价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主要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柱状图①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的数值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间有何关系?②主族序数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间有何关系?③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同一周期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三、原子半径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半径为纵坐标,制作成折线图。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知识运用】1. 判断正误:(1)第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 )(2)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氢元素( )(3)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是从1递增到8( )(4)氢元素除了有+1价外,也可以有 1价,如NaH( )2.下图表示1~18号元素原子结构或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的变化。该图中纵坐标表示( )A.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最高化合价 D.原子半径四、粒子半径大小比较比较 Na 、Mg、Al、Si的原子半径大小?比较Cs、Rb、K、Na、Li、H原子半径?比较O2-、F-、Na+、Mg2+原子半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微粒,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越阴越大,越阳越小)比较Cl-、Cl 原子半径?【知识运用】1.(双选)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的是( )A. Na、Mg、Al B. N、O、F C.P、Si、Al D. C、Si、P2.(双选)下列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Na+Cl->Na+>Al3+C.NaRb>K>Na3.下列各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r(K)>r(Na)>r(Li) B.r(Mg2+)>r(Na+)>r(F-)C.r( Na+)>r(Mg2+)>r(Al3+) D.r(Cl-)>r(F-)>r(F)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那么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根据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请你预测该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五、1.下列关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大理石加入稀盐酸中,能产生CO2气体,说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CB.Si与H2化合所需温度远高于S与H2化合所需温度,说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SiC.Na与冷水反应剧烈,而Mg与冷水反应缓慢,说明Na的金属性强于MgD.Fe投入CuSO4溶液中,能置换出Cu,说明Fe的金属性比Cu强2.下列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 )①HCl比H2S稳定 ②S2-的还原性比Cl-的强 ③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④HCl的溶解度比H2S的大 ⑤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⑥HCl的酸性比H2S的强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3.同周期的X、Y、Z三种主族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 B.非金属性:X>Y>Z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