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课件(共23张PPT)+教案(表格式)+练习单 泰山版(2018)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课件(共23张PPT)+教案(表格式)+练习单 泰山版(2018)

资源简介

《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七年级 课时 2课时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学会用数据说话。课标解读:课程标准中对于《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的要求位于《第3单元 挖掘数据中的价值》里。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学会用数据说话。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三册第3单元挖掘数据中的价值的第三节课,主要针对数据用公式法或者函数法进行运算来展开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学过word对办公软件的界面比较熟悉,而且学过python编程,对于数据的类型及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目标 1.体会数据分析在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性。2.了解表格数据统计的一般流程。3.掌握表格处理工具excel中的有关理论知识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表格数据统计的基本方法:公式计算、函数计算。难点:掌握一定的挖掘数据背后规律(或现象)的技能。
评价任务设计 1.通过利用excel来对碳排放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学生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是否掌握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2.了解表格数据统计的一般流程,评价学生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是否掌握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3.掌握表格处理工具excel中的有关理论知识点,评价学生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是否掌握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教 具学 具 课件、学生操作资源包 教 法学 法 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五分钟特色课程 用python求和,找出求和的函数,引领数据表格函数的应用。 学生编写小程序来回顾求和的函数。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求和函数。
一、情境导入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课前让学生填写“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调查问卷。在上课之前,同学们填写了一份调查问卷,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下问卷填写的情况,请问同学们你们能快速的从这些数据统计出不同的生活方式选择的人数吗?老师来做个小的处理,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我们一下就可以看出在不同生活方式上选择的人数是多少。通过刚才老师的演示,我们知道光有原始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才能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下面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进入今天的课题----《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1、学生填写调查问卷。 2、观察数据,思考老师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网页问卷调查的形式,设置新颖的情景,引发学生兴趣。
二、新授过程 怎样利用excel来对碳排放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研究性学习案例我这里正好有一份数据是李明同学第一季度家庭物品的消耗清单。他想让我们帮他计算一下每种物品的碳排放量,并分析每个月碳排放的变化情况。碳排放量=使用数量×碳排放系数碳排放系数参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数据。环节一:明确任务需求分析: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确定以下几个任务:(1)计算不同项目每月的碳排放量。(2)计算每月的碳排放总量。(3)比较第一季度每月不同项目碳排放量的高低。 学生找到资源包中对应的数据表。学生阅读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设计意图】通过对网页调查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光有原始数据是不够的,还应该对数据进行处理,才能呈现出有价值的信息。【设计意图】从网页分析中,可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有个基本的了解,同时通过操作演示有利于课程导入。
环节二:分析数据 1、利用公式计算分析数据:任务一:计算不同项目每个月碳排放量。【老师引导】:以计算二月份不同项目碳排放量为例:步骤一:单击选定单元格f3。步骤二:从键盘输入“=”号,然后输入公式“b3*c3”,最后按【回车键】即可。小技巧:由于下面每类项目的计算方法和上面类同,所以可用鼠标拖动填充柄快速完成其它的计算。【学生任务】:完成其它两个月不同项目碳排放量计算。2、利用函数计算分析数据:任务二:计算每月的碳排放总量。【老师引导】:以计算一月份碳排放总量为例。步骤一:单击选定单元格f10。步骤二:单击“插入”à“函数”步骤三:在对话框中选择【常用函数】中的“sum”,然后按提示完成总量的计算。小技巧:和任务一一样,其它月份也可用鼠标拖动填充柄快速完成。【学生任务】:完成第一季度每月碳排放总量计算。【老师】:同学们观察我们刚才计算得到的这张表,如果还想知道不同项目每个月碳排放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对数据一一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但单纯的数据比较让大家选择起来都觉得困难,excel中可以用图表的方式将数据信息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3、数据图形化【老师】:请同学们下面三项任务用哪种类型图表更好呈现,完成匹配。在excel图表有三种常见的图型,柱形图:擅长比较数据间的多少与大小关系;线形图:按时间轴表现数据的变化趋势;饼形图:描述数据之间的比例分配关系。其实三种图型都可以使用,但要从中选择最适合的一种图型。选择图表就是因为它比数据更直观、更形象,能够一目了然。究竟要做成什么类型的图表,要根据分析问题的重点来定。【教师引导】:将第一季度不同项目每月碳排放量的高低用图表方式表现出来。 要进行数量的比较用柱形图最为合适。步骤1:先选取f3:h10,按住ctrl键不放(不连续区域的选取),再选取a3:a10。注意:这里选取的时候要包括字段名步骤2: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图表】。步骤3:在“图表类型”对话框中选择图表的类型,如“柱型图”步骤4:在“图表源数据”对话框中选择是根据第一行还是第一列生成图表的系列。步骤5:在“图表选项”对话框中设置。步骤6:在“图表位置”对话框中选择。完成操作。 观察数据,形成初步判断。 思考老师所提问题,想一想自己的解决方法。 观察老师演示,掌握公式计算方法,并完成学生任务。 观察老师演示,掌握函数计算方法,并完成学生任务。 思考老师所提问题,完成匹配。 观察老师操作。注意难点知识的掌握。 带着问题思考,通过excel生成图表,我们能从图表中分析出什么。 【设计意图】针对部分同学基础比较薄弱,所以这里先来次快速入门。【设计意图】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从任务需求着手。“怎样分析数据”
环节三、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或现象) 老师:从上面图表可以看出相比一月份,二月份除了电梯使用这项之外,其它每项碳排放量都有所升高,三月份每一项值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老师】:通过以上的操作,我们知道了怎样利用图表分析数据,但具体具体到生活中,怎样的生活方式才是低碳环保的呢。下面我们分成4个小组:衣、食、行、用,从不同的方面来分析。(创客思维) 学生自主探究利用饼图分析不同项目碳排放量在当月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利用折线图比较1-7月份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简单的连线问题,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图表类型有不同的适用范围。【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向导制作图表的具体步骤。注意重,难点知识的讲解。
四、分组综合实践分组综合实践——“衣”研究目的从生活中“衣”的方面研究怎样的着衣才是低碳环保的。任务1:用柱形图比较不同衣服面料碳排放量的多少。任务2:用饼图表现出不同衣服面料人群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分组综合实践——“食”研究目的从生活中“食”的方面研究怎样的饮食才是健康,低碳的。任务1:用柱形图比较出不同食物碳排放量的多少。任务2:用饼图表现出合理膳食结构中每类食物所占比例。分组综合实践——“行”研究目的从生活中“行”的方面研究怎样出行才是低碳环保的。分组综合实践——“用”研究目的从生活中“用电”的角度研究怎样用电才是低碳,环保的。 13、分组合作完成任务 14、分组练习,同学之间可探讨,互相帮助。 15、分组汇报研究情况,并填写学习任务记录卡,展开自评和互评。 【设计意图】每种面料衣服在生产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碳排放,其中涤纶的碳排放最高,虽然很多同学选择的都是棉质面料的衣服,但涤纶面料所占的比例也不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尽量选择低碳排放的衣服,成本低、环保、而且品质较高的高科技面料应该是未来服装面料发展的趋势。【设计意图】荤食碳排放量普遍比素食要高,但我们也不能片面的追求低碳食物,我们还要注重饮食结构的合理。多吃素食,少吃肉!【设计意图】步行、自行车出行能很好的减少碳排放,而且有利身体,电动车也是比较低碳的一种出行方式,大众交通工具相比私家车碳排放量更少,但我们也不能片面追求低碳的出行方式,我们应该考虑实际情况尽量选择比较低碳的出行方式。(思政渗透)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家用电器是每一个家庭中必备的物品同时也是低碳生活中最基础的设备,低碳生活是指设备在正常工作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从上面分析可知通过节能家电的使用或养成良好使用习惯,节约每一度电,才能真正做到低碳生活。(创客思维)
四、课堂小结 请大家回想下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1、引导大家从如何分析问题入手,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 最后利用恰当的表现形式呈现主题,表达意图。2、excel统计方法:公式计算、函数计算。3、不同的图表类型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掌握了基本的图表生成方法。4、培养同学们数据分析观念,学会用数据说话。希望同学们学习了本节课内容后,在自己展开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有个系统的思路和方法。
五、作业设计 制作一个植树绿化统计图表,并计算每年的植树总量及植树增长率。
六、板书设计 公式计算、函数计算
七、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针对知识点制作一个半成品,学生上课有针对性地对作品进行完善,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内容
容(共23张PPT)
Excel电子表格

复习目标:
1.学会数据的整理、分类和数据的表格化
2.电子表格的数据输入和编辑
3.单元格的美化
4.运用公式与函数进行必要的数据计算。
复习过程:(知识整理,交流共享)
任务一:单元格地址
任务二:填充柄
任务三:单元格美化
任务四:数据计算(求和、求平均分)
一、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电子表格中的一个工作簿(BOOK1一个文件)可以存储多个工作表(如Sheet1、 Sheet2、 Sheet3)。工作表是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行列的交叉方格称为单元格。
单元格是用于存储数据的基本单元;每一个单元格都有一个固定的地址,其地址是由列标和行号组成。
展示要求:
1.B层同学回答问题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准备评价、质疑或补充
学习目标一:单元格地址
自主学习要求(时间:2分钟)
认真观察屏幕上的图,写出每个人的单元格地址。
练习一:
自动填充: 就是通过简单的双击或拖动操作快速、准确地输入大量有规律的数据。
填充柄
选定一个单元格,仔细观察后,会发现在单
元格右下方有一个小黑方块,这就是填充柄。
填充柄
Excel数据输入
填充和自动填充
自动填充:
自动填充操作步骤:
当鼠标光移动到填充句柄上方时,鼠标会变成“ + ”字形状,此时可能通过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实行自动填充操作。
Excel数据输入
使用填充柄(即活动单元格右下角的小“ ” )输入一些具有规律的数据系列,如一月、二月……;1、2、3……,星期一、星期二……等,试一试,下列操作会出现什么结果:
1.在两个相邻单元格C1、C2中分别输入0001和0003,然后同时选定这两个单元格,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C2单元中的填充柄。
2.将工作表Sheet1重命名为“练习”;删除工作表Sheet2;在Sheet1后插入一个名为“学习”的工作表。
练一练
三、单元格的美化
合并单元格:
先选定要合并的单元格,然后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合并及居中按钮 即可将选定的单元格合并为一个大的单元格,并且可使合并后的单元格的内容居中排放。
设置单元格格式:
单元格格式的设置包括数字格式、对齐方式、字体字号、边框类型、单元格底纹等。
插入行
在要插入的行的下方,单击左侧的行号,选择一行单元格,单击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插入命令,如图
行、列的基本操作
格式设置
选择单元格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菜单选项,如图:
单元格属性的设置
Excel中为了方便对数据处理,可以通过定义单元格的“数字”选项卡,来定义不同的单元格数据格式。
例:输入电话号码的区号“010”
如果直接输入,“010”中的第一个“0”会被忽略掉。此类数据已经不是数字,这是我们需要通过先将单元格的数据格式修改成“文本”类型后,再在该单元格处输入“010”。
格式设置
单元格属性的设置
【对齐】选项卡,可以对单元格的文本进行对齐方式、文本方向等的控制。其中“文本控制”中的“自动换行”选项,在单元格内容比较多需要用多行来进行显示 时,可能使用这个选项达到换行的效果。
格式设置
单元格属性的设置
Excel中的字体、边框、图案的设置与word里面的基本相同。
【边框】选项卡,可以对单元格的边框线进行设置。
格式设置
边框的设置
Excel中的字体、边框、图案的设置与word里面的基本相同。
小试牛刀
单元格美化练习题
小组合作要求:
1.组长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认真做题,并相互交流。
2.交流完后,组长确定好一位发言人准备上教师机展示。
展示要求:展示者边讲解边操作,并解答同学们的质疑。
四、利用公式计算
以“=”号开头,表示输入的是公式
数据的简单运算
求和1:
输入 公式求和。
求平均值、计数等操作如此类推。
回车键
五、在公式中使用函数
函数 功能
Sum(B3:F3) 计算从B3到F3连续单元格中数据的和,与B3+C3+D3+E3+F3的作用相同,该函数也可写成Sum( B3,C3,D3,E3,F3)
Average(B3:B8) 计算从B3到B8所有单元格中数据的平均值
Max (B3:B8) 找出B3:B8区域中的最大值
Min(B3:B8) 找出B3:B8区域中的最小值
数据的处理
排序
通过单击数据菜单下的【排序】菜单命令,弹出“排序”对话框,如图
提示:排序对话框中,最多可以设置3个关键字。
大展身手
计算求和和排序练习
1.先独立思考,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
2.展示要求:引导学生解读表格,体现思维过程。
课堂小结:
学习评价
1.Excel界面的各主要元素及其基本操作(行、列、工作表的操作等)
A
B
C
D
很好
较好
未掌握,仍需努力
一般
请根据实际情况评价自己对以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使用填充柄自动填充有规律的数据;
3.正确使用公式进行求和等计算;
4.函数sum、average的含义和使用;各班级收藏书单统计表
班级 人数 文学类 人文类 科学类 小计 平均数
一班 52 367 266 456
二班 48 423 302 378
三班 49 384 287 438
四班 51 398 223 463
五班 50 411 322 391
六班 49 355 314 380
七班 52 432 246 424
八班 50 408 374 38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