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第一框教案课题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时数1课时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出版社)1.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各种探索;理解并认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教学目标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于民族复兴和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意义,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拥护党的领导。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各种探索未能改变中国人民悲惨命运的原因:新民主主义革教学重难点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通过初中阶段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我国近代历史、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及俄国十月革命己经有初步了解,知道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人民处境悲惨,但对近代中国历史任务的认识不清晰,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还缺乏清晰的认学情分析知: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要困惑可能在于:为什么当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方案没能改变中国的命运?挽救中国命运的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最薄弱的无产阶级?一个当时看似“弱小”的党为什么能在动荡的时代中有“大作为”?学习本框,有助于引导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新中国的重大历史意义,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拥护党的领导。教学方法教法:议题式教学法学法:合作探究、社会实践1.文本资源:《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学资源2视频资源:纪录片《筑梦路上》第一集《群英寻路》、时政微视频《大党》专辑《浴血奋斗百折不挠》、纪录片《复兴之路》等3场馆资源:中共一大会址(数字纪念馆)、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虚拟展厅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回望走过【发布任务,热身导学】引导学生通的路】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数字纪念馆或国家博物馆《复兴过课前参观获得之路》虚拟展厅第一至三部分,做好记录,填写表格。感性体验,为本课前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框题学习做好铺预学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垫。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思考中国人民为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议题一: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各种探索,为何未能改变悲惨的命运?(20分钟)导入【情境1】通过对比(1)如1.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14世纪至20世课中何理解近代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纪初中国与西方研学中国的社会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发生的大事件,性质、主要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一卡尔·马克思《鸦片贸易史》运用历史唯物主矛盾与历史2.14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发生的大事件。义的知识,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