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7 课第一框教案课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数 1 课时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 基础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出教材版社)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奋斗目标和执政理念;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教学目标 2.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理解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坚定理想信念,学好本领,勇于担当。理解党的性质、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根本宗旨、初心和使命等,坚定理想信教学重难点念,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已有初步了解,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一定的认识,认同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本课理论性学情分析 较强,学生对于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较为零散化,将知识内化为行动的自觉需要加强,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的意识和自觉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本课宜选取鲜活的案例和故事辅助教学,从而使相关理论内化于心。教法:议题式教学法、榜样引领法、访谈法教学方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1.文本资源: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方志敏《可爱的中国》。2.视频资源:时政微记录视频《人民就是江山》、公益广告《我是谁》、新华教学准备社微视频《百秒看百年大党》、央视新闻《党的十九大六中全会开幕》等。3.生本资源:身边优秀共产党员故事。流程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读原文、排 教师下发课前任务单: 通过排练情练诗朗诵】 1.读原文:阅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景诗朗诵、阅读文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 献,引导学生提前课前第六部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了解“十 了解本课知识,为预学个坚持”的内容。 本课教学做好准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排练情景诗朗诵“方志敏的 备。《可爱的中国》”。议题 1: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20 分钟)一、党的 【情境创设】 播放视频,激性质和宗旨 播放视频《我是谁》: 发学生探究兴趣,【创境激趣 “我是谁,是什么样的人,也许你从来没有想过。 引出议题。导出新知】 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课中 公益广告《我是谁》用温暖朴实的镜头记录了普通平凡的身边人物故事:大学生、环卫工人、医生、交警、村研学干部等是他们的不同身份,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议题描述】《我是谁》镜头记录的中国共产党人,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和品格? 通过讨论,引【小组讨论】 领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学生分享和讨论观点,说明理由。在小组交流的基特点和品格。础上,每组安排一名代表进行分享。1【总结建构】教师整合学生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他人着想、坚守到最后、遇事冲在前面、默默承担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共同的特点和品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引思明理】 【情境创设】 通过资料研全 心 全 资料一:张思德的故事 学,引导学生加强意为人民服 张思德,四川仪陇人,18 岁参加红军,22 岁入党, 对党执政理念的务是中国共 经历长征,多次负伤。1944 年 9 月 5 日,他在陕北安 认同,进而更加热产党的根本 塞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不幸牺牲,年仅 29 岁。按照 爱和拥护中国共宗旨。 毛泽东的指示,9 月 8 日下午,张思德的追悼会在枣园 产党。后院的干河沟上召开,会场上悬挂着毛泽东亲笔写的“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联,毛泽东在讲话中号召全党全军学习和发扬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之后,讲话压缩整理成一篇文章,以《为人民服务》为题第一次发表在 1944 年 9 月 21 日出版的延安《解放日报》上。资料二:《为人民服务》(节选)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分享感悟】结合资料及教材第 67 页“相关链接”,谈一谈:什么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总结建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情境创设】观看《时政微记录》视频《人民就是江山》。【议题描述】如何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和讨论观点,说明理由。【班级交流】通过抢答的方式,让第一个完成任务的小组展现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总结建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议题 2: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20 分钟)二、党的 【情境创设】 通过朗诵原初心和使命 分小组朗诵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 文,从方志敏的事【引思明理】 【议题描述】 迹中感受中国共中 国 共 这些光明前途实现了吗?方志敏的事迹体现了中 产党人的初心和产党人的初 国共产党人什么样的初心和使命? 使命。心和使命是 【小组讨论】为中国人民 学生分享和讨论观点,说明理由。在小组交流的基谋幸福,为中 础上,每组安排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华民族谋复 【总结建构】兴。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情境创设】播放新华社微视频《百秒看百年大党》。【议题描述】各个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和讨论观点,说明理由。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每组安排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建构】从诞生那一天起,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 通过视频及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材料研学,引导学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 生进一步领悟党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 的初心和使命的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重要意义。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情境创设】播放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相关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了解“十个坚持”的内容。3【资料研学】资料一:古语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毛泽东也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从古至今,人民群众的力量都是不可小觑,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中国共产党是从人民中来,根植于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政党。“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体现,共产党人自始至终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个初心和使命是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共产党人的身上始终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资料二:数十年如一日守初心杨善洲从 1953 年担任区委副书记起,先后担任过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1977 年担任保山地委书记,直至 1988 年退休。1988 年 3 月杨善洲退休后,婉拒上级安排他到省城安享晚年的厚意,走进施甸县大亮山,与 15 名职工一道开始了起早贪黑植树造林的生活。22个寒暑过去,大亮山林场人工林面积达 5.6万亩,经济价值超过 3 亿元。2009 年,82 岁的杨善洲把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施甸县政府决定奖励杨善洲 10 万元,被他当场谢绝。经再三劝说,他接下了保山市委市政府奖励的 20 万元,并捐出 16 万元用于公益事业。【议题描述】结合上述资料,小组讨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意义是什么,并通过例举事实来说明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重要性。【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和讨论观点,说明理由。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每组安排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建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无产阶级政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才能够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才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启思导行】 通过“启思导共产党员就在我们身边。无数个奋斗在平凡岗位上 行”活动,进一步课后 【知行合一 的共产党员,汇集成如海一般深沉的磅礴力量。他们坚 感悟党的初心和践学 素养提升】 定理想信念,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用行动践行着共产 使命,向优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搜集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 党员学习。迹,为他们点赞,向他们学习。(本教案作者: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 王海霞)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