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17.第8课第一框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17.第8课第一框教案

资源简介

第 8 课第一框教案
课题 我国的国体与政体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数 1 课时
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 基础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出
教材
版社)
1.明确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了解我国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和阶级基础,
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认同并拥护人民民主专政。
教学目标 2.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方式及
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认同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优越性,履行国家主人翁的权利和职责。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认同并拥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用实际行动
教学重难点
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学生在九年级思想政治课《道德与法治》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但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方式、主要职权及优越性的认
识不够系统深入,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还不明确。学生喜欢
学情分析
参与讨论、撰写议案等互动丰富的课堂活动,喜欢阅读贴近生活的案例,喜欢看视
频、图片等鲜活资源,在本课教学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选取合适的学法和
教法。
教法:议题讨论法、情景模拟法
教学方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
1.文本资源:《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
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
教学准备 2.视频资源:央视纪录片《国家记忆》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诞生》、2023
年 3 月 5 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微视频《人
大代表这样代表人民》、视频《我们走在大路上》之《论人民民主专政》。
流程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总议题:如何认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1.观看视频《我们走在大路上》之《论人民民主专政》片段。 通过课前查找
2.查找人大代表履行职权的故事,记录下印象最深的一个分享到 学习、观看视频,
课前
学习平台上,上课时讲一讲。 激发学生学习兴
预学
趣,为本课学习进
行铺垫。
子议题 1:如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15 分钟)
【创境激趣 【情境创设】 通 过 观 看 视
导出新知】 播放 2019 年 8 月 23 日央视纪录片《国家记忆》 频,引发学生思考
一、人民 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诞生》。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民主专政是 【议题描述】 分别是什么。
我国的国体 党徽上的镰刀、锤头和国徽上的谷穗、齿轮分别
课中 代表什么?为什么党徽和国徽上要设计这些元素?
研学 【小组讨论】
学生分享和讨论观点,说明理由。在小组交流的
基础上,每组安排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议题讲解】
党徽上的镰刀是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农民阶
级;锤头是工人的劳动工具,象征着工人阶级。国徽
上的谷穗和齿轮分别象征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中国
1
共产党党徽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镰刀和锤头
等元素,体现着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国徽上的谷
穗和齿轮等元素,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
国家。
【总结建构】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
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
民。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它明确规定了社会
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
人民性质。
【引思明理】 【情境创设】
人 民 民 资料:1949 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主专政的内 一文,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 28 年来领导民主革命的经
涵 验,阐明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各阶级
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以及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基本政
策,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
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分享感悟】
结合资料及教材第 74 页“相关链接”,谈一谈:
毛泽东阐述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人民
民主专政的内涵是什么?
【总结建构】
(1)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在国
家根本性质(即国体)上: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现在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上:人民通过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2)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严格的
组织性和纪律性,是领导阶级,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
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
分。广大农民与工人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联
系,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不仅是夺取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
发展的重要保证。
(3)人民民主专政包含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
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人
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
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
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中国人民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
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必须进行斗争。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政权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维护
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
动的历史任务。
【延伸阅读】
1945 年 7 月,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时,与毛
泽东在窑洞中有一段著名的对话。“我生六十多年,
2
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黄炎培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
新路来破解中国史上治乱兴衰循环往复的历史周期
率。
毛泽东略作沉思:“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
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走群众路线。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
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在“窑洞对”中,毛泽东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
就是让人民监督政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
党的自我革命。
子议题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25 分钟)
【创境激趣 【情境创设】 通 过 观 看 视
导出新知】 播放 2023 年 3 月 5 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十四届 频,引导学生自主
二、人民 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 探究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大会制 【议题描述】 制度的性质和运行
度是我国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运行方式是什么? 方式。
根本政治制 【小组讨论】
度 学生分享和讨论观点,说明理由。在小组交流的
基础上,每组安排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总结建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是支撑中国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通过行使选举
权定期选举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据人民的利益
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
事务。
【情境创设】
教材第 75 页“阅读与思考”和第 76 页图示。
【议题描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职权是什么?
【小组讨论】
学生分享和讨论观点,说明理由。在小组交流的
【引思明理】 基础上,每组安排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以图片和视频
人 民 代 【总结建构】 创设情境,引导学
表大会制度 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突出强调权为民所赋, 生探究人大代表行
的地位和职 最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在我国政 使权力的方式以及
权 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
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 制度的优越性。
力机关,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各
级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
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职权: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
任免权。
【讨论分享】
有人形象地将人大代表的工作比喻为一个“聪”
3
字,如图所示。
【议题描述】
观察此图,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分享,分别从四
个方面介绍人大代表的工作。
【情境创设】
播放微视频《人大代表这样代表人民》。
【议题描述】
人大代表是怎样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我国人大
代表制度的优越性是什么?
【小组讨论】
学生分享和讨论观点,说明理由。在小组交流的
【引思明理】 基础上,每组安排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人 民 代 【总结建构】
表大会制度 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提出议案——落实议
的优越性 案——监督工作
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
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
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
100 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
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
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1.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 通过查找资料
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和模拟活动,让学
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 生感受人大代表的
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从查阅的资料中梳理出各级 职责,感悟人民代
课后 【知识拓展
人大代表选举产生的路径和过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 表大会制度体现了
践学 素养提升】
呈现,上传学习平台。 人民当家作主,提
2.“假如我是人大代表”模拟活动。6~8 位同学 升学生政治认同和
组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所在学校师生普遍关心 公共参与等学科核
的问题或所在地区的社会热点问题,尝试写一份议案。 心素养。
(本教案作者: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 王海霞)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