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制是:米,符号为m;
单位换算: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um=109nm 1nm=10-3um=10-6mm=10-7cm=10-8dm=10-9m
知识点2:长度的测量
实验室常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1)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为0~ 10 cm.
(2)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 长度 ,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
常见物体的长度:
指甲盖的宽度约为1cm 成年人的拳头的宽度约为1dm
课桌的高度:0.8m 一层楼的高度:3m
PM2.5的长度约为:2.5微米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微米
物理书本的长度大约为18cm 初中生身高150cm
知识点3: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国际单位制是:秒,符号为s单位换算:1h=60min=3600s 1s=1000ms
停表读数:
先读小盘:5min (再看是否过半)
再读大盘:(过半了读后30s)37.5s
读数:5min37.5s或337.5s
常见的时间
普通中学生跑100米的时间约为16秒;
1min脉搏跳动约为70次
知识点4: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少误差,错误可以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更加精密的仪器测量、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知识点5:多次测量的目的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对同一个数据进行多次测量,比如说测量长度时)
2.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对不同的数据进行多次测量)
知识点6: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的运动速度越快(裁判)
②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的运动速度越快(观众、物理学)
2.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推导公式:、 。
基本单位是米每秒m/s ,常用单位是千米每小时km/h。1m/s=3.6km/h
3.速度的物理意义:例如4m/s其物理意义是“1s内走的路程是4m”
4.常见物体的速度大小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 33m/s
5.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每个时间段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6.平均速度:(只有用公式计算这一种方法)
知识点7:s-t图像
知识点8:v-t图像
知识点7:参照物
1、参照物的选取原则
(1)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
(2)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3)通常情况下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时,默认选地面为参照物.
4.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第二单元《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2、转换法:将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被弹开。
乒乓球的作用: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真空罩实验
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无法通过实验直接得出,需要通过科学推理法得出)。
知识点2:声速
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V固体>V液体>V气体(但是并不绝对)
2、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回声测距:
3.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时间时0.7s,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最小距离是17m
知识点3:声音的特性
声的分类:声音:20Hz—2000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知识点4:声的利用
①声可以传递信息(例子:倒车雷达、超声波探伤仪、声呐、超声波导盲仪、医疗诊断做B超、听诊器听声音、蝙蝠在黑暗中飞行时发出超声波探测障碍物。)
②声可以传递能量(例子:声音震碎杯子、超声波击碎结石、超声波清洗眼镜、牙齿。)
(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会伴随次声波)
知识点5:噪声的危害和防治
控制噪声有三个途径:
①防止噪声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如:禁止汽车鸣笛、给枪支安装消音器
②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如:在道路两旁植树、隔音墙、安装吸音材料、关闭门窗、双层玻璃。
③防止噪声入耳,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捂住双耳。
第三单元《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
1、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常用的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3、实验室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异同点:
实验室用温度计 体温计
使用方法 在待测液体中读数,不能取出 使用前用力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显示 实时温度 最高温度(不甩:示数只升不降)
量程分度值 量程:-20℃-110℃分度值:1℃ 量程:35℃-42℃分度值:0.1℃
4、常见温度的估计
人体正常的体温:36-37℃ 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24℃左右
冰箱冷藏室:0-4℃    冰箱冷冻室:0℃以下
舒适的洗澡水温度:40℃  
     
知识点2:六种物态变化
知识点3:物态变化相关图像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持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晶体熔化的特点:只吸热不升温
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海波、冰块、水晶、食盐、奈。
晶体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持续放热(二者缺一不可)
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常见的非晶体:石蜡、玻璃、松香、沥青。
沸腾时温度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持续吸热
(缺一不可)。
沸点受大气压的影响,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气泡特点:
①沸腾前,气泡上升时体积由大变小
②沸腾时,气泡上升时体积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补充;
1、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器材的安装要自下而上依次安装 ,使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2、固体磨碎、搅拌器和水浴法加热的好处都是:使物质均匀受热。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4、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5、使气体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所有气体)②压缩体积
知识点4:物态变化实例
1.熔化(固态变液态):冰雪消融、铁块熔化、蜡烛“流泪”、雪糕化水、吃雪糕解暑。
2.凝固(液态变固态):水结冰、铁水烧铸兵器、冬天在菜窖里面放水防止蔬菜冻坏
3.汽化(液态变气态):水的沸腾、湿衣服变干了、人从水里出来会觉得冷,小狗夏天吐舌头、擦酒精降温。
4.升华(固态变气态):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了、冬天雪没有变成水但是也消失了、柜子里的樟脑丸变小了、白炽灯的灯丝变细了、干冰
5.凝华(气态变固态):雪、霜、窗花、雾凇的形成
6.液化(气态变液态):(热的水蒸气遇冷就液化,有小水滴的一边在热水蒸气这边)
①烧水时壶嘴冒白气:壶嘴喷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
②撕开雪糕会冒“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液化为小水滴
③冬天,哈气会有白气:口腔中呼出的热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
④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表面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表面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瓶子表面。
⑤清晨,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附着在植物表面。
⑥秋天的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
⑦戴口罩喘气会在眼镜上有白雾:口腔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
⑧冬天,带着眼镜从外面进到暖和的屋里,眼镜片会起雾:屋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
⑨冬天,车内开暖空调时前玻璃有白雾:车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滴,附着在车内的玻璃上。
⑩夏天,车内开冷空调时前玻璃有白雾:车外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滴,附着在车外的玻璃上。
7、判断吸热、放热方法:一般而言,同种物质,气态温度最高、液态次之、固态温度最低
第四单元《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光的直线传播
(1) 条件: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 光线: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光线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们建立的一种理想模型。
(3)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影子、日食、月食、 三点一线(打靶)、激光准直、小孔成像、排队排直
(4) 小孔成像:
成像特点:倒立的实像。 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应用:阳光透过树叶间的间隙照到地面上形成圆形的光斑,光斑就是太阳的实像,树叶之间的缝隙就相当于小孔。)
3、光速:光在真空/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x108m/s。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知识点2:光的反射 和光的折射
1、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对比
项目 光的反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
图示
三线 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
两线 分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两侧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两侧
项目 光的反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
两角 关系 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增大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 不变 (斜射时空气中的角大)
相同点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 是可逆的
光的反射的例子:水中倒影、黑板反光,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潜望镜、照镜子
光的折射的例子:筷子变弯、水变浅、树变高、海市蜃楼,叉鱼时往下叉一点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区别
现象 共同点 不同点 结果
镜面反射 都遵循光的 反射定律 反射面光滑 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漫反射 反射面凹凸 不平 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方向
光的反射及折射实验常考点
纸板应该选择粗糙的,使它发生漫反射,这样在各个方向都可以看到光线
(2)纸板的作用:便于显示和记录光路
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
1、成像原理:光的 反射 .
2、成像特点: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为 虚像 .
3、常考点
1、为什么要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
因为玻璃板透光,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两支蜡烛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等大,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3、刻度尺有什么作用?
为了测量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4、实验环境较亮好?还是较暗好?
较暗环境做实验或者选择暗色的玻璃板
5、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没与桌面垂直(或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会有什么结果?
蜡烛B与蜡烛A的像无法重合。
6、玻璃板是用厚的好还是薄的好?为什么?
薄的好,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影响实验。
平面镜的像比物大还是小?还是等大?怎样确定?
等大,实验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
当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像(变大、不变或变小)
不变
知识点4:光的色散
1、 牛顿 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称之为光的色散。(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最大)
2、色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是 红、绿、蓝 .
3、红外线和紫外线
(1)红外线:我们把红光之外的辐射叫做红外线.应用: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器等.
(2)紫外线:在光谱的紫光以外的辐射叫做紫外线,应用:消毒灭菌、使荧光物质感光(验钞机)、促进骨骼生长等.
第五单元《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凸透镜与凹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类别 凸透镜 凹透镜
概念 中间 厚 ,边缘 薄 的透镜 中间 薄 ,边缘 厚 的透镜
图例
性质 对光具有 会聚 作用 对光具有 发散 作用
应用 放大镜、老花镜 近视镜
2、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思考:请在甲、乙两图的虚线框中画出合适的透镜.
甲         乙
注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或发散作用是和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相比的,并不是指光线的最终传播方向.
3、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
透镜 平行于主光轴 通过(虚)焦点 过光心
凹透镜 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与主光轴平行 方向不变
凸透镜 通过焦点 与主光轴平行 方向不变
知识点2:透镜的应用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
照相机: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正立放大的虚像
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知识点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口诀
注意:凸透镜成像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分居异侧倒,虚像则是同侧正;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实验注意事项
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呈在光屏的中央。
知识点4:眼睛的成像原理与望远镜和显微镜
1、眼睛的成像原理
(1)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 光屏 .
(2)正常人眼睛的成像特点:成倒立、 缩小 的实像.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近视眼 远视眼
特点 只能看清 近处 的物体 只能看清 缩小 的物体
成因 晶状体太 厚 ,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晶状体太 薄 ,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光路图 成像在视网膜的 前方 成像在视网膜的 后方
矫正方法 配戴 凹 透镜 配戴 凸 透镜
矫正原理 凹透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 发散 作用
3、显微镜和望远镜(物镜与目镜都是凸透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