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题型突破(14份打包 含解析)—2024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观题题型突破(14份打包 含解析)—2024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讲义

资源简介

  主观题题型突破 哲学措施启示类主观题
考题印证: 2022·湖南高考,19 请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知识,谈谈如何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2022·广东高考,20 2 请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视角,谈谈面对偏见应如何正确地“走自己的路”。 2022·山东高考,19 2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说明“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启示。
(2022·山东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守正创新。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国古代经典《中庸》,讲的是顺应大本达道、尽心勉力笃行方能化育成事。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了工作的方法论:①“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②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
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再次为我们未来干事创业指明了方法路径,要求我们“致广大而尽精微”。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说明“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启示。
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
材料信息②: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主观题题型突破
典例剖析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 答题语言: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意识,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教材溯源: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材料信息②: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 答题语言:干事创业要“致广大”,有远大的目标规划;要“尽精微”,把远大的目标规划落实落细,积微成著;要统筹兼顾“致广大”和“尽精微”,把远大的目标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 教材溯源: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意识,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部分影响整体,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干事创业要“致广大”,有远大的目标规划;要“尽精微”,把远大的目标规划落实落细,积微成著;要统筹兼顾“致广大”和“尽精微”,把远大的目标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参考答案)专题四  就业创业与企业经营 主观题题型突破
法律与生活中案例分析类主观题
考题印证: 2023·辽宁高考,18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A剧本杀店涉嫌哪些违法行为;若小明诉至法院请求损害赔偿,可提出哪些理由。 2023·湖南高考,19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判断甲媒体诉乙公司侵权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022·辽宁高考,19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创美公司是否有权向A公司、孙某、徐某请求承担责任;若创美公司全部财产不足以承担违约责任,沈某和周某是否承担清偿责任。请分别说明理由。
(2022·辽宁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④沈某大学毕业后与周某共同投资设立“某市创美创意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恰逢全国“两会”,①沈某了解到神舟十五号将在年底前与神舟十四号在太空“会师”,于是决定以“神舟美绘”为主题,采用抽象画的方式呈现会师美景,并应用于创意解压系列产品。客户对此颇为青睐,遂与创美公司签订《独家许可使用合同》。②创美公司要求全体员工对产品研创严格保密。两个月后产品研创成功,在准备履行合同时,发现市面上出现画样几近相同的抱枕。经调查:②员工徐某在朋友圈发工作照片时带入该画样,③朋友孙某点赞转发后,①被A公司发现并用于自己的产品。客户遂主张违约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创美公司是否有权向A公司、孙某、徐某请求承担责任;若创美公司全部财产不足以承担违约责任,沈某和周某是否承担清偿责任。请分别说明理由。
解题流程
第一步 审设问,定方向
第二步 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客户与创美公司签订《独家许可使用合同》,被A公司发现并用于自己的产品
材料信息②:创美公司要求严格保密,徐某却在朋友圈发工作照时带入该画样
材料信息③:朋友孙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转发该信息,造成了严重影响
材料信息④:沈某与周某共同投资设立“某市创美创意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步 组答案,用术语
法律题的答案由三部分组成:判定、引用法条及陈述事实。判定要简单明确,法条要准确无误,陈述事实要与法理相结合。
具体解题方法: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
要做到“两审”:审材料和审问题。一般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说明原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教材知识。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
第二步:根据材料内容对接教材知识,落实知识点内容。
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键。
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关系,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
主观题题型突破
典例剖析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客户与创美公司签订《独家许可使用合同》,被A公司发现并用于自己的产品 答题语言:客户与创美公司签订《独家许可使用合同》,转移该图样的著作使用权,客户享有该图样的使用权。未经允许,其他人不能使用该作品,否则构成侵权。A公司未经允许,将该图样用于自己的产品,构成侵权,应承担侵权责任 教材溯源:著作权的保护
材料信息②:创美公司要求严格保密,徐某却在朋友圈发工作照时带入该画样 答题语言:创美公司要求全体员工对产品研创严格保密,徐某却在朋友圈发工作照时带入该画样,导致画样外流,根据民法典和劳动法相关规定,劳动者有保密义务,徐某应承担相应责任 教材溯源:劳动者的义务
材料信息③:朋友孙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转发该信息,造成了严重影响 答题语言:朋友孙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转发该信息,属于善意第三人,但转发行为造成了严重影响,应立即删除该信息,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教材溯源: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材料信息④:沈某与周某共同投资设立“某市创美创意有限责任公司” 答题语言:创美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认缴出资承担有限责任,所以,若创美公司全部财产不足以承担违约责任,沈某和周某不承担清偿责任 教材溯源:有限责任公司责任承担方式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1)客户与创美公司签订《独家许可使用合同》,转移该图样的著作使用权,客户享有该图样的使用权。未经允许,其他人不能使用该作品,否则构成侵权,故客户有权主张违约责任。A公司未经允许,将该图样用于自己的产品,构成侵权,应承担侵权责任。创美公司要求全体员工对产品研创严格保密,徐某却在朋友圈发工作照时带入该画样,导致画样外流,根据民法典和劳动法相关规定,劳动者有保密义务,徐某应承担相应责任。朋友孙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转发该信息,属于善意第三人,但转发行为造成了严重影响,应立即删除该信息,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2)沈某与周某共同投资设立“某市创美创意有限责任公司”,创美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所以,若创美公司全部财产不足以承担违约责任,沈某和周某不承担清偿责任。(参考答案)       主观题题型突破 政治原因依据类
考题印证: 2022·江苏高考,16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顺应时代发展,以立法形式积极回应民众数字遗产继承需求。 2022·辽宁高考,18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2021·全国乙卷,39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
(2023·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社会治理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挑战,我国扩大了地方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既要监督地方立法,又要促进地方立法。①推进备案审查工作不仅可以对违背上位法的规定进行纠正,还可以支持地方开展地方立法探索,从而推动有关方面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②案例1 某省物业管理条例规定“按时缴纳物业费等相关费用”是小区业主参选业主委员会的前提条件之一。A市居民对此提出审查建议,认为这与民法典和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相抵触。 接到审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即启动审查程序,并进行了回应:经过审查,以业主未按时缴纳物业费限制业主参选业主委员会,缺乏上位法依据,不符合立法原意和法治精神,制定机关应对相关规定进行修改。 ③案例2 针对非机动车事故发生率、伤亡率高,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的新情况,B市出台了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该市居民提出审查建议,认为条例中对于驾驶无号牌非机动车行为的处罚力度超出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处罚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审查程序并作出结论:该规定是地方人大基于管理需要对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回应,既符合法律的原则和精神,又一定程度补足了法律规定的滞后。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④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为什么既要维护法治统一,又要鼓励地方创造性开展地方立法工作。
解题流程
第一步 审设问,定方向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推进备案审查工作不仅可以对违背上位法的规定进行纠正,还可以支持地方开展地方立法探索,从而推动有关方面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材料信息②:案例1
材料信息③:案例2
材料信息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为什么既要维护法治统一,又要鼓励地方创造性开展地方立法工作
第三步 组答案,用术语
原因依据类非选择题主要以国家重大举措或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背景。设问关键词一般有“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要求考生回答采取相关举措的依据或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主题、知识限定。
第二步:双联。审材料,将材料信息对接教材知识。阅读材料信息,划分材料层次,概括中心思想,抓住关键词句。对接教材知识,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的关联点。
第三步:梳理。紧扣题意,合理作答。一般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必要性、重要性等角度展开。
主观题题型突破
典例剖析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推进备案审查工作不仅可以对违背上位法的规定进行纠正,还可以支持地方开展地方立法探索,从而推动有关方面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答题语言: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教材溯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材料信息②:案例1 材料信息③:案例2 答题语言:及时有效地督促、纠正了一批影响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法规,有利于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到实处 教材溯源:监督权、全过程人民民主
材料信息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为什么既要维护法治统一,又要鼓励地方创造性开展地方立法工作 答题语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下依法开展工作;坚持中央统一领导,调动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材溯源: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1)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法治统一,有利于坚持中央统一领导,鼓励地方创造性开展立法工作,有利于调动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 (2)对于违背上位法的规定进行纠正,支持地方开展地方立法探索,有利于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全面推动依法治国,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及时有效地督促、纠正了一批影响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法规,有利于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到实处。 (4)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下依法开展工作,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参考答案) 主观题题型突破 法律与生活观点评析类主观题
考题印证: 2023·湖北高考,21 1 运用法律与生活、政治与法治知识,评析甲乙丙的说法。 2023·全国新课标,41 假如你是人民调解员,请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小张的做法和说法的不当之处,并给当事人提出两条解决纠纷的建议。 2022·山东高考,18 2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对甲丙互称对方构成侵权的各项说法逐一评析。
(2023·湖北高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方某在电梯内劝阻一位老人吸烟,两人发生争执,老人因为情绪激动诱发心脏病,倒地死亡。视频记录显示,两人并未发生肢体冲突,老人也一直没有熄灭手里的烟。事后老人家属与方某在派出所就赔偿金额未能达成协议,于是到法院起诉方某,索赔40万元。一审法院认为,方某的行为与老人死亡并无必然因果关系,但考虑“公平原则”,判决方某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
一审判决后,当地媒体对案件进行了报道,随后事件发酵,扩散到全国,引起热议。①网民甲说:“人死比天大,家属应该直接找当事人闹的,肯定赔的比法院判的多。”②法科生乙说:“就我所学的民法知识,我觉得一分钱都不应该赔。”③控烟专家丙对记者说:“这个判决让我很担心,将对热心劝阻吸烟者造成巨大冲击,会严重阻碍中国控烟的进程。”丁对戊说:“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戊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丁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方某没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老人家属认为一审法院判赔金额太少,依法提起上诉。二审法院最终撤销了一审判决,改判方某不承担侵权责任。事后方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后遇到在公共场所的抽烟者,我还是会理性劝阻的。”
运用法律与生活、政治与法治知识,评析甲乙丙的说法。
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网民甲说:“人死比天大,家属应该直接找当事人闹的,肯定赔的比法院判的多。”
材料信息②:法科生乙说:“就我所学的民法知识,我觉得一分钱都不应该赔。”
材料信息③:控烟专家丙对记者说:“这个判决让我很担心,将对热心劝阻吸烟者造成巨大冲击,会严重阻碍中国控烟的进程。”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主观题题型突破
典例剖析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网民甲说:“人死比天大,家属应该直接找当事人闹的,肯定赔的比法院判的多。” 答题语言:甲的观点片面,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但是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也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该通过合法手段,理性维权 教材溯源:维护人身权利,全民守法
材料信息②:法科生乙说:“就我所学的民法知识,我觉得一分钱都不应该赔。” 答题语言:乙的观点正确,方某在电梯内劝阻老人吸烟合法正当,是自觉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一审判决让方某分担损失,与民法典的立法宗旨相违背,不利于维护公序良俗,不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溯源:侵权责任的认定,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材料信息③:控烟专家丙对记者说:“这个判决让我很担心,将对热心劝阻吸烟者造成巨大冲击,会严重阻碍中国控烟的进程。” 答题语言:丙的观点正确,一审判决让方某分担损失,让正当行使劝阻吸烟权利的公民承担补偿责任,会打击热心劝阻吸烟者的积极性,也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会挫伤公民依法维护公共利益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中国控烟的进程 教材溯源: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1)甲的观点片面。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但是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也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该通过合法手段,理性维权。甲认为家属应该直接找当事人闹,是不对的。 (2)乙的观点正确。方某在电梯内劝阻老人吸烟合法正当,是自觉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一审判决让方某分担损失,与民法典的立法宗旨相违背,不利于维护公序良俗,不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方某无须赔偿。 (3)丙的观点正确。一审判决让方某分担损失,让正当行使劝阻吸烟权利的公民承担补偿责任,会打击热心劝阻吸烟者的积极性,也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会挫伤公民依法维护公共利益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中国控烟的进程。(参考答案)主观题题型突破 文化措施建议类试题
考题印证: 2023·山东高考,18 1 习近平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3·湖南高考,20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破解“文明冲突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的。
(2023·山东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精神家园
①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在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②茶马古道、河西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长江、黄河、瓷器、丝绸……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③面对劫难。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习近平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7分)
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在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材料信息②:茶马古道、河西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长江、黄河、瓷器、丝绸……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材料信息③:面对劫难,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
材料信息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主观题题型突破
典例剖析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在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答题语言:尊重文化多样性,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 教材溯源: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化交流与交融
材料信息②:茶马古道、河西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长江、黄河、瓷器、丝绸……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答题语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教材溯源: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信息③:面对劫难,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 答题语言:弘扬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材溯源: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信息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答题语言:坚持党的领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溯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①坚持党的领导(或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果写在党的带领下……没有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不得分,简写“习思想”不得分)。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替代) ③弘扬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上答出民族精神来就给分)。 ④突出共同精神标识(或弘扬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强大精神纽带(精神根基)(任答一点给分)(出现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给分,得分率较高)。 ⑤尊重文化多样性,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如果写“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得分,写“交流交融”不得分,必须强调文化交流交融)。 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可替代) ⑦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或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或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均给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立足实践不得分)。 注意:每点1分,共7分,作答与要求无关,单纯重复材料,单纯重复设问,无作答,0分。         主观题题型突破 政治措施建议类
考题印证: 2023·山东高考,16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法律与生活知识,就如何处理好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说明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 2023·北京高考,18 2 从法治角度谈谈如何协调好文化遗产保护中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2023·山东高考)某校一个学习小组围绕“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以下资料。
某地保障房主管部门拟公示信息 申请人员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户籍所在地、家庭人口情况、家庭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申请住房门牌号。 申请结果信息:申请人员的摇号结果、配租结果。 相关法律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19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11号修订)第十九条: “对涉及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第五十一条:“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下列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 三 采取相应的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法律与生活知识,就如何处理好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说明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9分)
解题流程
第一步 审设问,定方向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规定
材料信息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第三步 组答案,用术语
主观题题型突破
典例剖析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规定 答题语言:坚持政务信息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有利于加强对政府的制约和监督,提高透明度,保障公民知情权、监督权 教材溯源: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材料信息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答题语言:在政务信息公开时应对涉及公民隐私的个人信息进行去标识化处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对公民隐私信息去标识化,是政府贯彻依法治国要求的体现;有利于推动法律实施,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权 教材溯源: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1)①坚持政务信息公开。 ②在政务信息公开时应对涉及公民隐私的个人信息进行去标识化处理。 ③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兼顾两者利益)。 (每个得分点1分,共3分) (2)①政务信息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若答出法治政府内涵、依法行政等也可得分)。 ②有利于加强对政府的制约和监督。 ③提高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打造阳光政府)。 ④保障公民知情权。 ⑤保障公民监督权。 (只答1个得分点得2分,答2个得分点得3分,答3个得分点得4分,最多共4分) (3)①对公民隐私信息去标识化,是政府贯彻依法治国要求的体现。 ②有利于推动法律实施(如果考生回答“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或者“上位法效力高于下位法”亦可得分,不能重复得分)。 ③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权。 (每个得分点1分最多2分)专题一 主观题题型突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论文类
考题印证: 2023·山东高考,20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2022·山东高考,19 3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2023·山东高考)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①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正确认识和处理同世界的关系,②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落后时代、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10分)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解题流程
第一步 审设问,定方向
第二步 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正确认识和处理同世界的关系
材料信息②: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落后时代、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第三步 组答案,用术语
政治小论文必须是政治性强、旗帜鲜明、短小精悍、结构完整、论点突出、说服力强的小论文。写政治小论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主观题题型突破
典例剖析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正确认识和处理同世界的关系 教材溯源: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材料信息②: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落后时代、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教材溯源: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①世界背景角度: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与发展仍为时代主题;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或具体的论述: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规律性认识)。 ②中国国内背景角度:两个大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民为中心;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做法:中国怎样推动自身发展(或中国怎样继续前进)。 ④做法:中国怎样推动世界发展。 8-10分:①②③④都有; 4—7分:①③或①④或②③或②④; 0-3分:抄材料,无关表述0分。 注意:审专业术语、逻辑论述;如出现①②③④序号式作答,最高给5分。 7分卷答案示例: 当代国际社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党顺应时代大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伟大的跨越。坚持党的领导,树立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开展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参考答案) 主观题题型突破 哲学观点理解类主观题
考题印证: 2023·湖北高考,20 从青狗尾草华丽转身而成的小米,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珍贵礼物。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3·湖南高考,20 1 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加以说明。 2023·山东高考,18 2 “穿越60年,你和他的青春如此相似”,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的认识。
(2023·湖北高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粟(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农作物之一。①约16 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先民发现了青狗尾草的天然变异现象,于是选出穗大、不落粒的青狗尾草驯化出小米。随着小米的广泛种植,先民逐渐形成以小米种植兼渔猎采集的生活方式。约公元前4 500年,小米经中亚传入印度,又沿地中海北岸及多瑙河流域传到希腊、荷兰等地,从而走向世界。从此,在世界历史上,小米在农业生产、日常烹饪、医药服用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②在漫长的农耕社会里,粟演化成一种文化符号,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诗经》中有“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的咏叹,苏东坡更赋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诗句。小米在梵语、波斯语中分别被称为Cinaka和Shu-shu,与“秦”“粟”谐音。英语称小米为millet,它来自中古法语,中古法语又来自拉丁语milium,所以小米的拉丁学名叫Miilacium,源自印欧语mele,是“压碎”“磨碎”的意思,由于磨成的粉很细小,无法计数,于是有了million(百万)一词。③这不仅能够反映外国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也可以佐证小米由我国传播出去的历史事实。
从青狗尾草华丽转身而成的小米,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珍贵礼物。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粟的被发现、粟的演化、小米的出现、广泛种植、走出国门,小米在农业生产、日常烹饪、医药服用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材料信息②:粟演化成一种文化符号,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
材料信息③:一些外国语词的出现和演变均与小米的对外传播密切相关,佐证小米由我国传播出去的历史事实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观点理解类”主观题答题模板
题型概述:此类试题大多是从一段材料中引出一个结论,作为待理解的观点。谈理解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构建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
第一步:审设问,谈理解需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入手,确定答题角度。
第二步: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厘清材料的逻辑关系,建立完整的体系结构;与教材理论进行对照,建立知识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答案要点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主观题题型突破
典例剖析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粟的被发现、粟的演化、小米的出现、广泛种植、走出国门,小米在农业生产、日常烹饪、医药服用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答题语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青狗尾草华丽转身而成的小米是黄河流域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驯化而出的,并逐渐被先民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教材溯源: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②:粟演化成一种文化符号,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 答题语言: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粟的演化、中国古诗词中粟的情怀,一些外国语词的出现和演化,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 教材溯源: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材料信息③:一些外国语词的出现和演变均与小米的对外传播密切相关,佐证小米由我国传播出去的历史事实 答题语言: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从青狗尾草华丽转身而成的小米由我国传播出去,促进了一些地方语言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一些外国语词的出现和演化,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珍贵礼物 教材溯源: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青狗尾草华丽转身而成的小米是黄河流域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驯化而出的,并逐渐被先民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粟的演化、中国古诗词中粟的情怀,一些外国语词的出现和演化,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 (3)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从青狗尾草华丽转身而成的小米由我国传播出去,促进了一些地方语言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一些外国语词的出现和演化,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珍贵礼物。(参考答案)    主观题题型突破   政治意义影响类
考题印证: 2023·辽宁高考,17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党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对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的作用。, 2023·全国新课标卷,38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阐述宪法主题公园的精彩呈“宪”对于坚持依宪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作用。
(2023·辽宁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革命的重要制度保障。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的重要讲话中将财会监督纳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突出其政治属性。①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把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财会监督工作的首要任务。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需要绿色金融等相关政策的推动,以及政府、企业等投入巨量的资金支持。因此,②党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能够更好地依法依规对相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财政、财务、会计活动实施监督,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保驾护航。
③《意见》要求,综合运用检查核查等方式开展财会监督,健全财会监督法律法规制度,严肃查处财经领域违纪违规行为,将工作推进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意见》的贯彻落实将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党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对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的作用。
解题流程
第一步 审设问,定方向
第二步 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
材料信息②:能够更好地依法依规对相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财政、财务、会计活动实施监督
材料信息③:综合运用检查核查等方式开展财会监督,健全财会监督法律法规制度……
第三步 组答案,用术语
意义影响类主观题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题目一般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提出的方案等具有的意义,常以“运用××知识说明××事件的意义、作用、重要性、积极影响”为设问形式。
主观题题型突破
典例剖析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 答题语言:党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把党的领导落实到财会监督全过程各方面,发挥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 教材溯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材料信息②:能够更好地依法依规对相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财政、财务、会计活动实施监督 答题语言:坚持依法监督,强化法治思维,更好地依法依规对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实施监督,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保驾护航 教材溯源:坚持依法治国
材料信息③:综合运用检查核查等方式开展财会监督,健全财会监督法律法规制度…… 答题语言:坚持协同联动,健全财会监督体系,构建高效衔接、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1)党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把党的领导落实到财会监督全过程各方面,发挥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 (2)坚持依法监督,强化法治思维,更好地依法依规对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实施监督,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保驾护航。 (3)坚持协同联动,健全财会监督体系,构建高效衔接、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参考答案)主观题题型突破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短文类主观题
考题印证: 2023·山东高考,20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2023·全国新课标,39 假如你将代表中国出席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的生物安全会议,请拟一份发言提纲,简要阐明中国的立场。 2023·浙江1月选考,32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宣称,中国打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旗号,凭借经济实力上的优势支配他国,掠夺他国财富,搞经济霸权。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写一篇短文对这一观点加以驳斥。
(2023·全国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2月,①党中央强调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自2021年4月15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正式施行。
②当前,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框架下,国际社会围绕应对全球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范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主义现实威胁、规范并促进生物科技研究应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关键议题的讨论更趋深入。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强调:“③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假如你将代表中国出席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的生物安全会议,请拟一份发言提纲,简要阐明中国的立场。(10分)
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党领导制定生物安全法
材料信息②:全球合作探讨
材料信息③: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解答发言提纲类题目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明确设问要求 通过对设问信息的分析,找出所列提纲涉及的核心内容
把握思维角度 依据核心内容或者主旨,进行发散思考,找出相应角度
找出相应依据 依据角度,结合理论和现实,完善提纲信息
主观题题型突破
典例剖析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党领导制定生物安全法 答题语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全面、严格履行国际义务,积极为全球生物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教材溯源: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总体国家安全观
材料信息②:全球合作探讨 答题语言: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维护全球生物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全球治理观 教材溯源:联合国地位作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材料信息③: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答题语言:中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全球治理观,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深入探讨维护全球生物安全的相关议题 教材溯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1)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维护全球生物安全中的重要作用。(2分)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全面、严格履行国际义务,积极为全球生物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4分) (3)中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全球治理观,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深入探讨维护全球生物安全的相关议题。(4分)(参考答案) 专题二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主观题题型突破 
经济计算分析类试题
考题印证: 2020·江苏高考,35 1 分别计算该国不同阶段市场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结合计算结果分析该国市场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政策意义。 2019·江苏高考,35 1 请分别计算2018年甲、乙两个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 只需写出计算结果 ,并据此比较两个经济体的发展方式。若其他条件不变,在图中选出能够反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后总产出变化的示意图 写出字母代号 。 2018·江苏高考,35 1 若其他条件不变,试计算A国从2016年到2017年净出口 净出口=出口-进口 变动1单位导致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应变动量,并对此变动原因加以解释。 2017·江苏高考,35 1 计算销售单件产品后买卖双方从免税中分别获得的收益,并据此指出其收益变化情况。
(2023·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某校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小组同学搜集相关资料,对“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进行探究。
  名词解析
排污许可制是依法规范企事业单位排污行为的环境管理制度。按照这一制度,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分配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进行交易,以此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案例链接
①某市甲乙两家企业初始污染量分别为800单位、500单位,其单位污染治理成本分别为2.5万元、1万元。②为降低污染水平,政府分别分配给甲、乙企业400单位的可交易排污权。③在市场交易中,1单位排污权价格为2万元。甲向乙买入400单位排污权,支付一定成本,获得了排污权;乙卖出400单位排污权,虽增加了400单位治污责任,但获得了一定收益。
请计算通过该交易甲企业节省的治污成本和乙企业增加的净收益;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实行排污权交易是如何促进环境污染防治的。
解题流程
第一步 审设问,定方向
第二步 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甲乙两家企业始污染量分别为800单位、500单位,其单位污染治理成本分别为2.5万元、1万元
材料信息②:政府分别分配给甲、乙企业400单位的可交易排污权
材料信息③:在市场交易中,甲向乙买入400单位排污权,支付一定成本;乙卖出400单位排污权,获得了一定收益
第三步 组答案,用术语
江苏高考经济类非选择题常涉及计算分析类试题,其中的计算是第一步,难度不是很大,但也要注意准确。第二步是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其分析步骤如下:
主观题题型突破
典例剖析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甲乙两家企业始污染量分别为800单位、500单位,其单位污染治理成本分别为2.5万元、1万元 答题语言:甲企业节省的治污成本:400×2.5-400×2=200万元;乙企业增加的净收益:400×2-400×1=400万元
材料信息②:政府分别分配给甲、乙企业400单位的可交易排污权 答题语言:排污权交易既充分发挥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了政府的作用,把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起来 教材溯源: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材料信息③:在市场交易中,甲向乙买入400单位排污权,支付一定成本;乙卖出400单位排污权,获得了一定收益 答题语言:买卖双方都收益,激励企业提高环保投入,削减社会整体排污量 教材溯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1)甲企业节省的治污成本:400×2.5-400×2=200万元;乙企业增加的净收益:400×2-400×1=400万元。 (2)实行排污权交易促进环境污染防治:①排污权交易中,卖出方通过出售剩余的排污权获得收益,买入方在获得排污权的同时,需要支付一定成本。②排污权交易既充分发挥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了政府的作用,把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起来。③排污权交易通过市场机制约束企业排污,激励企业提高环保投入,提升治污能力,减少污染。④能够降低政府环境保护的整体投入,削减社会整体排污量,有效提高治理污染的效率。(参考答案)专题三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主观题题型突破
             经济观点评析类
考题印证: 2023·山东高考,17 有观点认为,国家应超前开展各类基础设施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逻辑与思维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023·全国乙卷,38 2 有人说,广泛使用服务机器人,会引发失业潮,不利于就业稳定。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2022·山东高考,17 有观点认为,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应扩大粗钢产量并增加出口。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023·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②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央提出,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等。
材料二 ①提前布局、超前部署基础性支撑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会为更多的创新和应用场景留足孵化期。作为中央前瞻谋划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斗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出发。一步步孵化出智能穿戴式设备、高精度时空服务等“北斗+”“+北斗”新业态(如下图)。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约4 700亿元,凸显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创新“溢出”和“杠杆”效应。③但是,这类基础设施建设周期比较长,初期往往存在应用场景不丰富、市场规模小等困难。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业态示意图。
有观点认为,国家应超前开展各类基础设施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逻辑与思维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12分)
解题流程
第一步 审设问,定方向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提前布局、超前部署基础性支撑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会为更多的创新和应用场景留足孵化期
材料信息②: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
材料信息③:但是,这类基础设施建设周期比较长,初期往往存在应用场景不丰富、市场规模小等困难
第三步 组答案,用术语
观点评析类主观题一般以“分析××的合理性”“评析××观点或行为”为设问。此类试题对信息处理、知识迁移、综合阐释与评价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难度较大。
解答观点评析类主观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评析的试题,遵循“破”“立”结合原则。具体如下:
(1)指出错误和实质。
(2)分析原因,揭示危害。
(3)指出正确观点或做法。
2.对正误混杂型试题,要分清正误部分,且有理论支撑。具体如下:
(1)说明观点合理之处,合理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合理的,并运用知识分析。
(2)说明错误、不足之处,或在什么条件下是错误的,并运用知识分析。
(3)总结概括,从整体、全局高度进行总结,指出应该怎么做,或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主观题题型突破
典例剖析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提前布局、超前部署基础性支撑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会为更多的创新和应用场景留足孵化期 答题语言:运用超前思维对超前投资的意义进行分析,从创新引领、转换动力、新动能、产业链、产业结构优化、内需、高质量发展、国内大循环等角度分析 教材溯源:利用超前思维进行前瞻性思考的意义
材料信息②: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 答题语言:并不是各类基础设施投资都要超前开展,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确定超前投资范围;从拉动作用、财政状况、资源浪费等角度分析盲目扩大超前投资范围的影响(危害) 教材溯源:辩证思维方法
材料信息③:但是,这类基础设施建设周期比较长,初期往往存在应用场景不丰富、市场规模小等困难 答题语言:运用适度原则,把握超前投资力度以防范风险,从市场需求、投资成本、经济效益等角度分析过度投资的风险 教材溯源:适度原则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评分标准 ①能运用超前思维对超前投资的意义进行分析(6分) 角度:运用超前思维(1分);预测超前投资基础设施的积极意义(1分) (如果考生未答出超前思维,答出创新思维亦可得1分) 论证:能从创新引领、转换动力、新动能、产业链、产业结构优化、内需、高质量发展、国内大循环等角度分析(答出1个要点2分,总分不超过4分;后改为:任一条3分,2条得5分) ②能运用辩证思维对超前投资风险进行分析(2分) 角度一: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1分);确定超前投资范围(1分) (如果考生未答分析与综合,答出辩证思维或整体思维或全局思维或系统思维,亦可得1分;答出不是各类基础设施都要超前投资也可得1分) 论证:能从拉动作用、财政状况、资源浪费等角度分析盲目扩大超前投资范围的影响(危害)(答出一点得1分,最多1分;财政压力可代替财政状况得1分) 角度二:(4分)运用适度原则(1分);把握超前投资力度以防范风险(1分)(答不出“风险”,答了适度、适当可得2分) 论证:能从市场需求、投资成本、经济效益等角度分析过度投资的风险(1个要点2分,总分不超过2分;材料中的产业规模可代替市场需求得1分)主观题题型突破 逻辑与思维中推理类试题
考题印证: 2022·山东高考,18 1 关于居民甲制造噪声的行为是否应受到行政处罚,针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甲和乙各执一词。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别判断甲乙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023·山东济南模拟 有人认为:要么历史底蕴深厚,要么取得社会广泛认同,要么设计制造精良,符合这些条件就是中华老字号,所以该中药堂是“中华老字号”。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022·山东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缘起
在现实生活中,因噪声而引起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A市居民甲无视其居住小区的管理规约,经常在小区的楼间空地上组织活动播放音乐,导致周围许多住户无法正常作息。
  过程
邻居乙向当地公安机关投诉。①经专业测量,甲所播音乐音量昼间略低于60分贝、夜间略低于50分贝。
相关资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正)第五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二)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①根据《A市声环境功能区区划》(A市公安机关行政处罚的依据),甲所居住的小区属于2类区,执行环境噪声限值为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关于居民甲制造噪声的行为是否应受到行政处罚,针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甲和乙各执一词。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别判断甲乙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②乙认为:只要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就应受到警告处罚,甲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所以甲应受到警告处罚。
③甲认为:只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才应受到警告处罚,自己没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所以不应受到警告处罚。
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甲所播音乐音量昼间略低于60分贝、夜间略低于50分贝。甲所居住的小区属于2类区,执行环境噪声限值为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材料信息②:乙认为:只要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就应受到警告处罚,甲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所以甲应受到警告处罚
材料信息③:甲认为:只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才应受到警告处罚,自己没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所以不应受到警告处罚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逻辑推理类试题”主观题答题模板
题型概述:此类试题大多和法律与生活模块相结合,从一个具体的案例出发,让学生综合运用两个模块的知识进行分析论证。
第一步:必须明确所给命题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还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这是推理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步: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厘清材料的逻辑关系,分析前件与后件的关系,与教材理论进行对照,建立知识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得出结论,同时注意做到答案要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主观题题型突破
典例剖析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甲所播音乐音量昼间略低于60分贝、夜间略低于50分贝。甲所居住的小区属于2类区,执行环境噪声限值为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答题语言:甲所播音乐音量低于噪声限值,未违反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
材料信息②:乙认为:只要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就应受到警告处罚,甲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所以甲应受到警告处罚 教材溯源: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及其规则
材料信息③:甲认为:只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才应受到警告处罚,自己没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所以不应受到警告处罚 教材溯源: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及其规则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乙的结论错误。“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是“受到警告处罚”的一个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推理的前提虚假,因此结论错误。甲的结论正确。甲所播音乐音量低于噪声限值,未违反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推理的前提真实;甲正确使用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前件假,后件一定假。因此结论正确。(参考答案)   主观题题型突破 哲学原因类主观题
考题印证: 2023·全国新课标卷,40 1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胡凤益能够实现少年时期梦想的原因。 2022·全国乙卷,40 1 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该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2022·全国甲卷,40 2 运用党的群众观点的知识并结合材料,阐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2022·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强调,②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①某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年建校起就创办“开心农场”,开启“新劳动教育”试验,先后开发出“农事劳作”“创意劳动”和“美好生活”3个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①学校依据二十四节气开设劳动课程:立春时,来到开心农场寻找春天;立夏时,参加学校举办的收获节,摘蚕豆、剥蚕豆、吃蚕豆;立秋时,整地施肥种萝卜;小雪时,测量油菜的高度,为油菜画像。①学校给各年级学生安排不同农活:种蚕豆,种土豆,种桑养蚕,种油菜,种向日葵,养兔子。①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藤编艺术,制作油面筋、竹篱笆等实践体验课程。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奖励“劳动币”,用来兑换学习用品。
目前,该校“开心农场”规模已从最初的5亩地扩大到20多亩,劳动教育延伸到了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②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今天,你劳动了吗?”已然成为该校同学打招呼的流行语。②该校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
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该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该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依据二十四节气、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开设劳动课程,学校给各年级学生安排不同农活
材料信息②: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该校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主观题题型突破
典例剖析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材料信息①:该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依据二十四节气、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开设劳动课程,学校给各年级学生安排不同农活 答题语言:学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按照学生年龄、不同节气和地域历史文化特点,开发课程、安排农活 教材溯源: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材料信息②: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该校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 答题语言: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注重弘扬中华劳动美德,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奖励先进,调动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教材溯源: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学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按照学生年龄、不同节气和地域历史文化特点,开发课程、安排农活;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注重弘扬中华劳动美德,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奖励先进,调动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参考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