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学设计教材基本信息 统编教材《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7月第三版,2023年7月第三次印刷 课型:活动型 学时 2理论根据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把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党的二十大上再次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升我国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协同优势,集聚一切有益力量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通过讲述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正确看待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优势、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内容与学情分析 课标 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必修2《经济与社会》 1.1内容要求:“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展开,着重探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介绍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阐释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优势——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讲述了公有制为主体的表现与原因,阐明了各种所有制经济为什么要共同发展、如何共同发展,解析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内涵,阐述了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学生须全面认识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意义,树立“四个自信”。学情分析 已知:本节课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和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一课第一框题的学习,已经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初步具备分析社会现象的心智和能力,能够通过搜集资料对比、归纳总结、归因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现象作出基本评价和理解。未知: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积累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扩大,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在宏观把握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准确理解政策措施、深度探究制度优越性等方面,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仍显不足,思维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能提出问题,但不善于表达。需要教师进行专业指导。 发展点:教师通过情境材料的选取,知识的建构,问题的启发,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及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从而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全面考虑和理解问题,提升学生的总结与表达能力。学习目标 围绕议题一“粮食大丰收”,明确粮食生产所需要的一系列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能说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性,认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围绕议题二“粮食大安全”,说明粮食收储离不开国有大型企业的大力支撑,理解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认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围绕议题三“人民大餐桌”,说出各类餐厅对人民生活的意义,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理解和认同我国当前的所有制结构。教学重点 重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 依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主动构建全新的产业体系、带动关联产业和企业发展、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国家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学难点 难点: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 依据:本节课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分析社会现象的心智和能力,能够通过搜集资料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对社会现象作出基本评价和理解,但是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教师通过课前教学准备任务布置,课堂情境材料的选取,知识的建构,思辨能力的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教学流程 学习任务与教师活动 评价任务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非凡十年,粮食大丰收!》 学生谈观看视频感受 取材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激发学生兴趣。环节一 粮食大丰收 教师展示: 议学材料1 播放视频 夏粮旺季收购结束,秋粮收购陆续展开。“粮食大丰收更得多卖钱,赶紧把手里的粮食出手,卖完就省心了。我这200亩水稻,稳稳能卖30多万元。” 粮食收购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售粮景象。肇源县谷源粮食加工有限公司大院里,前来卖粮的种田大户络绎不绝,装满金灿灿稻谷的大车小车排队进出,检验、过称、卸车……没多久,卖完粮食的农民们全都美得合不拢嘴,用他们的话说,钱到手、心踏实,能不高兴嘛。 活动任务: 探究1.人们从事粮食生产离不开什么,所需要的一系列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探究2.如何理解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地位? 探究3.结合视频,思考公有制是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大丰收,实现共同富裕的? 学生分组探究,依次完成3个探究任务 一、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1.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资料所有制 3.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1)内容 (2)坚持这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原因 (3)指导思想 直观感受我国的粮食大丰收,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民族自信和爱国热情。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重要性。 理解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解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粮食大丰收,了解公有制经济的构成,理解公有制的重要性及其主体地位的体现,初步理解如何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环节二 粮食大安全 教师展示: 议学材料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把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一方面,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将粮食生产列为市县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探索建立“三级联片”“四级办点”示范模式,由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联片创建示范片,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落到实处。 活动任务: 探究4.探究粮食储备事关粮食安全,粮食收储离不开国有大型企业的大力支撑,你是如何认识国有经济的? 探究5.结合粮食安全,谈谈你对国民经济命脉的理解? 学生分组探究,依次完成探究4和探究5 5.国有经济 (1)含义 (2)地位和作用 6.国有企业的地位 7.国民经济命脉 (1)含义 (2)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国有企业对保护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理解国有经济及其地位和作用,自觉树立做大做强做优国有经济的意识。 结合我国粮食安全,了解关系我国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分布,理解为什么国有经济要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环节三 人民大餐桌 教师展示: 议学材料3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他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这再一次提醒我们,即便在已经吃饱饭、能够吃好饭的今天,依然要铭记“民以食为天”的古训和道理,务必谨守“民以食为天”的启示与告诫。 议学活动: 探究6.民以食为天,请谈谈你们在哪里购买粮食、蔬菜、瓜果、水产、肉类等食材?或者外出就餐选择在哪里?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经济类型? 学生进行探究6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 (1)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 (2)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 2.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原因/地位 (2)意义/作用 3.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学生结合人民生活的需要,了解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理解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正确看待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地位及相互关系,比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别和联系。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关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参与经济生活奠定基础。教学反思 本课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来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有了认识,对拥护我国经济制度有着较强的责任感,并能将所学知识提升为实际运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今后学习相关知识和生活的能力。从教学过程上看,本节课使用材料较丰富,课堂互动丰富,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师的启发和激励下,同学们通过自主思考问题和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回答教师的问题,并布置了相关的课后练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和能力提高的喜悦。今后会更加强化学生主体,让学生在对公有和非公有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深入理解中,感悟制度优势,增强政治认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