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课题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课时 第1课时 讲授人 韦伟华
教材分析 本次授课内容选自2019年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课程标准要求把握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理解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体会文化的作用;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教材内容由“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功能”2框构成,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用政治知识解决和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该课分为1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所学内容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在学习哲学部分后,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和一定的知识储备,本节课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根据现象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透过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情境,认同中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科学地把握文化的内涵,明确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解文化的功能,尤其是优秀文化的功能。 公共参与: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的功能 难点: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与联系、正确认识和理解文化的民族性于世界性的关系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思维导图构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自主学习 让学生于5分钟内在课本上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如何产生的? 2. 文化与经济政治有什么关系?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文化与文明有什么关系?文化通过什么表现出来? 3. 文化有什么功能?(对人们和社会、对民族和国家) 自主学习,在课本上找出相应知识点,预习新知。 让学生预习或梳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以备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得到运用。
环节二 授课环节 导入环节 播放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新闻视频,让学生结合视频与学案材料思考亚运会开幕式中展现了那些文化?什么是文化? 观看视频,回答教师问题。 1.设置贴近学生的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让学生利用现有材料,提取、分析信息,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最后展示所得成果,体现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
什么是文化 让学生从视频与材料中总结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含义: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本单元用的是狭义的文化) 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开幕式中出现的西湖、良渚、拱宸桥本身实际上是引人入胜的景观,这些景观本身能不能称为文化?为什么? 教师总结知识 文化的产生: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的载体: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探究活动一 教师展示材料,让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问题: 1.中国为什么选择杭州市作为第19届亚运会申办城市? 2.本次亚运会的举办对杭州、浙江乃至中国具有怎样的影响? 教师总结知识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政治发展完全同步。 探究活动二 教师展示材料,让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问题:文化与文明一样吗?二者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知识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观看资料。 小组合作探究并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成知识。
文化的功能 探究活动三 教师展示材料,让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问题: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为何要筹备三年,力争完美呈现这场开幕式?由此可见,文化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教师总结知识 文化的功能: 社会层面: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个人层面: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国家民族层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观看资料。 小组合作探究并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成知识。
环节三 训练小结 学考指南相应内容 带领学生课堂小结,构建思维导图。 1. 完成练习。 2. 和教师一起完成思维导图。 讲练结合,学以致用,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环节四 作业布置 高考班:活页练 非高考班:学考指南 学生主动完成作业并上交。 既联系课堂,又回归实践,关注不同层次学生,优化作业设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的阅读材料过于冗长,应适当缩减一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