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 名称 《心理健康与 职业生涯》 服务专业 授课班级授课 类型 授课教师 授课地点授课 内容 第1课 立足时代 志存高远 学时 2授课 内容 分析 1.授课内容分析 本次授课内容共计两框四目,其中第一框“时代为我搭舞台”包含“成长在新时代”和“新舞台,新机遇”两目;第二框“做新时代追梦人”包含“新时代,新要求”和“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两目。在整体内容上,两框之间相互联系,层层递进, 其中, 第一框是新时代个人成长的社会发展大环境介绍;第二框是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树立职业理想, 与时代同向同行,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梦想,两框内容互为因果关系。 2.授课内容创新点 (1)我们在第一框第一目授课内容安排上, 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并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为参考,对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完善,做到内容的与时俱进,更加让学生理解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四大里程碑意义。(2)因教材中单独设立“学以致用”,设置课程对应活动任务,为此,我们将此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其中活动任务一对应第一框,活动任务三对应第二框,寓活动于课程内容之中,不再单独安排课时组织开展相应活动。这样,更有利于教师把握课程重难点与授课主题, 丰富课堂教育教学方式。 3.学时安排建议 在学时安排上,第一框建议1学时,第二框建议1学时, 教师可根据自身教育教学要求适当进行调整。教学 重难 点分 析 1.教学重点 了解新时代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理解社会发展是实现人生梦想的客观环境。2.教学难点 践行新时代对个人素养提出的六个方面的新要求,学会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学情 分析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在中职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学生通过第一学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的学习,基本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取得的新成就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新时代与个人成长的关系还缺乏深刻认识, 职业素养尚在养成阶段,需要进一步得到提升, 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弘扬并践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广阔的人生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贡献青春力量。教学 1.教学内容设计整体 设计 思路 根据本次授课内容,我们以“新时代为我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怎样的舞台”和“做新时代追梦人”为议题,共设置四个教学环节,体现为“四新”,即“国家发展新成就”、“人生成长新舞台”、“个人素养新要求”和“理想指引新未来”,分别对应本次授课内容四目, 其中,第一个议题围绕前两个教学环节进行第一目与第二目教学内容设计;第二个议题围绕后两个教学环节进行第三目与第四目教学内容设计。同时,我们将政治认同、健全人格、职业精神三个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能够理解社会发展是实现人生梦想的客观环境, 领会新时代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对个人素养提出了新要求,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肩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教学方法应用 本次授课运用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寓活动于课程内容之中,运用鲜活案例,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详细分析问题后,寻找解决方案。在情境体验、问题辨析、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科内容有明确的落点,使学生能够学会理性面对不同观点并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坚定“四个自信”,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用每个人的力量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学科核心素养融入策略 学科 核心 素养 1.政治认同; 2.健全人格; 3.职业精神。主要融入内容 1.教材内容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主要内容(“三件大事”、“十六个方面取得的历史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四大里程碑意义”); 2.新时代对个人素养提出的六大要求,即“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和锤炼品德修为”。 3.劳动模范相关视频资料。主要 融入 方式 1.内容讲解; 2.案例引入; 3.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向学生讲解新时代党和国家取得的新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2)健全人格 通过探讨交流新时代个人应具备的主要素养,引导学生反思个人现状与新时代要求之间的差距,总结改进的方法, 不断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3) 职业精神 通过观看劳动模范相关视频资料,撰写观后感,引导学生培育职业精神,涵养职业道德,坚定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强化无论从事什么劳动和职业, 都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意识,努力成为建设伟大祖国的栋梁之材。教学实施议题1:“新时代为我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怎样的舞台”(1学时)教学 导入 案例导入: 时代搭建广阔舞台,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每一代人都有时代赋予的使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追求, 都要了解所处的时代, 规划人生,成就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本节课,我们就以“新时代为我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怎样的舞台”为议题,探讨新时代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感受新成就,把握新机遇,实现新梦想。主要 教学 内容 环节 设置 1.国家发展新成就 师:讲解新时代党和国家取得的新成就,以教材内容为主, 并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为参考进行内容讲解。 生: 参与知识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向学生讲解新时代党和国家取得的新成就,使学生能够理解社会发展是实现人生梦想的客观环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2.人生成长新舞台 师: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交流活动, 确定讨论主题, 并进行引导与活动总结。 生:结合自身专业查阅相关资料, 参与“新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发展机遇”讨论, 准确表达自身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新时代为人生成长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创业条件和更宽的升学渠道, 增强学生对全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坚定通过职业发展实现人生出彩的信心。教学 小结 本次课程内容通过向学生讲解新时代党和国家取得的新成就,组织学生讨论“新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发展机遇”等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运用内容讲解、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相互融合,让学生充分了解新时代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理解4社会发展是实现人生梦想的客观环境,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同时,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与探索,创新了课程教育教学方式与内容,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推动德技并修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转变。教学 评价 本次课程内容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1.能够说出新时代党和国家取得的新成就; 2.善于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 3.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能提供例证; 4.对新时代与个人成长的关系认识深刻、独到; 5.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进行反思,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学 反思 本次课程总体上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在教学环节设计上还需要逐步完善,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方面还需要借鉴相关成功案例,做好对课程的优化与完善,并在方式与内容上不断创新、总结,真正发挥好思想政治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议题2:“做新时代追梦人”(1学时)教学 导入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和国家又对我们个人素养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本节课,我们就以“做新时代的追梦人”为议题,了解新时代对个人素养提出的六个方面的新要求, 不断提升个人素养,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主要 教学 内容 环节 设置 3.个人素养新要求 师:组织交流活动,确定讨论主题,并进行引导与活动总结。 生:搜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的相关论述, 参与“新时代个人应具备的主要素养有哪些”讨论活动,准确表达自身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探讨交流新时代对个人素养提出的六大要求,即“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和锤炼品德修为”,引导学生反思个人现状与新时代要求之间的差距,总结改进的方法,不断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4.理想指引新未来 师:组织观看劳动模范相关视频资料,并进行引导与活动总结。 生:观看劳动模范相关视频资料,探讨如何确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并撰写观后感。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劳动模范相关视频资料, 撰写观后感,引导学生培育职业精神,涵养职业道德,坚定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强化无论从事什么劳动和职业, 都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意识,努力成为建设伟大祖国的栋梁之材。教学 小结 本次课程内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与设计活动任务,组织学生讨论“新时代个人应具备的主要素养有哪些”,观看劳动模范相关视频资料并撰写观后感等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践行新时代对个人素养提出的六个方面的新要求,学会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引导学生培育职业精神,涵养职业道德, 坚定职业理想, 矢志成长成才。同时,在将5“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与探索(即融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青年提出的“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要求),创新了课程教育教学方式与内容,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推动德技并修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转变。教学 评价 本次课程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1.能够说出新时代对个人素养提出的六大要求主要内涵; 2.善于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 3.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能提供例证; 4.能够学会如何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 5.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进行反思,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6.撰写观后感能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一定的改进方法,语言表达方面较为完整。教学 反思 本次课程总体上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在教学环节设计上还需要逐步完善,尤其是在如何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内容讲解过程中,还需要向学生提供更多可操作的方法和可行性的建议。同时,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方面,还需要借鉴相关成功案例,做好对课程的优化与完善,并在方式与内容上不断创新、总结, 真正发挥好思想政治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