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直面挫折 积极应对(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同步教学精品教学设计(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docx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直面挫折 积极应对(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同步教学精品教学设计(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docx

资源简介

第4课 直面挫折 积极应对
课程 名称 《心理健康与 职业生涯》 服务专业 授课班级
授课 类型 授课教师 授课地点
授课 内容 第4课 直面挫折 积极应对 学时 2
授课 内容 分析 1.授课内容分析 本次授课内容由导语和两框四目组成,其中导语部分用短文的形式导入本课内容,简要概括本课的学习主题及学习目的(学会应对挫折,学会在挫折中成长,是让生命焕发光彩的必修课),引导学生把握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会正视挫折,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两框内容第一框“认识挫折”包含“了解挫折”和“正视挫折”两目;第二框“应对挫折,提升抗逆力”包含“面对挫折,积极应对”和“提升抗逆力,在挫折中成长”两目。 两框内容的逻辑关系是:第一框侧重从理论的角度,阐释挫折的基本内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挫折及如何看待挫折;第二框侧重从实践的角度,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提升抗逆力,勇敢、有效地面对挫折,走出成功和有意义的人生之路。从整体内容上看,两框之间相互联系,层层递进,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符合本单元课程内容从认识再到实践的整体设计理念,有效落实思想政治课程“知、信、行、达”课程性质与任务所要求。另外,从哲学层面来分析, 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拓宽视野, 向学生讲清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并能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生成长道路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热爱生活、敬畏生命,上好挫折教育这堂人生“必修课”。 2.授课内容创新点 (1)根据我们提出的教育教学思路,在此次授课中,我们还是按照教材中“学以致用”活动任务二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为议题活动设置要求,探讨挫折教育的意义,增强学生抗逆能力。寓活动于课程内容之中,不再单独安排课时组织开展相应活动。这样,更有利于教师把握课程重难点与授课主题,丰富课堂教育教学方式,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 (2)根据此次课程内容所内含的哲学意蕴,我们参照中职统编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 辩证看问题 走好人生路”中“第5课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二框 第二目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内容学习要求,适当融入其中的一些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的统一,每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的各种挫折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要用发展的观点积极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而言,也要学会运用相互联系的观点,坚持系统观念,正确认识和理解中职思想政治四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好把
握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程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勇于“跨界”,善于融合,敢于创新,着力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指导性。 所以,在此次课程内容中,我们还是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正确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将“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贯穿于课程内容全过程,让学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倡导青年“自找苦吃”的要求,“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走好人生路,赢得新未来。 3.学时安排建议 在学时安排上,第一框建议1学时,第二框建议1学时, 教师可根据自身教育教学要求适当进行调整。
教学 重难 点分 析 1.教学重点 应对挫折的方法。
2.教学难点 挫折的基本内涵。
学情 分析 1.学生知识储备分析 通过“第3课 发现自我 完善自我”课程内容的学习,在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环境适应良好)和接纳自我、完善自我的方法等内容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关于挫折的基本知识,为本次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学生认知态度分析 在前面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已经建立起了自我成长成才成人的信心,认知态度上有了较大转变,需要“趁热打铁”,对牢固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热爱生活、敬畏生命的人。 3.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分析 从学生兴趣来看,通过“第3课 发现自我 完善自我”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在不断提升自我方面有了更多的认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改变自我的积极想法。体现了思政课程以“成长的我”为原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服务学生全生命周期,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教学内容,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从学生整体成长过程来看,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挫折,而挫折恰恰又是成长的催化剂,上好挫折教育这堂人生“必修课”,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尤其是对刚刚经历了中考的中职生而言,有些人还在中考失利的阴影中没有完全走出来,急需通过此次课程内容的学习,让他们更加全面的认识挫折,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这对于他们中职三年的学习生活甚至将来人生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让他们不要因为一次挫折而气馁,要勇敢的走出来,去欣赏人生更美的风景,走向远方,
收获希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独特的育人价值与哲学意蕴,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做到价值观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践行“德技并修”教育教学理念,满足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需要。
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本次授课内容,我们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为议题,共设置三个教学环节,即“我与挫折‘面对面’,自信自强启新程;翻过人生‘火焰山’,踏平坎坷成大道;唤醒心中‘苏东坡’,兹游奇绝冠平生”。其中,教学环节1对应第一目(了解挫折)和第二目(正视挫折)内容;教学环节2对应第三目(面对挫折,积极应对)内容;教学环节3对应第四目(提升抗逆力,在挫折中成长)内容。同时,我们将健全人格、职业精神、公共参与三个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能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正确认识职业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直面困难和挫折,掌握抗挫折方法,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升抗逆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成长道路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让人生焕发出新的光彩!
教学方法应用 本次授课运用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寓活动于课程内容之中,运用鲜活案例, 创设问题情境,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详细分析问题后,寻找解决方案。在情境体验、问题辨析、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科内容有明确的落点, 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抗逆力,在人生成长道路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让人生焕发出新的光彩!
3.学科核心素养融入策略 学科 核心 素养 (1) 职业精神; (2) 健全人格; (3)公共参与。
主要 融入 内容 (1)挫折的基本认知; (2)应对挫折的方法; (3)如何提升抗逆力。
主要 融入 方式 (1) 实践活动(榜样故事分享会); (2) 实践活动(成长清单); (3)案例引入。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挫折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 (2)了解自我悲悯的三个基本内涵; (3)了解抗逆力的基本内涵;。 2.能力目标 (1) 正确理解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 能够学会应对挫折的基本方法; (3)理解提升抗逆力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并学会提升抗逆力的基本方法。 3.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1) 职业精神 通过开展榜样故事分享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哲学原理去正确理解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学会以积极的心态正视挫折,坚定职业理想,培育职业精神,提升职业能力。 (2) 健全人格 通过让学生填写成长清单,分享自己近三年人生道路上的遇到的顺境与逆境,以及自己的态度和做法。引导学生认识到前进道路上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所遇到的挫折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要能够掌握应对挫折的基本方法,在生活实践中磨炼意志,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 (3)公共参与 通过引入苏东坡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提升抗逆力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并学会提升抗逆力的基本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无惧风险与挑战,增强公共参与意识,勇挑重担,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勇毅前行,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实施
议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学时)
教学 导入 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对于玉石来讲,不挫磨不能收获玉润。人同此理,所以《诗经》里才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君子的养成,是要像雕琢玉石、打磨骨甲那样经历磨炼。这一道理, 北宋哲学家张载在《西铭》里也曾说过:“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这句话演变到现在, 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虽然这句话成型于宋代,但其包含的君子不畏艰险,自我磨砺,以苦为阶,最终实现涅槃的意志和信念, 却千年绵延不绝,成为融入中华儿女血脉之中的独特民族品格。 为此,本节课我们将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为议题,探讨挫折教育的意义,增强大家的抗逆能力,在自我成长成才成人的道路上,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勇毅前行,创造有意义的精彩人生。
主要 教学 内容 环节 设置 1.我与挫折“面对面”, 自信自强启新程(1学时) 教师活动: 【布置任务】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故事,并在规定时间内收回,对学生准备的故事进行初审。同时,按班级人数将学生分组,一般4-6人为一组。 【引导理解】 引导学生对故事分享进行总结,并将有关知识穿插于引导过程之中,如挫折及与之相关的概念(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正视挫折对人生产生的积极意义等。 【活动总结】 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在人生成长道路上, 无论经历顺境还是逆境,都要正视挫折,做到在顺境中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在逆境中要冷静思考,善于反思,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应对挫折,不断获得成长。
活动结束后,将学生上交的故事文本、活动照片等放进“学生成长档案”。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预习课程内容,准备榜样故事,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课堂故事分享的准备。 【参与活动】 首先在规定时间内与组内同学分享课前收集的故事,分组分享后进行讨论:这些榜样人物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的原因,在对待人生顺境、逆境中他们如何正视挫折,对我们人生成长有哪些启示等。 讨论结束后,各组推选代表进行班级分享。 【感受领悟】 落实本次课程全部主干知识,深化知识理解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开展榜样故事分享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哲学原理去正确理解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学会以积极的心态正视挫折,坚定职业理想,培育职业精神,提升职业能力。
2.翻过人生“火焰山”,踏平坎坷成大道(0.5学时) 教师活动: 【课前准备】 (1)课前设计好《成长清单》,并按班级人数将学生分组,一般4-6人为一组。《成长清单》可参照如下样例进行创新设计:
近三年我的成长清单
顺境时 我所经历的挫折或困难
我的态度
应对方法
逆境时 我所经历的挫折或困难
我的态度
应对方法
我的成长启示录
(2)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与部分学生、家长、其他老师交流,了解学生近三年的发展情况,便于课程交流活动,正确把握引导方向。 【引导理解】 引导学生对《成长清单》进行分享总结,并将积极应对挫折的三个方法(以关怀和友善的态度对待遭遇挫折的自己、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和积极寻求他人帮助)穿插于引导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直面挫折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更加深刻领悟到人生的重要意义,珍爱生命,拥抱美好明天。同时,在学生分享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个人的《成长清单》与学生进行分享,对学生积极应对挫折提出更具有针对性、参考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增强课堂氛围,增进师生之间互动交流。 【活动总结】 要将学生在分享过程中的想法记录下来,制作成一份“应对挫折宝典”,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2)在活动结束后,将学生的成长清单、活动照片放进“学生成长档案袋”。 (3)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 让学生掌握积极应对挫折的方法,无论未来人生发展中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挫折,都不要轻言放弃。正所谓“温室中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要勇敢的从挫折的阴影中走出来,去欣赏人生更美的风景, 走向远方, 收获希望。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预习课程内容,并于家长、同学、老师交流,仔细回顾与梳理近三年自己的发展情况,认真填写《成长清单》。 【参与活动】 在规定时间内与组内同学分享课前填写的《成长清单》,分享自己近三年人生发展道路上遇到的挫折,以及自己的态度和应对挫折的方法、对个人成长的启示。方法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但是从失败中得到了经验教训,能有信心再次面对新的挫折。 【感受领悟】 落实本次课程全部主干知识,深化知识理解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填写成长清单,分享自己近三年人生道路上的遇到的挫折以及自己的态度和做法。引导学生认识到前进道路上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所遇到的挫折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要能够掌握应对挫折的基本方法,在生活实践中磨炼意志,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 同时,通过这一活动的设置,对刚刚经历了中考失利的学生而言,也是一次回归,更是一次新的出发,让他们能够放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在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帮助下,走好未来人生每一步。这对于学生三年中职生涯的学习与生活,也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让老师能根据学生现阶段实际情况,在学生关键成长阶段提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强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形成育人合力,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唤醒心中“苏东坡”,兹游奇绝冠平生(0.5学时) 教师活动: 【展示案例】 展示教材“阅读与思考”中苏东坡的案例。
【引导理解】 讲解有关知识,引导学生感受苏东坡一生虽然经历了入狱、被贬、再被贬等挫折,依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知识总结】 (1) 抗逆力的基本内涵; (2) 抗逆力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3) 提升抗逆力的四个主要方法。 【课堂升华】 至此,我们“第4课 直面挫折 积极应对”的课程内容就全部结束了,正如网上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话说的那样,“不要慌, 不要慌, 太阳下了有月光”。挫折虽然是人生的一道坎,更是我们向未来攀登的阶梯,希望我们大家都能炼成鹰的翅膀,翱翔于九天之上。让我们始终相信,所有的事与愿违,或许都是来日惊喜的铺垫;所有的坚持不懈, 也终将会得到岁月的奖赏。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结合老师所展示案例与课程内容,思考面对挫折时, 如何提升自身抗逆力,在挫折中成长,并回答老师提问。 【感受领悟】 落实主干知识, 深化知识理解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引入苏东坡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提升抗逆力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并学会提升抗逆力的基本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 无惧风险与挑战,增强公共参与意识,勇挑重担,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勇毅前行,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注:在进行教学环节三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可根据自身教学需要和实际教学安排,将教学环节三的内容适当与教学环节二的内容进行融合,进行灵活处理。如需融合,我们建议在教学环节二《成长清单》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苏东坡的《成长清单》,这样从古人、教师、学生三个不同角度,更加全面掌握积极应对挫折的方法,不断提升自身抗逆力。
教学 小结 本次课程内容通过按照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共设置“我与挫折‘面对面’,自信自强启新程;翻过人生‘火焰山’,踏平坎坷成大道;唤醒心中‘苏东坡’,兹游奇绝冠平生”三个教学环节,主要让学生学会正视挫折,掌握应对挫折的主要方法。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实践活动和案例引入等方式,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相互融合,让学生正确理解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提升抗逆力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并学会提升抗逆力的基本方法,进而在人生成长道路上,学会以积极的心态正视挫折,坚定职业理想,培育职业精神, 提升职业能力,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勇毅前行,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基本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 本次课程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1.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此次课程相关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课堂知识去认识解决现实问题; 2.小组合作、分工充分; 3.课前能够积极进行资料收集,认真填写《成长清单》,其应对挫折方法对其他同学有可借鉴意义; 4.善于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能恰当地回应其他同学的观点; 5.分享自己观点时表达流畅,逻辑清晰,语言优美,所提供论据例证恰当; 6.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进行反思,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教学 反思 1.内容挖掘深 此次课程内容,我们还是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 参照中职统编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 辩证看问题 走好人生路”中“第5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二框 第二目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内容学习要求,侧重从哲学层面进行内容挖掘。正确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将“六个必须坚持”这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贯穿于课程内容全过程,让学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倡导青年“自找苦吃”的要求,“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走好人生路,赢得新未来。 2.活动设计实 在此次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中,针对中职学生刚刚经历中考失利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分享《成长清单》这一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设置,对刚刚经历了中考失利的学生而言,也是一次回归,更是一次新的出发,让他们能够放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在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帮助下,走好未来人生每一步。这对于学生三年中职生涯的学习与生活,也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让老师能根据学生现阶段实际情况,在学生关键成长阶段提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强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形成育人合力, 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 虽然在此次课程教育教学活动中, 我们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有了一些突破和创新,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总结完善,坚持守正创新,有效落实思想政治课程“知、信、行、达”课程性质与任务所要求,勇于“跨界”,善于融合,敢于创新,着力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指导性,真正打造有风景的思政课,有温度的思政课和有高度的思政课。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