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课 认识情绪 管理情绪
课程 名称 《心理健康与 职业生涯》 服务专业 授课班级
授课 类型 授课教师 授课地点
授课 内容 第5课 认识情绪 管理情绪 学时 2
授课 内容 分析 1.授课内容分析 本次授课内容由课导语和两框四目组成,其中课导语用天气比喻情绪,引导学生认识情绪对个人行为和身心健康的影响, 之后点明了本课的学习主题及学习目的(只有认识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变化,成为情绪的主人),引导学生把握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合理地管理情绪)。 两框内容第一框“破解情绪的密码”包含“情绪是什么”和“情绪从哪里来”两目,;第二框“成为情绪的主人”包含“正视情绪”和“学会管理情绪”两目, 从管理情绪的角度。 两框内容的逻辑关系是:第一框侧重从理论的角度,即从认识情绪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情绪的基本特征和功能,认识情绪的影响因素;第二框侧重从实践的角度,即从管理情绪的角度,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学会正视情绪、管理情绪的方法,努力成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人。 从整体内容上看,两框之间相互联系, 逐步递进,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引导学生做情绪的主人。其中,认识情绪是管理情绪的基础。课程内容安排上符合本单元从认识再到实践的整体设计理念,有效落实思想政治课程“知、信、行、达”课程性质与任务所要求。 2.授课内容创新点 (1)根据我们提出的教育教学思路,在此次授课中,我们还是按照教材中“学以致用”活动任务三以“做情绪的主人”为议题活动设置要求,探讨合理的情绪表达方式与管理策略。寓活动于课程内容之中,不再单独安排课时组织开展相应活动。这样,更有利于教师把握课程重难点与授课主题,丰富课堂教育教学方式,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 (2)根据此次课程内容所内含的哲学意蕴,我们参照中职统编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 实践出真知 创新增才干”中“第8课 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第一框 第二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认识能力”内容学习要求,适当运用其中的一些观点方法, 让学生能够在分析情绪产生原因的过程中,做到透过现象认识情绪本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对学生问题意识、系统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而言,也要学会运用相互联系的观点,坚持系统观念,正确认识和理解中职思想政治四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好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程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勇于“跨界”,善于融合,敢于创新,着力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指导性。 所以,在此次课程内容中,我们还是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正
确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将“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贯穿于课程内容全过程,让学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情绪, 系统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科学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直面成长中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学会以一颗包容的心去品味情绪的复杂性,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幸福的核心,领会人生的真谛。 3.学时安排建议 在学时安排上,第一框建议1学时,第二框建议1学时, 教师可根据自身教育教学要求适当进行调整。
教学 重难 点分 析 1.教学重点 学会正视情绪
2.教学难点 掌握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学情 分析 1.学生知识储备分析 通过“第4课 直面挫折 积极应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在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中, 已经学会了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如以关怀和友善的态度对待遭遇挫折的自己中, 学生们了解了自我悲悯包含的三个方面,即自我友善,普遍人性和正念(我们能够以接纳、不评价的方式来处理情绪,不过度沉溺于消极情绪之中),为本次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学生认知态度分析 在前面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已经建立起了学生自我成长成才成人的信心,认知态度上有了较大转变,需要“趁热打铁”,使学生真正能够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合理表达情绪,学会管理情绪,这对牢固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使学生努力成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人。 3.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分析 从学生兴趣来看,通过“第4课直面挫折积极应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挫折之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在面临人生顺境与逆境时如何管理情绪在有了初步基础上,产生了继续系统学习的兴趣。体现了思政课程以“成长的我”为原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服务学生全生命周期,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教学内容,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从学生整体成长过程来看,对于处在青春期的中职生而言,情绪管理能力逐渐提高,个体的情绪体验逐渐变得丰富和细腻,他们开始学会根据情境,以更适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能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但是,他们的情绪表现具有两极性,所经历的情绪体验强度较高、变化较大,情绪还不够稳定,需要通过系统学习,能够合理表达情绪,学会管理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独特的育人价值与哲学意蕴,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做到价值观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践行“德技并修”教育教学理念,满足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需要。
教学 整体 设计 思路 1.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本次授课内容,我们以“做情绪的主人”为议题, 共设置两个个教学环节,即“多彩情绪‘面面观’,‘玩转’情绪有方法”。其中,教学环节1对应第一框(破解情绪的密码)内容;教学环节2对应第二框(成为情绪的主人)内容。 同时,我们将政治认同、健全人格、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三个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能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辨析情绪的基本特征和成因,掌握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 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为理性平和、自信乐观的人。
2.教学方法应用 本次授课运用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寓活动于课程内容之中,运用鲜活案例, 创设问题情境,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活动体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思考、感悟和切身体验中认识情绪,学会正视情绪和管理情绪。在情境体验、问题辨析、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科内容有明确的落点,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用心成长, 收获希望,努力成为理性平和、自信乐观的人。
3.学科 核心素 养融入 策略 学科 核心 素养 (1) 政治认同; (2)健全人格; (3)公共参与。
主要 融入 内容 (1) 中华诗词文化; (2) 情绪之于人生成长的独特作用; (3)提升情绪管理的方法。
主要 融入 方式 (1) 案例引入(中华诗词中的情绪世界); (2) 同第一种融入方式; (3)实践活动(主题班会)。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情绪的基本特征和成因; (2)理解情绪的功能。 2.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情绪的成因,掌握情绪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2)学会接纳、体验情绪,能够合理表达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学会正视情绪、管理情绪的基本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逐步形成理性平和、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3.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1) 政治认同、健全人格 通过引入中华诗词文化中有关情绪的诗句案例,让学生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同时,结合案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分析诗词中所表达的情绪,向学生讲解情绪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在分析情绪产生原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透过现象认识情绪本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对学生问题意识、系统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正确处理在生活、成长、学习和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增强调控情绪、 自主自助和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 (2) 公共参与 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学会正视情绪和管理情绪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情绪的独特作用,接纳并主动体验情绪,合理表达情绪,积极主动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不断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更好地应对各种变化,始终对未来保持乐观的期望,努力成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人。
教学实施 议题:“做情绪的主人”(2学时) 教学导入 曾经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理想生活总是风花雪月,但现实却是金戈铁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会让我们变得不那么快乐, 我们会焦虑、茫然,甚至失眠、压抑。所以,你看, 情绪真的是一种很矛盾的东西,如果不能学会管理它,就很容易在日复一日的焦虑中消耗自己。你控制不住情绪,它就会吞噬你。正如约翰·米尔顿所说的那样, “一个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为此,本节课我们将以“做情绪的主人”为议题,探讨合理的情绪表达方式与管理策略,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有效掌控自己的人生,与美好的幸福不期而遇。 1.多彩情绪“面面观”(1学时) 教师活动: 【展示案例】 展示教材“阅读与思考”中诗词的案例。 序号诗词案例所表达的作者情绪1怒发冲冠,凭栏处, 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岳飞《满江红》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3…
【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所展示案例, 向学生介绍诗词内涵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分析诗词, 同时补充其他相关诗词案例,积极思考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列举自己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绪体验,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分享。 【引导理解】 结合案例,对学生分享内容及回答问题情况进行正确引导,并讲解有关知识,使学生有效感知情绪的复杂性,掌握情绪的基本特征,并有效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 【知识总结】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根据老师所布置任务,补充与情绪有关的其他诗词案例,积极思考这些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并结合自身实际,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其他情绪体验。 序号诗词案例所表达的作者情绪1怒发冲冠,凭栏处, 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岳飞《满江红》愤怒(生气)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开心(自豪)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哀愁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迷茫(焦虑)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兴奋(开心)
【感受领悟】 落实主干知识,深化知识理解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引入中华诗词文化中有关情绪的诗句案例,让学生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 增强文化自信。 同时, 结合案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分析诗词中所表达的情绪, 向学生讲解情绪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情绪,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情绪。并在分析情绪产生原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透过现象认识情绪本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对学生问题意识、系统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正确处理在生活、成长、学习和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增强调控情绪、自主自助和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
2.“玩转”情绪有方法(1学时) 教师活动: 【课前准备】 (1) 确定主题班会主题,“掌控情绪, 相遇美好” (2)课前设计好《管理情绪方法清单》,并按班级人数将学生分组,一般4-6人为一组。《管理情绪方法清单》可参照如下样例进行创新设计:
管理情绪方法清单
情绪事件 调整想法 掌握正确的 宣泄方式 调整身体状态 其他方法
……
(3)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与部分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最近经历的情绪事件及采取的方法,便于课程交流活动,正确把握引导方向。 【引导理解】 引导学生对《管理情绪方法清单》进行分享总结,并讲解有关知识。 同时,在学生分享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将个人的《管理情绪方法清单》与学生进行分享,对学生提升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提出更具有针对性、参考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增强课堂氛围,增进师生之间互动交流。 【活动总结】 (1)要将学生在分享过程中的想法记录下来,选取同学们经历的典型情绪事件,将大家采取的主要做法,师生共同制作成一份“管理情绪指南”,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管理情绪指南
情绪 事件 调整想法 掌握正确的 宣泄方式 调整身体状态 其他方法
考试成 绩不理 想 虽然这次成 绩不理想,但 我从中吸取 了教训,下次 肯定能考好 与老师交流,分 析考试中存在 的问题,及时进 行总结、改正 跑步,让自己 换一种状态, 更加冷静思考 考试失利的原 因 “CREAM” 法则
被他人 拒绝 我们不是人 民币,做不到 人人都喜欢 听音乐 睡一觉, 明天 又是新的一天 自我关怀 练习法
……
(2)在活动结束后,将学生的《管理情绪方法清单》、活动照片放进“学生成长档案袋”。 (3) 对此次活动及整体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升华 同学们,此次课程内容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大家又一次得到了新的成长。所谓成长,不就是把哭声调整为静音的过程吗 而情绪本身,其实并不是我们对世界的反应,只是自己构建的世界。无论我们将来扮演怎样的社会角色或者职场身份,都应该尽早学会收敛情绪,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有效掌控自己的人生,这样才能与美好的幸福不期而
遇。愿成长的抵达之处,我们终能遇见这十六个字:“迷而不失、惊而不乱、苦而不言、笑而不语”。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预习课程内容,并于同学、老师交流,仔细回顾自己最近经历的情绪事件及采取了管理情绪四种方法中的哪种方法,及如何具体操作过程,认真填写《管理情绪方法清单》。 【参与活动】 在规定时间内与组内同学分享课前填写的《管理情绪方法清单》,分享自己最近经历的情绪事件及采取的主要方法,了解其他同学经历同样情绪事件时,是如何处理的。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 制作一份“管理情绪指南”。 【感受领悟】 落实本次课程全部主干知识,深化知识理解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学会正视情绪和管理情绪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情绪的独特作用,接纳并主动体验情绪,合理表达情绪,积极主动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不断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他人的情绪和态度,有效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并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更好地应对各种变化,始终对未来保持乐观的期望,努力成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人。
教学小结 本次课程内容通过按照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共设置“多彩情绪‘面面观’,‘玩转’情绪有方法”两个教学环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基本内涵,学会正视情绪,掌握管理情绪的主要方法。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和主题班会等方式,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相互融合,让学生在了解情绪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 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更好地应对各种变化,始终对未来保持乐观的期望,努力成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人,基本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教学 评价 本次课程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1.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此次课程相关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课堂知识去认识解决现实问题; 2.小组合作、分工充分; 3.课前能够积极进行资料收集,认真填写《管理情绪方法清单》,其管理情绪方法对其他同学有可借鉴意义; 4.善于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能恰当地回应其他同学的观点; 5.分享自己观点时表达流畅,逻辑清晰, 语言优美,所提供论据例证恰当; 6.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进行反思,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教学 反思 1.落实新要求 此次课程内容,我们还是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有效推进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 参照中职统编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 实践出真知 创新增才干”中“第8课 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第一框 第二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认识能力”内容学习要求,适当运用其中的一些观点方法,侧重从哲学层面进行内容挖掘。正确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将“六个必须坚持”这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贯穿于课程内容全过程,让学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情绪, 系统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科学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直面成长中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学会以一颗包容的心去品味情绪的复杂性, 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幸福的核心, 领会人生的真谛。 2.评价有创新 在此次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举行了主题为“掌控情绪, 相遇美好”的主题班会,并通过学生填写并分享《管理情绪方法清单》,形成“管理情绪指南”,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促进学生人生发展,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在活动评价过程中,我们按照新课标“注重多样化评价, 探索档案袋评价法”的要求, 创新使用这一方法, 全面记录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轨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 虽然此次课程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有了一些突破和创新,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总结完善,坚持守正创新,有效落实思想政治课程“知、信、行、达”课程性质与任务所要求,勇于“跨界”,善于融合,敢于创新,着力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指导性,真正打造有风景的思政课,有温度的思政课和有高度的思政课。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