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会 文明礼仪主题班会 谦谦君子 知书达理 课件 (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班会 文明礼仪主题班会 谦谦君子 知书达理 课件 (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谦谦君子 知书达理
谦问主题班会




目 录
MU LU

文明宣言 争做君子
4
学习礼仪 我们能行
3
谦谦君子 知书达理
2
认识作揖 说话礼仪
1
01.
ONE
认识作揖
说话礼仪


QIAN QIAN JUN ZI
行礼标准
展臂扶手,至胸前合拢手立掌。男左手前,女右手前。作揖磬折躬身(30、45度不等)。手立掌平胸外推,同时身随胯部磬折,头身一体不动,起身后手即垂下叉手而立。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只行一个。为常规揖礼。
认识作揖说话礼仪
第一回.
行礼方式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作揖的正确手势是:作揖的基本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拜”,反之则为凶拜,可用于吊丧。而在贺岁广告中经常出现的,正是这样的“凶拜”。
第一回.认识作揖说话礼仪
行礼方式
古代作揖的方式有很多。
尽管现代人对待传统礼仪没有必要像古代人那样严谨,但原则性的东西不能弄错。
现代人
行礼原则
男子右手握拳左手包于其上是“吉拜”,表示尊重,用于见面、告别等场合;相反的手势则是“凶拜”,一般用于吊丧。女性的手势和男性是相反的,左手握拳右手包于其上是“吉拜”。古代汉族揖礼与拱手有吉凶之分,吉事为阳,凶丧之事为阴;男为阳,尚左手,女为阴,尚右手;行吉礼时,男子左手在外女子右手在外;行凶丧之礼时,男子右手在外,女子则左手在外。
第一回.认识作揖说话礼仪
02.
TWO
谦谦君子
知书达理


QIAN QIAN JUN ZI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谦”的价值受到人们的广泛尊崇。“谦”对于人立德、待人、治学、弘业等方面都具有约束与影响,自古就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美谈。
第二回.
谦谦君子 知书达理
常人所理解的“谦”一般指的是“谦逊”“谦和”“谦让”等意义,从文化层面应该如何解读“谦”的多元性?
知书达理
谦谦君子
知书达理
谦谦君子
“谦”的原意指的是礼貌、谦逊、恭谨,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含蓄精神。在历代学者的逐步扩展中,“谦”逐步发展出多种涵义。
首先“谦”是一种“君子”的风度,是一种人格修为。 。
其二,“谦”是对于长幼尊卑的遵守,面对比自己辈分高、能力强的人时表现出的态度,是一种文化约束。
其三,“谦”是一种敬畏的心态,面对无限的自然,人需要以敬畏心态来保持谦逊,找准自己在宇宙和社会中的位置。
当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多提倡“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道德品行。
第二回.
谦谦君子 知书达理
知书达理
谦谦君子
“谦”在中国很多典籍中都被提到过,《尚书 大禹谟》中有言“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这是中华民族追求谦虚美德的至理名言。
在《周易》中,谦卦的卦辞说:“谦,亨,君子有终。”意思是说,人谦虚则可以亨通,诸事顺利,有好结果,提出“谦”是一种道德规范,是君子为人修身之美德。
第二回.
谦谦君子 知书达理
“谦”作为人的一种社会表现,在社会礼仪的形成方面提倡人们达到“温、良、恭、俭、让”,以“谦谦君子”之标准要求自己;在人格养成方面,提倡以内敛、自省的态度来规范自己的所思所为;“谦”的观念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和合”的基本精神。
“谦”的思想在个人修为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具体概括为哪些?
知书达理
谦谦君子
第二回.
谦谦君子 知书达理
古代思想家们都主张以“谦”作为行为礼仪规范,正所谓“谦谦君子”。孔子便主张与人交往的时候要“恭而有礼”。
人能具有恭敬、礼让的德行,不自以为是、不固执己见,当然可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可以与人和平周到地相处。
因此,“谦”的最主要作用在于在中国人的人格基因中注入了谦恭、谦让、谦和元素,使中华文明长盛不衰,在此基础上完善了治学、待人、持业等方面的社会规范。
谦谦君子
知书达理
第二回.
谦谦君子 知书达理
03.
THREE
学习礼仪
我们能行


QIAN QIAN JUN ZI
第三回.
学习礼仪 我们能行
学习礼仪
我们能行
要求:“冠徐焉履,俱,纽必累切。——《弟子规》
释义:帽子要戴正,纽扣要扣好。鞋子和袜子要穿得服帖。
理由:衣冠不整,鞋袜不正,会使人反感。
衣着容貌
要求: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
释义: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了也不能巩固。
理由:在公共场合举止就应该庄重、谨慎而又从容。
学习礼仪
我们能行
XUE XI LI YI
WO MEN NENG XING
行为举止
第三回.
学习礼仪 我们能行
言语辞令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周易》
要求
修饰言辞出于至诚的感情,就可建功立业。
释义
语言是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巧言令色的人不能取信于人。
理由
学习礼仪
我们能行
第三回.
学习礼仪 我们能行
04.
FOUR
文明宣言
争做君子


QIAN QIAN JUN ZI
第四回.
文明宣言 争做君子
在当代社会,“谦”的观念遭到了很大程度的挑战和破坏,应该如何面对并引导?
争做君子
文明宣言
的确,当前社会上很多人丢掉了“谦”德。
我们知道“谦谦君子”的基本表现是谦让不争、谦恭有礼,但恰恰在这两方面,当代国人的表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比如在国庆长假期间,各大景区不排队买票、不文明行为等,显然有违礼让、谦让之德;再比如,屡见报端的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或者老人因不给其让座而谩骂、殴打青年人的现象,都是因为缺乏谦让、礼让和谦虚自省精神而引起的。
争做君子
文明宣言
缺乏“谦”德,也往往导致人缺乏治学的严谨、为官的自律和经商的诚信等应有的德行。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教育本身,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中国传统教育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青少年进行恭敬、谦让方面的培养,最典型的是“孔融让梨”的故事。而现在的不少父母、老师唯成绩论,唯成功论,对孩子缺乏谦让、礼让的教育,久而久之导致“谦”德的缺失。
第四回.
文明宣言 争做君子
文明宣言
争做君子
今天,我们该怎样去继承并弘扬“谦”德呢?
传统的“谦”文化过于强调内敛,受到当时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谦”的观念主张顺从于天,人对自然过度依赖,强调自给自足,小富即安。
今天我们讲“谦”,不能单纯满足于“谦和”的涵义,“谦”的观念也需要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面对很多现实问题,既要尊重传统文化的本源含义,更要与时代性结合,使“谦”的意义更多元、更具现实意义,更符合当今时代需求。
第四回.
文明宣言 争做君子
争做君子
文明宣言
应该如何让“谦”的观念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作用?
谦让、谦虚虽然未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中直接提出,但“谦”的精神所塑造的温柔敦厚、彬彬有礼、虚心接纳、和乐有为等“谦谦君子”的品格,都是当代国民素质建设的必要因素。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既需要知识教育,更需要德性教育,既要培养竞争、创新意识,又要培养敦厚礼让的品格。
中华民族“谦”的精神千百年来历久弥新,将其置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面看,会发现“谦”的观念与其中很多观念都存在价值契合点,例如友善、平等、敬业等,其中都蕴含“谦”的意义。
第四回.
文明宣言 争做君子
我要签下谦谦君子协议,做到知书达礼,并接受同学、老师、家长的监督:
①讲究仪容和服装整洁,远离粗俗邋遢。
②言行举止彬彬有礼,文雅大方。懂得礼让,学会谦虚,遵守公共秩序。
③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不做任何越礼之事。
④多使用“请”“您”“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展示自我的教养和风度。
协议
谦谦君子
第四回.
文明宣言 争做君子




谦问主题班会
谦谦君子 知书达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