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时 第1课时 讲授人教材分析 本次授课内容选自2019年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把握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感受和明确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激发民族自觉和民族自信。教材内容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2框构成,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用政治知识解决和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该课分为1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所学内容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和一定的知识储备,本节课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根据现象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辩证地看待中华传统文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难点:正确区分传统文化的糟粕和精华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思维导图构建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自主学习 让学生于5分钟内在课本上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它有哪些主要内容?有什么特点?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哪些价值?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自主学习,在课本上找出相应知识点,预习新知。 让学生预习或梳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以备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得到运用。环节二 授课环节 导入环节 播放中国传统文化视频,让学生回答问题:1.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传统文化?2.是否还能列举生活中其他的传统文化? 观看视频,回答教师问题。 1.设置贴近学生的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让学生利用现有材料,提取、分析信息,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最后展示所得成果,体现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展示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并回答:中华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教师总结知识: 中华优秀文化的形成: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创造的) 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游戏活动:教师让学生说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完成游戏:找出材料中所对应的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 探究活动一 教师短片《文明中国的事》,让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问题: 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 中华文化对我国和世界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知识 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中华文化的意义(作用) 对世界: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完成游戏活动 观看资料。小组合作探究并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成知识。文化的功能 探究活动二 教师展示材料,让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问题: 1.谈谈你对大型活动中“跪拜礼”的看法,是赞成还是反对,并说明理由。 2.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请用事例说明你的观点。 教师总结知识 传统文化存在糟粕的原因: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如封建特权思想、等级意识等。 探究活动三 教师展示材料,让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有什么价值? 教师总结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对民族: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对解决当代文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许多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对处理国际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国家发展:所以,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观看资料。 小组合作探究并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成知识。环节三 训练小结 学考指南相应内容 带领学生课堂小结,构建思维导图。 1. 完成练习。 2. 和教师一起完成思维导图。 讲练结合,学以致用,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环节四 作业布置 高考班:活页练 非高考班:学考指南 学生主动完成作业并上交。 既联系课堂,又回归实践,关注不同层次学生,优化作业设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探究活动二可以与活动三结合起来,以节省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