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课题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完全燃烧的重要性。2.认识使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3.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知识回顾:1.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右图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2.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用什么方法灭火?(1)炒菜时锅中菜油着火 ;(2)做实验时,酒精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 ;(3)图书馆中档案着火 。学习过程:1.填表:比较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区别比较事项 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燃烧条件燃烧速度释放热量燃烧效率生成物(以碳、氢元素为例)以碳的燃烧为例课堂思考:完全燃烧有什么优越性2.一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 ______;(4)CO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之一(5)防止CO中毒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爆炸____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一定不)是化学变化,例举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照 如果爆炸是化学变化的话,它是在 的空间内,发生 的燃烧,短时间要聚积大量的 ,使气体的体积 ,就会爆炸。,(评价:______)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完全燃烧放热 ,不完全燃烧不放热B.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的废气、煤气的泄漏增加了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C.碳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D.在使用的锅炉里鼓入大量的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同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都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B.通常状况下都是无色气体C.都不能供给呼吸 D.都有毒3.下列因素中影响可燃物燃烧现象的是( )①可燃物的性质; ②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氧气的浓度A.②③ B.①② C. ①③ D.①②③4.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A.燃着的木条熄灭 B.燃烧更旺C.先燃烧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变化5.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A.氢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氧气6.为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实验,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慢慢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 处,试回答白磷燃烧的原因。7.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条件是:氧气要 。 优点:燃烧得 ,放出热量 。不完全燃烧带来的弊端有:燃烧 ,放热 ,生成________和小的 等物质。例如: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之一是一氧化碳,它是无色、无味的 气体。吸进肺里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少 而 死亡。8.家庭燃气灶一般用气门(用来调节燃气的进气量)和风门(用来调节空气的进气量)来控制燃烧。若火焰颜色发黄并有少量黑烟产生,这时发生的是完全燃烧还是不完全燃烧?9.冬天有人在房间里放置一只燃烧木炭的火盆取暖,谈谈采用这种方法取暖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