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2化学工艺流程考点1实验仪器的选择与连接顺序试题(含解析) 教师用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2化学工艺流程考点1实验仪器的选择与连接顺序试题(含解析) 教师用书

资源简介

考点1 实验仪器的选择与连接顺序
核心梳理
1.仪器的选择
依据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及制备物质的状态、用量来选择合适的容器。例如:
(1)固体与固体混合物加热,多采用大试管盛放。
(2)液体与液体加热多采用烧瓶盛放。
(3)固体与液体反应可采用大试管或烧瓶。
(4)反应需要加热的应根据温度的高低选择酒精灯(500℃左右)、水浴(小于100℃)、酒精喷灯(高温)等条件。
(5)反应物挥发或有副产物生成的需要选择除杂装置,如洗气瓶(除气体杂质)、过滤、蒸发结晶、分液、分馏装置等。
(6)根据制备物质的量选择合适规格的仪器。
2.仪器的连接
实验仪器大多按物质制备→纯化→性质探究或验证→环保处理的顺序装配。
(1)若制备物质为液态时,装置一般按制备(蒸馏烧瓶)→蒸馏(温度计控温)→冷凝(冷凝管)→接收(牛角管、锥形瓶)顺序连接。
(2)若制备物质为气态时,一般按如下思路思考并选择装置连接:
典题精研
考向实验仪器的选择与连接顺序
例1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纯碱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并改进侯氏制碱法制备NaHCO3,进一步处理得到产品Na2CO3和NH4Cl。实验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从A~E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制备NaHCO3,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为使A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盐酸顺利滴下,可将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打开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使用雾化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1二氧化硫用途广泛,既可用于制造硫酸,又可用于食品的漂白和防腐。
(1)工业上可用煅烧黄铁矿(FeS2)的方法制取S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并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图。装置A产生SO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解析:(1)制备NaHCO3的具体过程为先制备CO2,再除去杂质HCl,然后将纯净的CO2通入饱和氨盐水中制得NaHCO3,最后用NaOH溶液处理多余的CO2,所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fbcg。分液漏斗使用前需要让其与大气连通,否则液体无法滴落,所以为使A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盐酸顺利滴下,需要打开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或者将分液漏斗上部玻璃塞上的凹槽与分液漏斗上端的小孔对齐。(2)雾化装置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使饱和氨盐水与CO2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充分。
答案:(1)aefbcg 将分液漏斗上部玻璃塞上的凹槽与分液漏斗上端的小孔对齐
(2)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练1] 解析:(2)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用浓硫酸干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氢氧化钠吸收多余二氧化硫,装置A产生SO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a→d→e→c→b→f。
答案:(1)4FeS2+11O22Fe2O3+8SO2
(2)d e c b f考点2 实验基本操作与条件的控制
核心梳理
1.基本操作的答题规范
基本操作 答题规范
检查装置气密性 微热法:封闭(关闭活塞、导管末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等)、微热(双手捂热或用酒精灯稍微加热)、气泡(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水柱(移开双手或停止加热,观察到导管中液面上升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液差法:封闭(关闭活塞或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等)、液差(向×××容器中加水,使××和××形成液面差,停止加水,放置一段时间,液面差保持不变)
滴定操作 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证明沉淀完全 静置,取沉淀后的上层清液,加入××试剂(沉淀剂),若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完全
洗涤沉淀 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的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没过沉淀,静置使其全部滤出,重复操作数2至3次
检验沉淀是否洗净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试剂(根据沉淀可能吸附的杂质离子,选择合适的检验试剂),若没有××(特征现象)出现,证明沉淀已洗涤干净
降温结晶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包括水洗、冰水洗、热水洗、乙醇洗等)→干燥
蒸发结晶 将溶液转移到蒸发皿中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待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水分
2.操作目的分析角度
常考操作 思维方向
末端放置干燥管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或二氧化碳干扰实验
通入N2或惰性气体 实验前 防止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加热爆炸;防止反应物与空气中的O2、CO2反应
实验后 让产生的气体完全排至某一装置被完全吸收
洗涤晶体 ①水洗:通常是为了除去晶体表面水溶性的杂质②冰水洗涤:能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同时防止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③用特定有机试剂清洗晶体: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降低晶体的溶解度、有利于析出,减少损耗等
恒压滴液漏斗上的支管的作用 保证反应器(一般为圆底烧瓶)内气压与恒压滴液漏斗内气压相等(平衡气压),使滴液漏斗中的液体易于滴下
冷凝回流的作用及目的 防止××蒸气逸出(脱离反应体系),提高××物质的转化率
3.实验条件控制分析角度
实验条件控制 思维方向
改变试剂、用量 加过量试剂 使反应完全进行(或增大产率、提高另一反应物的转化率)
加氧化剂(如H2O2) 氧化还原性物质,生成目标产物、除去某种离子
温度控制 加热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或使化学平衡向某方向移动
降温 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分解或使化学平衡向某方向移动
控制温度范围 若温度过低,则反应速率(或溶解速率)较慢;若温度过高,则某物质(如H2O2、氨水、草酸、浓硝酸、铵盐等)会分解或挥发
水浴加热 受热均匀,温度可控,且温度不超过100 ℃
冰水浴冷却 防止某物质分解或挥发
趁热过滤 保持过滤温度,防止温度降低后某物质析出
减压蒸发(蒸馏) 减压蒸发(蒸馏)降低了温度,可以防止某物质分解
控制溶液pH 分离除杂 抑制水解;使杂质充分沉淀或溶解,提高纯度
调控反应 使溶液呈酸性,提高氧化性,除去氧化物(膜)等,促进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或使溶液呈碱性,除去油污,除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等;控制水解反应的发生
典题精研
考向实验基本操作与条件的控制
例2H2O2作为绿色氧化剂应用广泛,氢醌法制备H2O2原理及装置如下:
已知:H2O、HX等杂质易使Ni催化剂中毒。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应为________(填序号)。
(3)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药品,所有活塞处于关闭状态。开始制备时,打开活塞________,控温45℃。一段时间后,仅保持活塞b打开,抽出残留气体。随后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________,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关闭电源和活塞,过滤三颈烧瓶中混合物,加水萃取,分液,减压蒸馏,得产品。
(4)装置F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过程中,控温45℃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2[2023·全国乙卷]元素分析是有机化合物的表征手段之一。按下图实验装置(部分装置略)对有机化合物进行C、H元素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样品的Pt坩埚和CuO放入石英管中,先________,而后将已称重的U型管c、d与石英管连接,检查________。依次点燃煤气灯________,进行实验。
(2)O2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1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c和d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c和d中的试剂不可调换,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aCl2
B.NaCl
C.碱石灰(CaO+NaOH)
D.Na2SO3
(4)Pt坩埚中样品CxHyOz反应完全后,应进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下c和d管称重。
(5)若样品CxHyOz为0.0236g,实验结束后,c管增重0.0108g,d管增重0.0352g。质谱测得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18,其分子式为________。
[例2] 解析:从H2O2的制备原理图可知,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H2在Ni催化作用下与乙基蒽醌反应生成乙基蒽醇,第二步为O2与乙基蒽醇反应生成H2O2和乙基蒽醌。启普发生器A为制取H2的装置,产生的H2中混有HCl和H2O,需分别除去后进入C中发生第一步反应。随后氧气源释放的氧气经D干燥后进入C中发生反应生成H2O2和乙基蒽醌,F中装有浓H2SO4,与C相连,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C中,使催化剂Ni中毒。(2)H2O、HX等杂质易使Ni催化剂中毒,需分别通过装有饱和食盐水和浓H2SO4的洗气瓶除去,所以装置B应该选③①。(3)开始制备时,打开活塞a、b,A中产生的H2进入C中,在Ni催化作用下与乙基蒽醌反应生成乙基蒽醇,一段时间后,关闭a,仅保持活塞b打开,将残留H2抽出,随后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c、d,将O2通入C中与乙基蒽醇反应生成H2O2和乙基蒽醌。(4)H2O容易使Ni催化剂中毒,实验中需要保持C装置为无水环境,F的作用为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C中。(5)适当升温加快反应速率,同时防止温度过高H2O2分解,所以反应过程中控温45℃。
答案:(1)Zn+2H+===Zn2++H2↑
(2)③① (3) a、b c、d
(4)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C中使催化剂中毒
(5)适当升温加快反应速率,同时防止温度过高H2O2分解
[练2] 解析: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有机物中C、H两种元素的含量,这是一种经典的李比希元素测定法,将样品装入Pt坩埚中,后面放置CuO做催化剂,用于催化前置坩埚中反应不完全的物质,后续将产物吹入两U型管中,称量两U型管的增重,计算有机物中C、H两种元素的含量,结合其他技术手段,从而得到有机物的分子式。
(1)实验前,应先通入一定的O2,排尽空石英管中的杂质气体,保证没有其他产物生成,而后将U型管c、d与石英管连接,检查装置气密性,随后先点燃b处酒精灯后点燃a处酒精灯,保证当a处发生反应时产生的CO能与CuO反应生成CO2。
(2)实验中O2的作用有:为实验提供氧化剂、提供气流保证反应产物完全进入到U型管中;CuO的作用是催化a处产生的CO,使CO反应为CO2,反应方程式为CO+CuOCu+CO2。
(3)有机物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分别用碱石灰和无水CaCl2吸收,其中c管装有无水CaCl2,d管装有碱石灰,二者不可调换,因为碱石灰能同时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影响最后分子式的确定;
(4)反应完全以后应继续吹入一定量的O2,保证石英管中的气体产物完全吹入两U型管中;
(5)c管装有无水CaCl2,用来吸收生成的水蒸气,则增重量为水蒸气的质量,由此可以得到有机物中H元素的物质的量n(H)===0.0012mol;d管装有碱石灰,用来吸收生成的CO2,则增重量为CO2的质量,由此可以得到有机物中C元素的物质的量n(C)===0.0008mol;有机物中O元素的质量为0.0128g,其物质的量n(O)===0.0008mol;该有机物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0.0008∶0.0012∶0.0008=2∶3∶2;质谱测得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8,则其化学式为C4H6O4。
答案:(1)通入一定的O2 装置气密性 b、a
(2)为实验提供氧化剂、提供气流保证反应产物完全进入到U型管中 CO+CuOCu+CO2
(3)A C 碱石灰可以同时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4)熄灭a处的煤气灯,继续吹入一定量的O2,然后熄灭b处煤气灯,待石英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入O2
(5)C4H6O考点3 实验现象描述及方案设计
核心梳理
1.实验现象描述答题模板
[微点拨] 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同时还要注意不要遗漏现象,要从“海”“陆”“空”三个方面进行检查和思考。
2.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及原则
(1)基本思路
(2)基本原则
典题精研
考向实验现象描述及方案设计
例3硫氰化铵(NH4SCN)可以作为聚合反应和过氧化氢生产的催化剂,某化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制备少量样品,常压下的制备原理为CS2+2NH3NH4SCN+H2S。
步骤1:将装置Ⅰ中药品A以恒定的速度滴入装有药品B的烧瓶中,确保有稳定的氨气缓慢通入装置Ⅱ;
步骤2:装置Ⅱ加热至95℃,发生反应,观察到装置Ⅱ下层液体逐渐减少,直至近乎消失时停止通入氨气。
该实验小组同学为检验生成的产物,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
(1)取少量Ⅱ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溶液,振荡,出现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得出结论产物中含有SCN-。
(2)设计实验证明产物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实验操作及现象)。
练3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某实验小组制备NaNO2并对其性质进行探究。
资料:Ag+与反应,可生成AgNO2白色沉淀或无色配离子。
Ⅰ.NaNO2的制取(夹持装置略)
实验ⅰ
向装置A中通入一段时间N2,再通入NO和NO2混合气体,待Na2CO3反应完全后,将所得溶液经系列操作,得到NaNO2白色固体。
(1)制取NaNO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成员推测HNO2是弱酸。为证实推测,向NaNO2溶液中加入试剂X,“实验现象”证实该推测合理,加入的试剂及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NaNO2性质探究
将实验ⅰ制取的NaNO2固体配制成约0.1mol·L-1NaNO2溶液,进行实验ⅱ和ⅲ。
实验ⅱ
(3)由实验ⅱ的现象得出结论:白色沉淀的生成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仅用实验ⅱ的试剂,设计不同实验方案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ⅲ
(5)酸性条件下氧化I-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同学认为,依据实验ⅲ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该条件下能氧化I-。乙同学则认为A装置中制取的NaNO2含有副产物,仅凭实验ⅲ不能得出上述结论,还需要补充实验ⅳ进行验证,乙同学设计实验ⅳ证明了实验ⅲ条件下氧化I-的只有,实验ⅳ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 解析: (1)Fe3+与SCN-反应使溶液变成血红色,可滴加FeCl3溶液验证产物中是否含有SCN-,若有SCN-,则遇到Fe3+溶液会变红。检验时需要将其转化为NH3,然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产生氨气,具体操作为取少量Ⅱ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滴加适量浓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放置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答案:(1) FeCl3 溶液变成血红色
(2)取少量Ⅱ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滴加适量浓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放置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练3] 解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制备亚硝酸钠时,先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三颈烧瓶中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后,再通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混合气体,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在碳酸钠溶液中反应生成亚硝酸钠和二氧化碳,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用于吸收一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1)由分析可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在碳酸钠溶液中反应生成亚硝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2)若亚硝酸为弱酸,亚硝酸钠会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则向亚硝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会变成浅红色,说明亚硝酸为弱酸。(3)由实验现象可知,向NaNO2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时,先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白色沉淀的生成与AgNO3溶液和NaNO2溶液的相对用量有关。(4)由实验现象可知,向NaNO2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时,先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向AgNO3溶液中滴加NaNO2溶液时,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逐渐溶解说明白色沉淀的生成与AgNO3溶液和NaNO2溶液的相对用量有关。(5)由实验现象可知,向亚硝酸钠溶液中滴加含淀粉的碘化钾溶液,无明显现象,滴加稀硫酸后,溶液变蓝色,有无色气体生成,说明酸性条件下,亚硝酸钠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硫酸钾、碘、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4H+===2NO↑+I2+2H2O。(6)由题意可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在碳酸钠溶液中反应生成亚硝酸钠和二氧化碳时,可能生成硝酸钠,则设计酸性条件下,硝酸钠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没有碘生成的实验,可以说明酸性条件下,只有亚硝酸钠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可以进行以下操作:取2mL0.1mol·L-1NaNO3溶液于试管中,加KI溶液(含淀粉),再滴加三滴1mol·L-1硫酸溶液,溶液没有变蓝。
答案:+CO2
(2)无色酚酞溶液,NaNO2溶液变成浅红色
(3)AgNO3溶液和NaNO2溶液的相对用量
(4)向AgNO3溶液中逐滴滴加NaNO2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逐渐溶解
+2I-+4H+===2NO↑+I2+2H2O
(6)取2mL0.1mol·L-1NaNO3溶液于试管中,加2mL0.1mol·L-1KI溶液(含淀粉),再滴加三滴1mol·L-1硫酸溶液,溶液没有变蓝考点4 定量实验数据测定与计算
核心梳理
1.定量实验数据的测定方法
(1)沉淀法
先将某种成分转化为沉淀,然后称量纯净、干燥的沉淀的质量,再进行相关计算。
(2)测气体体积法
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纯度。
①常见测量气体体积的实验装置
②量气时应注意的问题
a.量气时应保持装置处于室温状态。
b.读数时要特别注意消除“压强差”,保持液面相平还要注意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如上图(Ⅰ)(Ⅳ)应使左侧和右侧的液面高度保持相平。
(3)测气体质量法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吸收剂中,通过称量实验前后吸收剂的质量,求得所吸收气体的质量,然后进行相关计算。
(4)滴定法
即利用滴定操作原理,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等获得相应数据后再进行相关计算。
①仪器及使用
②指示剂的选择
a.变色范围与滴定终点的pH吻合或接近,若滴定终点为酸性,一般选用甲基橙,若滴定终点为碱性,一般选用酚酞。
b.氧化还原滴定中可根据物质具有的颜色或特性选择特殊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③终点判断: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颜色发生突变,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2.常用计算方法
(1)关系式法
多步反应是多个反应连续发生,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存在确定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根据有关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找出已知物与所求物间的数量关系;列比例式求解,能简化计算过程。
(2)守恒法
所谓“守恒”就是物质在发生“变化”或两物质在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在化学变化中有各种各样的守恒,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根据守恒关系可列等式求解。
典题精研
考向定量实验数据测定与计算
例4利用碘量法测定WCl6产品纯度,实验如下:
①称量:将足量CS2(易挥发)加入干燥的称量瓶中,盖紧称重为m1g;开盖并计时1分钟,盖紧称重为m2g;再开盖加入待测样品并计时1分钟,盖紧称重为m3g,则样品质量为______g(不考虑空气中水蒸气的干扰)。
②滴定:先将WCl6转化为可溶的Na2WO4,通过离子交换柱发生反应:+Ba(IO3)2===BaWO4+;交换结束后,向所得含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酸化的KI溶液,发生反应:+5I-+6H+===3I2+3H2O;反应完全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I-+S4。滴定达终点时消耗的Na2S2O3溶液VmL,则样品中WCl6(摩尔质量为Mg·mol-1)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称量时,若加入待测样品后,开盖时间超过1分钟,则滴定时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样品中WCl6质量分数的测定值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练4[2023·湖北卷]学习小组探究了铜的氧化过程及铜的氧化物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浓硝酸反应的装置如下图,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装置B的作用为________。
(2)铜与过量H2O2反应的探究如下:
实验②中Cu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_。比较实验①和②,从氧化还原角度说明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足量NaOH处理实验②新制的溶液得到沉淀X,元素分析表明X为铜的氧化物,提纯干燥后的X在惰性氛围下加热,mgX完全分解为ng黑色氧化物Y,=。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取含X粗品0.0500g(杂质不参加反应)与过量的酸性KI完全反应后,调节溶液至弱酸性。以淀粉为指示剂,用0.10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15.00mL。(已知:2Cu2++4I-===2CuI↓+I2,I2+===2I-+S4)标志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粗品中X的相对含量为________。
[例4] 解析:①根据分析,称量时加入足量的CS2,盖紧称重为m1g,由于CS2易挥发,开盖时要挥发出来,称量的质量要减少,开盖并计时1分钟,盖紧称重m2g,则挥发出的CS2的质量为(m1-m2) g,再开盖加入待测样品并计时1分钟,又挥发出(m1-m2) g的CS2,盖紧称重为m3g,则样品质量为:m3g+2(m1-m2) g-m1g=(m3+m1-2m2) g;②滴定时,根据关系式:~6I2~12S2,样品中n(WCl6)=)=)=cV×10-3mol,m(WCl6)=cV×10-3mol×Mg·mol-1=g,则样品中WCl6的质量分数为:×100%=%;根据测定原理,称量时,若加入待测样品后,开盖时间超过1分钟,挥发的CS2的质量增大,m3偏小,但WCl6的质量不变,则滴定时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将不变,样品中WCl6质量分数的测定值将偏大。
答案:①m3+m1-2m2 ②% 不变 偏大
[练4]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具支试管;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二氧化氮,其中二氧化氮易溶于水,需要防倒吸,则装置B的作用为防倒吸;
(2)根据实验现象,铜片溶解,溶液变蓝,可知在酸性条件下铜和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离子方程式为:Cu+H2O2+2H+===Cu2++2H2O;硫酸铜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则产生的气体为O2;在Na2SO4溶液中H2O2不能氧化Cu,在稀H2SO4中能氧化,说明H+使H2O2的氧化性增强;
(3)在该反应中铜的质量m(Cu)=n×=,因为=,则m(O)=n×+(m-n)=,则X的化学式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则X为CuO2;
(4)CuO2在酸性条件下生成Cu2+,Cu2+与KI反应生成I2,I2遇淀粉变蓝,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当滴入最后半滴Na2S2O3标准溶液时,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时,表明I2已完全反应,达到滴定终点。CuO2中Cu为+2价,O为-1价,结合已知反应可知,CuO2在酸性条件下与KI发生反应2CuO2+8I-+8H+===2CuI↓+3I2+4H2O,则2CuO2~3I2~6Na2S2O3,则样品中m(CuO2)=×2×96g=0.048g,w(CuO2)=×100%=96%。
答案:(1)具支试管 防倒吸
(2)Cu+H2O2+2H+===Cu2++2H2O O2 增强H2O2的氧化性
(3)CuO2
(4)溶液蓝色消失,且半分钟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96.0%专题精练(12) 综合实验探究
1.[2023·北京卷]资料显示,I2可以将Cu氧化为Cu2+。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u被I2氧化的产物及铜元素的价态。
已知:I2易溶于KI溶液,发生反应I2+I- I(红棕色);I2和I氧化性几乎相同。
Ⅰ.将等体积的KI溶液加入到mmol铜粉和nmolI2(n>m)的固体混合物中,振荡。
实验记录如下:
c(KI) 实验现象
实验Ⅰ 0.01mol·L-1 极少量I2溶解,溶液为淡红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淡红色
实验Ⅱ 0.1mol·L-1 部分I2溶解,溶液为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棕色
实验Ⅲ 4mol·L-1 I2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
(1)初始阶段,Cu被氧化的反应速率:实验Ⅰ    (填“>”“<”或“=”)实验Ⅱ。
(2)实验Ⅲ所得溶液中,被氧化的铜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有[Cu(H2O)4]2+(蓝色)或[CuI2]-(无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步骤a.取实验Ⅲ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CCl4,多次萃取、分液。
步骤b.取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滴入浓氨水,溶液颜色变浅蓝色,并逐渐变深。
ⅰ.步骤a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查阅资料,2Cu2++4I-===2CuI↓+I2,[Cu(NH3)2]+(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步骤b的溶液中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实验Ⅲ,推测实验Ⅰ和Ⅱ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CuI,实验Ⅰ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分别取实验Ⅰ和Ⅱ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洗涤后得到白色沉淀,加入浓KI溶液,             (填实验现象),观察到少量红色的铜。分析铜未完全反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结果,I2仅将Cu氧化为+1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实验,证实了I2能将Cu氧化为Cu2+。装置如图所示,a、b分别是                    。
(5)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在上述实验中Cu被I2氧化的产物中价态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以BaS溶液为原料制备BaCl2·2H2O,并用重量法测定产品中BaCl2·2H2O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可选用试剂:NaCl晶体、BaS溶液、浓H2SO4、稀H2SO4、CuSO4溶液、蒸馏水
步骤1.BaCl2·2H2O的制备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BaCl2溶液,经一系列步骤获得BaCl2·2H2O产品。
步骤2.产品中BaCl2·2H2O的含量测定
①称取产品0.5000g,用100mL水溶解,酸化,加热至近沸;
②在不断搅拌下,向①所得溶液逐滴加入热的0.100mol·L-1H2SO4溶液;
③沉淀完全后,60℃水浴40分钟,经过滤、洗涤、烘干等步骤,称量白色固体,质量为0.4660g。
回答下列问题:
(1)Ⅰ是制取    气体的装置,在试剂a过量并微热时,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Ⅱ中b仪器的作用是        ;Ⅲ中的试剂应选用    ;
(3)在沉淀过程中,某同学在加入一定量热的H2SO4溶液后,认为沉淀已经完全,判断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淀过程中需加入过量的H2SO4溶液,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过滤操作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用到的是    (填名称);
(6)产品中Ba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苯胺又名氨基苯,是最重要的胺类物质之一,可作为炸药中的稳定剂、汽油中的防爆剂,也可作为医药磺胺药的原料等。苯胺为无色油状液体,有特殊气味,可用水蒸气蒸馏提纯。用纳米铁粉还原硝基苯制备苯胺的原理及装置图(略去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如下:
+9Fe+4H2O+3Fe3O4
已知部分有机物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名称 相对分 子质量 密度/ (g·mL-1)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硝基苯 123 1.20 5.7 210.8 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苯胺 93 1.02 -6.3 184.4 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乙醚 74 0.71 -116.3 34.6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Ⅰ.合成:在装置1中的仪器X中,加入9g纳米铁粉、20mL水、1mL冰醋酸,加热至煮沸,煮沸后冷却至室温,再将8.0mL硝基苯逐滴加入(该反应强烈放热),搅拌、加热、回流半小时,至反应完全。
Ⅱ.分离提纯:将装置1改为装置2进行水蒸气蒸馏,取装置2中的馏出物约5~6mL,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分离出有机层后,水层加入1.3gNaCl固体,用乙醚萃取3次(每次用7.0mL乙醚),合并有机层和乙醚萃取液,加入粒状NaOH干燥,过滤后转移至干燥的圆底烧瓶中,水浴蒸去乙醚,残留物再利用装置3蒸馏并收集温度为T℃时的馏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    ;加入硝基苯时,“逐滴加入”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NaCl固体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2中长导管B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蒸气蒸馏”结束后,应先打开止水夹T,再停止对“水蒸气发生装置”加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装置3蒸馏时,温度的范围为    ,实验结束得到产物6.0mL,则苯胺的产率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2023·全国甲卷]钴配合物[Co(NH3)6]Cl3溶于热水,在冷水中微溶,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
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
具体步骤如下:
Ⅰ.称取2.0gNH4Cl,用5mL水溶解。
Ⅱ.分批加入3.0gCoCl2·6H2O后,将溶液温度降至10℃以下,加入1g活性炭、7mL浓氨水,搅拌下逐滴加入10mL6%的双氧水。
Ⅲ.加热至55~60℃反应20min。冷却,过滤。
Ⅳ.将滤得的固体转入含有少量盐酸的25mL沸水中,趁热过滤。
Ⅴ.滤液转入烧杯,加入4mL浓盐酸,冷却、过滤、干燥,得到橙黄色晶体。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使用的部分仪器如下。
仪器a的名称是    。加快NH4Cl溶解的操作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中,将温度降至10℃以下以避免    、    ;可选用    降低溶液温度。
(3)指出下列过滤操作中不规范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Ⅳ中,趁热过滤,除掉的不溶物主要为    。
(5)步骤Ⅴ中加入浓盐酸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磷酸氢二铵[(NH4)2HPO4]常用于干粉灭火剂。某研究小组用磷酸吸收氨气制备(NH4)2HPO4,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搅拌装置已省略)。
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NH4Cl(s)和Ca(OH)2(s)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浓H3PO4质量分数为85%,密度为1.7g·mL-1。若实验需100mL1.7mol·L-1的H3PO4溶液,则需浓H3PO4    mL(保留一位小数)。
(3)装置中活塞K2的作用为    。实验过程中,当出现    现象时,应及时关闭K1,打开K2。
(4)当溶液pH为8.0~9.0时,停止通NH3,即可制得(NH4)2HPO4溶液。若继续通入NH3,当pH>10.0时,溶液中OH-、    和    (填离子符号)浓度明显增加。
(5)若本实验不选用pH传感器,还可选用    作指示剂,当溶液颜色由    变为    时,停止通NH3。
6.硫酸铁铵[aFe2(SO4)3·b(NH4)2SO4·cH2O]广泛用于城镇生活饮用水、工业循环水的净化等。某化工厂以硫酸亚铁(含少量硝酸钙)和硫酸铵为原料,设计如图工艺流程制取硫酸铁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亚铁溶液加硫酸酸化的主要目的是                。
(2)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氧化剂B是    (填字母)。
a.NaClO     b.H2O2
c.KMnO4d.K2Cr2O7
(3)操作甲的名称是    。
(4)上述流程中,氧化之后和加热蒸发之前,需加入少量    (填化学式),检验Fe2+是否已全部被氧化的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称取14.00g所得产品,将其溶于水配制成100mL溶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得到2.14g沉淀;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含0.05molBa(NO3)2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硫酸铁铵的化学式为            。
专题精练(12)
1.解析:(1)提高KI浓度,便于提高I的浓度,与Cu接触更加充分,Cu与I的反应速率加快,故实验Ⅰ<实验Ⅱ。
(2)加入CCl4,I2+I- I平衡逆向移动,I2浓度减小,I-浓度增加,其目的为:除去I,防止干扰后续实验。加入浓氨水后[CuI2]-转化为[Cu(NH3)2]+,无色的[Cu(NH3)2]+被氧化为蓝色的[Cu(NH3)4]2+,方程式为[CuI2]-+2NH3·H2O===[Cu(NH3)2]++2H2O+2I-、4[Cu(NH3)2]++O2+8NH3·H2O===4[Cu(NH3)4]2++4OH-+6H2O。
(3)结合实验Ⅲ,推测实验Ⅰ和Ⅱ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CuI,实验Ⅰ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2Cu+I2===2CuI或2Cu+KI3===2CuI+KI;2Cu+I2===2CuI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浓KI溶液,I2浓度减小,CuI转化为Cu和I2,故产生白色沉淀溶解,出现红色固体。
(4)要验证I2能将Cu氧化为Cu2+,需设计原电池负极材料为Cu,b为含nmolI2的4mol·L-1的KI溶液。
(5)含nmolI2的4mol·L-1的KI溶液、铜与碘反应的体系在原电池装置中,I2将Cu氧化为Cu2+;而在实验Ⅰ、实验Ⅱ和实验Ⅲ中Cu以Cu+形式存在,这是由于在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中Cu+可以进一步与I-结合生成CuI沉淀或[CuI2]-,Cu+浓度减小使得Cu2+氧化性增强,发生反应2Cu2++4I-===2CuI↓+I2和2Cu2++6I-===2[CuI2]-+I2。
答案:(1)<
(2)除去I,防止干扰后续实验 [CuI2]-+2NH3·H2O===[Cu(NH3)2]++2H2O+2I-、4[Cu(NH3)2]++O2+8NH3·H2O===4[Cu(NH3)4]2++4OH-+6H2O
(3)2Cu+I2===2CuI或2Cu+KI3===2CuI+KI 白色沉淀逐渐溶解 铜与碘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或I浓度小未能氧化全部的Cu)
(4)铜、含nmolI2的4mol·L-1的KI溶液
(5)在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中Cu+可以进一步与I-结合生成CuI沉淀或[CuI2]-,Cu+浓度减小使得Cu2+氧化性增强,发生反应2Cu2++4I-===2CuI↓+I2和2Cu2++6I-===2[CuI2]-+I2。
2.解析:由给出的试剂和装置,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
(1)由上述分析可知,Ⅰ是制取HCl气体的装置,在试剂a(浓H2SO4)过量并微热时,NaCl晶体与浓H2SO4反应生成NaHSO4和HCl。(2)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故Ⅱ中b仪器的作用是防止倒吸;Ⅲ中的试剂是为了吸收H2S气体,应选用CuSO4溶液,发生反应Cu2++H2S===CuS↓+2H+。(3)若沉淀已经完全,则上层清液中无Ba2+,可通过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H2SO4溶液的方法判断沉淀已经完全。(4)沉淀过程中需加入过量的H2SO4溶液,增大c(SO),可以减少Ba2+在水中的溶解,使其尽可能完全转化为沉淀。(5)过滤的实验装置为,故不需要用到锥形瓶。(6)0.4660gBaSO4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由BaCl2·2H2O~BaSO4可知,产品中BaCl2·2H2O为0.002mol,质量分数为×100%=97.6%。
答案:(1)HCl H2SO4(浓)+NaClNaHSO4+HCl↑
(2)防止Ⅱ中溶液倒吸 CuSO4溶液
(3)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H2SO4溶液,无沉淀出现,说明已经沉淀完全
(4)减少Ba2+在水中的溶解
(5)锥形瓶
(6)97.6%
3.解析:(5)根据已知部分有机物的数据表,实验目的是为了得到苯胺,而不是硝基苯,因此温度范围为184.4~210.8℃,根据题干的化学方程式分析,硝基苯和苯胺的物质的量相同,则理论产量为≈7.26g,实验结束得到产物6.0mL,实际产量为6mL×1.02g·mL-1=6.12g,则苯胺的产率为×100%≈84.3%。
答案:(1)三颈烧瓶 控制反应速率防止爆炸并提高硝基苯的转化率
(2)减小苯胺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苯胺的产率
(3)起安全管的作用(或平衡装置内外气压)
(4)防止倒吸
(5)184.4~210.8℃ 84.3%
4.解析:(1)由图中仪器的结构特征可知,a为锥形瓶;加快氯化铵溶解可采用升温,搅拌等;
(2)步骤Ⅱ中使用了浓氨水和双氧水,它们高温下易挥发,易分解,所以控制在10℃以下,避免浓氨水分解和挥发,双氧水分解。要控制温度在10℃以下,通常采用冰水浴降温;
(3)图中为过滤装置,玻璃棒没有紧靠三层滤纸处,可能戳破滤纸,造成过滤效果不佳。还有漏斗末端较长处(尖嘴部分)没有紧靠在“盛滤液”的烧杯内壁,可能导致液滴飞溅;
(4)步骤Ⅳ中,将所得固体转入有少量盐酸的沸水中,根据题目信息,钴配合物[Co(NH3)6]Cl3溶于热水,活性炭不溶于热水,所以趁热过滤可除去活性炭;
(5)步骤Ⅴ中,将滤液转入烧杯,由于钴配合物[Co(NH3)6]Cl3中含有氯离子,加入4mL浓盐酸,可利用同离子效应,促进钴配合物[Co(NH3)6]Cl3尽可能完全析出,提高产率,故答案为:利用同离子效应,促进钴配合物[Co(NH3)6]Cl3尽可能完全析出,提高产率。
答案:(1)锥形瓶 升温,搅拌等
(2)浓氨水分解和挥发 双氧水分解 冰水浴
(3)玻璃棒没有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较长处(尖嘴部分)没有紧靠在“盛滤液”的烧杯内壁
(4)活性炭
(5)利用同离子效应,促进钴配合物[Co(NH3)6]Cl3尽可能完全析出,提高产率
5.解析:(2)根据公式c=可得,浓H3PO4的浓度c==≈14.7mol·L-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配制100mL1.7mol·L-1的H3PO4溶液,需要浓H3PO4的体积V=≈0.0115L=11.5mL;(3)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因此可选择打开活塞K2以平衡气压,防止发生倒吸,所以实验过程中,当出现倒吸现象时,应及时关闭K1,打开K2;(4)继续通入NH3,(NH4)2HPO4继续反应生成(NH4)3PO4,当pH>10.0时,溶液中OH-、NH、PO的浓度明显增加;(5)由(4)小问可知,当pH为8.0~9.0时,可制得(NH4)2HPO4,说明(NH4)2HPO4溶液显碱性,因此若不选用pH传感器,还可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通入NH3,即可制得(NH4)2HPO4溶液。
答案:(1)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2)11.5
(3)平衡气压防倒吸 倒吸
(4)NH PO
(5)酚酞 无色 浅红色
6.解析:(1)硫酸亚铁溶液(含少量硝酸钙)加硫酸酸化,可增大溶液中SO的浓度,将Ca2+转化为沉淀,同时可以抑制Fe2+的水解。(2)氧化剂B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H2O2的还原产物是水,不会引入新的杂质,而题给其他试剂都会引入新的杂质,故氧化剂B选H2O2。(3)根据流程图可知,操作甲的名称为冷却结晶。(4)氧化之后和加热蒸发之前,为了抑制Fe3+水解,需要加入少量硫酸。由于溶液中含有Fe3+,故不能用KSCN溶液和氯水检验Fe2+是否已全部被氧化,应用K3[Fe(CN)6]溶液。(5)得到的2.14g沉淀为Fe(OH)3,则其中一份溶液中n(Fe3+)=2.14g÷107g·mol-1=0.02mol,另一份溶液与0.05molBa(NO3)2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溶液中n(SO)=0.05mol,故7.00g产品中n[Fe2(SO4)3]=0.01mol,n[(NH4)2SO4]=0.05mol-0.01mol×3=0.02mol,n(H2O)=(7.00g-400g·mol-1×0.01mol-132g·mol-1×0.02mol)÷18g·mol-1=0.02mol,该硫酸铁铵中Fe2(SO4)3、(NH4)2SO4、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其化学式为Fe2(SO4)3·2(NH4)2SO4·2H2O。
答案:(1)增大溶液中SO的浓度,将Ca2+转化为沉淀,同时抑制Fe2+水解
(2)b
(3)冷却结晶
(4)H2SO4 加入K3[Fe(CN)6]溶液,若生成蓝色沉淀,则说明亚铁离子未全部被氧化
(5)Fe2(SO4)3·2(NH4)2SO4·2H2O模考精练·抓落实
1.某研究小组用铝土矿为原料制备絮凝剂聚合氯化铝([Al2(OH)aClb]m,a=1~5)按如下流程开展实验。
已知:①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少量Fe2O3和SiO2。用NaOH溶液溶解铝土矿过程中SiO2转变为难溶性的铝硅酸盐。
②[Al2(OH)aClb]m的絮凝效果可用盐基度衡量,盐基度=,当盐基度为0.60~0.85时,絮凝效果较好。
请回答:
(1)步骤Ⅰ所得滤液中主要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步骤Ⅰ,反应需在密闭耐高压容器中进行,以实现所需反应温度
B.步骤Ⅱ,滤液浓度较大时通入过量CO2有利于减少Al(OH)3沉淀中的杂质
C.步骤Ⅲ,为减少Al(OH)3吸附的杂质,洗涤时需对漏斗中的沉淀充分搅拌
D.步骤Ⅳ中控制Al(OH)3和AlCl3的投料比可控制产品盐基度
(3)步骤Ⅴ采用如图所示的蒸汽浴加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步骤Ⅴ不宜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定产品的盐基度。
Cl-的定量测定:称取一定量样品,配成溶液,移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调pH=6.5~10.5,滴加指示剂K2CrO4溶液。在不断摇动下,用0.1000mol·L-1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浅红色(有Ag2CrO4沉淀),30秒内不褪色。平行测试3次,平均消耗AgNO3标准溶液22.50mL。另测得上述样品溶液中c(Al3+)=0.1000mol·L-1。
①产品的盐基度为________。
②测定Cl-过程中溶液pH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测定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噻吩乙醇(Mr=128)是抗血栓药物氯吡格雷的重要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如下:
Ⅰ.制钠砂。向烧瓶中加入300mL液体A和4.60g金属钠,加热至钠熔化后,盖紧塞子,振荡至大量微小钠珠出现。
Ⅱ.制噻吩钠。降温至10℃,加入25mL噻吩,反应至钠砂消失。
Ⅲ.制噻吩乙醇钠。降温至-10℃,加入稍过量的环氧乙烷的四氢呋喃溶液,反应30min。
Ⅳ.水解。恢复室温,加入70mL水,搅拌30min;加盐酸调pH至4~6,继续反应2h,分液;用水洗涤有机相,二次分液。
Ⅴ.分离。向有机相中加入无水MgSO4,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蒸出四氢呋喃、噻吩和液体A后,得到产品17.92g。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液体A可以选择________。
a.乙醇 b.水
c.甲苯 d.液氨
(2)噻吩沸点低于吡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Ⅲ中反应放热,为防止温度过高引发副反应,加入环氧乙烷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Ⅳ中用盐酸调节p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仪器在步骤Ⅴ中无需使用的是________(填名称);无水MgSO4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产品的产率为________(用Na计算,精确至0.1%)。
3.三氯化铬(CrCl3)是常用的媒染剂和催化剂,易潮解,易升华,高温下易被氧气氧化。实验室制取CrCl3的反应为:Cr2O3(s)+3CCl4(g)2CrCl3(s)+3COCl2(g),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COCl2(俗称光气)有毒,遇水发生水解:COCl2+H2O===CO2+2HCl;
②碱性条件下,H2O2可将Cr3+氧化为(黄色);酸性条件下,H2O2将 (橙色)还原为Cr3+(绿色)。
(1)A装置用于干燥N2和观察其流速,A中的试剂是________;无水CaCl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要继续通入一段时间氮气,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E用来收集产物。实验过程中若D处因发生凝华出现堵塞,A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通过______________(填操作)使实验继续进行。
(3)尾气与装置G中过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定产品中CrCl3,质量分数的实验步骤如下:
Ⅰ.取2.0gCrCl3产品,在强碱性条件下,加入过量30%H2O2溶液,小火加热使CrCl3完全转化为,再继续加热一段时间。
Ⅱ.冷却后加适量的蒸馏水,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和浓磷酸(浓磷酸作用是防止指示剂提前变色),使转化为。
Ⅲ.在溶液中加入适量浓H2SO4混合均匀,滴入3滴试亚铁灵做指示剂,用新配制的1.0mol·L-1(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消耗(NH4)2Fe(SO4)2标准溶液30.00mL(滴定中被Fe2+还原为Cr3+)。
①计算产品中CrCl3质量分数为________。
②下列操作将导致产品中CrCl3质量分数测定值偏低的是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步骤Ⅰ中未继续加热一段时间
B.步骤Ⅱ用盐酸替代硫酸
C.步骤Ⅲ中(NH4)2Fe(SO4)2溶液部分变质
D.步骤Ⅲ中读数时,滴定前俯视,滴定后平视
4.二氯异氰尿酸钠(NaC3N3O3Cl2)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菌消毒剂,它常温下为白色固体,难溶于冷水。其制备原理为:2NaClO+C3H3N3O3NaC3N3O3Cl2+NaOH+H2O。请选择下列部分装置制备二氯异氰尿酸钠并探究其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合适装置,按气流从左至右,导管连接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5)实验时,先向A中通入氯气,生成高浓度的NaClO溶液后,再加入氰尿酸溶液,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结束后,A中浊液经过滤、________、________得到粗产品mg。
(7)粗产品中NaC3N3O3Cl2含量测定。将mg粗产品溶于无氧蒸馏水中配制成100mL溶液,取20.00mL所配制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和过量KI溶液,密封在暗处静置5min。用cmol·L-1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加入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消耗VmLNa2S2O3溶液。(假设杂质不与KI反应,涉及的反应为:===2I-+S4)
①加入的指示剂是________。
②则NaC3N3O3Cl2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
5.苯甲酸乙酯(C9H10O2)(Mr=150;密度为1.05g·cm-3)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也大量用于食品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如纤维素酯、纤维素醚、树脂等。可能用到的数据:
沸点(℃,1atm)
苯甲酸 苯甲酸乙酯 石油醚 水 乙醇 环己烷 共沸物(环己烷—水—乙醇)
249 212.6 40~80 100 78.3 80.75 62.6
其制备原理为:
制备过程:
Ⅰ.制备粗产品: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于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8.0g苯甲酸(固体)(Mr=122)、20mL乙醇(Mr=46)、15mL环己烷、3mL浓硫酸,摇匀,加沸石。在分水器上加水至c处,接通冷凝水,水浴回流约2h,反应基本完成。记录体积,继续蒸出多余的环己烷和乙醇(从分水器中放出)。
Ⅱ.粗产品的纯化:加水30mL,分批加入固体NaHCO3。分液,水层用20mL石油醚分两次萃取。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回收石油醚,加热精馏,收集210~213℃馏分。
(1)仪器d的名称____________,水流方向为________进________出。
(2)该反应水浴控制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加过量乙醇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水器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水器的检漏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利用实验现象判断反应已基本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考精练·抓落实
1.解析: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少量Fe2O3和SiO2,向铝土矿中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难溶性铝硅酸盐、偏铝酸钠,氧化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滤,滤液中主要含偏铝酸钠,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过滤,得到氢氧化铝沉淀,分为两份,一份加入盐酸得到氯化铝,将两份混合得到聚合氯化铝溶液,加热得到聚合氯化铝固体。
(1)根据题中信息步骤Ⅰ所得滤液中主要溶质的化学式是NaAlO2。(2)步骤Ⅰ,反应所学温度高于100℃,因此反应需在密闭耐高压容器中进行,以实现所需反应温度,故A正确;步骤Ⅱ,滤液浓度较大时通入过量CO2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溶液,有利于减少Al(OH)3沉淀中的杂质,故B正确;步骤Ⅲ,洗涤时不需对漏斗中的沉淀充分搅拌,故C错误;[Al2(OH)aClb]m中a、b可通过控制Al(OH)3和AlCl3的投料比来控制产品盐基度,故D正确。(3)步骤Ⅴ采用如图所示的蒸汽浴加热,根据图中信息得到仪器A的名称是蒸发皿;酒精灯直接加热受热不均匀,会导致产品盐基度不均匀,而用蒸汽浴加热,受热均匀,得到的产品盐基度均匀。(4)①根据Cl-~AgNO3,样品溶液中氯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0.09mol·L-1,n(Al3+)∶n(Cl-)=10∶9,根据电荷守恒得到产品的盐基度为=0.7。②测定Cl-过程中溶液pH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测定结果,原因是pH过低,指示剂会与氢离子反应生成重铬酸根,会氧化氯离子,导致消耗的硝酸银偏少,而pH过高,氢氧根会与银离子反应,导致消耗的硝酸银偏多。
答案:(1)NaAlO2 (2)C
(3)蒸发皿 酒精灯直接加热受热不均匀,会导致产品盐基度不均匀
(4)①0.7 ②pH过低,指示剂会与氢离子反应生成重铬酸根,会氧化氯离子,导致消耗的硝酸银偏少,而pH过高,氢氧根会与银离子反应,导致消耗的硝酸银偏多
2.解析:(1)步骤Ⅰ制钠砂过程中,液体A不能和Na反应,而乙醇、水和液氨都能和金属Na反应,故选c。
(2)噻吩沸点低于吡咯()的原因是:中含有—NH,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氢键可以使熔沸点升高。
(3)步骤Ⅱ中和Na反应生成2 噻吩钠和H2,化学方程式为:。
(4)步骤Ⅲ中反应放热,为防止温度过高引发副反应,加入环氧乙烷溶液的方法是:将环氧乙烷溶液沿烧瓶壁缓缓加入,此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来散热。
(5)2 噻吩乙醇钠水解生成2 噻吩乙醇的过程中有NaOH生成,用盐酸调节pH的目的是将NaOH中和,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
(6)步骤Ⅴ中的操作有过滤、蒸馏,过滤需用到漏斗、玻璃棒、烧杯,蒸馏的过程中需要直形冷凝管不能用球形冷凝管,无需使用的是球形冷凝管和分液漏斗;向有机相中加入无水MgSO4的作用是:除去水。
(7)步骤Ⅰ中向烧瓶中加入300mL液体A和4.60g金属钠,Na的物质的量为=0.2mol,步骤Ⅱ中Na完全反应,根据方程式可知,理论上可以生成0.2mol2 噻吩乙醇,产品的产率为×100%=70.0%。
答案:(1)c
(2)中含有—NH,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氢键可以使熔沸点升高
(3)
(4)将环氧乙烷溶液沿烧瓶壁缓缓加入,此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来散热
(5)将NaOH中和,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
(6)球形冷凝管和分液漏斗 除去水
(7)70.0%
3.解析:(1)实验室制取CrCl3的反应为Cr2O3(s)+3CCl4(g)2CrCl3(s)+3COCl2(g),CrCl3易潮解,高温下易被氧气氧化,所以要防止装置内在高温条件下不能存在空气,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段时间氮气,让CrCl3在氮气氛围中冷却,防止空气进入使CrCl3氧化,A中装浓H2SO4干燥N2并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C装置;无水CaCl2防止G中水蒸气进入E及C装置;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将CrCl3充分排入装置E,将COCl2排入装置G中并被充分吸收,回收尾气;(2)若D处出现堵塞,则C装置内压强增大,A中导管内液面上升;D处堵塞是因CrCl3升华后在D处凝聚而产生的,故可对D处稍加热,使实验能继续进行;(3)装置G中可以看做是COCl2先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氢,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再与氢氧化钠反应,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4)①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测定过程中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6(NH4)2Fe(SO4)2,(NH4)2Fe(SO4)2的物质的量:n=cV=30.00×10-3L×1.0mol·L-1=3×10-2mol,测定产品中CrCl3质量分数为:=79.25%;
②A项,步骤Ⅰ未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过量的H2O2在步骤Ⅰ中会将还原为Cr3+,则滴定时消耗标准溶液(NH)4Fe(SO4)2体积减小,测定的CrCl3质量分数偏低;B项,步骤Ⅱ中用盐酸代替硫酸,由于Cl-具有还原性,会反应消耗,导致(NH)4Fe(SO4)2消耗的体积偏小,读取标准液体积小于实际,测出的CrCl3质量分数偏低;C项,步骤Ⅰ中(NH)4Fe(SO4)2已变质,则滴定用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出的CrCl3质量分数偏高;D项,步骤中读数时,滴定前俯视(读数偏小),滴定后平视,读取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测出的CrCl3质量分数偏高。
答案:(1)浓H2SO4 防止G中水蒸气进入E及C装置 将CrCl3和COCl2分别充分排入装置E和G中
(2)导管内液面上升 对D处稍加热
+2Cl-+2H2O
(4)①79.25% ②AB
4.解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D中次氯酸钙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装置A中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氰尿酸溶液反应制备二氯异氰尿酸钠,氯气与装置C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DBAC,导管连接顺序为fcdabe。(5)整个过程中不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能与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二氯异氰尿酸钠的生成;(6)反应结束后,A中浊液经过滤、冷水洗涤、干燥得到二氯异氰尿酸钠;(7)①滴定终点时,I2完全反应,滴定时应选择淀粉溶液做指示剂;②由涉及的反应方程式可得如下转化关系:,由滴定消耗VmLcmol·L-1硫代硫酸钠溶液可知,mg样品中二氯异氰尿酸钠的物质的量为cmol·L-1×V×10-3L×=×10-3mol,则样品的纯度为×100%=%。
答案:(1)三颈烧瓶
(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3)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4)fcdabe
(5)通入Cl2与生成的NaOH反应,有利于NaC3N3O3Cl2的生成
(6)冷水洗涤 干燥
(7)①淀粉溶液 ②
5.答案:(1)球形冷凝管 a b
(2)略高于62.6℃
(3)乙醇相对廉价,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苯甲酸的转化率,提高产率;形成共沸物需要添加乙醇
(4)分离产生的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转化率 关闭活塞,在分水器中加适量的水,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旋转活塞180°,若仍不漏水,说明分水器不漏水 加热回流至分水器中水位不再上升为止专题十二 综合实验探究
真题研练·析考情
真题研练
1.[2023·新课标卷]实验室由安息香制备二苯乙二酮的反应式如下:
相关信息列表如下:
物质 性状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安息香 白色固体 133 344 难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酸
二苯乙二酮 淡黄色固体 95 347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乙酸
冰乙酸 无色液体 17 118 与水、乙醇互溶
装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实验步骤为: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冰乙酸、5mL水及9.0gFeCl3·6H2O,边搅拌边加热,至固体全部溶解。
②停止加热,待沸腾平息后加入2.0g安息香,加热回流45~60min。
③加入50mL水,煮沸后冷却,有黄色固体析出。
④过滤,并用冷水洗涤固体3次,得到粗品。
⑤粗品用75%的乙醇重结晶,干燥后得淡黄色结晶1.6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中应加入________(填“水”或“油”)作为热传导介质。
(2)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冷却水应从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
(3)实验步骤②中,安息香必须待沸腾平息后方可加入,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4)在本实验中,FeCl3为氧化剂且过量,其还原产物为________;某同学尝试改进本实验: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气制备二苯乙二酮。该方案是否可行________?简述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步骤①~③在乙酸体系中进行,乙酸除作溶剂外,另一主要作用是防止________。
(6)若粗品中混有少量未氧化的安息香,可用少量________洗涤的方法除去(填标号)。若要得到更高纯度的产品,可用重结晶的方法进一步提纯。
a.热水  b.乙酸 
c.冷水  d.乙醇
(7)本实验的产率最接近于________(填标号)。
a.85%b.80%
c.75%d.70%
2.[2023·湖南卷]金属Ni对H2有强吸附作用,被广泛用于硝基或羰基等不饱和基团的催化氢化反应。将块状Ni转化成多孔型雷尼Ni后,其催化活性显著提高。
已知:①雷尼Ni暴露在空气中可以自燃,在制备和使用时,需用水或有机溶剂保持其表面“湿润”;
②邻硝基苯胺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某实验小组制备雷尼Ni并探究其催化氢化性能的实验如下:
步骤1:雷尼Ni的制备
步骤2:邻硝基苯胺的催化氢化反应
反应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和搅拌装置略)。装置Ⅰ用于储存H2和监测反应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d)中,判断雷尼Ni被水洗净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e)中,下列溶剂中最有利于步骤2中氢化反应的是________;
A.丙酮 B.四氯化碳
C.乙醇 D.正己烷
(4)向集气管中充入H2时,三通阀的孔路位置如下图所示;发生氢化反应时,集气管向装置Ⅱ供气,此时孔路位置需调节为________;
向集气管中充入H2
集气管向装置Ⅱ供气
(5)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
(6)反应前应向装置Ⅱ中通入N2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将三颈瓶N中的导气管口插入液面以下,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判断氢化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2·山东卷]实验室利用FeCl2·4H2O和亚硫酰氯(SOCl2)制备无水FeCl2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已知SOCl2沸点为76℃,遇水极易反应生成两种酸性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先通N2。一段时间后,先加热装置________(填“a”或“b”)。装置b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d共同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现有含少量杂质的FeCl2·nH2O,为测定n值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称取m1g样品,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后,用cmol·L-1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Fe2+达终点时消耗VmL(滴定过程中转化为Cr3+,Cl-不反应)。
实验Ⅱ:另取m1g样品,利用上述装置与足量SOCl2反应后,固体质量为m2g。
则n=________;下列情况会导致n测量值偏小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样品中含少量FeO杂质
B.样品与SOCl2反应时失水不充分
C.实验Ⅰ中,称重后样品发生了潮解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
(3)用上述装置、根据反应TiO2+CCl4TiCl4+CO2制备TiCl4。已知TiCl4与CCl4分子结构相似,与CCl4互溶,但极易水解。选择合适仪器并组装蒸馏装置对TiCl4、CCl4混合物进行蒸馏提纯(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安装顺序为①⑨⑧________(填序号),先馏出的物质为________。
4.[2022·广东卷]食醋是烹饪美食的调味品,有效成分主要为醋酸(用HAc表示)。HAc的应用与其电离平衡密切相关。25℃时,HAc的Ka=1.75×10-5=10-4.76。
(1)配制250mL0.1mol·L-1的HAc溶液,需5mol·L-1HAc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
(2)下列关于250mL容量瓶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3)某小组研究25℃下HAc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提出假设 稀释HAc溶液或改变Ac-浓度,HAc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
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 用浓度均为0.1mol·L-1的HAc和NaAc溶液,按下表配制总体积相同的系列溶液;测定pH,记录数据。
序号 V(HAc)/mL V(NaAc)/mL V(H2O)/mL n(NaAc)∶n(HAc) pH
Ⅰ 40.00 / / 0 2.86
Ⅱ 4.00 / 36.00 0 3.36

Ⅶ 4.00 a b 3∶4 4.53
Ⅷ 4.00 4.00 32.00 1∶1 4.65
①根据表中信息,补充数据:a=________,b=________。
②由实验Ⅰ和Ⅱ可知,稀释HAc溶液,电离平衡________(填“正”或“逆”)向移动;结合表中数据,给出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实验Ⅱ~Ⅷ可知,增大Ac-浓度,HAc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实验结论 假设成立。
(4)小组分析上表数据发现:随着的增加,c(H+)的值逐渐接近HAc的Ka。
查阅资料获悉:一定条件下,按=1配制的溶液中,c(H+)的值等于HAc的Ka。
对比数据发现,实验Ⅷ中pH=4.65与资料数据Ka=10-4.76存在一定差异;推测可能由物质浓度准确程度不够引起,故先准确测定HAc溶液的浓度再验证。
①移取20.00mLHAc溶液,加入2滴酚酞溶液,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体积为22.08mL,则该HAc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画出上述过程的滴定曲线示意图并标注滴定终点。
②用上述HAc溶液和0.1000mol·L-1NaOH溶液,配制等物质的量的HAc与NaAc混合溶液,测定pH,结果与资料数据相符。
(5)小组进一步提出:如果只有浓度均约为0.1mol·L-1的HAc和NaOH溶液,如何准确测定HAc的Ka?小组同学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中Ⅱ的内容。
Ⅰ 移取20.00mLHAc溶液,用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V1mL
Ⅱ ____________________,测得溶液的pH为4.76
实验总结 得到的结果与资料数据相符,方案可行。
(6)根据Ka可以判断弱酸的酸性强弱。写出一种无机弱酸及其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2·河北卷]某研究小组为了更准确检测香菇中添加剂亚硫酸盐的含量,设计实验如下:
①三颈烧瓶中加入10.00g香菇样品和400mL水;锥形瓶中加入125mL水、1mL淀粉溶液,并预加0.30mL0.01000mol·L-1的碘标准溶液,搅拌。
②以0.2L·min-1流速通氮气,再加入过量磷酸,加热并保持微沸,同时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滴定消耗了1.00mL碘标准溶液。
③做空白实验,消耗了0.10mL碘标准溶液。
④用适量Na2SO3替代香菇样品,重复上述步骤,测得SO2的平均回收率为95%。
已知:
Ka1(H3PO4)=7.1×10-3,Ka1(H2SO3)=1.3×10-2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b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三颈烧瓶适宜的规格为________(填标号)。
A.250mL  B.500mL  C.1000mL
(3)解释加入H3PO4能够生成SO2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管在使用前需要________、洗涤、润洗;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先加磷酸再通氮气,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6)该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为________(以SO2计,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考情分析
题型 考向 预测
制备型综合实验 仪器的名称、选择及连接 综合性实验仍会以经典传统题型为主,注重对化学基本实验知识的考查,通过实验过程和实验装置的分析,要求回答仪器的名称及仪器的选择,常涉及除杂分离方法、尾气处理方法、实验现象描述、实验方案的设计或评价,体现对实验考查的全覆盖。除常见的题型外还要关注课本必做实验的改进、变式及实验设计与评价的题型。
实验条件的选择及控制
实验现象的描述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产物的分离与提纯、尾气的处理
产品纯度或产率的计算
探究型综合实验 物质成分及性质的探究
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定量型综合实验 物质组成、纯度(含量)的测定
真题研练·析考情
1.解析:(1)该实验需要加热使冰乙酸沸腾,冰乙酸的沸点超过了100℃,应选择油浴加热,所以仪器A中应加入油作为热传导介质;(2)根据仪器的结构特征可知,B为球形冷凝管,为了充分冷却,冷却水应从a口进,b口出;(3)步骤②中,若沸腾时加入安息香(其室温下为固体),会暴沸,所以需要沸腾平息后加入;(4)FeCl3为氧化剂,则铁的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为FeCl2,若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气制备二苯乙二酮,空气可以将还原产物FeCl2又氧化为FeCl3,FeCl3可循环参与反应;(5)FeCl3易水解,乙酸还可以防止Fe3+水解;(6)根据安息香和二苯乙二酮的溶解特征,安息香溶于热水,二苯乙二酮不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热水洗涤粗品除去安息香;(7)2.0g安息香(C14H12O2)的物质的量约为0.0094mol,理论上可产生二苯乙二酮(C14H10O2)的物质的量约为0.0094mol,质量约为1.98g,产率为×100%=80.8%,最接近80%。
答案:(1)油
(2)球形冷凝管 a
(3)防暴沸
(4)FeCl2 可行 空气可以将还原产物FeCl2又氧化为FeCl3,FeCl3可循环参与反应
(5)Fe3+水解
(6)a
(7)b
2.解析:(1)结合图示流程可知,操作(a)为用NaOH溶液处理Ni/Al合金,A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离子方程式为+3H2↑。(2)水洗的上一步是碱洗,若雷尼Ni被水洗净,则最后一次水洗液中不含碱,加入酚酞溶液不变红。(3)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雷尼Ni被广泛用于硝基或羰基等不饱和基团的催化氢化反应,故不能选丙酮,否则会发生副反应,又因为邻硝基苯胺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更有利于反应进行,而CCl4、正己烷均为非极性分子,乙醇为极性分子,所以应选乙醇。(4)根据向集气管中通入H2时三通阀的孔路位置,可确定集气管向装置Ⅱ中供气时,应保证下侧、右侧孔路通气,故B正确。(6)为了排除装置中空气产生的干扰,反应前应向装置Ⅱ中通入一段时间N2。(7)三颈瓶N中为雷尼Ni的悬浮液,若将导气管插入液面下,雷尼Ni会堵塞导管。(8)氢化反应完全时,装置Ⅱ中不再消耗H2,装置I中水准瓶的液面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3H2↑
(2)向最后一次水洗液中加入酚酞,不变红
(3)C (4)B
(5)恒压滴液漏斗 (6)排除空气产生的干扰 (7)雷尼Ni堵塞导管 (8)水准瓶中液面不再发生变化
3.解析:SOCl2与H2O反应生成两种酸性气体,FeCl2·4H2O与SOCl2制备无水FeCl2的反应原理为SOCl2吸收FeCl2·4H2O受热失去的结晶水生成SO2和HCl,HCl可抑制FeCl2的水解,从而制得无水FeCl2。
(1)实验开始时先通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一段时间后,先加热装置a,产生SOCl2气体充满b装置后再加热b装置,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2·4H2O+4SOCl2FeCl2+4SO2↑+8HCl↑;装置c、d的共同作用是冷凝回流SOCl2。
(2)滴定过程中将Fe2+氧化成Fe3+,自身被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4H+===6Fe3++2Cr3++7H2O,则m1g样品中n(FeCl2)=)=6cV×10-3mol;m1g样品中结晶水的质量为(m1-m2) g,结晶水物质的量为mol,n(FeCl2)∶n(H2O)=1∶n=(6cV×10-3mol)∶mol,解得n=;A项,样品中含少量FeO杂质,溶于稀硫酸后生成Fe2+,导致消耗的K2Cr2O7溶液的体积V偏大,使n的测量值偏小;B项,样品与SOCl2反应时失水不充分,则m2偏大,使n的测量值偏小;C项,实验Ⅰ称重后,样品发生了潮解,样品的质量不变,消耗的K2Cr2O7溶液的体积V不变,使n的测量值不变;D项,滴定达到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导致消耗的K2Cr2O7溶液的体积V偏小,使n的测量值偏大。
(3)组装蒸馏装置对TiCl4、CCl4混合物进行蒸馏提纯,按由下而上、从左到右的顺序组装,安装顺序为①⑨⑧,然后连接冷凝管,蒸馏装置中应选择直形冷凝管⑥、不选用球形冷凝管⑦,接着连接尾接管⑩,TiCl4极易水解,为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最后连接③⑤,安装顺序为①⑨⑧⑥⑩③⑤;由于TiCl4、CCl4分子结构相似,TiCl4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Cl4,TiCl4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较大,TiCl4的沸点高于CCl4,故先馏出的物质为CCl4。
答案:(1)a FeCl2·4H2O+4SOCl2FeCl2+4SO2↑+8HCl↑ 冷凝回流SOCl2
(2) AB
(3)⑥⑩③⑤  CCl4
4.解析:(1)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250mL×0.1mol·L-1=V×5mol·L-1,解得V=5.0mL。
(2)容量瓶使用过程中,不能用手等触碰瓶口,以免污染试剂,故A错误;定容时,视线应与溶液凹液面和刻度线“三线相切”,不能仰视或俯视,故B错误;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需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位于刻度线以下,同时玻璃棒不能接触容量瓶口,故C正确;定容完成后,盖上瓶塞,将容量瓶来回颠倒,将溶液摇匀,颠倒过程中,左手食指抵住瓶塞,防止瓶塞脱落,右手扶住容量瓶底部,防止容量瓶从左手掉落,故D错误。
(3)①实验Ⅶ的溶液中n(NaAc)∶n(HAc)=3∶4,V(HAc)=4.00mL,因此V(NaAc)=3.00mL,即a=3.00,由实验Ⅰ可知,溶液最终的体积为40.00mL,因此V(H2O)=40.00mL-4.00mL-3.00mL=33.00mL,即b=33.00。
②实验Ⅰ所得溶液的pH=2.86,实验Ⅱ的溶液中c(HAc)为实验Ⅰ的,稀释过程中,若不考虑电离平衡移动,则实验Ⅱ所得溶液的pH=2.86+1=3.86,但实际溶液的pH=3.36<3.86,说明稀释过程中,溶液中n(H+)增大,即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4)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HAc+NaOH===NaAc+H2O,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滴定至终点时,n(HAc)=n(NaOH),因此22.08mL×0.1mol·L-1=20.00mL×c(HAc),解得c(HAc)=0.1104mol·L-1。滴定过程中,当V(NaOH)=0时,c(H+)=≈mol·L-1=10-2.88mol·L-1,溶液的pH=2.88,当V(NaOH)=11.04mL时,n(NaAc)=n(HAc),溶液的pH=4.76,当V(NaOH)=22.08mL时,达到滴定终点,溶液中溶质为NaAc溶液,Ac-发生水解,溶液呈弱碱性,当NaOH溶液过量较多时,c(NaOH)无限接近0.1mol·L-1,溶液pH接近13,因此滴定曲线如图:
(5)向20.00mL的HAc溶液中加入V1mLNaOH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滴定终点的溶液中溶质为NaAc,当=1时,溶液中c(H+)的值等于HAc的Ka,因此可再向溶液中加入20.00mLHAc溶液,使溶液中n(NaAc)=n(HAc)。
(6)不同的无机弱酸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如HClO具有强氧化性,在生活中可用于漂白和消毒,H2SO3具有还原性,可用作还原剂,在葡萄酒中添加适量H2SO3可用作防腐剂,H3PO4具有中强酸性,可用作食品添加剂,同时在制药、生产肥料等行业有广泛用途。
答案:(1)5.0 (2)C
(3)①3.00 33.00 ②正 实验Ⅱ相较于实验Ⅰ,醋酸溶液稀释了10倍,而实验Ⅱ的pH增大值小于1
(4)0.1104
(5)向滴定后的混合液中加入20mLHAc溶液
(6)HClO:漂白剂和消毒液(或H2SO3:还原剂、防腐剂或H3PO4:食品添加剂、制药、生产肥料)
5.解析:(1)装置图中a是用于冷凝回流的球形冷凝管,b带玻璃旋塞,为酸式滴定管。
(2)三颈烧瓶中加入400mL水,由于三颈烧瓶盛放的溶液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故选用1000mL,C正确。
(3)Ka1(H3PO4)与Ka1(H2SO3)相差不大,H3PO4与亚硫酸盐反应存在平衡:+H2SO3、H2SO3 H2O+SO2,加热使SO2不断逸出,促进反应向生成SO2的方向进行。
(4)滴定管使用前需检漏,在确认不漏液的情况下方可使用;淀粉遇碘变蓝,则滴定终点时,溶液呈蓝色;滴定过程中SO2被氧化为,I2被还原为I-,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若先加磷酸,生成的少量SO2被空气中的O2氧化,消耗的碘标准溶液减少使测定结果偏低。
(6)由离子方程式可得n(SO2)=n(I2),而V(I2)=V消耗+V预加-V空白=1.20mL,则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为mg·kg-1≈80.8mg·kg-1。
答案:(1)球形冷凝管 酸式滴定管 (2)C
(3)Ka1(H3PO4)与Ka1(H2SO3)相差不大,H3PO4与亚硫酸盐反应存在平衡:+H2SO3、H2SO3 H2O+SO2,加热使SO2不断逸出,促进反应向生成SO2的方向进行
(4)检漏 蓝色 
(5)偏低 (6)80.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