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 易错细节总结-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经济与社会 易错细节总结-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

资源简介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易错细节总结易错细节总结
1.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5.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6.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7.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各有优势,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8.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个是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9.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配置。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10.市场调节固有的弊病有:自发性(为了挣钱,不择手段,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盲目性:(信息不灵,多赔少赚,一哄而上,没有主见;)、滞后性(事后调节,浪费时间,耗费资源,农业多见。)
1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12.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13.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常用的经济手段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冷扩扩、热缩缩)
经济滞缓、社会总需求不足时 经济过热、社会总需求过旺时
财政政策 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增支减收 ①增发国债,增加支出②降低税率,减少税收 消极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减支增收 ①减发国债,减少支出②提高税率,增加税收
货币政策 宽松的/扩张性货币政策:①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准),降低存贷款利率;②央行逆回购(央行向市场购买有价证券,如国库券) 从紧的/紧缩性货币政策: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贷款利率;②央行正回购(央行向市场卖出有价证券,如国库券)
1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5.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1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17.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制造业使实体经济的主体部分。
18.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9.按劳分配的形式:公有制企业中,工资+奖金+津贴;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
20.按要素分配:①按劳动要素分配: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如个体、私营、外资企业等),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②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存款获得的利息、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或股权转让收入、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③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三权分置”土地流转获得的收入、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所得收入等;
④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获得的收入;
⑤按技术要素分配:得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获得的收入等;
⑥按知识要素分配:著作版权等收益、抖音等平台的知识付费博主收入等;
⑦按数据要素分配:数字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提供数据服务所获得的收入。
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21.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包括劳动性收人和财产性收人、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①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包含了按劳分配所得以及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②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收入,例如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农民流转土地所得收入、农民获得的土地征收补偿收入、转让专利所得等。(一般属于按要素分配)③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如开店、摆摊所得收入)
④转移性收入。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种粮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转移支付收入。
22.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23.收人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必须完善个人收人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人分配关系。
24.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1)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人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两个同步)
(2)初次分配方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3)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4)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5)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人,增加低收入者收人,扩大中等收人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6)必须坚持消除贫困。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
范围 物质生产部门内部,主要为工业企业 全社会 全社会
主体 主要是企业 国家、政府 全社会(企业、社会组织、家庭、个人等)
手段 市场机制决定 政府调控机制(税收、政策、法律) 通过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
目的 提高效率,体现公平 主要是更加体现公平 更加体现公平
举例 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企业向国家交的税收,如“增值税”、“关税”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如租金、股息、利息、红利等。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资;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社会保障的支出,如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 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
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构成。
①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由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②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主要包括灾害救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
③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水平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④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