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 让美德照亮幸福人生教案(教学设计)第一框 做讲社会公德的好公民一、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社会公德的含义,掌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理解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2、领会: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3、提高: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明确社会生活领域中社会公德的具体规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二、教学重点加强新时代公民的道德建设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如何让学生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教学方法案例导入法、启发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设备、PPT、教材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小组为单位,请各位同学留心观察生活,发现身边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和行为并且展示出来。(二)新课学习二、新课学习1.情景剧:身边的公德2.提出教学任务:要求每位同学完成该作品。教师总结:除了刚才同学们展示的现象之外的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这些行为让我们生活的不太开心,影响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3.概念介绍:社会公德的概念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4.社会公德的作用:(1)社会公德促进公共生活和谐有序案例:领袖的品格(或者其他案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就是良好社会公德的表现。(2)社会公德助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案例:在深圳40多年发展历程中,社会公德建设发挥了重要职称与推动作用。深圳人民注重社会公德养成,深入推入“关爱之城”建设,积极参与公益志愿活动。深圳连续6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连续18年开展关爱行动。如今,许多知名企业在深圳落地生根,深圳已经成功蜕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领先的科技中心。(3)社会公德提升国家文明形象:旅游景区很多垃圾曾经引起别国对我们不好的印象,打造文明城市,践行社会公德势在必行!5.观看小视频:快递小哥勇救落水女6.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出示课件,举例不文明现象。比如:打饭、取钱时不排队、插队;不爱护公共卫生;不尊重同学、不尊重老师、后勤工作人员;随地吐痰、不讲个人卫生;在宿舍里打扰别人休息;在自修时大声说话、吃东西等;上厕所不冲水;不爱护学校公共设施、践踏草坪;一味地与他人攀比;情侣不分场合搂搂抱抱。--------------------------------------------------------【合作探讨】阅读教材第17页“相关链接”《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相关材料,并结合实际体会,合作探讨:如何践行“保护环境”?【做法举例】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做到低碳出行、节约用水、节能环保,生活中勤俭节约,爱惜粮食,不浪费饭菜等。……【师生总结】保护环境,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维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道德责任。要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遵守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身体力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自觉实行垃圾分类,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要用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启思导行】结合教材第17页“启思导行”活动要求,学习教材,以小组为单位,对照社会公德的五方面内容要求,合作探讨“ 校园文明从我做起”,寻找校园生活中不同场所存在的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对创建文明校园提出建议。【活动总结】拓展运用【启思导行】结合“启思导行”活动体会,对照社会公德的五方面内容要求,联系自身实际,反思改进自身不文明行为,践行“文明从我做起”。课后总结【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1.梳理本课知识要点。强化重点,升华认识。2.本节课主要了解社会公德的含义,掌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理解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同学们应该在生活实际中践行!综合评价。教师、学生根据本课评价标准完成组内自评、组间评价。【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践行一件小事,提升社会公德【学生】完成课后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