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 让美德照亮幸福人生教案(教学设计)第三框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一、教学目标1、认知:通过掌握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主要内容,明确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对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理想的作用,增强培养职业道德行为的自觉性。2、领会:通过学习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相关法律规范,增强明礼遵规、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在社会、家庭、个人生活中自觉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3、提高:通过掌握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具体要求,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提高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以实际行动促进全社会向上向善三、教学难点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四、教学方法案例导入法、启发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五、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设备、PPT、教材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观看视频,学生回答问题(二)新课学习1.个人品德是安身立命的根本(1)个人品德的内涵【分组讨论】以“寻找身边的美”为议题,组织小组讨论。在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我们的生活里,有哪些美的行为、美的事迹、美的人物?【教师分析】我们会发现,身边许多美的行为、美的事迹美的人物,都体现了个人品德。个人品德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个人品德是一个人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总和,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个人品德既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衡量社会道德水准的重要指标。(2)个人品德的作用(3)环节一【问题设置】结合自己日常中的学习、生活经历,评价同学们分享的“品德好”“有修养”的表现。“品德好”“有修养”对个人和社会有哪些影响?【教师分析】品德好,有修养是对良好个人品德的积极评价。良好的个人品德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衡量社会道德水准的重要指标。个人品德影响人生发展的方向。良好的个人品德是人际和谐的基础。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奠定全社会道德基石。环节二【播放视频】播放袁隆平和张桂梅事迹的视频。【设置问题】观看视频,结合袁隆平和张桂梅的事迹,思考个人品德如何影响人生发展的方向?【师生分析】个人品德影响人生发展的方向:个人品德决定着一个人在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行为选择,也为个人整体素质的培养、锻炼和完善,规划目标、指明方向。一个没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的人,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袁隆平和张桂梅的事迹我们都很熟悉,他们二人都是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为国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还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个人品德,帮助他们树立了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奉献自身的崇高志向。环节三【设置问题】你的交友标准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德不孤,必有邻”?个人品德在交友过程中有什么影响?【相关链接】“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相反,品德不好的人往往会让人厌弃,避之不及。【教师分析】良好的个人品德是人际和谐的基础。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通常把个人品德作为交友的首要标准。自私自利、品德差的人,人们都不愿与其交往,具有善良、真诚等良好品德的人,更容易赢得尊重和信任,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环节四【观点辨析】学生一:个人品德只与个人相关,和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无关。学生二:个人品德与社会道德水平有一些关联,可以体现社会道德水平,但无法对整体道德水平产生影响。学生三:个人品德与社会道德水平紧密相联,不仅可以体现和影响社会道德水平,同时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设置问题】你怎么评价这三个观点,为什么?【教师分析】学生一和学生二的观点是错误的,学生三的观点是正确的。第一,个人品德既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衡量社会道德水准的重要指标。第二,个人品德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每个人都加强个人品德建设,端正自身行为,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才能进一步加强,从而促使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第三,个人品德的提升,可以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崇德向善,从而广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升个人品德?【问题设置】结合教材第22页“阅读与思考”,思考:如何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个人品德?【教师分析】志愿服务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成长成才的重要舞台。当前,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在国际国内大型活动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社区、家庭志愿服务中为特殊困难群体送温暖、献爱心,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中增长了知识、增强了本领、增进了才干。广大志愿服务参与者在服务社会中传播了青春正能量,以实际行动促进全社会向上向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升个人品德?【问题设置】结合教材第22页“阅读与思考”,思考:如何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个人品德?【教师分析】志愿服务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成长成才的重要舞台。当前,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在国际国内大型活动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社区、家庭志愿服务中为特殊困难群体送温暖、献爱心,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中增长了知识、增强了本领、增进了才干。广大志愿服务参与者在服务社会中传播了青春正能量,以实际行动促进全社会向上向善。2.以实行动促进全社会向上向善(2)在崇德向善的实践中养成好品行环节二【设置问题】结合案例,阐述“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的具体要求。【案例呈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的“相关链接”,学习爱国奉献典型的先进事迹。(三)拓展运用结合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的活动背景,在班级开展“学雷锋做好事”主题活动,设计活动计划,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活动总结。1.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学雷锋做好事”活动计划。2.根据活动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地完成“学雷锋”活动,并做好必要的过程性记录。3.活动完成后,及时对活动的成效和体会认真反思。4.利用课堂学习或主题班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活动体会,说一说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如何克服的,日后打算如何坚持“做好事”,以及活动给自己带来的思想收获等。(四)课后总结本节课学习了掌握习近平关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重要论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实践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五)课后作业1、什么是个人品德个人品德有什么意义?【学生】完成课后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