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与总目标(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与总目标(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资源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与总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了解法治在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维护公共秩序等方面的作用,领会在职职业精神
业活动中要树立法治理念、培育理性思维的重要性,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领会:懂得法治的科学内涵,理解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总目标与原则,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法治体系。
提高:通过认识法治与生活的关系,增强依法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
教学方法
案例导入法、启发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投影设备、PPT、教材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辨析“法制”和“法治
【观看视频】
《传薪者 法史人生 张晋藩》
【设置问题】
结合教材第67页“阅读与思考”,谈一谈对“法治”的理解。
【归纳总结】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而“法治”是依照法律治理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备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二)新课学习
1.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
(1)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2)全面依法治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3)全面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环节一
【阅读材料】
阅读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图。
【设置问题】
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全面”?
结合教材,谈谈你对全面依法治国意义的理解。
【归纳总结】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就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
全面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内容
环节一
【播放视频】
《焦点访谈丨奋斗 新的伟业——全面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中国》
【设置问题】
小组讨论并分享:
如何理解“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结合教材第68页“阅读与思考”,讨论:我国法治建设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完善?
如何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教师分析】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指的是,治理国家若没有法度就会混乱,固守法度不知变革就会衰落。因此,与时俱进地制定、完善法律制度是必要的。
尽管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领域相关法律制度还存在滞后性、空白区,我国正逐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工作。
【归纳总结】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津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原则
环节二
【成果展示】
依据课前布置的任务,分小组上台讲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要求:五个小组依据课前自行选择的以上五个原则之一,展示所搜集的相关资料,展示时长每组不超过3分钟。
【教师分析】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总结中国法治的成功经验,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不断推进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的发展创新。
【归纳总结】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三)拓展运用
分小组,制作全面依法治国的宣传海报。
要求:
(1)主题鲜明,聚焦“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或总目标。
(2)内容丰富,包含图片、文字等多种元素。
(3)版面直观简洁。
阅读上述文字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四)课后总结
通过学习,同学们要懂得法治的科学内涵,理解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总目标与原则,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强化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对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的自豪感;提高参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自觉,做法治中国建设的拥护者、参与者。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