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资源简介

第10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框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一、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法律与纪律、自由与法纪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并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懂得遵纪守法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领会:理解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理解遵纪守法对树立正确职业理想、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作用,懂得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行为对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的意义,自觉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
3、提高:认识遵纪守法是公民应尽义务,把遵守社会规则、纪律法律落到实处。
二、教学重点
认清法律与纪律的关系,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懂得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行为对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的意义,自觉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
案例导入法、启发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投影设备、PPT、教材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活动体验】
“画方圆”。
要求:各同学在纸上画方圆,并思考:为什么不能画好方圆?
【师生归纳】
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们从小就接受遵纪守法的教育,那么,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我们需要思考以下问题:
法律有怎样的特征和作用?
如何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如何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新课学习
【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CCTV4“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筑牢法治屏障”。
【设置问题】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第94页“阅读与思考”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会,合作探讨问题:
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探讨法律有怎样的特征和作用?
【师生分析】
一是分析法律的特征。从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入,分析法律的特征:该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的,说明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该法强化家庭、学校等对未成年人的责任,说明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该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设置问题】
结合教材第95页“相关链接”材料,说说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是法律的制定和认可?法律有怎样的约束力?
【师生归纳】
法律的特征:
①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 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③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 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其中,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师生分析】
二是分析法律的作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作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师生归纳】
法律的作用:法律为生活保驾护航。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权利,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保障社会的公共秩序。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律规范的形式,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运行。
【诵读金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
结合教材第95页“阅读与思考”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所提出问题。
【设置问题】
赵某从违纪到受到法律制裁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结合案例,谈谈你对法律与纪律关系的认识。
【师生分析】
赵某的案例说明,法律与纪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赵某违反了厂区内“禁止吸烟”的公司纪律规定,偷偷在车间吸烟,即使没有引发火灾等后果,也要受到批评教育或经济处罚等纪律处分。并且,由于其行为后果已经触犯了法律,因此也受到了法律制裁。这说明违反纪律和法律都会造成一定后果,都要受到相应的惩处。违法和违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纪发展下去容易导致违法甚至犯罪。因此,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遵守纪律做起。
【师生归纳】
法律与纪律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都需要人们共同遵守,都需要通过相应的强制力来实施。违反纪律和法律都会造成一定后果,都要受到相应的惩处。
【阅读材料】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96页“相关链接”材料。
【观点辨析】
观点一:法律、纪律是对自由的约束和限制,不利于发展个人自由。
观点二:法律、纪律是对自由的保障和维护,有利于发展个人自由。
你怎么评论上述观点?
【师生分析】
我们不能只看到法律与纪律限制和约束人们自由的一面,而忽视它们保障自由的一面。
法律、纪律与自由是辩证统一的。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真正的自由是在法律、纪律许可范围内行使权利的自由。只有约束违反法律、纪律的行为,才能确保每个人真正享有自由。环节四:
【设置问题】
结合教材第96页第二个“相关链接”内容,探讨问题:
法律与纪律有哪些不同点?
【师生分析】
法律与纪律的不同点可以从制定主体、规范对象、处罚方式等方面分析。
【师生归纳】
法律由国家机关制定,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主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纪律由社会组织或单位制定,规范该组织或单位成员的行为,一般通过规章制度、规定等方式呈现。【观点辨析】
观点一:平时做些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不算什么,只要不违法就可以。
观点二:法律、纪律是是对我们的保障,都要遵守。
结合法律和纪律的关系,你怎么看待上述观点?
【师生归纳】
法律与纪律有内在关联。违法和违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纪发展下去容易导致违法。
有的同学在学校期间纪律观念淡薄,时常做些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有的同学认为平时违反纪律没有关系,只要不违法就可以。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违法行为往往从违纪行为开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事实表明,从违反纪律到违反法律甚至犯罪,是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常见轨迹。
拓展运用
1.查找资料,学习和中职生切身利益有关的法律法规,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职业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等相关内容,拟制班级公约。
结合所拟制班级公约,开展主题班会讨论。
2.将小组课前学习成果上传学习平台,并在下次课堂分享。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试着拟定你心目中的班级公约,结合所拟制班级公约,开展主题班会讨论。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