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五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贯通模块关联15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升科学思维能力教师用书(5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2024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五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贯通模块关联15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升科学思维能力教师用书(5份打包)

资源简介

贯通模块关联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一)模块内整合贯通: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辩证否定,认识发展的历程。
(二)模块间整合贯通:
链接 必修4《哲学与文化》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问题的精髓,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三)时政知识贯通: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需要认真面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脱贫攻坚必须在精准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双碳工作“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对点题组训练]
1.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山西右玉曾是不毛之地,正是凭借“一张铁锹两只手,咬定绿化不放松”的劲头,当地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成就了如今的塞上绿洲;福建长汀一度“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正是依靠大家苦干实干、持续治理水土流失,书写了绿满荒山的传奇。这表明(  )
①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是在量的基础上进行的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变化
④量变使“某事物”始终是“某事物”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下图漫画主要是告诉我们(  )
A.看待事物,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一切
B.只有敢于斗争,勇于失败才能获取成功
C.事物发展道路虽然曲折,但是前途光明
D.失败与成功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植物工厂,是指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光照、温度、营养等要素,实现在完全工厂化条件下进行农作物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生产方式。作为高度集合型的现代设施农业,植物工厂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与系统管理融为一体,不需土壤,不用阳光,可在任何地点进行食物生产,实现一年四季“想吃啥有啥”。上述材料反映了(  )
①人们通过改变事物的内在联系实现了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 ②在不断解决事物矛盾的过程中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③在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统一中实现对生产技术的突破 ④在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农业的认识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贯通模块关联
[对点题组训练]
1.解析:材料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说明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变化,①③正确。事物的发展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的,②错误。量变突破一定限度后,“某事物”就会成为“它事物”,④错误。故本题选B。
答案:B
2.解析:看待失败的时候,不要简单地否定,要从中获取有益启示,且有时这种启示更多更深刻,A符合题意。失败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B说法错误。漫画是比较失败与成功的启示哪个多,不是说失败的道路和前途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不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答案:A
3.解析:人们能够建立和改变的是事物表面联系、具体联系,而非内在联系、本质联系,排除①。解决矛盾,创造条件,促进农业发展,②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生产技术突破方面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排除③。把握规律,指导实践并取得成功,体现了在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农业的认识,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答案:C核心考点二 理解质量互变、推动认识发展
【核心整合】
1.质量互变规律
质与量 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量变与质变规律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即量的变化,质变即质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2.把握适度原则
(1)度与关节点
含义 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意义 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关节点 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2)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
(3)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
(4)掌握适度原则的方法:“得当”“得中”、积极促成质变。
3.肯定与否定
辩证关系 肯定 否定
对立性 功能 维持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促使事物灭亡
作用 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己的否定
统一性 ①肯定中包含着否定;②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错误倾向 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4.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比较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内容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原因 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对象总是具体的,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认识要向前发展,就需要运用思维抽象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环节 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
结果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种共性的认识 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分层演练】
题组一真题研练/保基分
考向1 质量互变规律
1.[2020·天津卷]火箭呼啸而去、飞船摇曳而归。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空间站时代。空间站和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带动众多科技领域的进步,使航天成果广泛应用。由此可见(  )
A.航天技术是引领我国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
B.制定正确的战略是航天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C.开启空间站时代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质的飞跃
D.航天技术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考向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2.[2022·山东卷]习近平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对人民民主的性质、内涵、目的、特色、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统阐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确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材料体现了(  )
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
②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
③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
④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3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3.[2023·浙江卷]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寻求自我进步的重要方式,人类正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一步步走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而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领导人民破除西方现代化迷信,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
结合《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
题组二易错清零/少失分
1.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  )
纠正:                                    
2.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适度”原则。(  )
纠正:                                    
3.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而不再存在的方面。(  )
纠正:                                    
4.事物是否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关键取决于事物是处于肯定还是否定阶段。(  )
纠正:                                    
题组三衍生预测/拿高分
预测1 结合生活实例,综合考查质量互变规律的灵活运用
1.[2023·哈尔滨市四中校考]“跳起来摘果子”是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大中院士从事科研时常说的一句话。他解释说,伸手就摘得到的果子,早就让人家摘走了,跳起来也摘不到的果子,只能烂在树上。“跳起来摘得着”是一个适当的高标准,而跳是不断增高的,达到一个高度,又瞄向新的高度。这启示我们要(  )
①选择合适的上升起点,逐步走向思维具体
②善用逆向思维,将其作为正向思维的基础
③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间断性
④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分寸,“得中”处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预测2 结合人们对一些事物的新认识,考查学生对辩证否定的认识
2.2023年央视春晚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取意自中国古典文学词牌名,创作团队用中国传统色作为切入点,以“寻色”“拾色”“唱色”“舞色”为结构,秉持“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创作理念,织就春晚色彩体系的传承与创新之美,并与整台晚会的整体性、系统性美学相协调,形成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化演绎。从思维角度看,该创作(  )
①把握了肯定与否定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②运用定量分析法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③科学地处理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
④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达到发展的最佳状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颠覆性技术被誉为“可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技术,是企业获得未来发展主导权的战略点。面对数码摄影技术的出现,曾经的胶卷相机巨头柯达黯然破产;面对互联网,美国零售巨头的门店接连消失。与此相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特斯拉,不仅开辟了新市场还向太空发起进军。颠覆性技术的出现既能让那些看似不可能倒下的“巨人”倒下,也能催生出新的力量、新的结构、新的机遇。颠覆性技术(  )
A.在与旧技术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创新
B.是对既往技术的否定和对现实技术的肯定
C.在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斗争中破旧立新
D.在肯定与否定的循环往复中实现永续发展
预测3 依托名人名言,综合考查学生对认识发展历程的理解
4.[2023·河南驻马店高三统考]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从何处下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庖丁弄清楚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又成为一头完整的牛。对上述材料解析正确的是(  )
①对牛外部特征的直观认识是“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感性具体 ②“庖丁解牛,目无全牛”阶段是“既知其表又知其里”的思维抽象 ③清楚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是“知道其表里关系”的思维抽象 ④庖丁对牛的认识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核心考点二
[分层演练]
题组一
1.解析:引领我国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A说法错误。制定正确的战略有利于航天事业成功,但不是决定性因素,B说法错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空间站时代。空间站和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带动众多科技领域的进步,使航天成果广泛应用”,这说明开启空间站时代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质的飞跃,C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航天技术与社会生活存在着联系,但不一定是必然联系,也不是方方面面都有联系,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答案:C
2.解析: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故①错误。习近平通过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实践的总结和对人民民主的思考,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说明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故②④符合题意。③选项本身的表述有误,不能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只能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3.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题型、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体现类主观题,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分析材料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从辩证思维、肯定与否定、分析与综合、创新思维等角度来进行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党领导人民破除西方现代化迷信,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可联系辩证思维,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有效信息②: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而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发展→可联系创新思维。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答案:①用辩证思维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现代化的普遍性,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对西方现代化不作简单肯定和否定,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是对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的灵活运用,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样板。
②用创新思维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党领导人民通过长期实践探索,攻坚克难,破旧立新,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
题组二
1.提示:× 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2.提示:× 遵循“适度”原则,是为使事物的质保持不变。当我们需要促成质变时,就要使量变突破度的范围。
3.提示:× 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
4.提示:× 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
题组三
1.解析: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②错误。材料中“跳是不断增高的,达到一个高度,又瞄向新的高度”只体现了发展的连续性,而没有体现间断性,③错误。
答案:B
2.解析:《满庭芳·国色》创作团队用中国传统色作为切入点,以“寻色”“拾色”“唱色”“舞色”为结构,秉持“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创作理念,织就了春晚色彩体系的传承与创新之美,这说明该创作把握了肯定与否定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科学地处理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①③正确。整体性是综合思维的重要特征,定量分析是对事物或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运用定量分析法不能直接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②错误。矛盾调和论否认对立双方的斗争,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发展,“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B。
答案:B
3.解析:颠覆性技术的出现既能让那些看似不可能倒下的“巨人”倒下,也能催生出新的力量、新的结构、新的机遇,说明颠覆性技术在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斗争中破旧立新,C正确。“绝对不相容”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A错误。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是对既往技术的否定和对现实技术的肯定”说法错误,B排除。“肯定与否定的循环往复”表述错误,D排除。
答案:C
4.解析:材料中“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从何处下刀”,说明对牛外部特征的直观认识是“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感性具体,①正确;材料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说明“庖丁解牛,目无全牛”阶段是“既知其表又知其里”的思维抽象,②正确;清楚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是“知道其表里关系”的思维具体,而不是思维抽象,③错误;庖丁对牛的认识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④错误。故选A。
答案:A核心考点三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核心整合】
1.联想思维
特征 具有跨越的联结性、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方法 迁移:可以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提高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想象:形象化的想象可以填补经验知识的空白,假如想象可以丰富人们的认识内容和精神世界
依据 思维在联想时的“联结”速度和“畅想”得到的结果的数量,是衡量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2.超前思维
表现 “先知先觉”
基本品质 善于反思、勇于质疑是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没有反思,不敢质疑,就不会有超前意识,更不会有超前思维
特征 探索性、预测性、不确定性
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推理和想象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法
哲学意义 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成功地改造世界,通过前瞻性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状态
现实意义 有利于我们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有利于企业开发供给侧的产品和市场,有利于社会绘制更为全面合理的服务蓝图,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3.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比较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依据 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和关系,不同的性质和关系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人们已经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不同事物之间,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具有可通约性
目的 为了揭示事物可能存在的其他性质和关系,寻求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功能和作用 为了揭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握事物的整体发展
思维方向 从一个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独特之处想,是扩散、辐射 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
方法 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头脑风暴法 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
作用 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问题,而且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 建立内在联系,聚焦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者联系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认识对象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思维活动中的体现。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
4.比较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正向思维 逆向思维
含义 是指人们从正面去把握事物的原理、构成要素、功能结构,以达到对事物的认识的目的 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方向 正面常规 常规的反面
条件 把握事物的原理、构成要素、功能结构 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构成要素、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
功用 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二者联系 ①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②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③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分层演练】
题组一真题研练/保基分
考向1 创新思维的联想与超前
1.[2023·江苏卷]“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的景象早已深入人心。日出、日落时分,太阳接近地平线,在大气中只有极小尺寸的微尘时会发生瑞利散射,蓝色光被散射到其他位置,剩下的主要是直射的红色光,此时的太阳是红色的。然而在沙尘暴袭来时,人们会看到一种截然不同的夕阳景色——白色的太阳,这是由于浮尘颗粒较大产生无显色效应的米氏散射造成的。材料说明,正确认识事物需要(  )
A.运用联想思维
B.运用形象思维
C.把握事物的本质
D.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考向2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2.[2022·山东卷]科技赋能北京冬奥令世人惊叹。北京冬奥组委选择了全球范围内还较少被使用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相较于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的传统制冷剂,二氧化碳制冷剂无毒无害,非常环保,其破坏臭氧层潜能值为0,全球变暖潜能值仅为1。北京冬奥会为推广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提供了契机。选择使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体现出北京冬奥组委(  )
①运用超前思维,创造制冰技术发展的趋势
②坚持辩证思维,分析制冰技术运用的内在矛盾
③运用发散思维,围绕环保轴心进行思维收敛和集中 ④遵循逻辑推理,把握制冷剂使用与环境保护的因果关系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考向3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3.[2023·辽宁卷]糖是人类必需的能量来源,但长期过量摄入会导致代谢紊乱等问题。人们为了追求健康,在通过运动促进糖脂代谢的同时,愈加注重“减糖”。由于人对甜味本能的热爱,用甜味剂代替有甜味的糖成为一种选择,安全优质的代糖应运而生。由此可知(  )
①代糖与糖无差别的同一使人们对甜味的需要得以满足 ②代糖产生体现了对甜味需要的满足从糖到代糖的迁移 ③代糖是对甜味的热爱与“减糖”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代糖的产生是运用超前意识对糖过量摄入问题的解决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4.[2023·北京卷]画好一幅植物博物画,不仅需要精湛的绘画技艺,还需要长时间的细致观察,将所绘植物最鲜明的物种特征表现出来,植物博物画的创作(  )
A.以逆向思维消除了物与画之间的差别
B.是在思维具体中复制了植物直观的整体表象
C.通过超前思维展现了植物的完整生长过程
D.体现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
题组二易错清零/少失分
1.头脑风暴法是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思路。(  )
纠正:                                    
2.发散思维主要作用是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问题。(  )
纠正:                                    
3.发散思维是聚合思维的客观基础。(  )
纠正:                                    
4.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外在联系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
纠正:                                    
5.超前思维是利用了思维的自觉选择性,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  )
纠正:                                    
6.聚合思维没有发散思维的创新功能强。(  )
纠正:                                    
题组三衍生预测/拿高分
预测1 依托具体生活实例,综合考查对创新思维的认识
1.如果你是个锤子,你会看谁都像钉子。这就叫功能性固着。但其实锤子还可以被当作凳子、武器,在某些场合中甚至能当礼物。由于我们的认知局限性,我们认为锤子只能砸钉子,这种认知导致了很多时候创新无法发生。下列关于创新思维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创新思维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②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独特性,结果具有多向性 ③创新思维要求我们以灵感和直觉等思维活动为基础,灵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④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预测2 设置具体情境,考查联想思维
2.《》系列大电影第八次亮相新春,首次将视角转入太空,满满的硬核科幻元素。影片讲述了神秘的“外星人”结识主角后,大家一起联合打败反派,守卫家园的故事。该影片的创作说明了(  )
①联想思维可以将毫无关联的事物进行可能的联结与思考 ②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和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③迁移有助于打破人们对事物原有联系方式认识的局限性 ④文化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想象才更具生命力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预测3 依托具体生活实例,综合考查学生对超前思维的认识
3.库兹韦尔的《机器之心》,出版于1999年,但如果你翻开它,一定会被其中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预言震惊,他预言的便携电脑、无线网络、书籍电子化、自动驾驶汽车、谷歌眼镜、VR系统、会谱曲的人工智能,全部如期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说明超前思维(  )
①具有预测性 ②具有能动性 ③具有不确定性 ④源于现实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预测4 考查思维正逆互补,培育创新思维能力
4.[2023·山东青岛统考二模]齐白石老先生笔下的虾,乱小有序,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整个画面虽没有一笔画水,却尽显和谐之美,给观者留下趣味盎然的遐想空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该创作的成功之处在于(  )
①使观者从空白联想到水,关键是利用了水的属性
②通过删繁就简充分凸显作品的整体立意
③通过思维正逆互补达到“无水胜有水”的意境
④运用抽象思维具体描绘虾在水中嬉戏的生动画面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预测5 依托经典案例,考查学生对发散思维或聚合思维的认识,培育创新思维能力
5.[2023·山东淄博统考]“网红城市”何以成为趋之若鹜的打卡地?重庆、西安、成都西部三城“出圈”让人意识到,网红城市的打造离不开城市文化底蕴、经济实力、人口规模乃至科技进步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淄博的声名鹊起表明,能否成为网红取决于“取特色”和“拓长板”,浓浓的烟火气和人情味也是成就网红城市的重要推力。对此恰当的解读是(  )
①争相到“网红城市”打卡消费,说明人们作出判断有时会受非理性因素影响 ②一个城市抚慰人心的浓浓“烟火气”和“人情味”,仅是人们对它的感觉和表象 ③从三城“出圈”得出综合实力是“网红城市”的决定因素,是求同的完全归纳 ④“网红城市”若要“长红”需要思维聚散结合,处理好城市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核心考点三
[分层演练]
题组一
1.解析: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其特点是跨越的联结性和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由日出、日落时分的太阳景观联想沙尘暴环境下的太阳,这是在运用联想思维,A符合题意。形象思维是指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材料分析了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太阳景观产生的原因,这明显不是抽象和概括事物的形象特征,材料并不是运用形象思维,B排除。正确认识事物需要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C错误。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材料只是反映了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太阳景观,并不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也就不能体现“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D排除。故本题选A。
答案:A
2.解析: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北京冬奥组委选择使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是判断制冰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不是创造其发展趋势,①说法错误,排除。相较于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的传统制冷剂,二氧化碳制冷剂无毒无害,非常环保,其破坏臭氧层潜能值为0,全球变暖潜能值仅为1,说明北京冬奥组委坚持辩证思维,分析制冰技术运用的内在矛盾;同时遵循逻辑推理,把握制冷剂使用与环境保护的因果关系,②④符合题意。发散思维是从一个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扩散、辐射,而不是进行思维的收敛和集中,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答案:C
3.解析:代糖是一种甜味剂,不会产生糖的长期过量摄入问题,因而代糖与糖是有差别的同一,①不选。由于人对甜味本能的热爱,用甜味剂代替有甜味的糖成为一种选择,安全优质的代糖应运而生,这是对甜味需要的满足从糖到代糖的迁移,代糖的产生是对甜味的热爱与“减糖”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②③入选。糖长期过量摄入会导致代谢紊乱等问题。人们为了追求健康,在通过运动促进糖脂代谢的同时,愈加注重“减糖”,是在产生相关问题后,再研究的代糖,因而没有体现超前意识,④不选。故本题选C。
答案:C
4.解析:物与画的差别是客观的,无法消除,且未体现逆向思维,A不符合题意。思维具体是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的直观的整体表象,B说法错误。超前思维是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材料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画好一幅植物博物画,需要长时间的细致观察,运用形象思维概括植物的形象特征,还要将所绘植物最鲜明的物种特征表现出来,运用抽象思维抽象和概括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答案:D
题组二
1.提示:×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信息交合法是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思路。
2.提示:× 发散思维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问题,而且能为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
3.提示:× 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客观基础。
4.提示:×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5.提示:× 超前思维是利用了思维的创造性。
6.提示:× 在思维创新过程中,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们是创新思维的两翼,同等重要。
题组三
1.解析:如果你是个锤子,你会看谁都像钉子,但其实锤子还可以被当作凳子、武器,在某些场合中甚至能当礼物,这说明创新思维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①正确。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结果具有独特性,②错误。创新思维要求我们以实践为基础,灵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③错误。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④正确。
答案:C
2.解析:联想思维是依据事物之间相似、接近或对比的关系,将看上去毫无关联的事物认识进行可能的联结;通过提出“假如”式的问题,推测事物发展的可能前景,这种想象有助于打破人们对事物原有联系方式认识的局限性,①③错误。
答案:C
3.答案:A
4.解析:齐白石老先生笔下的虾,通过虾的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使观者从空白联想到水,关键是利用了虾鲜活的特征来衬托出水的存在,而材料未涉及利用了水的属性,①不符合题意。齐白石笔下的虾,通过虾的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整个画面没有画水,却尽显和谐之美,给观者留下遐想空间,这表明该创作通过删繁就简充分凸显作品的整体立意,也通过思维正逆互补达到“无水胜有水”的意境,②③符合题意。画作运用形象思维具体描绘虾在水中嬉戏的生动画面不是抽象思维,④错误。故本题选C。
答案:C
5.解析:“网红城市”成为趋之若鹜的打卡地,人们争相到“网红城市”打卡消费,说明人们作出判断有时会受非理性因素影响,①正确。一个城市抚慰人心的浓浓“烟火气”和“人情味”,揭示了人们去“网红城市”打卡的内在深层原因,属于抽象思维的运用,不只是人们对它的感觉和表象,②错误。从三城“出圈”得出综合实力是“网红城市”的决定因素,该推理属于不完全归纳,③错误。淄博的声名鹊起表明,能否成为网红取决于“取特色”和“拓长板”,可见“网红城市”若要“长红”需要思维聚散结合,处理好城市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答案:B专题十五 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
精析核心考点
核心考点一 把握辩证分合
【核心整合】
1.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2)特征
整体性 动态性
原因 任何认识对象都是由它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内涵 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作用 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性地思考问题 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特别提醒] 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
2.分析和综合的比较
分析 综合
含义 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具体方法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功能分析等 结构综合、功能综合等
特点 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其优点是精确;但容易流于片面 注意力放在联系上,整体性是其重要特征;但只是相对完整的认识,只是对现实原型的近似描述
作用 只有对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客观对象 只有对事物各种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对象
联系 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分层演练】
题组一真题研练/保基分
考向1 辩证思维特征
1.[2022·天津卷]漫画《距离》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人们对戴口罩的态度,图中多数人的思维(  )
A.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
B.体现了超前思维的不确定性
C.属于多角度思考的发散思维
D.是“得中”而处之的适度思维
考向2 分析与综合
2.[2023·辽宁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筚路蓝缕 破茧成蝶】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建的南京长江大桥突然遭遇国外钢材断供。面对桥梁钢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周恩来指示要炼出我们自己的“争气钢”,并将自主研发桥梁钢的任务交给鞍钢。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鞍钢集结全厂力量开展技术攻关。技术人员根据钢材用途的特殊要求,研究并确定桥梁钢的强度、韧性等各项参数,以及碳、锰等元素不同占比对钢材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定含量的碳和锰能够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但当它们的含量超过一定比例时,会带来钢材塑性、韧性等性能不同程度的下降。技术人员经过不断对比、调整,确定钢材的屈服强度、化学成分及配比。与此同时,他们对生产环节也进行了技术改造,结合一线工人的实践,通过大量实验、反复测试,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取得了研发的成功。工人们日夜奋战,在短时间内生产出了“争气钢”,满足了南京长江大桥建设的需要,填补了我国建设大跨度桥梁钢种的空白。
结合材料,说明技术人员在桥梁钢研发过程中是如何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方法的。
题组二易错清零/少失分
1.我们只要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  )
纠正:                                    
2.分析是综合的先导,综合是分析的基础。(  )
纠正:                                    
3.分析与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  )
纠正:                                    
4.我们要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
纠正:                                    
题组三衍生预测/拿高分
预测1 结合现代科学发展,考查学生对辩证思维基本特征的理解
1.与此前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传统基建不同的是,“东数西算”工程是国家在算力水平发展层面的新基建。在优化算力资源空间布局,加快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构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新优势。这体现了(  )
①以动态性、全面的观点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规律
②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并非排斥局部的独立性 ④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间断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2.[2023·河北模拟预测]外太空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深度空间,也是科学技术的制高点。我国在加速航天事业发展方面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我国成功实施载人航天战略(  )
①用事实佐证了人类终有一天可以穷尽太空的奥秘 ②表明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科学把握事物发展过程 ③反映了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④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预测2 依托逻辑思维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考查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3.[2023·盐城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人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通常开始和结束时比较积极。因为开始时能看到明显的收益,结束时能看到成功的前景。为避免半途而废,可以运用“小区域原则”。在实现目标的前半段,回顾已经完成的部分,因为它是小区域,剩下的部分是大区域;而过了中间点之后,看还差多少没有完成,因为完成的部分变成了大区域,剩下的部分是小区域。这样﹐以“小区域”激励自己持续行动,实现目标。“小区域原则”(  )
①说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目标的实现起决定性作用 ②正确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帮助人们实现预期的目标 ③运用了辩证思维方法,引导人们增强持续行动的积极性 ④用归纳的方法准确把握了目标分解与行动效率的本质联系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4.二氧化碳是常见温室气体,我国科学家继去年在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近期研究发现,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如下图),该项突破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技术。将二氧化碳人工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合物,表明(   )
A.发挥思维能动性可以建立二氧化碳和微生物的直接联系
B.科学家的创新活动依赖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
C.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认识得到不断发展
D.事物的矛盾运动源于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核心考点一
[分层演练]
题组一
1.解析:事物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人们对戴口罩的态度,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A观点符合题意。超前思维的不确定性是指超前思维指向未来,但未来并不是现实的单向直线的延伸,存在多向变化的可能性,B观点不符合题意。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的事情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C观点不符合题意。适度思维是指把握适度原则,不犯极端化的错误,D观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答案:A
2.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说明技术人员在桥梁钢研发过程中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方法的措施,需要调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方法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技术人员根据钢材用途的特殊要求,研究并确定桥梁钢的强度、韧性等各项参数,以及碳、锰等元素不同占比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可联系综合与分析的关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相结合。
答案:①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又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为综合做准备。
②技术人员研发过程中,研究并确定桥梁钢的各项参数,再经过不断对比、调整,总结经验,解决了技术难题,取得了研发的成功。
题组二
1.提示:× 我们只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2.提示:×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
3.提示:× 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
4.提示:× 我们要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题组三
1.解析:内部矛盾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②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全面地把握事物,从整体出发,没有体现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间断性,④排除。
答案:B
2.解析:“穷尽”对太空的认识,说法过于绝对,人类对太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无限性,①错误。我国在加速航天事业发展方面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成功实施载人航天战略,表明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科学把握事物发展过程,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②④正确。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具体事物的联系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③错误。故选C。
答案:C
3.解析:①选项表述不严谨,应为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故不选。意识能够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运用“小区域原则”,可使人增强完成任务的信心,激励自己持续行动,实现目标,故②入选。不管是实现目标的前半段还是后半段,运用“小区域原则”都能使人辩证看待未完成和已完成的工作,从而增强持续行动的积极性,故③入选。由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叫做归纳推理。题干不涉及用归纳的方法,故④不选。故本题选C。
答案:C
4.解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错误。科学家的创新活动会创新理论,但不能依赖于创新理论,B错误。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这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技术,这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认识得到不断发展,C正确切题。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但不是源于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D错误。
答案:C突破常考题型逻辑与思维中“探究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根据贴近最新时政、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围绕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设置情境,要求学生灵活调动高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日常积累的生活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解题思维】
(1)明确题目的主题所指,即弄清题目在什么主题背景下进行探究性研究或发散性思考。
(2)答案要点的组织上,要将教材具体知识、生活实践知识等结合起来,答案要点要简洁明了、层次清晰,紧扣问题、指向明确。
【题型演练】
[2023·湖南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通过活化利用让文物重现璀璨光彩,融入现代生活,“让文物活起来”。在发散思维检核表法9个方法中选择一个进行回答运用发散思维检核表法中任意一种方法,结合某一具体文物,谈谈怎样让该文物“活”起来。
要求:指出所用具体思维方法,阐明创新路径及其预期效果,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字数在150字以内。(以下文物仅供参考)
[解题流程4步走]
第1步:问题逻辑分析(明确设问要求)
第2步:知识逻辑分析(调用知识储备)
《逻辑与思维》中检核表法知识:
方法 思考方向
他用 现有事物有无其他用途?
借用 能否引入其他领域成功的办法解决某个问题?
改变 改变现有事物的形状、颜色、意义、式样等,会产生什么结果?
扩大 现有事物能否另外加些什么?
缩小 现有事物能减少什么?
代替 现有事物能否用其他材料、工艺等来代替?
调整 调整顺序、速度、程序会怎么样?
颠倒 正反互换会怎么样?
组合 把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组合起来怎么样?
第3步:材料逻辑分析(分层、提取、迁移)
第4步:答案逻辑生成(知识与材料信息相结合)
                                    
                                    
                                    
                                    
                                    
                                    
                                    
                                    
                                    
                                    
突破常考题型
[题型演练]
答案:①思维方法:检核表法中的他用,是指挖掘现事物的其他用途,或者稍加改变后作他用。
②创新路径:以四羊方尊的外观为参考,使用普通轻便的材料,制作成其他尺寸的“四羊方尊”,可用作笔筒或花瓶等,底部印上二维码,可扫码收听文物讲解视频。
③预期效果:让人们了解四羊方尊的流传历史、文物特征、制作工艺等,从审美、历史文化等角度发挥其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