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奇思妙想 悦动生活——《走进思维世界》教学设计二〇二三年三月目录一、教材分析 1二、学情分析 1三、课程标准 1四、核心素养目标 1五、教学重难点 1六、教法学法 1七、教学过程 2八、教学反思 7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部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本框是本课、本单元及全书的逻辑起点,为学习“逻辑与思维”课程模块奠定了认知基础。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第一目“思维的含义”,主要阐述广义思维与狭义思维的含义,并说明战略思维、历史思维等思维方式所具有的性质。第二目“思维的特征”,主要阐述思维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即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这两目内容主要采取概念的逻辑分析方式,说明“思维”的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征。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在认知特点和水平上,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较强。在学习态度和能力上,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注意力调控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三、课程标准课标内容: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footnoteRef: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S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0]四、核心素养目标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思维的共同特征,明确思维的方式,学会科学思维。公共参与:了解思维的基本含义及内容,初步走入思维世界,正确参与公共生活。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思维的含义、特征。教学难点:理解思维的特征。六、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 教师提前组织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将学生按座位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完成预习,做好课前准备。 促进课堂探究活动有序开展。导入 (10分钟) (一)游戏导入,设疑激趣 教师活动:介绍游戏规则。 1.教师向同学们展示两顶红色、三顶黑色帽子。 2.请两名同学上台,并闭上眼睛任选一顶帽子戴上。 3.教师也戴一顶帽子,并将剩余两顶帽子藏起来。 4.请两名同学睁眼,并尽快说出各自头上戴了什么颜 色的帽子以及推理原因。 快速答出且推理过程正确者获胜。 (两名同学为一组,共邀请三组) 学生活动:踊跃参与,积极思考。 教师活动:在刚才的游戏过程中,台上的同学看不到自己的帽子颜色,却能通过观察老师和同学的两顶帽子,从而得知自己的帽子颜色,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同学们动脑筋了,遇到问题会想一想怎么解决,这个“想”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的过程,可什么是“思维”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思维的奥秘,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学习——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游戏导入,吸引注意力,体验“思维”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分议题一 思维 自由弛聘 (12分钟) 分议题二 思维 奥妙共享 (10分钟) (二)探究新知,新课讲授 主议题:奇思妙想 悦动生活 教师活动:PPT展示本课逻辑结构、议学内容。 分议题一:思维自由弛聘 1.思维的含义 教师活动:在生活和学习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遇到问题怎么办?“想一想”怎么解决。“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那么“思维”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积极回答(内容略)。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引出思维的含义。着重解释广义思维和狭义思维的区别。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10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区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提问:谈谈你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理解,并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积极回答(内容略)。 教师活动:结合学生回答,进行知识总结。 表1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内容是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形式以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事物,形式包括感觉、知觉、表象。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特点直接性和形象性间接性和抽象性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成为理性认识。它们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3.思维方式 教师活动:人们对理性认识方式有着不同类型的高度概括,例如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等等,这些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这些思维方式。 ①战略思维: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 ②历史思维: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 ③辩证思维: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 ④创新思维: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 ⑤底线思维: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 学生活动:将对应的思维方式含义写在教材第3页。 分议题二:思维奥妙共享 (以下为模拟授课部分) 1.思维的个体差异性 教师活动:让我们回到刚才游戏环节里的帽子中,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喜欢什么类型的帽子?认为帽子有哪些用途呢?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内容略)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指明人的思维具有个体差异性。 2.思维的共同特征 教师活动:每个人对于帽子的喜好和用途都不一样,可是我们对于帽子又会有着同样的想法,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内容略)。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指明人的思维包含着共同特征。 (1)间接性 教师活动:开展“你说我猜”帽子游戏。 要求:两名同学为一组,一名同学描述所看见的物品特征,另一名同学根据描述作出猜测。 学生活动:主动参与,积极回答(内容略)。 教师活动:当我们看见帽子时,知道它的用途,当我们触摸帽子时,知道它的材质,这说明了思维具有怎样的特征?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内容略)。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指出思维具有间接性。列举中医看病、科学家考古等事例加以说明。 概括性 教师活动:展示多种类型的帽子,并让学生抢答说出帽子类型。 学生活动:主动参与,积极回答(内容略)。 教师活动:不管是棒球帽、渔夫帽、贝雷帽,我们知道它们都是帽子,都可以用来遮阳、装饰或者保暖,这说明了思维具有怎样的特征?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内容略)。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指出思维具有概括性。 能动性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 图2 授课演示文稿 提问:根据用途和喜好,你想要选择哪一顶帽子?若都不满意,请你设计一款你所喜欢的帽子样式。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内容略)。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指出思维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以上为模拟授课部分) 列举生活实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对现实的思考。 游戏活动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主题升华 (4分钟) (三)提炼主题 挖掘情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拥有正确的辩证的思维,运用正确的辩证的思维,灵活改变自己的思维,才能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宽,才能使自己的成就越来越显著,才能演绎出更加精彩的人生画卷! 通过情感升华实现价值引导。课堂总结 (4分钟) (四)课堂总结 巩固新知课后作业 (五)课后思考 学以致用 结合时政,谈谈美国的冷战思维有哪些具体体现?属于哪一类思维方式?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知识迁移,实现学以致用。板书设计 (六)联系主题 创意板书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对红、黑帽子的探究贯穿始终,在探究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在思维的碰撞中实现核心素养目标。优点:1.选用“帽子”主题贯穿全课,逻辑连贯,趣味盎然。2.采用问答、辨析、联结旧知等形式,启发学生思考,逐层递进传授知识。不足:对学生的语言潜力、思维潜力、创造潜力等挖掘还不够,课堂练习不足。改进措施:提升思维深度,再适度进行知识拓展;有效对接高考,适度强化学生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