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本课中的位置: 本课内容是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的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二目的内容: 第一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一个“探究与分享”导人,包括两目。 探究与分享"结合在中共一一大会址纪念馆留言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不忘初心”这一-事实,引导学生认识一个人不忘初心和一个政党不忘初心的意义。同时,要求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查找文献资料,了解与党的历史有关的纪念碑、雕像等公共纪念物,讲述纪念物背后的故事,思考要铭记什么,并结合这些故事与思考,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从而明确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 (2)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 1、政治认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2、科学精神: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由此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的结论。 3、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学习使学生升华对党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做有时代担当的青年,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建设中去。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一过渡时期我国的各项建设。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2、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个阶段。 3、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意味着”课时重难点: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 贯彻落实党的执政理念的具体要求;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学习活动设计 (1)议题设置: 总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党的先进性之以人民为中心) 议题一:坚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从二十大报告数说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说起 议题二:坚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是由党的执政理念决定的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经常引用“民为邦本”这句古语说起 (2)教学环节和内容设计:(深、透、活) 总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党的先进性之以人民为中心)教学环节导入新课议题一:坚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从二十大报告数说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说起议题二:坚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是由党的执政理念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经常引用“民为邦本”这句古语说起议学情境 思维导图导入材料《二十大报告摘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视频《民为邦本》、材料《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议学问题为什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另一个原因——党的先进性之以人民为中心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为什么说“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得是人民的心” 并从中阐述党的性质和宗旨。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经常引用“民为邦本”这句古语?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内涵?并阐述党应如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材料分析,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材料分析,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学科内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执政理念 评价任务 参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评价表(个人)项目评价内容自评(50%)组评(50%)综合评价交谈(25分)发言紧扣主题,声音较低,与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有效交流。倾听(25分)耐心倾听,尊重不同的声音,并能客观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25分)与他人一起分享资源、材料、观点。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那部分工作,对小组作出贡献。合作(25分)乐于和同学在一起,能够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对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一)导入思维导图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为什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另一个原因——党的先进性之以人民为中心 学生讨论回答思考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研究交流的表现,认真给予评价设计意图:通过本册和本课知识结构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有个整体把握;通过自主学习环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环节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新授课 总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党的先进性之以人民为中心) 议题一:坚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从二十大报告数说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说起 议题二:坚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是由党的执政理念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经常引用“民为邦本”这句古语说起 第一幕:党的性质和宗旨 议题一:坚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从二十大报告数说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说起 议学情境一:阅读材料《二十大报告摘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我们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为什么说“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并从中阐述党的性质宗旨。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小结: 一、党的性质和宗旨 1、是什么? (1)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根本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3)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怎样做?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 第二幕:党的执政理念 议题二:坚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是由党的执政理念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经常引用“民为邦本”这句古语说起 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民为邦本》并阅读材料《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经常引用“民为邦本”这句古语?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内涵?并阐述党应如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经常引用“民为邦本”这句古语?(为什么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议学小结: 二、党的执政理念 1、是什么?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立党为公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幸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者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立党为公是执政为民的前提条件,执政为民是立党为公的本质要求。 2、为什么? ①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3、怎样做?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牢记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为了人民) (2)就是要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依靠人民) (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基本路线) 4、党在新时代的新目标 到21世纪中叶要达到的目标: ①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②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③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⑤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突破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执政理念之间 学分析生观看材料,学生自主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材料,学生自主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材料,学生自主交流,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和交流的深刻程度,进行恰当评价。 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对议学情境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深入浅出的理解本课时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 基础作业: 1.整理知识点 2.完成《同步学案》中相关练习 拓展作业: 党二十大顺利召开,开启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新征程。学校将举办一个“以奋斗姿态开启新征程”的主题展览,请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主题,结合本土特色,构思设计一个小板报,参与展览,以展示当代青年的爱党情怀和时代担当。 实践作业: “以奋,斗姿态开启新征程”的主题展览,请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主题,结合本土特色,构思设计一个小板报,参与展览教学反思 逻辑推理一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的学习时,应尽可能地从旧知识推出新知识。在旧课的复习时,应探寻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不仅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而且能建立起知识网络,便于对知识的记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