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文字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文字素材)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 生物圈中的人
人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系统
1.人的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由生殖系统结构的不同造成的两性差异称为第一性征。如男性的 睾丸 、 阴茎 和女性的卵巢 、阴道 等。
(1)男性生殖系统组成: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等
主要器官:睾丸 其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刺激刺激男性性征器官的发育和维持第二性征) 输精管:输送精子
(2)女性生殖系统组成: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主要器官:卵巢,其功能: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刺激女性性征器官的发育、维持女性第二性征和性周期(即月经周期))
输卵管:输送卵子,是精子和卵子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地方。
子宫:胚胎继续发育的地方。 阴道:精子进人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二)人的生殖过程
1.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 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人的生殖细胞: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子。卵子是人体最大的细胞。精子呈蝌蚪状。
2.怀孕: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并缓慢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
场所:胚胎和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
胚胎早期发育的营养:来自卵黄
胚胎后期发育的营养: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
胚胎发育到第八周末,胚胎开始初现人形,到第十二周,已经能够分辨性别。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吸收__氧气_ 和养料_,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女性整个孕期约需280天,故有“十月怀胎”的说法。
3.分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
概念: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试管),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胚胎在子宫内完成发育诞生婴儿
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试管婴儿中的试管相当于 输卵管
4.节育措施:结扎输卵管或输精管等。男性两侧输精管被结扎后,生理上表现为:产生精子(无法把精子输送到输卵管),第二性征不改变。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1.人的生长发育: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等。
2.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女生早于男生约两年
3.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1.性发育包括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在性激素的刺激下表现出来)的发育。
2.生长突增:外部形态: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显著特点(进入青春期的标志);性器官迅速发育是青春期发育的最突出特征。脑和内部器官: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的功能明显增强
3.青春期是个体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
生殖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男性:长胡须、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变低等
女性:骨盆宽大、乳房增大、声调较高等
青春期男生 睾丸 产生的 精子 与 前列腺 等分泌的 黏液 一起形成精液。精液积累到一定量,就会自动排出体外,这就是遗精
女生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称为月经。月经的形成与雌性激素和子宫内膜有关。
第三节 人体概述
一、人体的主要系统
1、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呼吸系统: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循环系统:运输氧气、养料,运走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3.各系统及功能 泌尿系统:排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调节作用
生殖系统:繁衍后代
运动系统:运动、支持、保护
人体各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二、人体系统的功能
1、骨的基本结构:
骨膜: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能不断形成新的骨细胞,使骨长粗。
骨密质:致密而坚硬,集中在骨干部分。
骨质: 骨松质:疏松呈蜂窝状,在长骨的两端。
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2、长骨两端的软骨层(成年后会骨化)能不断形成新的骨细胞,使骨长长。
3、经常参加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刺激长骨的软骨层加速产生新的骨细胞,促进青少年身高的增长。
4、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骨内无机物含量 骨内有机物含量 特性
儿童和青少年 不足2/3 超过1/3 柔韧,弹性大,不易骨折
成年人 约2/3 约1/3 坚固,有弹性
老年人 超过2/3 不足1/3 脆硬,弹性小,容易骨折
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这两种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骨的硬度和弹性,取决于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
5、骨的煅烧实验现象:鱼肋骨由白变黑,直至变成灰白色;煅烧后的鱼肋骨轻敲即碎。烧掉的是 有机物 ,剩下的是无机物
结论:骨中含有无机物(剩下的是无机物,显得脆硬)
6、骨的脱钙实验现象:10%盐酸溶液中有气泡产生;鱼肋骨变软,可以打结。溶解的是无机物 ,剩下的是有机物
结论:骨中含有有机物(剩下的是有机物,显得柔韧)
第9章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第一节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1.人体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食物,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六类营养物质。
蛋白质: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来源:瘦肉、蛋奶等 既是人体的
糖类:主要的供能物质、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来源:马铃薯、甘蔗等 组成成分又能 脂肪:储能物质(备用能源物质)、保温和防止机械损伤 来源:大豆、花生、肉类等 提供能量
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
水:占人体比重最多。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在调节人体体温、排泄代谢废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补充:蛋白质也是建造、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有利于伤口愈合),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离不开蛋白质。
2.无机盐及维生素的作用
无机盐种类 缺乏症
钙 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症(老年人)
铁 贫血症
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
维生素种类 主要食物来源 缺乏症
维生素A 肝、蛋、奶、胡萝卜等 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 稻、麦等谷物种皮,豆类,酵母菌,蛋类等 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B2 肝、绿叶蔬菜等 口舌炎症等
维生素C 番茄、柑、橘、山楂等新鲜蔬菜和水果 坏血病、骨骼脆弱、骨坏死
维生素D 海洋鱼类的肝、禽畜的肝、蛋、奶等 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
3.实验: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现象:清水变浑浊(分析:淀粉溶于水)
揉挤后的面团呈黄白色,胶状物质(分析:这是蛋白质)
白纸上有明显的油斑(分析:这是脂肪,说明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较多)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口腔:牙齿咀嚼、舌的搅拌(分为牙冠、牙颈、牙根),初步分解淀粉
咽和食道:食物由口腔进入胃的管道
消化道 胃: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出肛门
肛门:推出食物残渣
唾液腺:最大的消化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淀粉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
消化腺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胰蛋白酶等多种消化酶)
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和盐酸,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
2、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四类
内外结构:牙髓(有神经)、牙本质
上下结构:牙冠、牙颈、牙根
覆盖物:牙釉质、牙骨质
3、龋齿原因:口腔内的细菌能将残留在口腔内的糖类物质转化成酸性物质,这些物质会慢慢腐蚀牙齿表层的牙釉质,受到腐蚀的牙釉质会逐渐变软、变色,当腐蚀由牙釉质发展到牙本质时,会逐渐形成龋洞,最后龋洞深入到牙髓腔,牙髓中有神经),引起牙痛。因此,餐后、睡前应注意清洁牙齿。
4、食物的消化:
唾液淀粉酶(口腔) 麦芽糖酶
营养物质的消化:淀粉→→→→→→→→→麦芽糖→→→→ →→葡萄糖
胆汁 肠液、胰液(小肠)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胃蛋白酶(胃) 肠液、胰液(小肠)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淀粉最初在口腔中被消化;蛋白质最初在胃中被消化;脂肪最初在小肠中被消化
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与舌的搅拌、胃与肠的蠕动)和化学性消化 (消化酶)
最主要的消化器官:小肠
唾液淀粉酶能促进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此,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会觉得有甜味。
5、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这一过程称为吸收。最主要的吸收器官:小肠
6、小肠适用于消化吸收的特征:
(1)小肠很长,长约5~6米,保证食物被完全消化和人体充分吸收
(2)小肠内表面有绒毛和皱襞,增大了小肠吸收的表面积
(3)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被人体吸收
(4)小肠内消化液比较多,保证食物被完全消化。
7、小肠:吸收大部分营养物质 胃: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酒精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第三节 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1、青少年饮食:足够的糖类(提供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适量的蛋白质(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一定量的无机盐、维生素和纤维素。
2、平衡膳食宝塔(上至下):油脂类、奶制品、肉类、果蔬类、谷类
3、早中晚三餐热能:30%、40%、30%。
4、注重从健康有益、食品安全、营养均衡、促进发育等方面选择适合青少年的营养合理的食谱
5、食品安全:特别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成分:主要成分是水,还有蛋白质、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和废物等
血浆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等
1、血液 红细胞:数量最多、较大、圆饼状、成熟无核、含血红蛋白、作用:运输氧气
血细胞 白细胞:数量较少、最大、有核、作用: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
血小板:体积最小、作用: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也与血浆内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有关。
血清是除去纤维蛋白原后的血浆。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就是血清里不含纤维蛋白原。
2、柠檬酸钠溶液(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
血小板 数量偏少 异常出血,不易止血
红细胞 数量偏少 贫血
血红蛋白 含量偏少 缺铁性贫血
白细胞 数量偏多 有炎症(脓)
3、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二、输血和血型
1、一次失血不超过10℅(400mL),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
一次失血超过10℅(400mL),就会危害健康
一次失血超过30℅(1200mL),就要进行输血
2、血型:ABO血型系统,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少量输血可以考虑异型血(万能输血者:O型;万能受血者:AB型);大量输血只能考虑同型血。
病人血型 一般情况下应该接受的血型 可以接受的血型 不能接受的血型
A A A、O B、AB
B B B、O A、AB
AB AB AB、A、B、O ——
O O O A、B、AB
3、献血:无偿献血、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输血成分:大面积烧伤病人:血浆 严重贫血病人:红细胞 创伤性大量失血:全血
第二节 血液循环
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组成,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等。
2、三种血管:
血管种类 结构特点 血流方向
管壁厚度 弹性 管腔 流速
动脉 较厚 较大 较小 最快 心脏→全身
静脉 较薄 较小 较大, 较慢 全身→心脏
毛细血管 最薄, 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最小 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最慢 最小的动脉→最小的静脉
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以及手上的“青筋”都是静脉血管 中医“切脉”时按压的血管是动脉
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
①多:数量多、分布广 ②慢: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慢
③薄: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心率与脉搏
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心率平均是75次/分。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率比普通人慢。
4、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瓣膜的作用: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心脏的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位置:胸腔中部左下方
名称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相连血管 肺静脉 主动脉 上、下腔静脉 肺动脉
所流血液 动脉血 动脉血 静脉血 静脉血
记忆技巧:上房下室,左右相隔,房连静,室连动
图中②代表右心室,④代表左心房,①为上、下腔静脉
③为肺动脉 ⑤为主动脉
图甲中,A代表右心房,B为右心室,C为左心房,D为左心室。①代表上下腔静脉,②代表主动脉,③代表肺动脉,④代表肺静脉。 图乙为人体某组织处局部血管示意图(箭头代表血液流动方向),⑤代表动脉,⑥代表毛细血管,⑦代表静脉。
人体的血液循环
路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成分的变化: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功能: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路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成分的变化: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功能: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图中虚线代表肺循环,实线代表体循环
静脉注射的药物、小肠吸收、肌肉注射的葡萄糖,最先到达心脏的腔是右心房(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对肺炎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治疗,药物到达患处,至少要经过心脏1次
对肝炎、胃炎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治疗,药物到达患处,至少要经过心脏2次
人通过鼻腔从外界吸入氧气,最先到达心脏的腔是左心房,氧气随血液流经心脏1次,才能到达骨骼肌
动脉血颜色鲜红,含氧量较高;静脉血呈暗红色,含氧量较少,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实验: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①为动脉;②为毛细血管;③为静脉
①材料选取时应选用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②血液在三种血管之间流动的方向是:动脉血→毛细血管→静脉
③为什么要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 为了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④应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⑤显微镜下判断小鱼尾鳍毛细血管的主要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血压
在血液循环中,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叫做血压。心室收缩时,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叫做收缩压;心室舒张时,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叫做舒张压。健康人的收缩压一般为12~18. 7kPa,舒张压一般为8~12kPa.血压通常用分式表示,分子代表收缩压,分母代表舒张压。例如15/10. 8kPa,表示收缩压为15kPa,舒张压为10. 8kPa。
第三节 人体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1)呼吸道
作用:气体进出的通道,并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组成:大量肺泡
(2)肺
作用: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途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会厌软骨的作用是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吃饭时不能大笑是因为大声说笑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会进入气管引起咳嗽。
痰形成的部位:气管、支气管;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有的结构。
2、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细支气管的末端形成许多肺泡(肺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肺泡的外面都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完成。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与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有关。吸气: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呼气: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吸气:肌缩(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扩(胸廓体积变大,膈顶部下降)氧气(含量增加)来;呼气:肌舒(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缩(胸廓体积变小,膈顶部回升)废气(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去
4、肺活量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测量时应遵循重复性原则,取几次测量所得的最大值。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肺活量。
5、一个人的肺活量的大小与其年龄、性别、身材、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成年男性的肺活量明显高于女性。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人体内气体交换的结果:与吸入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但无论是呼出气体还是吸入气体,氧气含量都高于二氧化碳含量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实现方式:气体扩散。经过肺泡与血液里的气体交换(与肺循环同),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经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与体循环同),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图1 为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图2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空气中的氧气从外界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这个过程中氧气共穿过2层细胞,4层细胞膜(提示:气体从外界进入肺泡没有穿膜,进出一个细胞需要两次穿过细胞膜)
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部位是肺泡;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
第五节 人体的能量供给
人体消化的营养物质去路
人体的组成物质
营养物质 维持体温
暂时贮藏在体内
(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约70%来源于糖类),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
3、体温是人体内部的温度,可用体温计测量,测量的部位一般是腋窝(36.8℃)、口腔(37.2℃)、直肠(37.5℃)三处。直肠最接近人的实际体温。
4、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体温过高或长期发热,人体的生理功能就会紊乱,甚至会危及生命(43℃)。
第11章 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第一节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1、泌尿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肾(主要器官)——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2、肾脏:
位置:位于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从外形看,肾的形状很像菜豆种子,外侧隆起,内侧凹陷。新鲜的肾表面光滑,手感柔软。
结构:肾脏分为肾皮质、肾髓质、肾盂三部分。肾皮质位于肾的外层,新鲜时呈红褐色 ,肾髓质位于肾皮质的内层,颜色较淡,肾盂位于肾内侧的凹陷处,呈漏斗状,与输尿管相连通。
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肾小球:有过滤作用
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囊:一端连着肾小球,一端连着肾小管
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泌尿系统各器官相互连接的顺序:肾小管、集合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注: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和出球小动脉中流的血液都是动脉血;肾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
排遗不属于排泄,肛门不属于排泄器官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
1、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 肾小囊内壁和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和 肾小管的重吸收 两步。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2、肾小囊中的液体就是 原尿 。原尿与血液相比几乎不含 血细胞、蛋白质 ;原尿与血浆相比几乎不含 蛋白质 ;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有 葡萄糖。
尿的产生的连续的,排出是不连续的。
3、
病名 病症 病变部位病因
血尿 尿液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 肾小球病变,使血细胞被过滤到原尿中
蛋白尿 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过高 肾小球病变,使蛋白质被过滤到原尿中
糖尿 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①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②胰岛素分泌异常
4、尿液产生的途径: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体外
尿液产生的意义:排出人体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5、废物的排出途径
(1)排泄:人体将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①排泄器官:肾;排泄形式:尿液;尿液中有水、无机盐和尿素。
②排泄器官:肺;排泄形式:气体;排出二氧化碳以及少量的水。
③排泄器官:皮肤;排泄形式:汗液;汗液中有水、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
(2)排遗:排出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如水),俗称排便。排遗器官:大肠和肛门。
6、人粪尿必须处理的原因:可能带有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卵。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
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分
外分泌腺(分泌物由导管输送):消化腺、汗腺、皮脂腺
内分泌腺(分泌物没有导管输送):垂体、甲状腺、胸腺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毛细血管进入循环系统,作用于相应的组织器官或细胞而发挥调节作用。
注:胰腺既是外分泌腺(分泌胰液)、又是内分泌腺(分泌胰岛素)
2.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垂体(生长激素等)、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胸腺(胸腺激素)、肾上腺(肾上腺素)、胰岛(胰岛素)、卵巢(雌性激素)、睾丸(雄性激素)。
甲状腺是最大的内分泌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细胞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有能促进心跳加快、心肌收缩能力增强的作用。
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性腺包括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他们能分泌性激素,促进男性或女性性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3.激素分泌异常病症及原因
激素分泌异常症 患病原因 分泌腺
侏儒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垂体
巨人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垂体
呆小症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甲状腺
地方性甲状腺肿 成年时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甲状腺
甲亢 甲状腺分泌过多 甲状腺
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岛
低血糖 胰岛素分泌过多 胰岛
尿糖的原因:①一次性吃糖过多;②糖尿病;③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
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少)
治疗:医疗可用注射胰岛素来治疗,降低血糖浓度;综合治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适当控制饮食、适量增加运动等。
注:①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少,作用大
②人在情绪激动时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是因为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③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但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在人体的胃和小肠中会被消化液消化
4.实验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
提出问题: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吗
该实验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
作出假设: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制定和实施计划:
实验步骤:
①将玻璃缸进行标号:甲和乙分别注人2000mL的清水和放人适量水草
②向2个玻璃缸中分别放人10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蝌蚪
③每隔一天向甲玻璃缸不添加,乙玻璃缸中添加甲状腺激素6mg
④其他投喂饲料和换水情况均相同
甲 乙
⑤观察并记录小蝌蚪的生长发育情况: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表达与交流:
(1)用10只蝌蚪而不是1只做实验的原因: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2)为控制单一变量,实验时鱼缸中的水量、环境温度应相同
(3)实验结束后,应将实验中已发育的青蛙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
(4)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甲组,实验组是乙组
神经调节
1、神经系统
脑(高级中枢):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低级中枢)灰质(颜色灰暗),在中央呈蝴蝶状,由细胞体组成
神经系统 白质(颜色亮白)在周围,由神经纤维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
细胞体(内含细胞核)
神经元 树突:较多且分支多
突起 + 髓鞘 = 神经纤维
轴突:较长且单一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树突→细胞体→轴突
3、许多神经纤维集成一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4、脑的组成: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
运动中枢
大脑皮层:灰质(由细胞体组成,位于表层) 语言中枢
大脑(最高级中枢) 听觉中枢
视觉中枢
内部: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
5、大脑: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和协调肌肉的运动。
脑干:有心跳中枢、呼吸中枢等,控制人体的心跳、呼吸等重要的生命活动。
喝酒走不稳,说明酒精麻痹了小脑;植物人能呼吸,说明脑干没有受到损伤。
(1)反射:通过神经系统对接受的信息作出的反应,称为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人生下来就具有)和条件反射(后天形成的)。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反射弧某部位受损的症状
受损部位 症状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无感觉,无反应
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有感觉,无反应
(4)反射的条件:①一定强度的刺激;②完整的反射弧。
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别称 简单反射 复杂反射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 后天形成
神经中枢 脊髓(脑干和小脑) 大脑皮层
实效性 固定的,不会消退 暂时的,可以消退
举例 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膝跳反射和呼吸反射等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杯弓蛇影、鹦鹉学舌、画饼充饥、小狗做算术、老马识途、听见铃声进教室等
两者关系 条件反射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7.人类特有的反射: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特有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如谈虎色变、谈梅止渴
8.睡眠:能消除疲劳、使神经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睡眠期间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明显增多,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青少年睡眠,应不少于8h。
第三节 人体感知信息
1、眼球的结构:
角膜:聚光作用
外层 巩膜:保护眼球作用,“白眼球”
虹膜:有色素,中间的小孔是瞳孔(“黑眼球”)调节瞳孔大小,
眼球壁 中层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凸度
脉络膜:富含血管,提供养料和氧气
眼球 内层 视网膜:感光作用,能成像
内容物:晶状体(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玻璃体、房水
瞳孔控制光线进入的多少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光线 瞳孔 光线进入量 目的
强 缩小 减少 保护内部结构
弱 增大 增加 看清物体
物体位置 晶状体曲度 折射能力
远处 减小 减弱
近处 增大 增强
2、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产生神经冲动)→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是倒立的。
(1)、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2)、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凸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4、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①注意眼的的清洁卫生; ②不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和写字;
③不在走路、躺卧时看书; ④定期检查视力,并坚持做眼保健操; ⑤保证充分的休息。
耳的结构:
外耳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传送声波
鼓膜 :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
鼓室
中耳 听小骨:传导鼓膜产生的振动
咽鼓管:连通咽部与鼓室,空气能通过此管进入鼓室,维持鼓膜内外两侧气压平衡
内耳:耳蜗 :有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半规管
前庭
晕船、晕车等眩晕症状通常是由前庭和半规管的感受器不协调引起的。
6、听觉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7、良好的用耳习惯:
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掏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皮肤或鼓膜。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应闭嘴、堵耳或者张开口,使 咽鼓管 开放,外界空气就可从咽部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力的平衡。
③鼻咽喉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病菌从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④长期戴耳机,容易损伤鼓膜和耳蜗。
8、皮肤引起的感觉主要有四种:触压觉、痛觉、冷觉和热觉。这些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盲人主要依靠手指引起的触压觉“阅读”盲文。皮肤里分布着各种类型的感受器,分别感受外界物体的多种信息。感受器越
多,皮肤感觉越灵敏。
第13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一、环境问题严峻
1、酸雨: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在空气中氧化形成硫酸和硝酸等酸性化合物,随雨水降落到地面,当雨水的PH<5.6时,称为酸雨。
危害:(1)对人眼和呼吸道产生刺激(2)使农作物减产(3)使水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
2、臭氧层遭破坏:使用氟利昂和含氮废气排放增加导致臭氧层破坏,遭到破坏后易患皮肤癌。
3、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阻挡从地球表面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保持地球温度的现象。
4、其他:水污染(水华或赤潮)、噪声污染、土壤污染等
二、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提出问题: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制定和实施计划:
实验材料及用具:小麦种子共50粒;清水;食醋;2个培养皿;pH试纸;两块纱布
实验步骤:
每个培养皿中垫上一层纱布,然后各放人25粒小麦种子
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用pH试纸测定它的pH值,把pH控制在4左右
用模拟酸雨和清水分别浸润培养皿中的小麦种子
将2个烧杯放置到适宜种子萌发的环境中,每天喷酒对应的溶液保证种子萌发所需的水分
段时间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模拟酸雨浸润的小麦种子没有萌发,清水浸润的小麦种子萌发得很好
得出结论: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表达与交流
(1)小麦种子要随机挑选
(2)此实验用50粒,而不是1粒种子做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结果取值问题: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验结果应取平均值
三、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和废玻璃)、不可回收垃圾(果皮、菜叶、剩饭菜等)和危险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和过期药品)。
垃圾处理方法:高温焚烧法、填埋法、堆肥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