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第一章 机械运动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复习提纲】第一章 机械运动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章·机械运动
章节内容结构图
导学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1:长度的单位
长度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国际单位制)
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等。
单位换算:
知识点2:长度的测量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1)会认
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首先了解量程和分度值,进行合适选择。
量程:测量范围。
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2)会放
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
(3)会看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视线垂直于被测物体及刻度尺)
(4)会读
注意区分大格以及小格的数目,长度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如: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则读数为3.00cm。
(5)会记
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长度的估测: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1.5m;课桌高度大约0.75m;一层楼高度约3m。
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
成年人两臂侧平伸直时两中指间的距离约1.7m【1庹(tuǒ)】;
张开手时拇指尖到中指间的距离约20cm【1拃(zhǎ)】;
正常成年人手掌宽约1dm,小指宽约1cm。
知识点3: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国际单位制)
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单位换算:
1h=60min;1min=60s
用停表测量时间:
(1)归零;
(2)按动停表控制按钮开始计时;
(3)按动停表控制按钮结束计时;
(4)读数:秒针和分针对应的时间值相加。
分针转小盘一圈15min,分度值为0.5min;
秒针转大盘一圈30s,分度值为0.1s;
先读小盘后读大盘;
前半分钟读0~30s,后半分钟读30~60s;
如图读数为2min6s。
时间估测:中学生1min内脉搏跳动约70次;正常呼吸一次时间是3~4s。
知识点4:误差
误差:在测量物理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少误差。(减少误差的程度与读取的估计值不同有关)
减少误差的方法:
(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注意:①先将错误数据剔除掉;②结果的小数位数与测量值保持一致;
(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测量错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是能够避免的。
导学二·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知识点2: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
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不是绝对的)
参照物的判断方法:
(1)明确研究对象;
(2)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
(3)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导学三·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1:速度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用字母v表示。【比值定义法】
速度的定义式:v=
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物理意义: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越远,速度越大”或“时间越短,速度越大”,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
不正确;因为速度大小是由路程与时间之比来决定的。
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组合单位)【国际单位制】
在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单位常用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或km·h-1。
单位换算:1m/s=3.6km/h
知识点2:匀速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的分类
(1)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中,按照运动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研究,可以用v=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某段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是总路程与所用总时间之比:v=
注意:计算时需要统一单位,使用“m”、“s”和“m/s”或“km”、“h”和“km/h”。
拓展:分析物体运动的图像
1.s-t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图1
分析:图1所示,甲和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比甲的速度大。
图2
分析:图2所示,甲和乙处于静止。
2.v-t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图3
分析:图3所示,甲和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比甲的速度大。
图4
分析:图4所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断增大。
导学四·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装置: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2)实验目的: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和路程s2运动的平均速度。
(3)实验原理:v=
(4)实验步骤:
①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②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
③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④将金属片移至斜面中部,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⑤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
实验步骤书写模板:
1.【仪器】+【具体的测量操作过程】+【测量得出的物理量】+【物理量符号】。
2. ……………… 。
3. ……………… 。
路程s1/cm 时间t1/s 速度v1/ m/s 路程s2/cm 时间t2/s 速度v2/ m/s
1
2
3
实验数据记录表的设计模板:
次数(3-6)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物理量符号/单位 … … …
1
2
3

金属片的作用是?
让小车停止运动,便于测量时间,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立刻按下停表,记录时间。
斜面坡度很小的目的是?
增大下滑的时间,便于测量时间。
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坡度。
如何减少该实验误差?
可以测量多组数据,求平均值,减少误差。(建议测量3组数据)
如何计算出小车经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s3=s1-s2;t3=t1-t2;v3=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小车沿斜面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在不同路程段,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不同,它的速度越来越大,做加速直线运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