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号文件 2024届高三时政(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一号文件 2024届高三时政(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3年一号文件
2023中央一号文件
热点素材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
全文共九个部分,包括:①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③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⑤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⑦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⑧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⑨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这些点值得关注:
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
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
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
严防“割青毁粮”。
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
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
确保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
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
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
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
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
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测预警机制。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
研究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切实摸清底数,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规范管理,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
规范优化乡村地区行政区划设置,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
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
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及时清运处置。
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基本完成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全过程监管制度。
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
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农村妇女儿童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
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
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机制。http://yn..cn/n2/2023/0214/c372455-40300203.html
教材衔接
(一)经济与社会
1、重点考向
(1)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土地资源整合,推进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的劳动素质,扩大农业技术培训规模,促进科技应用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推动农业生产的科技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增强农业的内生发展动力。
(2)将市场决定作用和科学的宏观调控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增加产品有效供给,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
(5)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情境探究
1.随着“懒人”越来越多,以“快”为主的预制菜,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新宠,特别是对于每天辛苦工作的上班族,预制菜的出现让烹饪实现了“5分钟一道菜、8分钟做个汤”的目的,在节约时间的同时,还能让厨房小白们也有机会体验一把做“大厨”的优越感。
据了解,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估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2026年将达到万亿元的市场规模。随着餐饮业各项成本的不断攀升,以预制菜为代表的餐饮,工业化必然是未来的趋势。
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简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首次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将预制菜作为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为行业释放积极信号,给飞速发展的预制菜产业注入新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政治与法治
1、重点考向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推动乡村工作。
(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要在乡村工作中通过共产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引领“三农”事业发展的方向。
(4)党坚持科学执政,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5)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实行民主决策,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发展基层民主。
实行民主管理,推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实行民主监督,对两委实行绩效考核管理,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
(7)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力合作致力于农业改革。
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言献策。
我国政府积极履行各项职能,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8)构建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促进了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
(9)坚持良法善治,加强科学立法,完善宠物饲养的相关法律,为治理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10)坚持严格、规范、文明、公正执法,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11)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普法宣传,设置法治栏目,坚持以案说法等)
(12)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守牢耕地红线,严格落实中央作出的部署和安排;
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不断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保耕地数量,不断提质量,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行政机关带头严格执法,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严肃耕地保护督察执法,不断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
情境探究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的重要精神,《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七条规定:承包方“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2022年,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农民自割青麦的“怪事”,他们把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眼看就要成熟的小麦割掉,卖给饲料厂做青储饲料。而背后的原因是,这样比等成熟后收小麦更划算、小麦是我国第二大口粮作物,放任农民“割青毁粮”将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但对此进行制止却无法无据。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积极回应“割青毁粮”事件,在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的安排中推出了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的机制保障”、严防“割青毁粮” “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等相关措施。我们相信,在党中央领导和推动下,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法》不久就会出台,将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各个环节和方面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材料所述事件的始末对完善国家治理的启示。
(三)哲学与文化
1、重点考向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2)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着重把握了主要矛盾。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5)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6)创新更新生产工具,促进生产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开辟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坚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各地在乡村振兴中要结合实际,探求体力劳动与读书求知相结合的文化模式,传承发展耕读文明。
(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各地要多举办文化活动,切实发挥农民在耕读文明与乡村振兴相交融中的主体作用。
(9)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各地要通过健全新耕读文化行政管理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10)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增强村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1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弘扬优秀乡土文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村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2)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盘活乡村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增加村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情境探究
3.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如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1、重点考向
(1)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利用经济全球化机遇,不断健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2)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形成以品牌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技术交流与合作,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4)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承担大国责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5)国际组织是全球治理的重要载体,是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发挥国际组织沟通和协商的桥梁作用,有利于促进非洲地区粮食问题的解决。
(6)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在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情境探究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诸多困难,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为稳预期、稳物价、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站在粮食生产“十九连丰”的新起点,仍要保持这样的清醒:无惧风浪起,须有压舱石。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加大,国内庞大人口基数叠加消费持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端牢饭碗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即使丰稔连连,粮食安全依然不能轻言过关,粮食生产依然须臾不可放松。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明确的产量目标提醒我们,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紧扣,全力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以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抓手,在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基础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把“木犁耙”“铁把式”换作“金扁担”,让更多“金种子”破土而出,依靠自己力量端牢中国饭碗。
结合材料,运用“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知识,说明如何“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五)逻辑与思维
1、重点考向
(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要立足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科学高效治理和综合利用。
(2)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关系。
(3)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在实践中要敢于突破陈规,创新思路、更新理念,使用新技术、探索新路径。
(4)超前思维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才能对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
(5)超前思维要运用推理和想象的办法。把握事物因果关系需要运用推理的方法以及通过想象等方法弥补其前提条件的不足。依据形势,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
(6)超前思维要注重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在进行充分调查基础上,分析面临问题的深层次问题。
(7)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状况为根据。根据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提高超前思维的正确性。
情境探究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仓廪实,天下安。2023年2月13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锚定粮食安全等重点任务,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2023年以来,我国集聚优势资源对盐碱地进行高效治理,盐碱地的综合利用取得积极进展。盐碱地的改造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虽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困难。要进一步实现盐碱地“华丽变身”,需在“新”字上下功夫:更新治理理念,积极推动资源劣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综合运用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等技术攻关增强土壤质量,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从各地盐碱地特点和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农业新路径,助推“盐碱地+特色农业种植”“盐碱地+特色养殖业”等产业链条落地。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该如何进一步实现盐碱地“华丽变身”。
(一)易混易错突破
6.2023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基于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 )
7.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这将赋予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益。( )
8.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继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改变了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形式。( )
9.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供销合作社系统要从过去传统单一的日用品、农资经营,向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转变,这说明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要有步骤分阶段地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 )
10.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之所以要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
(二)主观题突破
11.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守好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以国内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尤为重要。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今年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是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要保障粮食供应,必须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为此,农业农村部统筹实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让农民有了稳定预期;逐步完善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优质优价,激活农民“调优”积极性;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打造“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纳入粮食现代产业中,带动农民增收。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的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
学以致用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简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一系列措施,见下图:
◆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 ◆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提出这些措施是基于( )
A.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B.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助推农村高质量发展
D.推动互联网与农业融合,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13.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下列关于推进乡村振兴举措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水平→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②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做强乡村振兴绿色引擎
③促进先进农机研发与推广→提高农业技术现代化水平→形成农业发展新动能
④深入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预制菜是外卖的升级版,对不会做饭和没时间做饭的人非常友好,让“厨房小白”有秒变大厨的参与感、成就感。政策支持,市场酝酿,资本、政府、协会等相关方纷纷入局,预制菜已经火到出圈。培育发展好预制菜产业( )
①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②有利于促进食品产业链整合,价值链延伸
③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建立健全行业规范
④需重点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立足产品与营销创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严厉打击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写入了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蚯蚓通过取食、消化、排泄(蚯蚓粪)、分泌(粘液)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是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之一,被称为“土壤生态系统的工程师”。这表明( )
A.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B.发展就是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
C.主观联系要尊重事物的客观联系 D.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不能去改变的
16.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做优种子“芯片”。彩色汕菜是我国培育研发的一种装了“中国芯”的新汕菜品种,它不仅花期长,有观赏价值,还可以做成化妆品、饼干、芽苗菜、盆栽花、柳油等,从而给“花经济”带来了更多收益。这表明( )
①种子“芯片”的价值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形成并实现
②种子“芯片”通过提高农产品价值量而获得更多收益
③种子“芯片”可提高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④种子“芯片”提升农产品的功效而使其价值更易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和发展差距。下列举措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的有( )
①主要依靠中央财政对农业支持,促进农民增收
②发挥消费拉动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帮扶
③丰富国有经济实现方式,鼓励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④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粮食生产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以下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的举措有( )
①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藏粮于技
②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粮食稳产增产
③立足创新发展理念,突破农业核心技术
④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农业装备补贴力度,藏粮于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进一步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给予了政策支撑。目前已经成立的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超104万个,服务小农户数量和各类农村合作社组织达到8900多万户。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是现代农业要素和服务的区域中心组织者,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支撑平台,如山东省冠县通过搭建农产品供销信息服务平台,让小农户可以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也可从数量众多的农资企业中选择优质低价的农资农服产品和原料供应商。此外,借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有更多机会,投身到加工、流通、服务等产业领域,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产业人员,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多到基层、多接地气,统筹解决好“三农”工作中两难、多难问题,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统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 某地M村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有效衔接中,探索出一条“村治民动”群众自治模式,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三会同商”村事民议。通过院落会、周例会、专题会收集民情民意;协商主体尽可能囊括所有利益相关方,确保协商结果公平公正。
“三线联动”村事民办。建立村党组织+村级法定组织+其他群众性自治组织,建强农村党支部线,引导党员在基层治理中作表率,健全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法定组织体系线,拓展乡风文明劝导队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线,选贤选能带动村治民动。
“三制并举”村事民管。对村支两委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制、对群众自治组织实行正负两清单积分制、对群众实行“一户一档”激励机制。这些规章制度体系推动了乡村治理成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提高治理成效的同时又维护了群众利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相关知识,说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上述要求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说明M村做法对乡村治理的启示。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21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六个“一号文件”,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全面小康]。
党中央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重中之重]。
做好“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抓重点,抓关键]。
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分析党和国家重视“三农”工作的必要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有效促进了产业融合,能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内需;预制菜的发展既能降低餐饮企业经营成本,提高效益,又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分析】背景素材: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考点考查: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属于分析类主观题,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将预制菜作为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为行业释放积极信号,给飞速发展的预制菜产业注入新动力→可说明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有利于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有效信息②:预估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2026年将达到万亿元的市场规模。随着餐饮业各项成本的不断攀升,以预制菜为代表的餐饮,工业化必然是未来的趋势→可说明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内需;
有效信息③:预制菜的出现让烹饪实现了“5分钟一道菜、8分钟做个汤”的目的,在节约时间的同时,还能让厨房小白们也有机会体验一把做“大厨”的优越感→可说明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既能降低餐饮企业经营成本,提高效益,又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国家治理提供根本政治保证。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国家治理中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③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在法治的范围内实施国家治理。④坚持良法之治,主动适应国家治理新需要,加强科学立法。
【分析】背景素材:“割青毁粮”事件
考点考查: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需要调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在党中央领导和推动下,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法》不久就会出台,将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各个环节和方面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可联系教材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国家治理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坚持良法之治,主动适应国家治理新需要,加强科学立法。
关键词②: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积极回应“割青毁粮”事件,在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的安排中推出了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的机制保障”、严防“割青毁粮” “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等相关措施→可联系教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国家治理中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在法治的范围内实施国家治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3.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或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着重把握了主要矛盾。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④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或用发展的实质)
【分析】背景素材: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考点考查: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可联系教材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关键词②: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可联系教材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关键词③: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可联系教材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词④: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可联系教材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4.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紧扣,全力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藏粮于技,依靠自己力量端牢中国饭碗。在立足自身粮食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适度增加粮食进口,加强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分析】背景素材: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考点考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坚持对外开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是说明如何“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需要调用“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知识,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坚持对外开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加大,国内庞大人口基数叠加消费持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中国饭碗→可联系教材知识: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关键词②:在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基础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更多“金种子”破土而出,依靠自己力量端牢中国饭碗→可联系教材知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④:国内庞大人口基数叠加消费持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可联系教材知识: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5.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要立足各地盐碱地特点和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科学推进盐碱地的高效治理和综合利用。②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盐碱地改造提升工程,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资源劣势和产业优势的关系。③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在实践中要敢于突破陈规,创新思路、更新理念,使用新技术、探索新路径,创造盐碱地改造治理新局面。
【分析】背景素材:我国盐碱地的改造提升
考点考查:科学思维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科学思维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从各地盐碱地特点和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农业新路径→可联系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关键词②:盐碱地的改造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积极推动资源劣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可联系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关键词③:更新治理理念、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可联系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在实践中要敢于突破陈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相结合。
6.正确
【详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基于“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故该观点正确。
7.正确
【详解】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既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让农村资源要素活起来,也为乡村产业发展、返乡创业创新提供土地支撑,从而赋予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益,故说法正确。
8.错误
【详解】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村委会和居委会,“四议两公开”制度没有改变这一形式。故本题说法错误。
9.错误
【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知识,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的内容,供销社从单一的经营转向综合化服务,强调的是综合,不是分析。故该判断错误。
10.错误
【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社会历史的发展的内容,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而不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故该判断错误。
11.(1)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通过精准补贴使农民对种粮收益有了稳定预期。
(2)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造“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实行优质优价,激活农民种粮积极性。
(3)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分析】背景素材:我国重视粮食安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考点考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设现代市场体系、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宏观调控的手段等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与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考查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的知识,注意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农业农村部统筹实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让农民有了稳定预期→可联系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关键词②:逐步完善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优质优价,激活农民“调优”积极性;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打造“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可联系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③: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纳入粮食现代产业中,带动农民增收→可联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层次感、段落化,并且注重使用学科术语。
12.C
【详解】A:“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但没有涉及农民财产权益,且不是原因,A错误。
B:材料体现的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未涉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B排除。
C: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是基于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助推农村高质量发展,C正确。
D: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没有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D错误。
故本题选C。
13.C
【详解】①: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水平,但是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水平不能传导出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①不符合题意。
②: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涉及水、电、燃气、公路等基础设施,可以整治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绿色发展,②符合题意。
③:促进先进农机研发与推广,将技术应用到农业当中,提高农业技术现代化水平,形成农业发展新动能,③符合题意。
④:放活土地经营权,可促进土地承包的转让致使农民增加收入,但与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无必然联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4.C
【详解】①:预制菜连接田间地头与居民餐桌,有利于农产品价值转化与增值,但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无直接关联,①不符合题意。
②:预制菜有利于整合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价值链延伸,②符合题意。
③:要培育发展好预制菜产业,需要国家政策支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体现这一点,作为新兴产业,预制菜火到出圈的同时,也存在各环节各方面的不完善的问题,需要国家加强规范引导,③符合题意。
④:发展预制菜产业需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重视创新产品开发,但经营者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合理需求为立足点,而不是立足于营销创新,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5.A
【详解】A:蚯蚓通过取食、消化、排泄(蚯蚓粪)、分泌(粘液)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是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之一,被称为“土壤生态系统的工程师”。这表明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A符合题意。
B: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就是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这一认识错误,B说法错误。
C: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说法错误。
D: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固有联系,调整改变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6.D
【详解】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固有的本质属性,而不是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形成并实现的,①错误。
②: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种子“芯片”来提高农产品的价值量,②错误。
③④:材料中指出要重视做优种子“芯片”,我国培育研发的彩色汕菜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可以做成化妆品、饼干、芽苗菜等,从而给“花经济”带来了更多收益,这表明种子“芯片”可提高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产品的功效而使其价值更易实现,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7.C
【详解】①:“主要依靠中央财政支持”观点错误,①排除。
②:发挥消费拉动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帮扶,有利于农民增收,②符合题意。
③:“庭院经济”不属于国有经济,③不符合题意。
④:增加就业,有利于农民增收,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8.C
【详解】②④: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这就要求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农业装备补贴力度,藏粮于技;要求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粮食稳产增产,保障粮食安全,②④符合题意。
①: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对应的是藏粮于地,不是藏粮于技,①错误。
③: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客观实际,而不是立足于创新发展理念,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9.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对接(面向市场生产经营),推动农业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现代农业的整体效益。
②通过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服务平台的搭建,能推动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③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减少农民生产投入的成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推动信息、服务业在农村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⑤发展带动农村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产业优化布局。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分析】背景素材: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考点考查:优化资源配置、壮大集体经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是作用类,需要调用资源优化配置,生产成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产业结构优化的知识,从作用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是现代农业要素和服务的区域中心组织者,让小农户可以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可联系引导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对接(面向市场生产经营),推动农业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现代农业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②:山东省冠县通过搭建农产品供销信息服务平台→可联系推动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关键词③:从数量众多的农资企业中选择优质低价的农资农服产品和原料供应商→可联系有效减少农民生产投入的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关键词④:借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有更多机会,投身到加工、流通、服务等产业领域,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产业人员,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可联系增加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带动农村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产业优化布局。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0.(1)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是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是党和国家在乡村振兴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②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要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通过共产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①乡村治理要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建强农村党支部线,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带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②乡村治理要坚持村事民议,调动村民积极有序参与民主协商,汇集村民意见建议,通过村民会议进行民主决策,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发展基层民主。③实行民主管理,确立“一户一档”激励机制等规章制度推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④对两委实行绩效考核管理等,进行民主监督,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
【分析】背景素材: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M村推进乡村振兴
考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是原因类,需要运用党的指导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宗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可联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是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多到基层、多接地气,统筹解决好“三农”工作中两难、多难问题。深化纠治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可联系以人民为中心,共产党宗旨、执政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为启示类,主要回答怎样做。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建强农村党支部线,引导党员在基层治理中作表率→可联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关键词②:村事民议,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民情民意,协商主体尽可能囊括所有利益相关方,确保协商结果公平公正→可联系民主决策、民主协商。
关键词③:对群众实行“一户一档”激励机制等,这些规章制度体系推动了乡村治理成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可联系民主管理。
关键词④:对村支两委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制、对群众自治组织实行正负两清单积分制→可联系民主监督。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1.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党和国家统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大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所以要集中力量抓好“三农”问题。
【分析】背景素材:党和国家重视“三农”工作
考点考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需要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分析党和国家重视“三农”工作的必要性。运用课本原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党和国家统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大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可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有效信息②:“三农”问题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可联系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