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分享 课件 (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班会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分享 课件 (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儿童
教育心理学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
Cultivating a healthy personality in children is the primary task of children's education.
LOGO
讲述人:XXX
日期:20××.××.××
目录
/CONTENTS
作者简介与内容概括
01
About the author and a summary of the content
孩子各阶段心理需求
02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needs at all stages
个体心理学核心观点
03
Core perspectives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做一个情绪稳定的父母
04
Be an emotionally stable parent
作者简介与内容概括
Part 01
In general, cultivating a healthy personality in children is the primary task of children's education.
作者简介
阿德勒,全名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 1870-1937),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社会教育家、个体心理学的先驱
作者介绍
1870年2月7日,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富裕家庭,但是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因为他天生体弱多病,直到4岁才会走路。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由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使其名声大噪
成长经历
内容概括
本书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确、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他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总的来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孩子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打架、说谎,甚至不爱学习等。
关于这些问题的心理诱因以及解决方案,阿德勒的这本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阿德勒告诉我们,儿童的这些行为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只是表象,家长暴力地制止和打骂,只能让问题更严重。
孩子各阶段心理需求
Part 02
In general, cultivating a healthy personality in children is the primary task of children's education.
第一阶段:婴儿前期(0~1.5岁)
信任 VS 怀疑
解决问题:我的世界是可预测并有所支持么
特点
婴儿孤独且弱小,对成人依赖性最大。
婴儿需求
父母需要给婴儿足够的爱;满足婴儿的依赖性需求,例如食物、温暖的毯子、干净的尿布等必需品的基本要求。
对成长的影响
正向影响:需求得到满足,稳固的依恋就能形成,儿童就会发展出一个对世界乐观的、信任他人的态度。
负向影响:如果婴儿的基本需求没有很好满足,将可能造成。
信任>怀疑
那么婴儿就会产生希望,更容易具备勇敢的品质
信任<怀疑
反之,婴儿则会充满担忧,胆小惧怕
第二阶段:婴儿后期(1.5~3岁)
自主 VS 羞耻
解决问题:我能自己做事情吗 还是我只能依赖他人
特点
婴儿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这个时期父母开始训练孩子上厕所大小便,并且施行其他措施去规范儿童的行为。儿童必须开始自己负责吃饭、穿衣、洗澡等事务。
婴儿需求
父母允许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给予鼓励。
对成长的影响
正向影响:需求得到满足,婴儿会获得自主感,自己能够控制自己;
负向影响:需求得不到满足(例如父母对孩子的努力并不满意),而且常常出现亲自矛盾,孩子可以发展出一种个人羞耻感与自我怀疑。
第三阶段:儿童期(3~6岁)
主动 VS 内疚
解决问题:我是好人,还是坏人?
特点
儿童独创行为和想象力的发展阶段;儿童主动地去尝试事情,然而这却有时跟他们父母的规则相矛盾。结果是自尊坑被伤害。
儿童需求
父母允许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给予鼓励。
对成长的影响
正向影响:理想情况下,儿童会保持他们的主动性,同时学会如何尊重其他家庭成员的权利,为儿童发展成为具备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奠定基础;
负向影响:如果儿童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讥笑,儿童会逐渐失去信心,缺乏创造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第四阶段:童年期(6~12岁)
勤奋 VS 自卑
解决问题:我是有竞争力的还是无用的?
特点
儿童在社会生活的最大挑战就是适应社会生活从家庭范围扩张到更宽广的社会范畴,包括左邻右舍和学校。这些社会环境相对于家里来说,往往没有那么亲善,并且更加强调工作效率。
童年需求
家长和老师必须以充满爱的关注,鼓励儿童顺利完成课程,同时儿童要知道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对成长的影响
正向影响:理想情况下,儿童会保持他们的主动性,同时学会如何尊重其他家庭成员的权利,为儿童发展成为具备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奠定基础;
负向影响:如果儿童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讥笑,儿童会逐渐失去信心,缺乏创造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第五阶段:青少年期(12~18岁)
统一 VS 混乱
解决问题:我是谁 我要去哪
特点
这个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
青少年需求
挣扎着去形成一个对自己的清晰认同感。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
对成长的影响
正向影响:如果本阶段很好度过,就会形成忠诚的品质;
负向影响:如果进展不顺利,就没法对自己和世界产生确定性的认知、没有归属感、为人冷淡冷漠、缺乏关爱意识。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
亲密 VS 孤独
解决问题:我应该和其他人分享我的生活还是独自生活
特点
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也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
需求
发展出于他人共享亲密的能力。
对成长的影响
正向影响
如果可以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情感与观念,就会产生亲密感。如果本阶段顺利度过,就会具备爱的美德;
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情感与别人分享和交流,就会感到孤独寂寞。如果被孤独占据,不仅不会形成爱的美德,还很可能形成混乱的两性关系。
负向影响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65岁)
生产 VS 自我关注
解决问题:我会生产出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么
特点
这一阶段是成家立业的阶段。
需求
自己是否会生产出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且考虑能给下一代留下什么
对成长的影响
正向影响:个人关心自己的家庭成员、关心自己的子孙后代、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并且在事业上进取,勇于创造。给年轻一代提供无私的指导;
负向影响:只顾自己和自己家人的幸福,不顾社会上其他人的苦难,自私自利。
第八阶段:成年后期(65岁以上)
完整 VS 绝望
解决问题:我生活得完整么
特点
在此阶段,人的整体状况每日愈下,此刻必须做出适当调整。避免沉溺于过去的失误,也避免受到马上到来死亡所影响。
青少年需求
人们需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满足感,而不是老在想着酸苦和悔恨。
对成长的影响
正向影响:如果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人就会形成智慧,可以坦然面对死亡,会觉得这一生很有价值、有意义,产生完美感。
负向影响:如果消极多于积极,人就会感到很失望,觉得这一生错失很多机会,却不能再重来,充满遗憾,导致绝望和萎靡不振。
个体心理学核心观点
Part 03
In general, cultivating a healthy personality in children is the primary task of children's education.
个人心理学核心观点
每个人生而就是自卑的,这种根植内心的自卑感,会激发个体不断地发展成长,追求优越
这个核心理论,应用到孩子教育方面,最核心的观点,就成了:孩子会自发成长,成年人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倾听和关爱
个人心理学核心观点
每一个个体,都有他的生命力量,我们无需过度干涉,孩子也会成长为他最好的样子
01
父母教师,只需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温和安全的环境,他们就能在这样的土壤里奋力成长
02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自卑情结,适当地引导和鼓励,让他们逐渐树立起自信心,拥有独立面对人生课题的勇气和毅力
03
每一个孩子都是他自己,不要试图把他塑造成别人,更不要把他改造成你想要的样子
04
做一个情绪稳定的父母
Part 04
In general, cultivating a healthy personality in children is the primary task of children's education.
学会爱自己
有人说,做了父母之后学会了自律,生活习惯瞬间变的规律了。其实,我们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在逐渐地关注自己,爱自己。只有把自己照顾好了,才有力气去给予孩子爱。
如果你发现这段时间,自己回到家里常常感到非常疲惫,啥都不想干,啥都不想说,或者一肚子的抱怨、负能量。这时要关注一下自己,是否工作中压力大了,太过于压榨自己了。父母要给孩子的不光是物质上的丰盈,更多是良好身心状态的影响。
尽量让自己放下
所以,一旦你决定了这一个小时,这一天要陪孩子,那就尽量放下工作、放下生活中的烦心事,让自己变回那个几岁的孩子,跟孩子一起享受喜怒哀乐。那即便是不得已偶尔分心,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现在大家都提倡“高质量”的陪伴,所谓高质量,其实不在乎时间多少,去哪儿玩儿,玩儿什么,而是父母是否全身心地陪伴。
降低期待,多问感受
在陪孩子上兴趣班的过程中,请宝爸宝妈们降低自己的期待,多问问孩子上课的感受,有什么新奇的事情发生。少问孩子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有的父母虽然不问,但心里着急,眉头紧促,面露愁容,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其实这样的情绪,孩子是完全能够感觉到的,因为儿童会特别容易收到他人情绪的干扰。那么如果你担心控制不好情绪,那请你试着降低期待,这样一来你会发现,孩子给你的反馈都会让你感到惊喜。
先处理情绪,后处理冲突
如果一时没控制好情绪,朝孩子吼了两句,导致矛盾升级,孩子也开始有情绪,又哭又闹。这时需要家长先觉察到,然后先处理情绪,做几个深呼吸,告诉自己或孩子慢下来,不着急。等双方都冷静下来,再沟通处理冲突
或许孩子的情绪一时半会儿很难平静,那就需要我们安抚、等待等他情绪稍微降低一些;能听进话时,跟孩子说宝宝,过来妈妈抱抱,妈妈刚才着急了,妈妈不应该跟你吼。妈妈还是爱你的,我们一起来平静下来,然后再给孩子解释道理
学会觉察自己和孩子的情绪
当看到孩子情绪不高时,先看看自己是不是有愁容。因为孩子是非常会察言观色的。把学习看做是开心的事情,而不是严肃的事情。
比如,孩子学英语或念古诗,家长会在课后帮孩子复习。常见的方法是,把老师发的新学的语句一遍一遍地重复跟孩子说,而且会比较严肃。如果一遍两遍还行,可是不一会儿孩子会不耐烦,会分神,玩玩儿这个,玩玩儿那个。家长看到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脾气就又上来了,打骂吼可能跟着就全来了。本来是个挺好的开始,最后却以家长的吼叫和孩子的哭泣结束。这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冲突和矛盾。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或是在发生之前,要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问问自己我是不是着急了 烦躁了 孩子现在的情绪如何 我是不是该转换一下方式方法,如用游戏的方法,让孩子或自己扮演老师,其他人扮演学生来学。或者先休息一下,过会儿再来。
儿童
教育心理学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
Cultivating a healthy personality in children is the primary task of children's education.
LOGO
讲述人:XXX
日期:2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