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 《复活》读书分享 课件 (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班会 《复活》读书分享 课件 (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灵魂的力量比任何命运都强大。凭着自己的力量,他既能造福于生活,也能给生活带来不幸。”

读书分享

塞内加
“每个人体内可能都有两个人,一个是精神的人,他为自己所寻求的,
仅仅是对别人也是幸福的那种幸福;另一个是兽性的人,他所寻求的仅仅是他自己的幸福,
为此她不惜牺牲世界上一切人的幸福。”
前言
01
作品简介
02
灵魂丧失
03
宽己爱人
04
迷途知返
05
重获新生


PART-01
作品简介
01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在1895年写成第一稿,1899年定稿。
01
作品简介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在1895年写成第一稿,1899年定稿。
《复活》多次被中国教育部列为中学生推荐读物。2019年10月,中俄艺术家合作建组首次将《复活》改编成歌剧。
《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01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 作者参加1891至1892年的赈灾工作,体会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01
创作背景
个人背景
托尔斯泰在相继完成了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之后,进入晚年的他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他的艺术批判力量达到了高峰,达到了“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现实主义”。这无疑是他艺术探索的结果,同时更是他精神探索的结果。
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是他晚期创作巨大批判力量的主要源泉。这在他的各种作品中,特别是长篇小说《复活》中表现得最鲜明、也最为突出。托尔斯泰以俄国1860年至1905年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创作了《复活》,小说中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就是托尔斯泰对自己的一个寄托,是自己内心的缩影。
01
创作背景
这个贵族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席法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过的女人,深受良心的谴责。他向法官申请准许自己同她结婚,以赎问罪过,不幸婢女在狱中死于斑疹伤寒。托尔斯泰以这个故事为主线,用了10年时间,六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小说原计划创作四部,但只创作了三部。
作为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小说写于1889至1899年,素材是检察官柯尼为他提供的一件真人真事:一个贵族青年引诱了他姑母的婢女。婢女怀孕后被赶出家门,后来当了妓女,因被指控偷钱而遭受审判。
创作
过程
02
PART-02
灵魂丧失
灵魂丧失,是人生最大的悲哀。玛斯洛娃是女农奴的私生女,母亲在她3岁时便离开了人世,多亏两个地主老姑娘把她领回家抚养,这才侥幸活下来。
02
灵魂丧失
灵魂丧失,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玛斯洛娃是女农奴的私生女,母亲在她3岁时便离开了人世,多亏两个地主老姑娘把她领回家抚养,这才侥幸活下来。
01
在两人的教养下,玛斯洛娃成了半养女,半侍女,虽不富裕,却也过着安逸的生活。
02
那年夏天,聂赫留朵夫来到两个姑妈家度假,两个懵懂的年轻人,在朝夕相伴中渐渐萌生爱意。
04
她本以为生活会这样持续下去,不曾想在十六岁那年,遇到了聂赫留朵夫——一个善良、诚实且充满活力的青年。
03
02
灵魂丧失
莎士比亚说:“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的。”
相爱很难,但相守更难。时间带走的往往不是爱,而是最初的那颗赤诚之心。
那时,天真无邪的聂赫留朵夫,对这份纯洁的爱情十分珍惜,心中没有半点不道德的想法。
随着假期的结束,聂赫留朵夫不得不放下这份感情选择离开,而玛斯洛娃也在不舍中把爱藏在心底。
三年后,聂赫留朵夫成为一名军官,出征途中再次来到姑妈家暂住。
此时的他混迹于上流社会,早已迷失自我;在他眼里,女人不过是一种享乐工具而已。
02
灵魂丧失
聂赫留朵夫的到来,让善良纯真的玛斯洛娃误以为是爱情的降临和垂青。她内心满是喜悦,然而,等待她的不是爱情,而是一个放荡不羁、充满兽性的人。
聂赫留朵夫在临行前的一个夜晚,诱奸了玛斯洛娃。
第二天,他塞给玛斯洛娃一百卢布,之后便转身而去,没有表示出丝毫留恋。
巴尔扎克说:“不论处境如何,女人的痛苦总比男人多,而且程度上也更深。”丧失人性的聂赫留朵夫,扼杀了玛斯洛娃对爱情的渴望,使她的身心受到重创。
02
灵魂丧失
然而,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
五个月后,玛斯洛娃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心烦意乱,心生懊悔,最终选择了独自离开。
走投无路的玛斯洛娃在一个乡下寡妇家生下孩子,但孩子却不幸染上了产褥热,并在送往福利院的途中夭折。
为了维持生计,玛斯洛娃做过警察家的侍女,林务官家的女仆,还到单亲母子家庭里当佣人,可无论她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男人的纠缠。
后来,穷困潦倒的玛斯洛娃,被妓院老鸨盯上,在金钱的诱惑和报复心理的作祟下,沦落风尘。
命运的无情摧残,使玛斯洛娃丧失灵魂,坠入颓靡的不幸。
爱默生说:“世界上唯一有价值的的东西就是一个人充满活力的灵魂。”
人一旦丧失灵魂,就会断送自己人生;这是一种不幸,更是一种悲哀。
PART-03
宽己爱人
03
宽己爱人,终是一场灵魂蜕变。服役环境得到改善后的玛斯洛娃,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学会了关心和帮助别人,对身边人的态度也有了很大转变
03
宽己爱人
宽己爱人
服役环境得到改善后的玛斯洛娃,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学会了关心和帮助别人,对身边人的态度也有了很大转变,尤其是对聂赫留朵夫的态度。
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当聂赫留朵夫再来看望玛斯洛娃时,她变得热情起来,不仅为聂赫留多朵夫的到来而兴奋,更是打心底里感谢他的付出和帮助。
打心底的感谢付出和帮助
03
宽己爱人
于此同时,聂赫留朵夫也为玛斯洛娃如今的改变感到高兴,对她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感情。
聂赫留朵夫的心灵深处涌出一股爱的洪流,使他对所有人都变得关心体贴起来。
01
他改变了对犯人的看法,主动了解犯人的真实情况,同情他们的遭遇,尽力去关心帮助他们。然而,聂赫留朵夫并不知道,玛斯洛娃的转变不全是因为他,更多的是来自西蒙松的启发。
02
当初,在前往西伯利亚的路上,服役人西蒙松对玛斯洛娃十分照顾。也正是西蒙松唤醒了玛斯洛娃心里的爱情,让她清楚地意识到:
聂赫留朵夫跟她结婚只不过是为了赎罪与弥补,而西蒙松对自己才是真正的爱。
03
卢梭曾说:“良心是灵魂之声,感情是肉体之声。”
在这种意识的指引下,玛斯洛娃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结婚请求,选择与西蒙松结合。
04
03
宽己爱人
玛斯洛娃知道,如果她和聂赫留朵夫结婚,会损害对方的名誉和地位,而跟西蒙松结合可以使聂赫留朵夫得到自由。
当聂赫留朵夫知道这一切时,内心充满了痛苦,但依然决定尊重玛斯洛娃的选择,并为她有这样的好结果而感到宽慰。
故事最后:玛斯洛娃获得了减刑,而聂赫留朵夫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灵魂救赎,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松下幸之助说:“以温柔宽厚之心待人,让彼此都能开朗愉快地生活,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事吧。”
在命运的长河里,我们要学会在内心寻找答案,唤醒灵魂深处的善念,以宽己爱人之心待人,在爱与被爱中,实现人生的灵魂蜕变。
——以宽己爱人之心待人,在爱与被爱中,实现人生的灵魂蜕变。
PART-04
迷途知返
04
迷途知返,方能重获新生。命运像一张无情的大网,错综而复杂,从不给人片刻安宁。
04
迷途知返
命运像一张无情的大网,错综而复杂,从不给人片刻安宁。在玛斯洛娃沦落风尘的第七个年头,她因一桩人命案被诬告为杀人犯,继而被送上法庭。
那天,法庭上坐满了陪审员,而聂赫留朵夫便是其中一位。
聂赫留朵夫做梦也没想到,十年之后他和玛斯洛娃竟然以这种方式相遇。
他看着玛斯洛娃丰满而又苍白的脸,情不自禁地想起两人的甜蜜时光。当聂赫留多夫想起自己曾经对玛斯洛娃犯下的罪孽时,内心满是恐惧和愧疚。
迷途知返,方能重获新生
04
迷途知返
罗曼罗兰说
罗曼罗兰说:“一个勇敢而率真的灵魂,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爱,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不做影子,而做人。”
内心微妙变化
也恰恰是这些来自内心深处的微妙变化,使他的灵魂有了第一次的苏醒。可最终由于陪审员的大意和法庭的敷衍,玛斯洛娃竟被判流放。
聂赫留朵夫为这样的审判结果感到愤怒,他开始为拯救玛斯洛娃而做准备。如今,他已经意识到,玛斯洛娃所受的苦难,都是由他造成的。
聂赫留朵夫意识到
02
03
01
04
迷途知返
01
02
03
04
曾经的种种罪孽萦绕在聂赫留朵夫的脑海里,使他陷入无尽的自责,内心深处却有了一种强烈的意识:我要去帮助玛斯洛娃,以请求她的饶恕。
为了赎罪,聂赫留朵夫跑到监狱看望玛斯洛娃,甚至决定和她结婚来为自己赎罪。
为了减轻玛斯洛娃的罪责,聂赫留朵夫四处奔走为她申诉。
当历尽艰难的申诉失败时,聂赫留朵夫毅然放弃了贵族身份,跟随玛斯洛娃前往西伯利亚服役。
在前往西伯利亚的路上,聂赫留朵夫始终没有放弃拯救玛斯洛娃;
04
迷途知返
他先是通过各方面调解,成功把玛斯洛的“罪行”减轻,然后又四处疏通关节,使玛斯洛娃的服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聂赫留朵夫在拯救玛斯洛娃的过程中,整个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心中充满了善意,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仿佛回到了青年时代。
《左传》有言:“人孰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每个人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当我们犯了错,要懂得反省自己,要及时做到迷途知返。
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罪孽的羁绊,使灵魂得到解放。
PART-05
重获新生
05
这部小说的主旨是“复活”,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年少时自甘堕落犯下罪孽。
05
重获新生
这部小说的主旨是“复活”,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年少时自甘堕落犯下罪孽。
后来,他为了给自己赎罪,心甘情愿的接受所有苦难;历尽万难后,实现了灵魂救赎,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
如尼采所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生活中的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稍有不慎便会卷入其中,迷失自我。
05
重获新生
而考验的背后,是不断修炼的成长之路,也是一场灵魂蜕变的自我救赎。
我们要在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中找回自我,方能开启新的人生。
唯有保持一颗初心,时刻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活、为什么而做,才能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书写自己的命运。
其实,我们的每一次沉沦,都是对人生的一种辜负,同时,也是一种考验。
“灵魂的力量比任何命运都强大。凭着自己的力量,他既能造福于生活,也能给生活带来不幸。”

读书分享

塞内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