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茶花女》课件 (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班会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茶花女》课件 (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茶花女》
演讲人:XXX
时间:2023.11.10
目录
CONTENT
ONE
作者简介
01
TWO
内容分析
02
THREE
人物介绍
03
FOUR
艺术特点
04
作者简介
About the Author
第一部分
01
作者简介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大仲马的私生子。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世人的讥诮。
成年后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
他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而探讨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问题,则是贯穿其文学创作的中心内容。
小仲马
法国小说家,戏剧家
内容分析
Content analysis
第二部分
02
创作背景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茶花女》就是根据小仲马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这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故事。
小仲马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母亲卡特琳娜·拉贝是一个贫穷的缝衣女工,他的父亲大仲马当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抄写员,后来在戏剧创作和小说创作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的重要代表。
随着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变,他的父亲大仲马越来越瞧不起缝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贝。他混迹于巴黎的上流社会,整日与那些贵妇人、女演员厮混在一起,把小仲马母子俩忘得一干二净。可怜的缝衣女工只好一个人起早贪黑辛苦劳动,勉强维持母子两人的生计。
小仲马七岁的时候,父亲大仲马通过打官司从卡特琳娜·拉贝手中夺取了对儿子的监护权,而那位勤劳善良的缝衣女工则就此失去了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重新成为一个孤苦伶仃的人。这使小仲马从小体验到了人世间的残酷和不平。使得小仲马热切地期望着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扬名于文坛。
于是,他也开始从现实中取材,从妇女、婚姻等问题中寻找创作素材。《茶花女》就是根据他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这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
1844年9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玛丽出身贫苦,流落巴黎,被逼为娼。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了维持生计,仍得同阔佬们保持关系。小仲马一气之下就写了绝交信去出国旅行。
1847年小仲马回归法国,得知只有23岁的玛丽已经不在人世,她病重时昔日的追求者都弃她而去,死后送葬只有两个人。她的遗物拍卖后还清了债务,余款给了她一个穷苦的外甥女,但条件是继承人永远不得来巴黎。
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地震动了小仲马,他满怀悔恨与思念,将自己囚禁于郊外,闭门谢客,开始了创作之程。一年后,当小仲马24岁时,写下了这本凝集着永恒爱情的《茶花女》。名妓玛丽·杜普莱西向往上流社会生活,和小仲马母亲卡特琳娜·拉贝被大仲马抛弃,同时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拜金现象,批判当时资本主义的黑暗。
02
内容介绍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01
《茶花女》主人公玛格丽特酷爱茶花,常以茶花为饰,故称“茶花女”。她出身贫寒,为人善良,天生丽质,聪慧绝顶,在巴黎受到公子哥儿们的追逐包围,是著名交际花,凭借自己的美貌出入上层社会的热闹场合,实际上是可怜的下层贫民,迫于生计出卖自己的尊严和肉体。
02
阿尔芒遇见玛格丽特,真诚地爱上了她,在他的追求下,两人相爱。阿尔芒的父亲知道后要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于是玛格丽特忍痛离开阿尔芒。
03
阿尔芒不理解玛格丽特的做法,在一次宴会之中羞辱玛格丽特,之后伤心地离开国家。后来阿尔芒知道实情,于是回来找昔日情人。但是这时玛格丽特已患病垂死。
04
由于过度地纵欲,加上生活没有规律,玛格丽特患上了很严重的肺病。最后,玛格丽特留下了感人肺腑的话语,早早离开了人世。当时,她才23岁。故事悲剧收场。
人物介绍
Character introduction
第三部分
03
人物介绍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美丽纯洁,善良无私,文雅端庄,她虽落风尘。但仍然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和独立的人格,向往真正的生活和爱情。
玛格丽特
小说的主人公,阿尔芒的恋人。
美丽纯洁
善良无私
文雅端庄
03
人物介绍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阿尔芒对玛格丽特忠贞不二,但爱冲动嫉妒心强。由于不明真相,他对离开了他的玛格丽特百般挖苦,嘲讽使玛格丽特身心遭到沉重的打击。
阿尔芒
小说的男主人公,玛格丽特最忠诚最心爱的情人
忠贞不二
嫉妒心强
03
人物介绍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阿尔芒的父亲用谎言强迫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使玛格丽特的生活理想彻底破灭,是玛格丽特悲剧的直接制造者。
杜瓦尔
阿尔芒的父亲
自私伪善
满腹偏见
03
人物介绍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她为玛格丽特每做一件事都要收到酬金,而当玛格丽特奄奄一息的时候,她便毫不留情的离开了玛格丽特。
普吕当丝
玛格丽特的朋友
虚情假意
自私贪财
艺术特点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第四部分
04
作品思想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作品思想
在《茶花女》这部小说里,小仲马决定以欣赏和赞美玛丽·杜普莱西的诗人---“戈蒂耶”的姓作女主人翁的姓,并毫不顾忌地以她的原名阿尔丰西娜来做她的名。
后来觉得这还不足以表现他所爱的这位女子,便以圣母玛丽亚的名字来命名她,把她看成是圣母和天使,称她为“玛格丽特·戈蒂埃”,同时保留她生前众人所给予她的亲切的外号“茶花女”,把她写成是一个灵魂高尚的人,而不是一般人心中的下贱的妓女。从这个角度读者又可以看出茶花女的高尚美。
小说通过“我”充分体现了作者所主张的人道主义思想,着重表现了人与人之间诚挚的交往、宽容、理解和尊重。阿尔芒和玛格丽特之间的爱情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
04
艺术特色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茶花女的遭遇和悲惨结局,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对被侮辱、被残害者的冷酷无情,批判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观念。人们在看《茶花女》时,往往落下伤心的眼泪。悲剧直接给人以痛感,但痛感迅速的向快感转换,从而使读者在感情上得到一种满足。
说采用了三个第一人称的叙述法。全书以作者“我”直接出面对玛格丽特的生平事迹进行采访着笔,以阿尔芒的自我回忆为中心内容,以玛格丽特临终的书信作结。这就把女主人公的辛酸经历充分展露在读者面前,很易激起读者的同情和怜悯;众人对玛格丽特遭遇的反应,也通过作者“我”表达了出来;这样就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使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抒彩。
艺术特色
04
作品影响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茶花女》发表后,小仲马一举成名,他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1852年,五幕剧《茶花女》上演了。
《茶花女》后来被改编成歌剧,由意大利的音乐家威尔第作曲,影响更为深远。它那关注情爱堕落的社会问题的题裁,对19世纪后半叶欧洲写实主义问题小说的产生,写实性风俗剧的潮起,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茶花女》是第一部被引入中国的西方文学名著。1898年,由林纾将其译成中文后,才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知晓。译本问世之后,对中国文学界大有冲击,使传统的才子佳人式爱情小说迅速被淘汰。据统计,自1980年《茶花女》新译本问世以来,累计印数已达到百万余册。它开创了法国“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
作品影响
04
作品评价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在中国放了新剧的烽火。——文学家松居松翁


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教育家严复


因为爱,勇敢跨越门第礼教;因为误解,终生陷入悔恨遗憾,一个令人为之叹息的爱情故事,一首首撩拨心弦的动人乐曲,造就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歌剧名作。——学者胡适


《茶花女》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大部分篇幅让茶花女的情人阿尔芒复述她的遭遇,最后又以她本人的日记更深地展示她的内心世界。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感到格外亲切。——学者袁行霈


自有古文以来,从不曾有这样长篇的叙事写情的文章。《茶花女》的成绩,遂替古文开辟一个新殖民地。——学者胡适


演示完毕 感谢聆听
THANKS FOR YOUR WATCHING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