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人生的枷锁》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人生的枷锁》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人生的枷锁
名著读后感读书分享PPT
—— SHACKLES OF LIFE ——
演讲人:xxx 时间:20XX.XX
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内容介绍
人物介绍/作品鉴赏/读后反思
YOUR LOGO
A UNIVERSITY
01
作者简介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02
创作背景
Creative background
03
内容介绍
Content introduction
04
人物介绍
Character introduction
05
作品鉴赏
Appreciation of works
06
读后反思
Reflection after reading
目录
CONTENTS
作者简介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 PART 01 —
YOUR LOGO
A UNIVERSITY
01
作者简介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年1月25日一1965年12月16日
毛姆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中学毕业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肄业。1892至1897年在伦敦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189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915年发表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毛姆赴法国参加战地急救队,不久进入英国情报部门,在日内瓦收集敌情;后又出使俄国,劝阻俄国退出战争,与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有过接触。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旅行,此后多次到远东。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戏剧《圈子》
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
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
01
作者简介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01
《兰姆贝思的丽莎》——Liza of Lambeth——1897年
《一个圣徒发迹的奥秘》——The making of a saint——1898年
《克雷杜克夫人》——Mrs. Craddock——1902年
《旋转木马》——The merry-go-round——1904年
《人生的枷锁》——Of human bondage——1915年
《月亮和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pence——1919年
《寻欢作乐》——Th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1930年
《戏院》——Theatre——1937年
《圣诞节》——Christmas holiday——1939年
长篇小说
02
《一个体面的男人》——a man of honour——1898年
《拓荒者》——The explorer——1899年
《弗雷德里克夫人》——Lady Frederick——1903年
《杰克·斯特洛》——Jack straw——1907年
《陌生人》——The unknown——1920年
《周而复始》——1919年
《家庭和美人》——Home and beauty——1919年
《凯撒之妻》——Caesar's wife——1918年
《苏伊士之东》——East of suez——1922年
戏剧
创作背景
CREATIVE BACKGROUND
— PART 02 —
YOUR LOGO
A UNIVERSITY
02
创作背景
Creative background
《人生的枷锁》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英、法、德、意、美、日等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的当权者在国内残酷地剥削压榨工人
农民及广大劳苦大众
在国外,他们为了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01
写作背景
瓜分殖民地,更加野蛮地侵略、抢占、掠夺、压迫广大殖民地人民。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还是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劳苦大众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国家矛盾、民族矛盾非常突出,危机四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更是把发动战争作为转嫁矛盾的一种手段。
02
社会现象
02
创作背景
Creative background
毛姆在《人生的枷锁》和他在这一时期发表的其他著作也都从
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些矛盾
侧面反应
《人生的枷锁》带有自传色彩
书中菲利普早年的不幸遭遇
大多取材于作家的人生经历
自传色彩
内容介绍
CONTENT INTRODUCTION
— PART 03 —
YOUR LOGO
A UNIVERSITY
03
内容介绍
Content introduction
菲利普 加利生来就是跛子,自幼父母双亡,由当渔村小牧师的叔叔照应。叔叔虚伪,菲利普童年生活很不愉快。菲利普进寄宿学校后,他的残疾使他饱受同学的欺侮,因而不合群。叔叔告诉他,要笃信上帝。菲利普祈求上帝治好他的跛足却毫无结果,这使他对上帝感到极大的失望。叔叔指望他上牛津进修神学,他却坚持要去德国学习。18岁的菲利普进了海德,在那里学习。以前他觉得不信神是莫大的罪孽,现在他看到他的一些无神论者朋友道德很高尚,因此他下决心不再信仰上帝。他去了伦敦,当了一年会计,又去黎学美术。由于缺少天赋和钱,两年后他又回到伦敦,开始学医。
内容1
03
内容介绍
Content introduction
不久,菲利普遇到一个漂亮、轻薄的女招待米尔德丽德,迷恋她而不能自拔。然面当他求婚时,米尔德丽德毫不客气地说她准备嫁给另外一个人,因为菲利普钱太少。菲利普对她又爱又恨,神经差点崩溃。后来菲利普遇到一个单身女作家诺拉,她虽贫穷,长得也不好看,但开明得体,两人成了情侣,一时菲利普感到很幸福。可不久,米尔德丽德受骗后,带着身孕,文不名地回到了伦敦。菲利普立刻狠心地抛弃了诺拉,为米尔德丽德花了大量的钱,但她的报答是跟一个菲利普当做好朋友的男人走了。于是菲利普强迫自己加倍努力学习。在实习医院里他结识了一名叫索普·阿瑟尔尼的青年,与他成了好朋友。
内容2
03
内容介绍
Content introduction
一天晚上,菲利普在街上意外地又见到米尔德丽德,她已经变成了街头妓女。菲利普出于怜悯,把她和她的孩子安置到自己家里。米尔德丽德设法与菲利普恢复爱情关系。但菲利普坚持与她朋友相待,最后米尔德丽德狂怒地大骂起来。她又一次离开菲利普。菲利普后来破产了,正在他挨饿时,索普一家把他接去住,还给他弄了个工作。菲利普30岁时,叔父死了,留给他一笔钱,他这才完成医学课程,拿到了文凭。他想去当船医,周游世界。可他发现索普的大女儿萨拉已经长大成人,萨拉一直暗暗地爱着他。这时菲利普突然醒悟:他一生波折,老是在期待中生活,从未有过正常生活,现在他应生活在现实中。因此他和萨拉结婚,一起到小渔村去定居。
内容3
人物介绍
CHARACTER INTRODUCTION
— PART 04 —
YOUR LOGO
A UNIVERSITY
04
人物介绍
Character introduction
菲利普天生跛足,出身于中产阶级,十岁时成了孤儿,被送到布莱克斯泰勃与他伯父伯母一起生活。他是在浸透着宗教气息的环境里长大的,很早就切身体会到宗教的虚伪。等他年事稍长,有了选择判别的能力,便自觉发出“人何必非要信奉上帝?”的呐喊,毅然与宗教决裂。不愿为了“侍奉上帝”而虚度自己宝贵的一生。他不等毕业就断然离开了死气沉沉的皇家公学,并辗转于欧陆与英伦之间,接着在伦敦被雇佣为注册会计师,后来他只能借助于行医来打发自己的人生岁月。菲利普曾在法国学美术,但因意识到自己缺少“艺术家的气质”时,便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绘画,返回伦敦上医学院,继承了父业从医当大夫。菲利普进伦敦圣路加医学院学医,爱上了爱皮西点心店的女招待米尔德丽德,最后菲利普从米尔德丽德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摆脱了情欲的纠缠,卸却了人生职责的重负,最后与朋友索普的大女儿萨拉成婚。
菲利普
04
人物介绍
Character introduction
点心店的女招待,主人公菲利普的女友。她思想平庸,生性浅薄,她嫁人是为了衣食之计。为了生活享受,她不惜付出一切。她抛弃了深深爱着她的菲利普。跟一个只知道声色犬马的花花公子跑了。
她利用菲利普的一片痴心夺取他的钱财。最终她又被抛弃,沦为街头的卖笑女子,“淹没在伦敦的茫茫人海中”。米尔德丽德是作者在书中塑造的一系列灰色人物中的一个,这些人物都以贫困潦倒、沉没沦落为最后的结局。
米尔德丽德
04
人物介绍
Character introduction
萨拉
菲利普经历了种种生活磨难与波折之后遇到的一位理想爱人。萨拉的家庭背景虽然也不够好,但是,她们整个家庭却充满了祥和的气氛。菲利普在医院实习时认识了萨拉的父亲,并成为了忘年交。此后,菲利普经常到萨拉家里做客,并认为萨拉是一个健康、仁慈且温柔的女性。萨拉会协助母亲做家务,还会像母亲一样照顾弟弟妹妹。
因此,在菲利普看来,萨拉完全是一个美丽、善良且极富母性的女孩子。当她的弟妹与菲利普一起游泳的时候,她会承担起母亲的责任而催促弟妹他们注意安全等,还为菲利普送去身体的温暖。
作品鉴赏
APPRECIATION OF WORKS
— PART 05 —
YOUR LOGO
A UNIVERSITY
05
作品鉴赏
Appreciation of works
&
枷锁的意义
《人生的枷锁》旨在向读者指出;一个人一旦来到世上,就得经历各种各样生活的艰辛——尤其是在青年时期,就得受到种种人生的枷锁,诸如家庭、宗教,学校,社会、爱情(包括性爱),金钱等的束缚。小说展示的是一幅。充满恐怖的现实世界”的晦暗西面。画面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听凭。命运之神”的驱使,飘忽在“茫茫无尽头的黑暗深渊”之中。小说的基调是低沉的,结论是“生活没有意义,死亡无足轻重。”
社会价值
《人生的枷锁》从其客观效果来说仍然是积极的,因为菲利普的个人遭遇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典型意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陷入全面危机的时代;市场萧条、社会动乱、战争一触即发;传统宗教、道德、文化、哲学都呈现出解体之势;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虚假的乐观气氛早已荡然无存,而这部小说所展示的正是这样一幅“充满恐怖的现实世界”的晦暗画面。在这样的画面上,众多的人物飘忽在“茫茫无尽头的黑暗深渊”里,听凭“命运之神”的驱使,“既不明其缘由,也不知会被抛向何方”。
读后反思
REFLECTION AFTER READING
— PART 06 —
YOUR LOGO
A UNIVERSITY
06
读后反思
Reflection after reading
尽管他抗争的结果仅仅是个人的“大彻大悟”,但这“大彻大悟”本身也是对社会的一种控诉、一种否定,或者至少表达了对真实人性和完美生活的一种向往。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的枷锁》不仅是现实主义的,同时还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对社会和人生作了深刻的批判。
写作意义
菲利普和这些人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还想和“命运”抗争,在于他努力想挣脱“枷锁”。这里,除了他与之抗争的那些“枷锁”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外,他本人还代表了当时一大批不愿随波逐流而又无力投身于社会改革运动的年轻人。
人物命运
06
读后反思
Reflection after reading
人生的苦难
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正是这个千疮百孔的社会所造成的。小说中主人公菲利普最后省悟出的人生“真谛”,实际上也就是作家自己审视了人生、社会之后所得出的结论:生活毫无意义,也不可能改变成另一个样子。
菲利普·加利
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青年,患有先天残疾(跛足),性格孤僻、敏感、执拗。他自幼双亲亡故,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童年;进寄宿学校之后,饱受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摧残;而当他跨入社会,又在爱情上遭到残酷打击。在他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荆棘丛生,他每跨一步,都要经受一番痛苦的折磨,并在身心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
认清现实
只有摒弃人生的幻想,挣脱精神上的枷锁,才能成为无所追求、无所迷恋的自由人。显而易见,毛姆之所以选定“人生的枷锁”作为小说的标题,其用意也就在于此。
谢谢观看
名著读后感读书分享PPT
— THANKS FOR WATCHING —
演讲人:xxx 时间:20XX.XX
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内容介绍
人物介绍/作品鉴赏/读后反思
YOUR LOGO
A UNIVERSITY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