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一、判断题( )1.对零件的测量是保证互换性生产的重要手段。( )2.只有将零件的误差控制在相应的公差范围内,才能保证互换性的实现。( )3.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应该是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零件。( )4.工件各种形状的内表面皆为孔,工件各种形状的外表面皆为轴。( )5.在尺寸公差带图中,零线以上为上极限尺寸,零线以下为下极限尺寸。( )6.某一零件的实际(组成)要素正好等于其公称尺寸,则该零件尺寸必然合格。( )7.尺寸公差通常为正值,在加工精度特别高的情况下也可以为零。( )8.凡在配合中出现间隙的,其配合性质一定属于间隙配合( )9.数值为正的偏差称为上偏差,数值为负的偏差称为下偏差。( )10.在尺寸公差带图中,根据孔公差带和轴公差带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确定孔、轴的配合种类。( )11.孔和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就越高。( )12.间隙配合中,孔公差带在轴公差带之上,因此孔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上,轴公差带定在零线以下。( )13.由于基本偏差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因而一般以数值小的那个偏差作为基本偏差。.( )14.代号H和h的基本偏差数值都等于零。( )15.国家标准中规定尺寸测量的基准温度为20℃。( )16.基本偏差为a~h的轴与基准孔必定构成间隙配合。( )17.基轴制是轴的精度一定,而通过改变孔的精度得到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18.代号JS和js形成的公差带为完全对称公差带,故其上,下极限偏差相等。( )19.Φ10g6、Φ10g7和Φ10g8的上极限偏差是相等的,只是它们的下极限偏差各不相同。( )20.公差带代号由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数字组成。( )21.不论公差数值是否相等,只要公差等级相同,则尺寸精度就相同。( )22.优先采用基孔制的原因主要是孔比轴难加工。( )23.公差等级越高,零件精度越高,因此零件尺寸的公差等级选得越高越好。( )24.机械制造中长度单位一般用毫米(mm),精密测量中采用微米(μm),超精密测量中采用纳米(nm)。( )25.量具和量仪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量具一般具有传动放大系统,而量仪没有此系统。( )26.用游标卡尺测量两孔的中心距属于间接测量法。( )27.用游标卡尺测量轴径时,由于没有看准对齐的刻线而产生的误差,从误差产生原因上看属于方法误差。( )28.分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尺身上50格的长度与游标上49格的长度相等。( )29.校正游标卡尺的零位就是校正尺身零刻线与游标零刻线对齐。( )30.量块是一种精密量具,因而可以单独利用它直接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尺寸。( )31.几何公差带的大小是指公差带的宽度、直径或半径差的大小。( )32.组成要素是构成零件外形的能直接被人们感知到的点、线、面,实际要素是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因此,零件上的组成要素一般为实际要素,而零件上的导出要素一般为理想要素。( )33.由加工形成的在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即被测要素。( )34.几何公差框格指引线的箭头指向被测要素公差带的宽度或直径方向。( )35.在Ra、Rz参数中,Ra能充分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的特性。( )36.取样长度过短不能反映表面粗糙度的真实情况,因此取样长度越长越好。( )37.设计时,若尺寸公差和表面形状公差较小时,其相应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也应较小。( )38.比较法通常用于表面粗糙度参数要求不严的表面,这是因为此方法简便易行,但误差大。( )39.三针法测量中径属于间接测量法。( )40.光滑极限塞规和光滑极限卡规用来检验内,外螺纹的公称直径。二、单选题1.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应是( )。A.公称尺寸不一定相同B.不同规格的零件C.形状、尺寸完全相同的零件D.相同规格的零件2.实际偏差是( )。A.设计时给定的B.直接测量得到的C.通过测量、计算得到的D上极限尺寸与下极限尺寸之代数差3.公称尺寸是( )A.装配后得到的B.设计时给定的C.测量时得到的D.加工时得到的4.尺寸公差带图的零线表示( )A.上极限尺寸B.公称尺寸C.下极限尺寸D实际(组成)要素5.当孔的下极限尺寸与轴的上极限尺寸之代数差为负值时,此代数差称为( )A.最小过盈B.最小间隙C.最大间隙D.最大过盈6.上极限尺寸减去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 )A.上极限偏差B.下极限偏差C.基本偏差D.实际偏差7.上极限尺寸与公称尺寸的关系是( )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等于后者D.两者之间的大小无法确定8.当孔的上极限尺寸大于相配合的轴的下极限尺寸时,此配合性质是( )。A.间隙配合B.过渡配合C.过盈配合D.无法确定9.Φ30f6、Φ30f7、Φ30f8三个公差带( )A.上、下极限偏差相同B.上极限偏差相同,但下极限偏差不相同C.上、下极限偏差不相同D.上极限偏差不相同,但下极限偏差相同10.极限偏差是( )A.设计时确定的B.加工后测量得到的C.实际(组成)要素减公称尺寸的代数差D.上极限尺寸与下极限尺寸之差11.某尺寸的实际偏差为零,则实际(组成)要素( )。A.必定合格B.为零件的真实尺寸C.等于公称尺寸D.等于下极限尺寸12.下列关系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A. Tf=+0.043mmB. Xmax= 0. 023 mmC. ES= 0.054 mmD. es=-0.033mm13.下列各关系式中,能确定孔与轴的配合为过渡配合的是( )。A.EI≥esB.ES≤eiC. EI>eiD. EI14.确定不在同一尺寸段的两尺寸的精确程度,是根据( )。A.两个尺寸的公差数值的大小B.两个尺寸的基本偏差C.两个尺寸的公差等级D.两个尺寸的实际偏差15.Φ45H8/f7组成了( )。A.基孔制间隙配合B.基轴制间隙配合C.基孔制过盈配合D.基轴制过盈配合16.下列计量器具中,不属于通用量具的是( )A.钢直尺B.量块C.游标卡尺D.千分尺1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方法误差的是( )。A.计算公式不准确B.操作者看错读数C.测量方法选择不当D.工件安装定位不准确18.关于量块的特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量块是没有刻度的平行端面量具,是专用于某一特定尺寸的,因此它属于量规。B.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用不同尺寸的量块组合成所需的各种尺寸。C.在实际生产中,量块是单独使用的。D.量块的制造精度分五级,其中0级最高,3级最低。19.以下几何公差项目中属于形状公差的是( )A.圆柱度B.平行度C.同轴度D.圆跳动20.下列几何公差项目中属于位置公差的是( )A.圆柱度B.同轴度C.端面全跳动D.垂直度21.千分尺上棘轮的作用是( )A.校正千分尺的零位B.便于旋转微分筒C.限制测量力D.补偿温度变化的影响22.三针法测量时应根据( )大小选用适当的量针直径。A.大径 B.螺距 C.中径 D.旋合长度23.关于R轮廓参数(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零件上,非工作表面一般比工作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要小。B.圆角、沟槽等易引起应力集中的结构,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要小。C.非配合表面比配合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要小。D.配合性质相同时,零件尺寸越大,则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应越小。24.表面粗糙度反映的是零件被加工表面上的( )。A.微观几何形状误差B.表面波纹度C.宏观几何形状误差D.形状误差25.平面度公差带是( )间的区域A.两平行直线B.两平行平面C.圆柱面D.两同轴圆柱面26.( )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圆柱面内的区域。A.直线度B.平面度C.圆度D.圆柱度27.在垂直度公差中,按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的几何特征划分,其公差带形状最复杂的是( )A.线对线的垂直度公差B.线对面的垂直度公差C.面对线的垂直度公差D.面对面的垂直度公差28在倾斜度公差中,确定公差带方向的因素是( )。A.被测要素的形状B.基准要素的形状C.基准和理论正确角度D.被测要素和理论正确尺寸29.下列公差带形状相同的有( )。A.轴线的直线度与平面度B.圆度与径向圆跳动C.线对面的平行度与轴线的位置度D.同轴度与对称度30.圆度公差和圆柱度公差之间的关系是( )A.两者均控制圆柱体类零件的轮廓形状,因而两者可以替代使用B.两者公差带形状不同,因而两者相互独立,没有关系C.圆度公差可以控制圆柱度误差D.圆柱度公差可以控制圆度误差31.下列尺寸标注正确的一组是( )(1) (2) (3) (4) (5)A、(1)和(4) B、(2)和(3) C、(3)和(5) D、(2)和(5)32.下列符号属于形状公差符号的是( )A. //B. ⊥C . —D.33.几何公差的公差带通常有( )要素A.两个 B.五个C.四个D.三个34.从加工过程看,零件尺寸进入公差范围的“起始尺寸”是( )A.最大极限尺寸B.最大实体尺寸C.最小极限尺寸D.最小实体尺寸35.几何公差的基准代号中字母( )A.应按垂直方向书写B.应按水平方向书写C.和基准符号的方向一致D.可按任意方向书写36.将万能角度尺的角尺、直尺和夹块全部取下,直接用基尺和扇形板的测量面进行测量,所测量的范围为( )。A.0°~50°B.50°~140°C.140°~230°D.230°~320°37.用正弦规测量工件,应放在( )上进行。A.工件B.精密平板C.工作台D.无要求38.关于尺寸公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尺寸公差只能大于零,故公差值前应标“+”号B.尺寸公差是用绝对值定义的,没有正,负的含义,故公差值前不应标“+”号C.尺寸公差不能为负值,但可为零值D尺寸公差为允许尺寸变动范围的界限值39.当孔的下极限尺寸大于相配合的轴的上极限尺寸时,此配合性质是( )A.间隙配合B.过渡配合C.过盈配合D.无法确定40.Φ20 0+0.033mm与Φ2000+0.072mm相比,其尺寸精确程度( )A.相同B.前者高,后者低C.前者低,后者高D.无法比较三、多选题1.关于互换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互换性要求零件具有一定的加工精度B.现代化生产必须遵循互换性原则C.为使零件具有互换性,必须使零件的各几何参数完全一致D.零件的互换性包括其几何参数的互换,不包括其力学性能的互换。2.关于孔和轴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圆柱形的内表面为孔,圆柱形的外表面为轴B.由截面呈矩形的四个内表面或外表面形成一个孔或一个轴C.从装配关系看,包容面为孔,被包容面为轴D.从加工过程看,切削过程中尺寸由小变大的为孔,尺寸由大变小的为轴3.对标准公差的论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公差的大小与公称尺寸和公差等级有关,与该尺寸表示的是孔还是轴无关B.在任何情况下,公称尺寸越大,标准公差必定越大C.公称尺寸相同,公差等级越低,标准公差越大D.某一公称尺寸段为18~30mm,则公称尺为20mm和25m的同等级的标准公差数值相同4.对于“一般公差一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般公差主要用于较低精度的非配合尺寸。B.零件上的某些部位在使用功能上无特殊要求时,可给出一般公差。C.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是在车间普通工艺条件下,机床设备一般加工能力可保证的公差。D.图样上未标注公差的尺寸,表示加工时没有公差要求及相关的加工技术要求。5.关于量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量具的结构一般比较简单B.量具可分为标准量具和通用量具两种C.量具没有传动放大系统D.量具只能与其他计量器具同时使用6.量块是一种精密量具,应用较为广泛,它能用于( )A.评定表面粗糙度。B.检定和校准其他量具、量仪。C.调整量具和量仪的零位。D.调整精密机床,精密划线等。7.关于外径千分尺的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灵活,读数准确。B.测量精度比游标卡尺高。C.在生产中使用广泛。D.螺纹传动副的精度很高,因而适合测量精度要求很高的零件。8.关于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表面越粗糙,磨损越快。B.表面粗糙度影响间隙配合的稳定性或过盈配合的连接强度。C.表面越粗糙,表面接触面受力时,峰顶处的局部塑性变形越大,从而降低了零件的疲劳强度。D.减小表面粗糙度值,可提高零件表面的抗腐蚀性。9.关于任意方向的直线度公差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其公差带是圆柱面内的区域B.此项公差要求常用于回转类零件的轴线C.任意方向实质上是没有方向要求D.标注时公差数值前应加注符号“Φ"10.关于同轴(心)度公差和对称度公差的相同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者的公差带形状相同B.两者的被测要素均为导出要素C.两者的基准要素均为导出要素D.标注时,两者的几何公差框格的指引线箭头和基准代号的连线都应与对应要素的尺寸线对齐11.关于万能角度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万能角度尺是用来测量工件内外角度的一种通用量具B万能角度尺的刻线原理与游标卡尺相似,也是利用尺身与游标的刻度间距之差来进行小数部分读数的C.万能角度尺在使用时,要根据被测工件的不同角度,正确搭配使用直尺和角尺D. 型万能角度尺可以测量0°~320°的任意角度12.几何公差可分为( )A.形状公差B.方向公差C.位置公差D.跳动公差13.零件的几何要素按几何特征分类有( )A.组成要素B.基准要素C.导出要素D.理想要素14.关于间接测量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的是与被测尺寸有一定函数关系的其他尺寸B.计量器具的测量装置不直接和被测工件表面接触C.必须通过计算获得被测尺寸的量值D.用于不便直接测量的场合15.关于基准要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为基准要素B.基准要素只能是导出要素C.图样上标注出的基准要素是理想要素D.基准要素可以是单个要素也可以由多个要素组成16.下列符号属于方向公差的是( )A.线轮廓度B.平面度C.同轴度D.垂直度17.下列几何公差带的形状有可能是一个圆柱的有( )A.同轴度B.轴线的直线度C.垂直度D.圆度18.关于线轮廓度、而轮廓度公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线轮廓度公差只能用来控制曲线的形状精度,面轮廓度公差只能用来控制曲面的形状精度B.线轮廓度公差带是两条等距曲线之间的区域C.面轮廓度公差带是两等距曲面之间的区域D.线轮廓度、面轮廓度公差带中的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19.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有( )A.f B.m C.c D.d20.关于杠杆百分表的使用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百分表体积较小,且杠杆测头的位移方向可以改变B.尤其适用于小孔的测量C.在机床上校正工件时使用灵活D.杠杆百分表的测头必须垂直于工件被测表面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试题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正确“A”,错误“B”)1 2 3 4 5 6 7 8 9 10A A B A B B B B B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B B A A A B B A A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A B B A B A B B A B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A B B A A B A A A B二、单选题1 2 3 4 5 6 7 8 9 10D C B B D A D D B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D D C A B B B A B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C B B A B D B C B D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D C C B B D B B A A三、多选题1 2 3 4 5 6 7 8 9 10CD ACD ACD ABC ABC BCD ABC ABD ABD BC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BCD ABCD AC ACD ACD AD ABC BCD ABC AB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3极限配合.doc 03极限配合(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