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 直线运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 直线运动

资源简介

直线运动复习方略
考纲定位 2
知识重现 2
规律总结 6
一、规律总结(一二三四五六七) 6
二、规律应用 12
三、本章考试题型归纳与分析 12
列表总结本章 12
直线运动 13
2022年考高真题练习 14
2022高考真题参考答案 19
考纲定位
高考命题点 考纲要求 高考真题
1.质点 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见2022高考真题练习
2.位移、速度、加速度 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象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
4.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知识重现
一、基本概念与核心物理量的理解与辨析
1.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时,才能看成质点.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物体的大小不能作为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依据.
2.位移与路程
物理意义 区别 联系
位 移 表示质点的空间位置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①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路 程 表示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②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
很多物理规律一定要区分位移和路程.比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统称保守力)做功只与初末位置或位移有关,而与过程或路程无关;而摩擦力或空气阻力做功产生热量与过程或路程有关.
3.速度、速率、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速度是矢量,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速度的大小叫速率.
(2)平均速度
物体所通过的位移跟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叫平均速度,=.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如下:
①平均速度与所选取的过程有关,在求平均速度时要明确是哪段时间内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②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是完全不相同的两个概念,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
③平均速度的方向与这段时间内物体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与瞬时速度的方向无必然联系.
(3)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瞬时速度.瞬时速度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在各个时刻的运动情况.
4.加速度
(1)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加速度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数量关系a=.
(2)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区别
速度v 速度变化量Δv 加速度a
物理 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状态量 描述物体速度的变化,是过程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是状态量
定义式 v= Δv=v-v0 a==
方向 与位移x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由(v-v0)或a的方向决定  与Δv的方向一致,由F的方向决定,而与v0、v方向无关
(3)判断直线运动中的“加速”或“减速”
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而不是看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速度变化(增加或减小)的快慢.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运算规律
1.基本公式
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t秒末的速度为v,经过的位移为x,加速度为a,则:
注意:若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取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取负值.
2.常用推论
(1)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常量,即Δx=xn+1-xn=aT2.
(2)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3)物体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注意:无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于同一时间段内的运动来说总有v>v.
三、特殊直线运动的计算方法
1.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从静止开始,在时间t内,2t内,3t内,……nt内通过的位移之比xⅠ∶xⅡ∶xⅢ∶…∶xn=12∶22∶32∶…∶n2
(2)从静止开始,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之比
x1∶x2∶x3∶…∶xn=1∶3∶5∶…∶(2n-1)
(3)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t1∶t2∶…∶tn=1∶(-1)∶…∶(-)
2.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gt,h=gt2,v2=2gh.
3.竖直上抛运动
(1)竖直上抛运动: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后,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竖直上抛运动.取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则竖直上抛运动是加速度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v=v0-gt,h=v0t-gt2,v2-v=-2gh.物体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上升的最大高度h=.
注意:①h为正表示质点在抛出点上方,h为负表示在抛出点的下方.
②v为正表示质点向上运动,v为负表示质点向下运动.
③由同一h求出的v、t可能有两个解,分别对应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某个位置,要注意分清其意义.
四、几种典型的x—t图象和v—t图象
形状相同的图线,在不同的坐标系中所表示的物理规律不同,以下列两幅图为例比较x—t图象和v—t图象表示的物理规律.
图象 x—t图象 v—t图象
实 例
图线含义 图线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 图线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
图线②表示物体静止 图线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线③表示物体沿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线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交点④表示3个运动物体相遇 交点④表示此时3个运动物体有相同速度
点⑤表示t1时刻物体位移为x1(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没有意义) 点⑤表示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规律总结
一、规律总结(一二三四五六七)
1、一个中心:变速直线运动
(
常见的直线运动形式(利用图像研究)
匀速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不变

往返
运动(
类竖直上抛
运动)
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的运动
简谐运动
)
(
0
V
t
) (
0
V
t
) (
0
V
t
) (
0
V
t
)
2、二个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v=v0+at.
(2)位移公式:x=v0t+at2.
这两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
3、三组常用结论:
1)平均速度等于中点时刻瞬时速度等于初末速度平均值
扩展:1、怎样证明这些结论?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点位置的速度公式=
2)比例结论应用:前提条件是v0=0
一是:相等时间的比例结论
(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v1∶v2∶v3∶…∶vn=1∶2∶3∶…∶n.
(2)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
x1∶x2∶x3∶…∶x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
xⅠ∶xⅡ∶xⅢ∶…∶xn=1∶3∶5∶…∶(2n-1).
二是:相等位移的比例结论
t1∶t2∶t3∶…∶tn=1∶(-1)∶(-)∶…∶(-).
3)有关加速度的求解
相邻相等时间位移之差等于常数
Δx=x2-x1=x3-x2=…=xn-xn-1=aT2.
不相邻相等时间位移之差
分成两大段相等时间位移之差
4、四种常用方法:
A、快捷有效的图象法
1)优点:图象形象直观
2)六看:
1看轴
2看线
3看斜率
4看面积
5看截距
6看特殊点
3)图像题型
1、画图:明知故问。认真描点模糊作图
2、选图:边分析边排除(从方向、大小、特殊点排除) 数形结合
3、析图:
4、用图:题中无图,心中有图
4)常见的一些运动图象
①、x-t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1)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2)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v-t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1)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v-t图象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4)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②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a-t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象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加速度的变化率.
(3)包围面积的意义:图象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
图象问题的三个提醒
1.
x

t
图象、
v

t
图象都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图象中各点的坐标值
x

v

t
一一对应.
2.
x

t
图象、
v

t
图象的形状由
x

t

v

t
的函数关系决定.
3.无论是
x

t
图象还是
v

t
图象,所描述的运动情况都是直线运动.
)
B、逆向思维的逆推法
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中应用的两个技巧
1.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到0时,通常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若告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和位移,通常要考虑应用平均速度公式,求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C、化繁为简的整体法(加速度不变、运动方向改变的直线运动)
抓住两种运动的实质,选用不同的解题技巧
1.根据定义,全盘接收
对自由落体运动,v0=0,a=g,将匀变速运动的所有公式和推论全部接收过来.
2.机智灵活,思维发散
(1)对竖直上抛运动,既能分段处理又可全程处理.
(2)全程处理时,要注意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的方向,方程以匀减速体现,初速度方向与重力加速度方向必相反.如
速度公式:v=v0-gt或v=-v0+gt
位移公式:h=v0t-gt2或h=-v0t+gt2
理解运算结果中的负号.
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结论都可以对全程用
D、多程处理的关联法
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可按下列步骤解题:
(1)画:分清各阶段运动过程,画出草图;
(2)列:列出各运动阶段的运动方程;
(3)找:找出交接处的速度与各段间的位移-时间关系;
(4)解:联立求解,算出结果.
多过程组合问题的“三个”处理技巧
1.用图象分析运动学问题能很好地反映出物体的运动规律,且直观、形象,这是图象法的优势,一些物理量的关系能通过图象很明显地反映出来.
2.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逆向思维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多运动过程的转折点的速度是联系两个运动过程的纽带,因此,转折点速度的求解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5、五个常见模型
1)初速度为零模型:比例结论
2)竖直上抛类模型:对称性
1.特点和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①从静止开始,即初速度为零.
②只受重力作用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公式:v=gt,h=gt2,v2=2gh.
(2)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
①初速度竖直向上.
②只受重力作用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③若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a=-g.
2.处理竖直上抛运动的方法
(1)分段处理
①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②几个特征物理量
上升的最大高度H=,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回到抛出点所用的时间t=,回到抛出点时的速度v=-v0.
(2)全程处理
①初速度为v0(设为正方向),加速度为a=-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v>0时,物体上升.
v<0时,物体下降.
③h>0时,物体在抛出点上方.
h<0时,物体在抛出点下方.
刹车类模型:陷阱设置 (所给时间大于实际运动时间)
常见模型:火车进站、汽车刹车、飞机着陆
4、追及相遇模型:一图三式
1.分析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
(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A=vB时,xA+x0xB,则不能追上.
3.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追及与相遇问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
1.相遇问题的两类情况
(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各自位移之差等于开始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2.追及问题涉及两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关系,分析时要紧抓“一个图三个关系式”,即:过程示意图或v-t图象,速度关系式、时间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同时要关注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
速度大者减速追速度小者(匀速)的结论
1.两者速度相等时,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位移与初始间距之和,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二者间有最小距离.
2.若速度相等时,追者位移恰等于被追者位移与初始间距之和,则刚好追上,也是二者相遇时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3.若相遇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能再一次追上追者.
速度小者加速追速度大者(匀速)的结论
1.当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间有最大距离.
2.当追者位移等于被追者位移与初始间距之和时,二者相遇.
5、纸带类问题模型:求解速度加速度
一)打点计时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导轨
认识“两种仪器”,区别“两种点”
1)打点计时器
(1)作用:计时仪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
(2)工作条件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4~6 V的交流电源.
②电火花计时器:220 V的交流电源.
2)气垫导轨:导轨小孔中喷出的气体使滑块处于悬浮状态,减小滑块与导轨间的摩擦阻力.
3)计时点和计数点
(1)计时点和计数点的比较
计时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实际点,两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计数点是人们根据需要按一定的个数选择的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由选择的个数而定,如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和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时间间隔都是0.1 s.
(2)纸带上相邻的两点的时间间隔均相同,速度越大,纸带上的计数点越稀疏.
二)利用纸带求解速度
三)利用纸带求解加速度
(
B
C
D
s
1
s
2
s
3
A
S
2
S
1
S
3
) 下图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 …。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 …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
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如
(
t/
s
0 T 2T 3T 4T
5T 6T
v
/
(
m
s
-
1
)
)(其中T=5×0.02s=0.1s)  
⑵利用“逐差法”求a:
⑶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如
⑷利用v-t图象求a: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注意:
a纸带的记录方式,相邻记数间的距离还是各点距第一个记数点的距离。
b时间间隔与选计数点的方式有关(50Hz,打点周期0.02s,(常以打点的5个间隔作为一个记时单位)
c注意单位,打点计时器打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的区别
6.六个重要概念
质点:第一个理想化模型
位移、路程、位置
速度
加速度
时间与时刻:
矢量与标量:重要的运算法则
留意内容
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相对运动:
①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②设甲、乙两物体对地速度分别为,对地加速度分别为,则乙相对 于甲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同向为“-”,反向为“+”。
3)口诀概括
运用一般公式法,
平均速度是简法,
中间时刻速度法,
初速度零比例法,
再加几何图像法,
求解运动好方法。
自由落体是实例,
初速为零a等g.
竖直上抛知初速,
上升最高心有数,
飞行时间上下回,
整个过程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
平均速度相等数;
求加速度有好方,
ΔS等a T平方。
二、规律应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
2、运动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3、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
4、汽车“刹车”问题
5、逆向思维的应用(正向匀减速与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等效)
6、实验:(1)力学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三、本章考试题型归纳与分析
考试的题型:选择题、实验题与解答题
考试核心考点与题型:
(1)选择题:运动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2)计算题:单独考察“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规律”或者“与牛顿定律的综合”
(3)实验题:单独考察或者与牛顿定律的综合
列表总结本章试卷第18页,共10页
章节 核心问题 常用公式原理 常用方法 常见题型 重要概念
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V=V0+at X=V0t+ ①图像法x-t、v-t ②逆推法 全程整体法(加速度不变的往复运动) ④比例法 相等时间:位移之比 相等位移:时间之比 ⑤平均速度 ⑥求解加速度方法 ⑦ vs/2 >vt/2 追及相遇:两个关系一个条件(速度相等是临界),一图三式(过程图,速度、位移、时间关系)。 引申:板块模型中的位移关系。 初速为零:比例结论(自由落体;逆推法后初速度为零匀加速) 刹车模型:火车进站,飞机着陆,汽车刹车,小心时间陷阱(往往告诉的时间大于实际运动时间) 多过程问题:多程处理的关联法,靠拢原则 竖直上抛类模型:对称性;整体法 纸带模型:求解速度、加速度 利用求 利用Δx=aT2(分成两大段) 口诀记忆:比例前提初速为零,结合图数和运动,时间给多挖陷阱,a恒公式全程用,中间时刻平均等,追及相遇画过程,位移时间找其中,临界常是速度同。 加速度(区分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的含义、变加速运动加速度含义)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2.定义式:a==. 3.决定因素:a不是由v、Δt、Δv来决定,而是由来决定. 4.方向:与Δv的方向一致,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为矢量式
2022年考高真题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湖北·高考真题)我国高铁技术全球领先,乘高铁极大节省了出行时间。假设两火车站W和G间的铁路里程为1080 km,W和G之间还均匀分布了4个车站。列车从W站始发,经停4站后到达终点站G。设普通列车的最高速度为108 km/h,高铁列车的最高速度为324 km/h。若普通列车和高铁列车在进站和出站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均为0.5 m/s2,其余行驶时间内保持各自的最高速度匀速运动,两种列车在每个车站停车时间相同,则从W到G乘高铁列车出行比乘普通列车节省的时间为(  )
A.6小时25分钟 B.6小时30分钟
C.6小时35分钟 D.6小时40分钟
二、实验题
2.(2022·北京·高考真题)某同学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的交流电源上。使重锤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随重锤下落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挑出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依次标出计数点1,2,…,8,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1个计时点。分别测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并求出打点2,3,…,7时对应的重锤的速度。在坐标纸上建立坐标系,根据重锤下落的速度作出图线并求重力加速度。
(1)图2为纸带的一部分,打点3时,重锤下落的速度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除点3外,其余各点速度对应的坐标点已在图3坐标系中标出,请在图中标出速度对应的坐标点,并作出图线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3,实验测得的重力加速度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某同学居家学习期间,注意到一水龙头距地面较高,而且发现通过调节水龙头阀门可实现水滴逐滴下落,并能控制相邻水滴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还能听到水滴落地时发出的清脆声音。于是他计划利用手机的秒表计时功能和刻度尺测量重力加速度。为准确测量,请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对应的测量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2·辽宁·高考真题)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其中光栅板上交替排列着等宽度的遮光带和透光带(宽度用d表示)。实验时将光栅板置于光电传感器上方某高度,令其自由下落穿过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所连接的计算机可连续记录遮光带、透光带通过光电传感器的时间间隔。
(1)除图中所用的实验器材外,该实验还需要___________(填“天平”或“刻度尺”);
(2)该同学测得遮光带(透光带)的宽度为,记录时间间隔的数据如表所示,
编号 1遮光带 2遮光带 3遮光带 …
73.04 38.67 30.00 …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得编号为3的遮光带通过光电传感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相邻遮光带和透光带先后通过光电传感器的时间间隔为,则重力加速度___________(用d、表示);
(4)该同学发现所得实验结果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请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 。
4.(2022·江苏·高考真题)小明利用手机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场景如图1所示,他将一根木条平放在楼梯台阶边缘,小球放置在木条上,打开手机的“声学秒表”软件,用钢尺水平击打木条使其转开后,小球下落撞击地面,手机接收到钢尺的击打声开始计时,接收到小球落地的撞击声停止计时,记录下击打声与撞击声的时间间隔t,多次测量不同台阶距离地面的高度h及对应的时间间隔t。
(1)现有以下材质的小球,实验中应当选用______。
A.钢球 B.乒乓球 C.橡胶球
(2)用分度值为的刻度尺测量某级台阶高度h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______。
(3)作出图线,如图3所示,则可得到重力加速度______。
(4)在图1中,将手机放在木条与地面间的中点附近进行测量,若将手机放在地面A点,设声速为v,考虑击打声的传播时间,则小球下落时间可表示为______(用h、t和v表示)。
(5)有同学认为,小明在实验中未考虑木条厚度,用图像法计算的重力加速度g必然有偏差。请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______。
三、解答题
5.(2022·辽宁·高考真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决赛中,我国短道速滑队夺得中国队在本届冬奥会的首金。
(1)如果把运动员起跑后进入弯道前的过程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运动员加速到速度时,滑过的距离,求加速度的大小;
(2)如果把运动员在弯道滑行的过程看作轨道为半圆的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若甲、乙两名运动员同时进入弯道,滑行半径分别为,滑行速率分别为,求甲、乙过弯道时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并通过计算判断哪位运动员先出弯道。
2022高考真题参考答案
1.B
【详解】108 km/h=30m/s,324 km/h=90m/s
由于中间4个站均匀分布,因此节省的时间相当于在任意相邻两站间节省的时间的5倍为总的节省时间,相邻两站间的距离
普通列车加速时间
加速过程的位移
根据对称性可知加速与减速位移相等,可得匀速运动的时间
同理高铁列车加速时间
加速过程的位移
根据对称性可知加速与减速位移相等,可得匀速运动的时间
相邻两站间节省的时间
因此总的节省时间
故选B。
2. 1.15 9.79 见解析
【详解】(1)[1]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的交流电源上,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1个计时点,则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为
纸带做自由落体运动,打点3时的瞬时速度等于点2到点4之间的平均速度,由纸带数据可知
(2)[2]做出图像如图所示
(3)[3]根据,可知
根据图像可知其斜率为重力加速度,则有
(4)[4]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水滴下落的高度h和下落的时间t。
测量h的方法:用刻度尺测量水龙头出水口到地面的高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测量t的方法:调节水龙头阀门,使一滴水开始下落的同时,恰好听到前一滴水落地时发出的清脆声音。用手机测量n滴水下落的总时间,则
3. 刻度尺 1.5 光栅板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详解】(1)[1]该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不需要天平测质量;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遮光带(透光带)的宽度,故需要刻度尺;
(2)[2]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可知
(3)[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有
可得
(4)[4]光栅板的长度明显,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所以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
4. A 61.20 9.55 不正确,理由见解析
【详解】(1)[1]为了减小空气阻力等误差影响,应该选用材质密度较大的小钢球,故选A。
(2)[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可知h=61.20cm;
(3)[3]根据可知
故在图像中斜率表示重力加速度,则根据图线有
(4)[4]下落过程中声音传播的时间为
则小球下落的时间为
(5)[5]设木条厚度为H,则台阶距离地面的高度h1时的时间为t1,高度h2时的时间为t2;则根据前面的分析有
可知与H无关。
5.(1);(2),甲
【详解】(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
代入数据可得
(2)根据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可得甲、乙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运动的时间为
代入数据可得甲、乙运动的时间为,
因,所以甲先出弯道。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