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单元教学设计
(二)栏目教学建议
依据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结合区域学情教情,制订本单元栏目教学建议如下:
课题 框题 教材页码 栏目类型 栏目主题 教学建议
第一课 历史和 人民的 选择 第一框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立 前各种 政治力 量 第2页 探究与分享 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 (1)以拍摄纪录片为课前预习活动, 基于学生描述的历史瞬间,由点 及面,作为单元新课导入; (2)基于上述活动,引用实例,引导学 生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 人民的选择,教师基于学生的说 明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第3页 探究与分享 近代中国的 基本国情 导入对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和主要矛 盾的学习
第4页 名词点击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深化对基本国情的认识,课堂补充说 明或课前预习
(续表)
课题 框题 教材页码 栏目类型 栏目主题 教学建议
第5页 探究与分享 各种政治力 量登上历史 舞台 在比较分析中,导人对各种政治力量 解决中国方案的学习
第6页 探究与分享 歌曲《没有 共产党就没 有新中国》 的诞生地 (1)引导学生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新中国”重要论断的思考; (2)结合实际,导入活动“设计一次教 育实践活动”
第8页 探究与分享 人民英雄纪 念碑 引导学生列举典型事件,深化对“没 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认识
第二框 中国共 产党领 导人民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第8~9页 探究与分享 《复兴之路》 主题展览 组织学生选取展品,在课前分享其背 后故事,作为本框题新课导人
第9页 探究与分享 中国人民从 此站起来了 引导学生结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已学有关知识,回顾建立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艰辛历程,深刻理解 “站起来”的内涵
第9~10页 专家点评 旧民主主义 革命和新民 主主义革命 结合必修1已学有关知识,安排学生 课前预习,为后续内容铺垫必要的知 识背景
第11页 探究与分享 “临帖” 在课堂问答中,基于学生自身理解谈 认识,引导学生懂得党面临大规模社 会主义建设任务时,怎样对待外国经 验和走好自身建设道路
第11页 探究与分享 农民的家庭 账本 课前预习中,安排学生从“家庭账本” 入手,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巨 大变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家庭、 个人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第12页 相关链接 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 主义 作为课堂补充,由学生在课前课后自 学,结合必修1已学有关知识,了解马 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的 关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 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第12页 相关链接 见证中国改 革开放的重 大事件 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准备,结合必修1 已学有关知识,梳理改革开放进程, 加深对“富起来”内涵的认识与认同
第13页 探究与分享 社会主要 矛盾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准备,结合必 修1已学有关知识,整理我国不 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背景 资料,导人对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原因的学习; (2)可安排学生课堂回答,结合实际,说 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内容, 加深对“强起来”内涵的认识与向往
(续表)
课题 框题 教材页码 栏目类型 栏目主题 教学建议
第13页 相关链接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新 时代 作为课堂补充,由学生在课前课后自 学,结合必修1已学有关知识,结合上 一个探究与分享,深化对“新时代”重 大政治论断的认识
第二课 中国共 产党的 先进性 第一框 始终以 人民为 中心 第15页 探究与分享 中国共产党 的初心和先 进性 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准备,结合必修1 已学有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选取 纪念物并在课上分享纪念物背后的 故事和我们所要铭记的内容,以此导 入新课,说明初心和使命
第16页 相关链接 马克思列宁 主义 作为课堂补充,由学生在课前课后自 学,结合必修1已学有关知识,为之后 学习党的指导思想做好铺垫
第16页 相关链接 《念奴娇· 追思焦裕 禄》 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准备,查阅有关焦 裕禄的生平事迹和相关影音文学作 品。排演朗诵,通过课堂分享建构教 学情境,导人新课
第17页 探究与分享 《为人民服 务》 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准备,收集有关张 思德的视频资料,在诵读基础上加深 理解,回应“纪念物”探究与分享中对 “初心和使命”的说明,引导学生学习 党的性质和宗旨
第18页 探究与分享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准备,收集有关十 八洞村脱贫的有关资料,对比十八洞 村的过去与现在,并展望未来,分析 当地县委县政府各项扶贫举措的依 据和作用,深化对“立党为公、执政为 民”执政理念的理解
第19页 探究与分享 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时间 表和路线图 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准备,根据表格内 容对采访对象进行访谈,在分析访谈 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时间表 和路线图,引导学生畅享美好未来
第二框 始终走 在时代 前列 第20页 探究与分享 中国共产党 与世界政党 高层对话会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准备,搜集有 关本次对话会的背景资料,作为 导入新课的材料基础; (2)选择某一平行分会场作为情境, 列出发言要点,说明中国共产党 为世界贡献的中国经验,为之后 讲课内容做好准备
第22页 探究与分享 “赶考”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准备,对“赶 考”背景进行资料整理收集,结合 所学历史事实,说明党为“考个好
(续表)
课题 框题 教材页码 栏目类型 栏目主题 教学建议
成绩”,做对了什么; (2)立足于新时代,引导学生结合实 际,列举新时代党所面临的挑战 并分析,为之后学习党如何应对 挑战的“法宝”奠定基础
第23页 探究与分享 不同时期的 优秀共产 党员 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准备,收集不同时 期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资料,引导学 生自行归纳优秀共产党员的共同本 质,接下来继续探究共产党员如何在 新时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23页 相关链接 坚定理想 信念 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前述探究 与分享的归纳提升,引导学生明确坚 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 魂和精神支柱
第24页 相关链接 共产党员先 锋模范作用 作为前述探究与分享的补充资料,学 生可在课前课后自学,引导学生对不 同时期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认 识,并进一步思考新时代共产党员如 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课 坚持和 加强党 的全面 领导 第一框 坚持党 的领导 第25页 探究与分享 党的二十大 受到高度 关注 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准备,查找有关党 的二十大有关资料,了解会议召开背 景和主要议程。教师需从国内和国 际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中国 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 作用
第26页 探究与分享 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被写人宪法的重大意义,为单元典型 活动的实施做好铺垫,以此为课题引 导学生对“党的思想领导”开展模拟 政协活动
第27页 相关链接 看齐意识 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有关资 料,对“看齐意识”作为党加强自身建 设的规律和经验进行补充学习
第28页 相关链接 建立不忘初 心、牢记使 命的制度 教师可结合所在地区、单位组织开展 党员教育活动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 具体内容,深化学生对党的性质、宗 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等内容的理 解,形成综合性认识
第28页 相关链接 党领导一切 可基于本栏目,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 间对不同时期“党领导一切”的思想 和表现进行资料收集,思考原因,着 重对“全面领导”的意义进行点题
(续表)
课题 框题 教材页码 栏目类型 栏目主题 教学建议
第二框 巩固党 的执政 地位 第29页 探究与分享 加强党的执 政能力建设 通过引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 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组织安排学生 进行课前预习,收集有关资料;教师 也可通过视频或文字资料进行介绍, 引导学生讨论世界上一些执政党政 坛沉浮的原因,进一步思考新形势下 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 政能力建设,导人新课
第30页 相关链接 党内监督 条例 本栏目可作为加深学生对全面从严 治党认识的补充内容,教师可随堂讲 授,结合栏目中“红红脸”“出出汗” “大多数”“少数”“极少数”等内容引 导学生具体理解党内监督的具体内 容,也可安排学生课后自学
第30~ 31页 探究与分享 《深化党和 国家机构改 革方案》的 出台过程 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准备,根据栏目内 容查阅有关资料。教师根据时间轴 介绍《方案》出台过程,结合教材内 容,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执政、民主执 政、依法执政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 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运 用学科知识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
(三)教材内容衔接(高中必修教材)
教材分册 课题 框题 教材页码 衔接内容 教学建议
必修1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第一课 社会主义 从空想到 科学、从 理论到实 践的发展 第二框 科学社 会主义 的理论 与实践 第15~ 17页 《共产党宣言》的主 要内容与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在学习第二课有关党 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等内容 前,复习《共产党宣言》有关内 容,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 共产党一脉相承地继承和发扬 了《共产党宣言》的精神内涵
第二课 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 救中国 第一框 新民主 主义革 命的胜 利 第23~ 25页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和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人民夺取新民 主主义革命胜利,建 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可安排学 生利用寒假时间进行复习,结 合衔接内容,对“第一课 历史 和人民的选择”进行预习,梳理 以“党史为视角”的中国人民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 史逻辑,为学好本单元巩固有 关史实基础
第二框 社会主 义制度 在中国 的确立 第25~ 30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国人民确立了社会 主义制度,完成了最 深刻最伟大的社会 变革
(续表)
教材分册 课题 框题 教材页码 衔接内容 教学建议
第三课 只有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才能 发展中国 第一框 伟大的 改革开 放 第31~ 35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国人民实行改革开 放,迎来了中华民族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 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二框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的 创立、发 展和完 善 第35~ 41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国人民开辟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形 成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确立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发展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学习党的指导思想有关内容 前,组织学生复习“四个自信” 有关内容,深刻领悟党的指导 思想与时俱进
第四课 只有坚持 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 会主义才 能实现中 华民族伟 大复兴 第一框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进 入新时 代 第42~ 55页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 矛盾,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 产党人领导人民进行 伟大社会革命的成 果,必须一以贯之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可安排学 生利用寒假时间进行复习,结 合衔接内容,对“第一课 历史 和人民的选择”进行预习,重温 “新时代”有关内容,深化对“中 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 人新时代”的理解
第二框 实现中 华民族 伟大复 兴的中 国梦 第47~ 55页 中国梦的本质和新 时代中国共产党的 历史使命 引导学生在学习第二课有关党 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等内 容前,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和使命
第三框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思 想 第56~ 61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党和人民实践经 验和集体智慧的 结晶 在学习党的指导思想有关内容 前,复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必修2 《经济与 社会》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我国经济 的发展 第一框 坚持新 发展理 念 第32~ 34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 引导学生在学习第二课有关党 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等内 容前,复习必修2《经济与社会》 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更深刻理解党的性质与 宗旨
三、新形势 新学情
(一)课程实施情况
2018年,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含4册必修教材和3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在上海市杨浦区六所试点学校试教试用以来,在“新课程 新教材”理念指引下,杨浦区走在统编思政教材试教试用和正式使用的第一线。基于一份完成于2021年4月的报告,即《关于上海市杨浦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建设工作教师态度的调查报告》,本调查报告针对杨浦区试点高中思政课教师设计了结构化问卷,对思政课教师的基本信息、课程体系满意度、课本教学满意度、课堂教学满意度等方面开展了问卷调查。现汇总该课程区域实施情况:
(1)师资水平普遍较高,“双新”理念目标认知清晰。报告显示,本区绝大多数试点高中思政课教师对建设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区的政策都有着较高的了解度、支持度和参与度,在现实的改革中也能清晰准确地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之间的关系。已有一部分一线教师在自觉学习教学改革政策的基础上,开始即兴主动调整和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2)新课程体系实施总体顺利,评价体系配套有待加强。报告表明,杨浦区试点高中思政课教师对课程体系、课本教材的满意度总体较好。在课程体系方面,主要问题集中在课程难度较高和教材衔接度较低的问题。这为开展小学、初中和高中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和《思想政治》的教材衔接贯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求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转换教学理念。
此外,相关数据显示:教师普遍认为唯分数论在当前的教学评价工作中较为明显,亟待顶层设计出台课程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持续推动一线教学实践发展。对此,本区积极贯彻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和上海市教研室对“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操作意见和实施要求,在开展“双新”单元教学中率先开展先行先试,积累经验,探索前进。
(3)单元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但单元教学技术路径尚不成熟。调研表明,在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试点高中思政课教师都十分注重单元教学的应用,对单元教学的意义、作用和方法都有清晰的认知,并且对如何开展单元教学也开始进行独立思考。当前,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如何在单元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部分教师也在积极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缺乏系统指导与教学经验的概括总结提升,目前在这一方面的成果尚不充分。
(二)学生认知调研
在高一第一学期,学生已经学习过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等时期有关中共党史的内容,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程,在学习本课之前具备了一定的中共党史的知识基础。然而,学生却未曾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等方面做过学理研究,尚未建立起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全面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主线框架,对中国共产党为么是推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力量的认识也停留在表面。
针对上述学情,在本单元学习前,通过预习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认知情况调查。学生对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实施改革开放以及进入新时代等历程的关键节点较为清楚,但对中国共产党所实施的具体举措、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认识并不明确。收集问题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否需要被之后的历史和人民不断检验?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其他政治力量提出的方案,都没有想到或者做不到“以人民为中心”?当时这些政治力量的核心人物不也应该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种朴素的民本思想吗?我们一直说中国共产党用“小米加步枪”却打赢了“飞机加大炮”,这种“以弱胜强”“以小胜大”体现了何种历史发展规律?
(2)如何在世界各主要政党比较的视野中,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中的“变”与“不变”?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与时俱进”的?
(3)如何准确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与以往时期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何异同?如何理解“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的关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始终确保中国共产党本身伟大而正确?
对上述这些问题的正面回应与直面解答则是本单元的目标任务,现制订单元教学目标,明确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单元教学目标
(1)基于必修1、必修2等已学教材内容,进一步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在比较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方案的基础上,揭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以“中共党史”为线索,探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程,领悟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
(2)回顾在必修1中已学的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内容,引述党章规定,明确并阐释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结合“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情境,概述党的执政理念。基于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变”与“不变”,领悟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内涵与意义,坚信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通过了解党的二十大议程和成果,理解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内涵、表现与意义。比较世界各主要政党浮沉经历,思考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概述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深刻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意义,并阐释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阐述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道理、方式和表现。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出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简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有机统一的。
(4)列举并分析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究“党如何保持本色、坚持特色、与时俱进”的基本路径,始终认同并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5)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应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具体说明如下:
①政治认同素养方面,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②科学精神素养方面,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认同并领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③法治意识素养方面,深刻理解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为后续单元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奠定基础;④公共参与素养方面,学习感悟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领会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涵与意义。广大学生在此感召下,热心公益事业,践行公共道德,乐于为人民服务,并积极向党团组织靠拢,努力成为合格的共青团员。部分学生能进一步以党员标准要求自身,积极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提交入党申请书。
五、教学重点难点
(一)单元教学重点
(1)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2)引述党章规定,明确并阐释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3)深刻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意义,并阐释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二)单元教学难点
(1)以“中共党史”为线索,探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程,领悟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
(2)基于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变”与“不变”,领悟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内涵与意义,坚信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比较世界各主要政党浮沉经历,思考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概述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六、单元典型活动
(一)活动选择依据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基于必修课程强调实践体验的要求,采取内容与活动相互嵌入的组合方式。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并不意味着减少学科内容的学习时间,而是要求采取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学习学科内容。为此,在对接内容要求的教学提示中,以议题的方式提示课程内容,并提出多种活动建议,供课程实施时选择。
本单元基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结合区域学情教情,选择采用模拟政协活动、社会考察、演讲辩论、教育戏剧、经典诵读、故事分享等典型活动。
(二)活动开展基础
上海市杨浦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自1997年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进”工作以来,已历二十余年,始终把理论教学与课内外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立足理论小课堂,拓展社会大课堂,近年来开发并设计了时事论坛、法治辩论、模拟政协、模拟联合国、教育戏剧、经典诵读、社会考察、研学旅行等多种类型的课内外思政活动,丰富了杨浦师生学子思政课学习形式,形成了区域内十六所高中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良性循环发展态势。比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开展模拟联合国、模拟政协、模拟法庭、模拟公司等系列模拟社会参与活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和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开展模拟政协活动氛围浓郁,两校多次代表杨浦区荣获全国大奖,培养了一大批活跃于模拟政协活动的学生骨干;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和市东实验学校是开展法治辩论的传统强校,多次荣获市区冠亚军;杨浦高级中学立足于第二课堂,开发教育戏剧和经典诵读与思政课有机融人和有效结合的全新模式;控江中学和复旦实验中学精心设计线路,把研学旅行与红色文化考察结合起来,在考察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
(三)实施过程建议
内容要求 议题 典型活动 课时安排 活动序列化操作路径
引述宪法序言,说明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新中国,阐明中国共 产党成为执政党的 必然性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 执政是历史和人民 的选择? 教育戏剧 2 1.活动准备 (1)背景资料分析; (2)戏剧构思创作 2.活动实施 (1)戏剧大纲制订; (2)剧本集体创作; (3)戏剧创作排演 3.活动展示 (1)戏剧彩排调整; (2)戏剧课堂正演 4.活动评价 (1)戏剧演后研讨; (2)观演互动交流; (3)活动总结归档
(续表)
内容要求 议题 典型活动 课时安排 活动序列化操作路径
引述党章规定,明确 党的性质、宗旨和指 导思想 怎样高扬永不褪色 的旗帜? 经典诵读 1 1.活动准备 (1)背景资料分析; (2)诵读文本赏析 2.活动实施 (1)文本理论解读; (2)文本艺术解读; (3)诵读创作排演 3.活动展示 (1)诵读彩排调整; (2)诵读课堂正演 4.活动评价 (1)诵读演后研讨; (2)观演互动交流; (3)活动总结归档
理解坚持党对一切 工作领导的意义,阐 释中国共产党依宪 执政、依法执政的道 理、方式和表现 新时代如何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 模拟政协 2 1.活动准备 (1)背景资料分析; (2)调研计划制订 2.活动实施 (1)问卷访谈调研; (2)数据资料分析; (3)提案报告撰写 3.活动展示 (1)提案报告汇报; (2)新闻发言展示 4.活动评价 (1)现场提问答辩; (2)观摩互动交流; (3)活动总结归档
如何理解依法执政? 演讲辩论 1 1.活动准备 (1)背景资料分析; (2)立论思路探讨 2.活动实施 (1)论证框架制订; (2)论证素材搜集; (3)模块论证排练 3.活动展示 (1)演讲/辩论模拟 展示; (2)演讲/辩论课堂 正赛 4.活动评价 (1)演讲/辩论赛后 研讨; (2)观赛互动交流; (3)活动总结归档
(续表)
内容要求 议题 典型活动 课时安排 活动序列化操作路径
综合探究:思考党在 不同历史时期所面 临的问题和挑战,就 “党如何保持本色、 坚持特色、与时俱 进”展开探究,深化 对于坚持党的领导 的政治认同 党如何保持本色、坚 持特色、与时俱进? 故事分享 1 1.活动准备 (1)背景资料分析; (2)故事线索梳理 2.活动实施 (1)故事人物刻画; (2)故事情节设置; (3)故事创作排演 3.活动展示 (1)故事彩排调整; (2)故事课堂正演 4.活动评价 (1)故事演后研讨; (2)观演互动交流; (3)活动总结归档
社会考察 2 1.活动准备 (1)背景资料分析; (2)考察方案制订 2.活动实施 (1)考察资料整理; (2)考察笔记撰写; (3)电子小报制作 3.活动展示 (1)模拟汇报展示; (2)汇报展示正演 4.活动评价 (1)心得体会交流; (2)观摩互动交流; (3)活动总结归档
(四)核心素养关联度
活动 类型 活动主题 与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关联度
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法治意识 公共参与
教育戏剧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情景片段编排演谈悟 O O 0
经典诵读 《为人民服务》《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经典 诵读 O O O
模拟政协 坚持党的思想领导:撰写一份关于加强当代 高中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提案 · O O O
演讲辩论 主题演讲:新时代如何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辩论:从严治党主要靠监督还是主要靠教育? O O O
(续表)
活动 类型 活动主题 与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关联度
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法治意识 公共参与
故事分享 老党员、老战士、老劳模先进事迹故事分享 · O O O
社会考察 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和纪念馆社会考 察调研 · O O O
注:·强相关 高相关 O一般相关
七、单元作业设计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情境说明
2021年,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沿着红色足迹,探寻百年大党成功的密码,我们才能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奋斗征程上,更加充满自信地奔向未来!
1921年至1949年 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摆脱贫困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
1949年至1978年 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 设,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1978年至2012年 党团结带领人民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着力解放和发展社 会生产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
2012年年底 党中央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 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2013年 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
2015年 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实行“六个 精准”“五个一批”,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
2017年 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目标,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20年 为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涝灾情带来的影响,党中央要求全党全国以 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做好“加试题”、打好收官战,信心百倍向着脱贫攻坚的 最后胜利进军
八、单元教学资源
内容要求 议题 单元资源使用建议 重点资源使用推荐
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 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 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 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为什么中国共 产党执政是历 史和人民的 选择? 1.党史文献类 (1)毛泽东著《为人民服 务》《纪念白求恩》 《愚公移山》; (2)刘少奇著《论共产党 员的修养》; (3)习近平作《念奴娇· 迫思焦裕禄》 2.规章政策类 (1)《中国共产党党章》; (1)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编《中国共产党简史》,人 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 社,2021年2月;
引述党章规定,明确党 的性质、宗旨和指导 思想 怎样高扬永不 褪色的旗帜? (2)《中国共产党党章》; (3)毛泽东著《为人民服务》 《纪念白求恩》《愚公移 山》; (4)习近平作《念奴娇·追思 焦裕禄》
内容要求 议题 单元资源使用建议 重点资源使用推荐
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 作领导的意义,阐释中 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 法执政的道理、方式和 表现 新时代如何加 强党的全面 领导? (2)《习近平关于全面从 严治党论述摘编 (2021年版)》,中央 文献出版社,2021年 6月 3.专著论文类 (1)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 院编《中国共产党简 史》,人民出版社、中 共党史出版社,2021 年2月; (2)林尚立著《中国共产 党与国家建设》,天 津人民出版社,2017 年4月 4.文学影视纪录片音乐 戏剧动漫类 (1)徐海鹰执导《苦难辉 煌》(纪录片),2013 年; (2)黄建新执导《建党伟 业》,2011年上映; (3)《那年那兔那些事儿》 (第一季到第五季) (网络动画) 5.纪念场馆基地展览类 (1)中共一大会址纪 念馆; (2)中共二大会址纪 念馆; (3)中共四大纪念馆; (4)龙华烈士陵园及纪 念馆; (5)《共产党宣言》展 示馆; (6)中国国家博物馆《复 兴之路》网上展览 林尚立著《中国共产党与国 家建设》,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年4月
如何理解依法 执政?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 论述摘编(2021年版)》,中央 文献出版社,2021年6月
综合探究:思考党在不 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 问题和挑战,就“党如 何保持本色、坚持特 色、与时俱进”展开探 究,深化对于坚持党的 领导的政治认同 党如何保持本 色、坚持特色、 与时俱进?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