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冬季预防煤气中毒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煤气中毒的常识及预防措施。2.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煤气对人体的危害。3.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安全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煤气中毒的原因和预防措施。2. 煤气中毒的症状及自救方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首先播放一段新闻视频,内容是关于煤气中毒事件,引导学生关注该新闻事件,并询问学生"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煤气中毒。河南安阳,6人吃炭火火锅3死3急救,2023年12月22日晚,河南安阳县白璧镇一家餐馆内发生悲剧——6名男子在吃火锅过程中,3人不幸身亡,另外3人被送医急救。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称,经初步了解系一氧化碳中毒。教师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煤气中毒的例子,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煤气中毒的危害。1.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俗称煤气中毒。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对本次班会课有初步了解。2. 煤气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教师出示有关煤气中毒的图片,并介绍其危害。同时,让学生结合家庭实际,说一说自己对煤气的了解和对煤气的认识。1.一氧化碳中毒怎样预防①加强宣教,提高人们对一氧化碳中毒防范意识。②居室内火炉要安装烟筒管道,防止管道漏气。③使用燃气热水器、煤火炉或者吃炭火火锅、烧烤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良好通风。④可以在相应的房间装一氧化碳检测报警装置。⑤厂矿工作人员应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矿井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监测和报警。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环境时,要戴好防毒面具。(2)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造成煤气中毒的原因:一是燃烧物不充分;二是通风不良;三是煤气泄漏;四是吸入燃烧煤球后的二氧化碳等气体。(3)教师介绍预防煤气中毒的措施:一是定期检查煤炉、煤气管道是否完好;二是加强通风,使室内空气流通;三是室内安装煤气报警器;四是睡觉前要检查煤炉是否熄灭。3.煤气中毒的症状及自救方法(1)教师介绍煤气中毒的三个阶段及对应症状: 一是轻度中毒,头痛、眩晕、恶心等;二是中度中毒,意识模糊、呼吸急促等;三是重度中毒 ,昏迷、呼吸困难等。(2)教师向学生讲解自救的方法:首先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流通;其次要尽快离开有煤气的房间;若发现已经中毒的人员,应尽快将其抬至通风的地方,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求救。(3)教师请同学复述自救方法,并带领学生模拟演练自救过程。一旦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你需要这样做:①迅速开门、开窗通风;②迅速关闭、熄灭所有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的设施及炉具;③严禁在现场使用打火机及其他能够产生火星的器具或者物品,严禁按动任何电器开关;④在拨打120的同时,迅速将中毒者搬离现场,置于通风良好的地方;⑤患者平躺,头部斜侧,解开衣领,松开裤带,下垫被褥,注意保暖,保持安静;⑥对于出现呼吸和心跳骤停的患者,应该采取一切措施实施现场急救,如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⑦等待120的到来,或迅速将其送往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抢救。4.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煤气中毒的危害和预防措施。(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里提醒家人注意安全使用煤气,并观察家中的煤气管线是否完好。(3)教师鼓励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5.课后反思通过本次班会课,我认识到学生对于煤气中毒的认知还比较欠缺,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安全教育方面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