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合作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反思合作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资源简介

反思合作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实施新课程改革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杜朗口中学在大胆实施了这一方式后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本县的孙窑学校正在实施“愉悦课堂”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笔者在尝试使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
一、思考不充分
[课堂呈现]在一节《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教研课上,教师先请四人小组合作,每个组挑课前做好的1—2个圆锥来研究,研究时可以看、摸、剪……教师接着口述要求: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什么图形?这个图形中的一些量与圆锥的半径、母线等有何关系?当自己觉得有结果时再在组内进行交流。课堂上教师观察到学生独立思考时大约用了 2分钟,然后开始组内交流,又不知不觉10分钟过去了,这时教师发现本来安排 6分钟的合作时间,现在时间已超过了,合作却没有结束。此时教师为了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强行停止小组交流环节。
[反思]应该说这个教学内容是具有合作学习价值的,但是,学生的合作学习如果没有一定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保证,就成为空中楼阁。这个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力,是拓宽学生思维想象空间的极佳机会。但由于时间不足,学生的思维还未充分打开就往往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使得合作成为学生之间的依赖过程。而且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问题的探究总是浅尝辄止,容易挫伤参与的积极性,浇灭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分工不到位
[课堂呈现]教学《统计表》时,教师让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统计自己所在小组中学生的铅笔、橡皮、尺子各有多少。老师一宣布,前后的学生立刻组成了小组开始“合作”了。教室里马上热闹了起来,倒文具盒、拿铅笔、找橡皮……4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动手,但仔细一看,小组中也就一两人在有模有样地进行统计,更多的学生则趁机玩文具、开小差、说闲话,显得无所事事。再看看统计的学生,一会儿争抢起来了,一会儿又争吵起来了。几分钟后,老师喊“停”,所有的学生都停了下来,有一半的小组(应该说有几个人)完成了老师的任务,还有一半则弄得手忙脚乱都找不着统计表了。
[反思]这里虽然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但由于教师分工不明确,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只是布置学生记录、统计,并没有指定具体谁负责记录、统计,就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特别是中差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更谈不上有自己的独立方案,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人云亦云,或你一言我一语,没有围绕主题,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合作学习完全失去了意义,教师对教学方式本身产生怀疑,进而排斥,又返回老路。
三、指导不及时
[课堂呈现]当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立刻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学生组成小组, 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站在讲台边走来走去,等待着评判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有的教师在抓紧时间看教案或思考着下一环节我该做些什么,也有的在准备下一环节需要的教具……小组活动表面热闹,气氛高涨。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一方面,教师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新、活、趣”,又要具有知识探究的价值和思维含量;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了解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见等。
四、评价不全面
[课堂呈现]一些数学课上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当某个小组回答了老师布置的问题后,执教的老师都很注意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用语,如“你们小组回答得真棒,你们小组的想法很独特,有新意”等等,甚至在没有听清楚学生的回答或学生答错的情况下,也说:“很好,不错”……
[反思]执教教师非常关注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对帮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自信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表扬、鼓励不等于要一味地迁就学生,表扬、鼓励仍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在学生答错的情况下还说“很好,不错”,就显得有失妥当了。另外,对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尤其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是团体合作的结果,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五、内容不精选
[课堂呈现]教师没有事先经过精选,不管教学内容性质、难度,也不管是否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一律交由学生合作完成。
[反思]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要么讲闲话,要么无精打采保持沉默,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的重难点淡化或遗失,教学费时多,收效微。
综观以上几种现象,教师都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研究。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