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多元纠纷解决方式:(1)先自行协商,通过和解达成合意,解决纠纷;(2)无法和解时,人们还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开始建设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充分发挥其在线咨询、评估、调解、仲裁的功能,为纠纷主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考点1 认识调解与仲裁1.以和为贵选调解(1)含义: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就是调解。(2)分类: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调解制度,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诉讼调解等。2. 人民调解(1)地位:被誉为伟大的“东方经验”。(2)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3)性质: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4)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收取任何费用。(5)法律效力: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双方当事人还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3.便捷经济选仲裁(1)适用情况:①当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双方可以将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商事仲裁。②在商事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2)地位:仲裁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有效途径。(3)种类: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4)前提: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5)特点:仲裁更加便捷、经济。(6)原因:仲裁程序比较灵活,仲裁审理一般不公开进行,而且一裁终局。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考点2 解析三大诉讼1.诉讼及其特点(1)含义:俗称“打官司”,它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2)地位: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3)特点:公权性、程序性、强制性、终局性。①公权性。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②程序性。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解决纠纷。③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④终局性。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终局的。2.诉讼法(1)含义:用于调整诉讼法律关系、规范诉讼活动与程序的法律。(2)针对不同的诉讼类型,我国分别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3.诉讼的主要类型(1)类型诉讼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三种类型。(2)适用范围它们在案件性质、诉讼目的、提起诉讼的主体、诉讼内容和程序、适用法律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①民事诉讼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双方当事人均可提起。②行政诉讼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主要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③刑事诉讼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自诉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考点3 正确行使诉讼权利1.诉讼权利(1)当事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①适用条件:当事人因身陷纠纷而参与诉讼时,很可能面临缺乏法律知识与技能、无暇参加诉讼活动等问题。此时,当事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帮助其进行诉讼②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的主要职责:根据事实和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审理。(2)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①适用条件:在诉讼中,当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具有法律规定不宜参加案件审理或有关诉讼活动的情形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这就是诉讼法中规定的回避制度。②意义:回避制度有利于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增加裁判的正当性。(3)当事人有上诉的权利。①两审终审制:除特殊情况外,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便告终结。②适用条件:当事人如果不服一审裁判,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③地位:上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重要诉讼权利,是否提出上诉,完全由当事人自主决定,他人不得限制或干涉。2.寻求法律援助(1)国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设置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或安排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等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辩护等法律服务。(2)原因:在生活中,有一些公民因受经济条件或其他因素影响,难以在诉讼过程中充分行使诉讼权利,从而可能丧失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宝贵机会。(3)适用情形:①在民事和行政纠纷中,经济困难的公民可以就依法请求国家赔偿、请求支付劳动报酬、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等事项,申请法律援助,获得法律咨询或代理服务。②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③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因经济困难而没有委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或部分特殊案件的当事人,也可以经法定程序,获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或代理。(4)援助程序与要求: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决定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告知理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得收取任何财物。考点4 严格遵守诉讼程序1.起诉与应诉(1)起诉①含义:俗称“告状”,在我国,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均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原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予以审判。②作用:起诉是诉讼程序的第一步。(2)起诉的提出起诉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我国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级,此外还设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知识产权法院和金融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3)起诉的立案①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登记立案。②立案登记后,诉讼即告开始,起诉的一方称为原告,被诉的一方称为被告,诉讼进入第一审程序。(4)应诉①人民法院登记立案后,要将原告提交的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答辩状,再由人民法院把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②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③在这一阶段,人民法院还要确定开庭审理日期,并通知双方当事人。2.审理与判决(1)开庭审理①含义:在民事、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并作出判决,这一系列诉讼活动称为开庭审理。②重要地位:开庭审理是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③基本程序:包括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休庭评议与宣告判决等阶段。(2)二审终审制①一审结束后,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的,有权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②二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程序,二审裁判是终审裁判。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用于纠正生效裁判的错误。考点5 依法收集运用证据1.处处留心皆证据(1)证据的含义:是证明的根据。它是诉讼过程中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2)诉讼证据的种类①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有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②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证据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现场笔录。③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有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3)证据的重要性:收集与保存证据非常重要。如果缺乏证据意识,不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据,一旦发生纠纷,难免处于不利地位。2.主张权利靠举证(1)民事诉讼中的举证原则①原则: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②举证责任倒置:在有些情况下,当案件当事人因欠缺专业知识或者远离证据而难以举证时,法律出于公平合理的考虑,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当事人提出诉讼主张时,由对方负责举证。(2)行政诉讼中的举证原则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其原因在于行政诉讼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而行政相对人在举证能力上无法与行政机关抗衡。法律以这样的举证责任分配方式来体现公正。(3)刑事诉讼中的举证原则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为了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刑事诉讼法还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并排除用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4)举证的重要性: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任何诉讼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是诉讼的灵魂,在诉讼中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有利于正确解决纠纷,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实现公平正义。【知识整合】三大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区别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诉讼目的 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问题 解决国家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 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和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诉讼主体 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只能是由权益受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 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诉讼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举证责任 谁主张权利谁负有举证责任 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 公诉人举证,但被告可以提出自己罪轻或无罪的材料为自己辩护适用法律 主要适用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 主要适用行政法律、法规和行政诉讼法 主要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易混易错】劳动争议仲裁、商事仲裁【例题】例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我们要懂得不同的纠纷解决机制,选择正确的途径与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我国现行法律的角度来讲,其结果是终局性的有( )①经人民法院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②由仲裁机构作出的商事仲裁裁决③经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二审裁判④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根据《人民调解法)可知,经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其不具有终局性,①不符合题意。②: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结果具有终局性,②符合题意。③:我国实行二审终审制,即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裁定不是生效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可以依法定程序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上诉,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二审和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裁定是生效的判决裁定,即终审判决,③符合题意。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中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从对劳动者诉权处理的角度看 ,只能说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就这部分劳动争议所作出的仲裁裁决部分地具有终局的效力,是一种附条件的仲裁终局模式,④不符合题意。2、三大诉讼的异同区别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诉讼目的 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问题 解决国家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 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和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诉讼主体 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只能是由权益受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 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诉讼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举证责任 谁主张权利谁负有举证责任 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 公诉人举证,但被告可以提出自己罪轻或无罪的材料为自己辩护适用法律 主要适用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 主要适用行政法律、法规和行政诉讼法 主要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例题】例1:(2021·浙江·二模)小孙同学骑行电动车未佩戴头盔而受到交警的处罚。但当小孙看到其他人骑行电动车未佩戴头盔却没有受到处罚时,就感到十分委屈与不服,于是小孙就此事告到法院。小孙的此次诉讼是( )A.民事诉讼,享有上诉的权利B.行政诉讼,享有申请回避的权利C.行政诉讼,享有委托辩护人的权利D.民事诉讼,享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答案】B【详解】AD:小孙的此次诉讼是行政诉讼,而不是民事诉讼。AD不合题意C:委托辩护人涉及的是刑事案件。C说法错误。B:小孙步行过马路时因为闯红灯而受到交警的处罚,但当小孙看到其他人步行过马路闯红灯却没有受到处罚时,就感到委屈与不服,于是小孙就此事告到法院,小孙提起的此次诉讼属于行政诉讼,小孙享有申请回避的权利。B符合题意。产生纠纷时,选择仲裁方式比起诉好。(×)解答:解决纠纷的手段没有敦优轨劣。除了法律规定不能采用仲裁的情况外,当事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具体分析仲裁和起诉哪一种方式更适合自身的情况。【例题】例1: (2022·浙江·东阳市横店高级中学高二期中)某小区物业公司因林女士拒交物业费,断了林女士家的水电。双方要解决此纠纷可以通过( )①人民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②仲裁,由第三方作出有法律约束力的仲裁裁决③行政诉讼,由行政机关作出裁决④民事诉讼,向基层人民法院上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③:行政复议的对象是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材料中某小区物业公司不是行政主体,因此不能申请行政复议;③错误。④:上诉是指指的是当事人对人民法院所作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裁定或评审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声明不服,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活动。材料中某小区物业公司与林女士的纠纷,可以向基层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④错误。故本题选A。4.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没有差别。(×)解答: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有差别,具体如下:法庭调查是法官主导的纠问。法庭调查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让法官查清事实。举证、质证、询问证人等最终的目的都是指向法官的。法庭辩论是当事人的自由发言,法官只是充当裁判。【例题】例1:(2022·河南省杞县高中高二课时练习)开庭审理是诉讼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开庭审理是人民检察院在法庭上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诉讼活动②包括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休庭评议与宣告判决五个阶段③法庭调查是开庭审理的重心,要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全面的调查④在开庭准备阶段,由书记员宣布开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详解】①:开庭审理是人民法院在法庭上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诉讼活动,而不是人民检察院,①错误。④:在开庭准备阶段,书记员要在开庭前查明原、被告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审判长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基本情况,宣布案由和审判人员、书记人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要求回避,④错误。故本题选B。【知识拓展】区分裁定与判决(1)裁定是解决诉讼的程序性问题,判决是解决实体法律关系;(2) 裁定可以采取口头形式或者书面形式,而判决必须采取书面形式。(3)裁定一般有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中止诉讼、驳回起诉的裁定“原告就被告原则”《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①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③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合同履行地、被告住所所在地法院管辖。3、三大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举证责任 例外规定民事诉讼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当案件的当事人处于弱势而难以举证时,法律出于保护弱者利益、维护社会公平的考虑,赋予当事人一项权利,即当事人提出诉讼主张而不必承担举证责任的权利,这就叫“举证责任倒置”行政诉讼 被告的行政机关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刑事诉讼 承担举证责任的应该是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个别的罪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要证明自己无罪;对于由公民提起的刑事自诉案件,自诉人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犯罪行为的侵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