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

资源简介

课题序号 第 28-29课时 授课班级 财2211、2212班
授课课时 共 2 课时 授课形式 讲 授
授课章节 名 称 第11课 社会历史的主体
使用教具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掌握人民群众的含义; (2)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至上。 2、能力目标: 理解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情感态度及价值目标: 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知识,把握新时代青年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途径。
教学重点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坚持人民至上; 3、服务人民,奉献祖国。
教学难点 1、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2、党的群众路线; 3、服务人民,奉献祖国。
更新、补充、删节内 容 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图片等资料,视频资料“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大决战:543万民工扑向淮海战役
课外作业 1、什么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 2、什么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4、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第11课 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人民创造历史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含义 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 ①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历史人物与杰出人物 历史人物的含义 杰出人物的含义 (2)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发起和探索 ②组织和领导 ③表率和示范 (3)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坚持人民至上 (1)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2)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3)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初心使命 2、服务人民,奉献祖国 (1)新时代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 (2)新时代青年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3)新时代青年要要自觉投身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复习提问 引 入 新 授 1、人类社会存在的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物质生产活动 2、上一课学习了哪几对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是什么? 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开国领袖毛泽东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曾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们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再次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 习近平还指出过:“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前后共计出现177次。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深厚的群众根基和人民情怀,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人民创造了历史。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如何服务人们、奉献祖国? 下面开始学习第11课《社会历史的主体》,懂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性,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投身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 第11课 社会历史的主体 观看视频《大决战淮海战役》 一、人民创造历史 【阅读与思考】教材P90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有这样-群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她们以爱党爱军、勤劳勇敢、忠诚坚忍、无私奉献的精神,哺育了革命,播撒了大爱,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红嫂”。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军民鱼水情乐章。据不完全统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红嫂共做军鞋 300 多万双做军衣 120 多万件,碾米碾面 1.2 斤,动员参军参战 20万人,救护病员6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万多人,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思考:沂蒙红嫂的感人事迹说明了什么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分析:沂蒙红嫂的事迹是革命战争年代众多感人事迹中的代表,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党、铁心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和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深厚感情。沂蒙红嫂的感人事迹彰显了人民群众为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变革的主力军。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理解: A.人民群众是群体概念,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但无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全体公民包括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包括劳动群众。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2)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 【阅读相关链接】教材P91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从事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促进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 a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b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发展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民间传说。《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世界名著,也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材料分析】精神财富的物质基础、来源及创造者均为人民群众 材料一:鲁迅说:“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物质基础: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 材料二:《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写成此书。 ——源泉: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任何思想研究、科学探索、艺术创作就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材料三:陕北是民歌之乡,最能代表陕北民歌风韵的是信天游,它是陕北人民在山峁、沟壑、赶脚、耕地、放牧、捡柴时即兴而编,它是随天漫游,抒发感情 ,表达心声的表现方式。集中展示了陕北高原 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直接创造:人民群众还直接参与创造了精神财富。他们之中产生了不少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社会变革包括很多方面,如制度、体制、 机制的变革等。 古罗马奴隶制灭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群众的两个伟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自治),均体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B.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需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必须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 C.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地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2、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阅读与思考】教材P92 中国自近代以来,在为实现救亡图存和振兴发展的长期努力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产生了一批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突出贡献。毛泽东就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邓小平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习近平指出:“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思考:1.你还知道哪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 2.他们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 分析:政治家毛泽东、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等;科学家竺可桢、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袁隆平等;文学家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等;教育家孔子、孟子、严复、张伯苓、蔡元培等。他们都是杰出人物,都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1)历史人物与杰出人物 【阅读相关链接一】教材P93 ①历史人物的含义: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②杰出人物的含义:对历史发展起进步作用的历史人物。 (2)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也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那些代表先进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能够反映时代要求的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或起到了重要作用。 ①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具有发起和探索作用。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他们能够较早地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集中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并根据这种趋势和意愿自觉提出推动历史前进的任务。 ②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组织和领导作用。 他们以卓越的见解和才能宣传鼓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领导群众去实现一定历史任务。 ③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具有表率和示范作用。 他们具有特殊的人格魅力,在历史的前进运动中往往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3)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讨论思考】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到底怎样评价他?历史人物会不会犯错误?能否因为历史人物犯错误就全盘否定其历史贡献? 分析:对秦始皇的评价应该全面、客观,既要承认他的贡献,也要正视他的不足。秦始皇在位期间,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制定统一的法律、货币、度量衡、文字等,为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秦始皇实施暴政,焚书坑儒政策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坏。 总结:任何杰出人物都是一定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不管他在历史上发挥了多大的作用,都是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阅读相关链接二】教材P93了解习近平指出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做到“六个不能”。 历史分析法:将历史人物置于他们所处的具体的历史环境中,结合历史人物活动的时代条件予以衡量和评价。既不能把历史人物看成是超越时代限制的无所不能的人,也不能以后世的标准苛求前人。 辩证分析法:要学会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对历史人物进行考察和评价,避免抽象化、简单化和脸谱化等形而上学的错误。在评价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到其主要方面,也要看到其次要方面;既要看到其成就,也要看到其失误。 党员干部始终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回应民生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蕴含的哲理是( A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④人民群众能够主宰社会发展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观看视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1、坚持人民至上 (1)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阅读与思考】教材P94 2019年3月 22 日,习近平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菲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因为我本人当选众议长已经很激动了而中国这么大,您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 ”习近平的目光沉静而充满力量。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习近平情牵百姓、心系民生,经常到祖国各地考察民情,看望慰问各族群众。太行山区贫苦群众家里、新疆各族群众的村庄和社区里.....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思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情怀? 分析:习近平近年来走遍全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群众困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责任重大,使命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爱民情怀,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充分说明习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 ①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所作大会报告中,有一个词被提及频率很高——人民,它总共出现了105次。这个如此高频出现的词条,突显出了我党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 ③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2)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阅读相关链接一】教材P95半条被子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1934年11月,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女红军临走时,把3人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思考:看完“半条被子”的故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分析:“半条被子”的故事展示了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体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①中国共产党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如:设置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方便群众咨询求助、反映问题、建言献策,加快落实相关药物降价保供措施等。均说明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②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3)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初心使命 ①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③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2、服务人民,奉献祖国 【阅读与思考】教材P96 1950年12月24日,长津湖之战结束,战友们从冻死在阵地上的战士宋阿毛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2020年5月初,外军越线寻衅滋事,陈祥榕和战友紧急前往处置。战友问他:“要上一线了,你怕不怕?”陈祥榕回答:“使命所系、义不容辞!”6月,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陈祥榕为营救战友壮烈牺牲。陈祥榕留下一句深情的话语:“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思考:1、从长津湖到加勒万,相隔70年,两位都年仅19岁的英雄,在生死考验面前,作出了几乎同样的回答。作为同龄人,这对你有什么触动?2、有人说:“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山河无恙,只因英雄铁肩担当。”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分析:两位19岁的英雄,虽在不同时期,但都对祖国充满了爱,都为了保卫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的思想境界感人,事迹感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能照常进行,我们能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因为有人默默付出,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有人承担责任,需要有人负重前行。我们重温英雄的故事,就是要以英雄精神为指引,肩负历史责任,坚定前进信心,不辜负这个时代。 (1)新时代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 中华民族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承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新时代青年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①我们应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把人民的期盼和需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自觉把小我融入人民的大我之中。 ②要增强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人民。 ③要时刻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言行作斗争。 (3)新时代青年要要自觉投身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 新时代青年要自觉投身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同人民群众一起拼搏。我们要"自找苦吃",多到基层去磨炼、去"接地气",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书写精彩人生。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这是因为( C ) ①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什么是人民群众? 2、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4、党的群众路线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5、新时代青年如何“服务人民,奉献祖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