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课标要求: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目标: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2.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基本特征。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4.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自己生活和实践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地位,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贡献。6.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强化时代方位感、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政治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科学精神:理解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公共参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教学重难点: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出示课题: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议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阶级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政党的领导,这些工人运动失败了。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指导自己行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黑格尔辩证法是唯心主义哲学,它认为真正的存在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意识和理念中。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则是唯物主义哲学,它认为真正的存在是物质。(在历史领域中屈从于唯心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学基础。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成为可能。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有机体之间都不是孤立的,证明自然界的联系性和统一性。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证明物质运动的客观性、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生物进化论:说明了整个生物界处在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也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在自然界本身。(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科学前提。近代社会科学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现象及其规律,获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尤其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取得的积极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科学前提。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于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第二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议题二: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①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世界;②在历史观中,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存在和发展;③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离开实践,我们就不能科学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往往是分离的。①旧唯物主义看不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看不到人的能动性;②唯心主义则看不到主体活动的物质基础,因而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主体的能动方面。③科学实践观的创立,第一次使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了起来,从而改变了看待世界的基本方法。世界是物质的,且物质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主体有其能动性,且能动的主体不能脱离客观的物质基础。(3)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历史观领域一直为唯心主义所统治,即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由人的意识或上帝、绝对精神等决定。②在实践活动中,人类社会不仅以自然界的存在为前提,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地进入自然之中,从而使社会历史具有了自然性。自然史和人类史始终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两者统一的基础就是人类实践活动。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探究活动一:观点一:哲学的阶级性妨碍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相抵触的,有阶级性就没有科学性,要科学性就必须抛弃阶级性。观点二:无产阶级利益同社会发展的规律、历史前进的方向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要求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因此,越是科学地揭示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和社会历史的前进方向,就越符合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1)你如何看待上述说法 (2)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提示:(1) 观点二说法是正确的 。无产阶级的利益同社会发展的规律、历史前进的方向是一致的,越是科学地揭示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和社会历史前进方向的学说,越符合无产阶级 的利益和愿望。(2) ①如果一个阶级的利益同社会发展的规律、历史前进的方向相一致,其推崇的哲学的科学性和阶级性就可以统一;不相一致时,其推崇的哲学的科学性和阶级性就不能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前进方向,符合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恩格斯——阐明了科学的发展和工人的利益是内在一致的,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阶级性是高度统一的。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①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②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③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产生于19世纪,但它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生命力,依然闪耀着光辉灿烂的真理光芒,散发出永恒的思想魅力。探究活动二:《共产党宣言》发表后17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总是随着历史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发展?(2)说一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提示:(1)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人类认识总是随着历史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生机活力,就在于它不是一个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的是最一般的原理、最普遍的规律、最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但这些一般原理和普遍规律必须与各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三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议题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的是最一般的原理、最普遍的规律、最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但这些一般原理和普遍规律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有与各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马克思主义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我们的理论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恩格斯——阐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而不是机械的教条或教义,引导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核心和基本原则,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事物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并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矛盾不断变化的基础上发展演变的过程,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根本目标,它追求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方式社会化和解放全人类的共同富裕。4. 阶级斗争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存在的根本矛盾和社会变革的动力,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骨干力量。5. 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剥削和利润的产生机制,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6. 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必须组织为一个具有坚强组织和纪律性的政党,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①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②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客现规律,用以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理论成果 形成时间 主题 作用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成功开创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来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三个代表”指的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形成: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3)重要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