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教材同步统编版(2019)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本册书采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的学习内容有: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等。[学情分析]学生此前已学过唯物论的有关基本知识,和辩证法部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本课作为前一节课的方法论,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延续性。此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将有一定的兴趣;联系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对初学哲学,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关系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设计思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教学生活化的原则,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社会实际,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并将思想认识内化,避免空洞说教和简单灌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含义与特征。2、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3、运用: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及综合性思维方式等知识点的思路与方法。2、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学习,引领学生培养自主创新精神与实践的能力,以及培养集体主义的意识与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2、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3、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引入新课: 播放与盘县五中相关的图片视频讲授新课: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含义不同; 导入:同学们看了视频后有何感受?盘县五中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这些积极的因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师生关系和谐,敢于吃苦耐劳的领导队伍和积极进取的教师团队,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造就了五中的办学理念即追求教育的幸福和享受教育的幸福!黑板上张贴盘县五中的校徽,分析盘县五中的校徽体现了盘县五中从建校到未来的发展的和每一张银杏叶在整个校徽中的作用体现的哲理;学生阅读教材P57并回答问题 多媒体显示师析:1、内涵不同:①整体是事物的全局(盘县五中的整个校徽,从静态看,从空间上看;也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盘县五中的发展),这是从动态来看,也就是从时间上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②部分是事物发展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每一张银杏叶) 激发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热情:学生思考概括整体与部分的含义学生从事探究活动:思考(1)校徽中,哪些是整体?哪些是部分?(2)整体由什么构成?(3)整体从静态(空间)看是什么?从动态(时间)看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较有影响的事例,让学生感受盘县五中的办学理念的来源,即追求教育的幸福和享受教育的幸福。可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可以拓展思维,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同时为今后学习对立统一规律做好铺垫。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使学生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全体和部分的含义,为后面学习提供有力保证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2)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多媒体显示师析:五张银杏叶构成的盘县五中校徽的地位和功能,是其中任何一张银杏叶无法具备的;体现的哲理。师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得出如下结论:(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2)、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 多媒体显示:(1)、只有五张银杏叶有序的排在一起才是一张完整的校徽,只有一张银杏叶则无法体现完整的校徽又体现的哲理。师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得出如下结论:(1)、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2)、现在假如我们五中的五字去掉,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师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得出如下 学生探究活动:(1)结合教材57页思考(2)根据问题,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探究活动:根据(1)的问题和教材58页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根据(2)的问题和教材58页内容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学会应用所学知识,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3)处理好整体和部分关系○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结论:(3)、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4)、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多媒体显示现在假设我们班从班级、学校的立场上看又有不同的情况,体现的哲理。师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得出如下结论:我们对于班上每一个同学来说我们是整体,但对于学校来说我们又是部分,体现了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多媒体显示我们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校徽体现的理想目标,我们学校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处室应该怎么做?师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得出如下结论:1、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反对分裂主义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4、着眼于大局,统筹兼顾。 学生相互讨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及身边的实际,思考、讨论、探究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必须做到的三个方面○着眼于事物的整体○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多媒体显示 思考、讨论盘县五中高二(1)班课程表的排法,为什么很多学校喜欢把语文、数学、英语排在上午,音体美喜欢排在下午。而又能使一天、一周的课程完整的体现出来,这其中体现的哲理是:师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得出如下结论:科学、合理的课程表不但考虑学科的差异,更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盘县五中高二(1)班课程表的排法就是一种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即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即充分考虑了它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盘县五中高二(1)班课程表的排法还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系统优化的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生活中要真正掌握这种方法,就要做到三点: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还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1>的道理。 学生思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可以叫做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这是为什么?从严格意义上讲,二者是否完全等同?阅读教材后回答。 学生思考、讨论在生活实践中,我们该怎么做? 培养学生读书、拓展思维和提取有用信息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积累知识,将学习生活化。 观察学生联系实际能力并能准确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3)用综合性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师引导探究后析:系统优化思维极其重要。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因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在联系中把握各个部分,在联系中把握事物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和准确的认识。从实践方面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着眼于整体功能状态的优化,力求系统的最佳效应。系统的性质是要素、结构、环境三者的函数,其中结构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要十分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协调有序,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大于部分。 盘县五中高二(1)班课程表的排法 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以及它是如何应用的。 激发兴趣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总结、提高和升华;前后呼应,及时体现和强调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本课知识体系(板书参考)设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含义不同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处理好整体和部分关系 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概念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必须做到的三个方面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性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课堂实践:我们每一个学生作为盘县五中的一员,为了我校的可持发展和辉煌的明天,我们能为学校的发展做什么,请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出发,谈谈我们的看法和未来的做法?课堂联系:高考: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10分)答案: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人类发展方向,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实现共赢共享。教学反思: 1.、充分的课堂教学资源的发掘,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利用电教媒体教学后,增加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增加了同学们对政治课的兴趣,加深了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理解。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课堂发言,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老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主动,对观点也把握得透。3.、由于穿插许多现实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感爱到学习哲学的有用性,提高了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反响极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