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解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年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解读)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解读
一、链接课标
1.教材编排特点
(1)延长了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过程。
实验教材在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编排中,分为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两个部分,共2个例题修订后的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分为十几减9、十几减8、7、6和十几减5、4、3、2三个部分共4个例题。这样编排,既与20 以内进位加法的编排保持一致,又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打能的反复认知过程。对北京地区部分学生(一年级第二学期末)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在20内退位减法的计算中,错误率最高的是十几减8的题目,如13-8、17-8、14-8等;其次是十几减7的题目,如 14-7、13-7 等。学生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到形成技能,需要有一个逐步熟练的过程。教材将十几减8和十几减 7、6作为独立的例题进行教学,既延长了学生2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认识、理解和训练,又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实际问题和实际需求。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
教材在4个计算例题的编排中,都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在例1、例2和例中,教材都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例4中用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而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中,“破十法”和“连减”的方法都是从减法的意义出发进行思考的,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能直观地理解算理、形成算法。但是这两种方法思考的过程比较复杂,学生至少需要两步思考--先减再加或先减再减相比较而言,“想加算减法”简捷省时,但它也最难,需要学生从加、减法之间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而且,这种方法不仅需要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很熟练,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并且,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方法时很难自发想到。鉴于此,教材这样的编排,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题目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给学生留出了较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
(3)突出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标准(2022)》在课程的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编排中遵循了这项要求。具体到本单元,则是在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的基础上,用两个例题突出了对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从而逐步实现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要求。例5提供的信息中,出现了多余的条件,学生在用操作、画图或符号表示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认识到,有些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是有联系的,有些条件与问题之间是无关联的,从而学会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回顾与反思”环节,教材提供了检验解答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加法检验减法问题的正确性。例6是用减法解决“比多少”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教材提供了画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这些具体方法与策略的呈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了函数、统计、转化等数学思想。
教材在编排中,注重了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如练习二中的第3题,例2下面“做一做”中的第3题,练习三中的第2题,练习四中的第3题等,都体现了对函数思想的渗透。练习六中第8题让学生初步接触统计表。另外,在例6的编排中,体现了转化的思想与方法。在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基础上,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来解决,既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方法,又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单元目标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修订后的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学生对于算理的理解,突出体现在多种表征方式的相互转化上。布鲁纳认为,在人类的智慧生长期,有3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即动作表征、表象表征和符号表征①。Lesh 在布鲁纳表征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两种表征:口头语言征和现实情境表征②。有学者认为,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就要灵活地实现五种表征方之间的转化。基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等活动、进行“动作或图形表征”“口头语言表征”和“数学符号表征”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教学例1时,教师在提出“9+4=□”的问题后,可以先让学生月学具摆一摆,通过直观帮助学生思考并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的,进行口头语言表征;最后指导学生在算式下面注出口算过程图,进行数学符号表征。通通上述三种表征方式的转化,实现学生对算理的真正理解。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有效运用画图策略,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对“如何理解题目”有这样经典的阐述“未知量是什么 已知数据是什么 条件是否足以确定未知量 或者多余 或者矛盾 画一图,引人适当的符号。”③ 由此可见,画图既可以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认识外显出来,又以将现实情境抽象为数学模型,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并用图(表、符号或操作等)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通过图,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题目、还存在哪些问题、是否实现了从现实情境表征到图形表征的转化等。然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图形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解决,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解决的过程,实现图形表征到符号表征的转化。接着,可以让学生再次结合图,说明解答过程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实现符号表征到语言表征的转化。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回顾和反思,让学生感受画图策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十几减9 例1
口算 十几减8、7、6 例2、例3
20以内的 十几减5、4、3、2 例4
退位减法
解决问题 例5、例6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解决问题的教学,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逐步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计算分3个部分进行编排,即十几减 9,十几减 8、7、6 和十几减 5、4、3、2,其中十几减 8、7、6 又编排为十几减8和十几减 7、6两个例题,共4个例题。例1和例2的编排大致分为4个层次:第一,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成画图,为理解算理、形成算法积累感性经验;第三,将操作或画图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并用算式记录思考的过程;第四,通过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知道可以用“破十法“连减”“想加算减法”等多种方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3设计为“学生观鱼图”,通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列出有联系的两道减法算式,教材中呈现了用“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计算的过程。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又通过在一道加法算式面写出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使学生体会到“想加算减法”比较快捷,而且能同时计算出两道有联系的减法算式的结果。例4在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用“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 5、4、3、2 的式题,这一点在“做一做”中有着明显的体现。
在解决问题部分,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都是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两道例题的编排保持了一年级上册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编排特色,即突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明确问题—计划与解决一回顾与反思。其中。例5是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问题,需要选择有限的信息解决问题,并在“回顾与反思”环节提供了检验的方法。例6是用减法解决“比多少的问题,包括“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两种情况。
四、课时安排
第1课时……………………………十几减9
第2课时……………………………十几减8、7、6
第3课时……………………………十几减5、4、3、2
第4课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