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2课《苗岭的早晨》。【教材分析】《苗岭的早晨》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2课欣赏课,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由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苗族同名口笛曲改编而成乐曲以苗族飞歌特有的旋律音调为主要素材,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是整个小学段的中间阶段,对于音乐知识也处在萌芽的好奇阶段,对音乐课充满了兴趣,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和音乐表现活动,但是,音乐鉴赏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即要科学的引导,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的能力,同时课堂的耐心程度不高,容易激动,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感受旋律的优美、欢快的情绪、小提琴的音色特点表达的意境。(二)艺术表现能分析曲式结构,并能分辨乐曲三部分的音乐结构(三)创意实践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为乐曲伴奏(四)文化理解通过演唱歌曲,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音乐的认识和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激发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分析曲式结构和乐器所表现的意境(二)教学难点:1、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为乐曲伴奏【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激情导入教师:同学们,早晨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早晨都会做哪些事情?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作品,它的名字叫作《苗岭的早晨》。(书写板书《苗岭的早晨》)【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切入点,调动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自然巧妙的导入新课】二、师生互动,感受音乐教师:通过聆听音乐,说一说这首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这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那么小提琴大家熟悉吗?小提琴演奏出的声音给你怎样的感受?预设:回答教师:小提琴音色优美,干脆纯净,下面再次聆听音乐,感受这首作品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预设:回答问题教师: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由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苗族同名口笛曲改编而成乐曲以苗族飞歌特有的旋律音调为主要素材,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这首作品由几个部分组成?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全曲由三部分构成。接下来我们聆听第一部分,讨论这段音乐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第一部分是一个较长的引子,由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节奏自由、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飞歌旋律,把人们引人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的春色晨景之中下面我们跟琴哼唱第一乐段预设:哼唱教师:整体演绎第一部分预设:表现音乐教师:接下来我们聆听第二部分,讨论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什么不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播放音乐)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第二部分你听到了几个主题音乐?预设:回答问题教师:进入第二部分,乐曲转为快速,这部分由两个主题构成。聆听音乐,听听第一个主题的旋律和速度有什么特点?预设:回答问题教师:第一主题是从引子中发展面来的。小提琴吸收了二胡滑音和笛子花舌音等演奏手法,模拟百岛在晨曦中的网瞅鸣瞒,钢琴配合鸟鸣的回声,回荡相随,宛如山林晨曦中的百鸟在尽情欢唱。下面我们跟琴哼唱第一主题预设:哼唱教师:那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音乐,判断第一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呢?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通过聆听音乐我们知道,第一主题在音乐反复出现了三次,接下来我们聆听音乐,听听第二个主题的旋律和速度有什么特点?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在低音区奏出,旋律粗矿有力、带有劳动节奏特点,表现了人们劳动的场面。这个旋律由慢渐快,并在高音区以更快的速度重复,此起彼伏,互相呼应,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生活情景。随着音乐在不断加快的速度中达到高潮,夏然而止。下面我们用乐器为第一段伴奏预设:伴奏教师:下面我们整体表现第二部分预设:表现音乐教师:接下来我们聆听第三部分,讨论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什么不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第三部分,压缩再现了乐曲的第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前后呼应、再次重现了小鸟的旋律由高到低,叫声越来越弱,速度越来越慢,好像小鸟飞远了,山寨又恢复了平静,再现了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做声势动作。预设:表现音乐教师:整体欣赏预设:欣赏【教学建议:聆听第一部分,感受音乐安静、优美的情绪,初步分辨苗族音乐的特点。欣赏第二部分,指导学生演唱第一主题,可命名为欢歌主题,并演唱为主题填词的歌曲,以加强记忆。感受第二主题粗犷有力、带有劳动的节奏特点,可命名为劳动主题,随音乐做律动表示。完整欣赏,分辨乐曲的结构。课堂总结可通过问题进行反馈评价。如:哼唱飞歌主题;聆听儿首乐曲,分辨哪首具有苗族音乐特点等。】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教师:下面我们第一部分哼唱,第二部分第一主题哼唱,第二主题分别用乐器伴奏,第三部分声势动作、模拟演奏的方式表现作品(播放歌曲)预设:聆听音乐,边唱边自由律动(教师引导)【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作品增加学生对我国影视音乐代表作品的了解,并对影视音乐的特点和作用有所认识。激发学生对影视音乐的兴趣。】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飞歌》预设:欣赏视频教师:说说你的感受?预设:讨论【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歌曲,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音乐的认识和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激发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板书设计】《苗岭的早晨》小提琴独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同学们,早晨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早晨都会做哪些事情?《苗岭的早晨》通过聆听音乐,说一说这首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这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那么小提琴大家熟悉吗?小提琴演奏出的声音给你怎样的感受?小提琴音色优美,干脆纯净,下面再次聆听音乐,感受这首作品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由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苗族同名口笛曲改编而成乐曲以苗族飞歌特有的旋律音调为主要素材,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这首作品由几个部分组成?全曲由三部分构成。接下来我们聆听第一部分,讨论这段音乐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第一部分是一个较长的引子,由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节奏自由、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飞歌旋律,把人们引人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的春色晨景之中下面我们跟琴哼唱第一乐段整体演绎第一部分接下来我们聆听第二部分,讨论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什么不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第二部分你听到了几个主题音乐?进入第二部分,乐曲转为快速,这部分由两个主题构成。聆听音乐,听听第一个主题的旋律和速度有什么特点?第一主题是从引子中发展面来的。小提琴吸收了二胡滑音和笛子花舌音等演奏手法,模拟百岛在晨曦中的网瞅鸣瞒,钢琴配合鸟鸣的回声,回荡相随,宛如山林晨曦中的百鸟在尽情欢唱。下面我们跟琴哼唱第一主题那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音乐,判断第一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呢?通过聆听音乐我们知道,第一主题在音乐反复出现了三次,接下来我们聆听音乐,听听第二个主题的旋律和速度有什么特点?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在低音区奏出,旋律粗矿有力、带有劳动节奏特点,表现了人们劳动的场面。这个旋律由慢渐快,并在高音区以更快的速度重复,此起彼伏,互相呼应,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生活情景。随着音乐在不断加快的速度中达到高潮,夏然而止。下面我们用乐器为第一段伴奏下面我们整体表现第二部分接下来我们聆听第三部分,讨论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什么不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第三部分,压缩再现了乐曲的第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前后呼应、再次重现了小鸟的旋律由高到低,叫声越来越弱,速度越来越慢,好像小鸟飞远了,山寨又恢复了平静,再现了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做声势动作。整体欣赏下面我们第一部分哼唱,第二部分第一主题哼唱,第二主题分别用乐器伴奏,第三部分声势动作、模拟演奏的方式表现作品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说说你的感受?谢谢观看感谢您观看与支持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1403001.mp3 01403002.mp3 01403003.mp3 c09053d3efb3c2fdef69176515e7dc74.mp4 【2022新版课标】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苗岭的早晨》教案.doc 【2022新版课标】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苗岭的早晨》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