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3课《天山之春》。【教材分析】《天山之春》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3课欣赏课,《天山之春》原是乌斯满江和俞礼纯合作创作的一首热瓦普独奏曲,后由王范地改编成琵琶独奏曲,广为流传。乐曲为二部曲式结构,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小调式,由两个主题构成。【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是整个小学段的中间阶段,对于音乐知识也处在萌芽的好奇阶段,对音乐课充满了兴趣,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和音乐表现活动,但是,音乐鉴赏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即要科学的引导,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的能力,同时课堂的耐心程度不高,容易激动,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感受旋律的优美、欢快的情绪、琵琶的音色特点表达的意境。(二)艺术表现能用分析曲式结构,并能分辨乐曲的音乐结构(三)创意实践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为乐曲伴奏(四)文化理解通过演唱歌曲,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音乐的认识和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激发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够分析曲式结构,鉴赏音乐特点(二)教学难点:1、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为乐曲伴奏【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激情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他们都有哪些盛大的节日?预设:回答问题教师:在举行盛大的节日时,他们都会做些什么?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作品,它的名字叫作《天山之春》。(书写板书《天山之春》)【设计意图:以教师问题为切入点,调动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自然巧妙的导入新课】二、师生互动,感受音乐教师:聆听音乐,判断这首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这是一首琵琶独奏曲,那么小提琴大家熟悉吗?下面我们通过图片来欣赏一下琵琶预设:欣赏图片教师:欣赏完图片,大家说一说音乐中的琵琶演奏出的音色什么特点?预设:回答问题教师:琵琶是中国民族弹拨乐器,音色清脆,音城宽广,表现力非常丰富。那么同学们猜猜这首作品表现的是哪个民族的音乐风格?预设:回答问题教师:这首作品具有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通过聆听音乐,同学们说说这首作品表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作品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在手鼓的伴奏下,载歌载舞,欢庆春天的到来,《天山之春》原是乌斯满江和俞礼纯合作创作的一首热瓦普独奏曲,后由王范地改编成琵琶独奏曲,广为流传。再次聆听音乐,判断这首作品由几个部分组成?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乐曲为二部曲式结构,由两部分构成。接下来我们聆听第一部分,讨论这段音乐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第一部分你听到了几个主题音乐?预设:回答问题教师:第一部分你听到了两个主题音。下面我们聆听第一主题,听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边听音乐边律动,同时判断这段音乐的节拍是几几拍?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第一主题,四三拍,用长轮的方法奏出了具有浓郁维吾尔族民间音乐风格的、歌唱性的、舒展而宽广的主题,表现了天山的秀美风光。我们可以给这个主题音乐起个名字叫什么呢?预设:回答问题教师:我们可以把第一主题命名为《春天到来》下面我们跟琴哼唱第一主题预设:哼唱教师:下面我们聆听第二主题,听听这段音乐的、节奏情感有什么变化?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第二主题以第一主题为素材,改变了节奏,乐曲变得轻快活泼,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接着在属调上再现了第一主题,力度渐强,将情绪推向了一个小高潮。下面我们可以给这个主题音乐起个名字叫什么呢?预设:回答问题教师:我们可以把第二主题命名为《五彩的春天》下面我们利用声势动作为第二主题伴奏预设:表现音乐教师:接下来聆听第一部分音乐,听听主题一出现了几次?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第一部分是由主题一和主题二的边走构成的,第一主题重复了三遍,下面整体表现第一部分预设:表现音乐教师:接下来我们聆听第二部分,讨论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什么不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播放音乐)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经过一个简短的过渡,乐曲进入第二部分。乐曲转为大调式,情绪明朗,速度渐快,节拍由四三拍转为四二拍,舞蹈性的节奏、跳跃的旋律,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爽朗的性格。最后,音乐的速度逐渐加快,在由低向高音阶式的旋律进行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下面我们用乐器为第一段伴奏预设:伴奏教师:下面我们整体表现第二部分预设:表现音乐教师:整体欣赏预设:欣赏【教学建议:聆听音乐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分辨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具有哪个少数民族音乐风格。指导学生哼唱第一主题,感受乐曲优美情绪,并联想天山的美丽风光。聆听第二部分,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与第一部分第一主题形成对比。完整欣赏全曲,用不同的方式分辨音乐的结构。巩固对琵琶的认知:琵琶是中国民族弹拨乐器,音色清脆,音城宽广,表现力非常丰富。】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教师:下面我们第一部分第一主题哼唱,,第二主题声势动作,第二部乐器伴奏、模拟演奏的方式表现作品(播放歌曲)预设:聆听音乐,边唱边自由律动(教师引导)【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作品增加学生对我国影视音乐代表作品的了解,并对影视音乐的特点和作用有所认识。激发学生对影视音乐的兴趣。】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预设:欣赏视频教师:说说你的感受?预设:讨论【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歌曲,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音乐的认识和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激发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板书设计】《天山之春》琵琶独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他们都有哪些盛大的节日?在举行盛大的节日时,他们都会做些什么?作品《天山之春》聆听音乐,判断这首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这是一首琵琶独奏曲,那么小提琴大家熟悉吗?下面我们通过图片来欣赏一下琵琶欣赏完图片,大家说一说音乐中的琵琶演奏出的音色什么特点?琵琶是中国民族弹拨乐器,音色清脆,音城宽广,表现力非常丰富。那么同学们猜猜这首作品表现的是哪个民族的音乐风格?这首作品具有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通过聆听音乐,同学们说说这首作品表现了怎样的画面?作品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在手鼓的伴奏下,载歌载舞,欢庆春天的到来,《天山之春》原是乌斯满江和俞礼纯合作创作的一首热瓦普独奏曲,后由王范地改编成琵琶独奏曲,广为流传。再次聆听音乐,判断这首作品由几个部分组成?乐曲为二部曲式结构,由两部分构成。接下来我们聆听第一部分,讨论这段音乐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第一部分你听到了几个主题音乐?第一部分你听到了两个主题音。下面我们聆听第一主题,听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边听音乐边律动,同时判断这段音乐的节拍是几几拍?第一主题,四三拍,用长轮的方法奏出了具有浓郁维吾尔族民间音乐风格的、歌唱性的、舒展而宽广的主题,表现了天山的秀美风光。我们可以给这个主题音乐起个名字叫什么呢?我们可以把第一主题命名为《春天到来》下面我们跟琴哼唱第一主题下面我们聆听第二主题,听听这段音乐的、节奏情感有什么变化?第二主题以第一主题为素材,改变了节奏,乐曲变得轻快活泼,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接着在属调上再现了第一主题,力度渐强,将情绪推向了一个小高潮。下面我们可以给这个主题音乐起个名字叫什么呢?我们可以把第二主题命名为《五彩的春天》下面我们利用声势动作为第二主题伴奏接下来聆听第一部分音乐,听听主题一出现了几次?第一部分是由主题一和主题二的边走构成的,第一主题重复了三遍,下面整体表现第一部分接下来我们聆听第二部分,讨论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什么不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经过一个简短的过渡,乐曲进入第二部分。乐曲转为大调式,情绪明朗,速度渐快,节拍由四三拍转为四二拍,舞蹈性的节奏、跳跃的旋律,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爽朗的性格。最后,音乐的速度逐渐加快,在由低向高音阶式的旋律进行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下面我们用乐器为第一段伴奏下面我们整体表现第二部分整体欣赏下面我们第一部分第一主题哼唱,,第二主题声势动作,第二部乐器伴奏、模拟演奏的方式表现作品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说说你的感受?同学们,再见!感谢您观看与支持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1603001.mp3 01603002.mp3 48db13a02e54976987f738e3919c7b3a_6384.mp4 【2022新版课标】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天山之春》教案.doc 【2022新版课标】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天山之春》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