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中语文春晚中的作文素材:乡情乡味《如果要写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中语文春晚中的作文素材:乡情乡味《如果要写年》

资源简介

2024年高中语文春晚中的作文素材:乡情乡味《如果要写年》
【节目简介】
「年」,短短六笔,写下了神州大地所有人对家的期盼,更包含了年复一年的迎来送往,人们在一颗颗归心似箭中写下了「年」的一笔一画。
2024甲辰龙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邀请毛不易创作,以细腻入微的视角展现「年」的一步一景,凭借温暖入心的歌声触及每一位游子的内心深处。
毛不易以散文诗歌的笔触,描绘归途时对家乡的无尽想念,短短几分钟铺陈开来一幅新春团圆图,层层递进,情感丰富;在音色方面,突出了岁月暖暖的心安,夹杂着家人相伴的情绪起伏和空间场景的变化;在制作方面,配合歌词的意境,采用了柔和的前奏铺垫着轻松的氛围,娓娓道来「年」的美好。
这首歌的歌词也是很好的写作样本,如果你要写**,就不能只写**,而是要通过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场景来表现,这种写法叫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一种文学描写手法,即通过周围人物、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描写对象,这样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达到的表现效果。
《如果要写年》让「年」具象化,也让奔波的意义得到回答,再回首,还有瑞雪通明的老街、儿时袅袅的炊烟、一方屋檐下的眺望,还有那一句温暖入心的「好久不见」。
歌词欣赏:
(同学们过年了
我们一起把年写下来吧
我要写 我也要写
如果要写年
就不能只写年
要用眼睛 耳朵 用心
去感受每一个瞬间)
如果你要写年 就不能只写年
要写一场瑞雪落满通明的老街
写孩子的新装 老人的笑脸
将朴素祈愿藏进一副春联
写故乡飘满儿时的炊烟
唤回谁的童年
写灯笼映暖了不眠的夜
舍不得熄灭
(除夕夜月亮怎么不见了
原来被新年请去当灯笼了
红包是个跑步高手
从奶奶手上跑到我的手上
再从我的手上跑到妈妈那里)
如果你要写年 就不能只写年
要写站台上一双双期盼的眼
写母亲的眺望 游子的情切
写千里归途 向着一处团圆
写滚烫的手掌紧紧交叠
红了谁的眼圈
写重逢的瞬间相顾无言
读懂了思念
(杯子见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它们碰在一起发出了欢呼
过年 爸爸回来了
我冲上前紧紧地抱住他
对联学着我的样子
紧紧地抱住了我们的家)
写炉火热闹了一方屋檐
就像一个春天
写推杯换盏间不说挂牵
只说好久不见
写奔波的脚步在此刻暂歇
歇在彼此身边
写岁月 写告别
写新的起点
写一个明天
如果你要写年 就不能只写年
用眼睛 用耳朵 用心感受每个瞬间
【时评速递】
动人的旋律诉说亲情、爱情与友情,让暖意徐徐流淌。“母亲的眺望,游子的情切,千里归途,向着一处团圆。”歌手毛不易携手湖南会同粟裕希望小学田野诗班的孩子们带来歌咏《如果要写年》,纯真的童心、天马行空的想象,触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演唱者黄渤在歌曲《拼音》中,用自己的成长过程将受众带进岁月的长廊,唱出中国式的父子深情。任素汐低吟浅唱,一首《枕着光的她》唱出温柔缱绻的爱意,点亮相携一生的真情。欢乐吉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与全球欢度中国年 来源:人民网)
有一种感动叫“一起追梦”。“再就业男团合体圆梦春晚”,《像你这样的朋友》让人深深感慨相互扶持的美好;《如果要写年》带来希望小学田野诗班小朋友们的歌咏,童心童言沁润温情暖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以及飞行员、教师等50余位行业代表合唱《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又“燃”又“暖”,让“成长”成为时代强音。
(龙年春晚,舞台上下的我们都是主角 来源:央视新闻)
2024年总台春晚还把大山里“田野诗班”的孩子们请上舞台,观众从他们亲手创作的诗歌和“如果要写年,就不能只写年”的歌声中,感受到孩子们用眼睛、用耳朵、用情感描绘“年”的浓浓诗意。舞蹈《锦鲤》用悬空的曼妙舞姿,融合AI、XR等技术,为观众绘出一幅寓意吉祥、灵动婀娜的水下画卷;亦舞亦武的咏春拳、八卦掌,用刚劲有力的武术舞蹈,为观众带来力与美的享受。就连主持人也用朗朗上口的诗句串联起整台演出,可以说诗歌的文化意蕴为今年总台春晚带来了别样的气质。
(彰显诗意文化 营造团圆氛围——谈总台龙年春晚 来源:光明网)
  今年总台春晚的合唱节目《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作品创意的精髓在于创作与演绎的精妙结合。演员们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科研工作者、文物保护工作者等50多位各行各业的代表。春晚邀请他们站上舞台,与他们熟知的少儿节目主持人一起,唱起儿时那些动画片里的歌曲。在他们的演唱中,熟悉的旋律和形象与他们现在的职业身份串联起来,不仅仅是对个人成长的回望,更是对国家发展的礼赞。
  另一个受邀“出演自己”的组合是湖南怀化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女教师李柏霖和她的学生们,在歌咏《如果要写年》里进行情景表演。“杯子,见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它们碰在一起发出了欢呼。”孩子们用充满童趣的诗歌吟唱,从田野到舞台,时代的聚光灯映照着每一个闪光的面庞。
这两个节目很好地诠释了“开门办春晚”的理念,恰如其分的内容选材与难易得当的艺术品类高度适配,解决了非职业表演的观赏性问题。
(时代的要求 艺术的使然 来源:人民日报)
【名言金句】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汉书》)
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沈从文)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瘐信)
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灵澈)
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崔岱齐)
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
若干年来我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乡愁。(野夫)
悄立小桥人不识,一星如豆看多时。(黄景仁)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 朱德《寄南征诸将》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 — 马雅可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诗选》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驱车旧忆太行险,始知游子悲故乡。——孟郊《出门行》
故乡黯黯锁玄云,皓齿吴娃唱柳枝。——鲁迅《无题二首》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清猿断人肠,游子思故乡。——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欧阳修《送慧勤归余杭》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刘长卿《代边将有怀》
【人物特写】
李柏霖
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地处武陵山区,距离县城约6公里,这里有一所粟裕希望小学。学校很小,也很偏远,留守儿童占学生人数的一半,但这里的孩子却拥有充满诗意的童年。
李柏霖是一位笑起来眉眼弯弯的“95后”姑娘。2017年,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后,她怀揣对家乡的热爱,来到粟裕希望小学当语文老师。
李柏霖萌生了一个想法:这些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拥有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是天生的诗人。诗歌,也许能成为孩子们情绪的出口,情感的寄托。
“很多孩子变得眼里有光,心中有梦。”李柏霖说,孩子们通过诗歌来记录生活,表达自己,“诗歌对于大山里的孩子而言,就像一扇扇心门。叩开这扇门,你会看见他们多么爱这个世界。”
2022年11月20日,李柏霖和七位小诗人应邀以颁奖嘉宾的身份参加了鲁迅文艺奖颁奖晚会,在央视的舞台上展现了他们的诗和成长。
六年来,李柏霖指导孩子们创作了1600多首诗歌,在他们的心田播下了诗意和希望的种子。
田野上,长出诗歌梦想
刘 阳《人民日报》 2023年01月11日
不久后,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将迎来一个新身份——“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会同县工作站”。基地挂牌后,高校里的“大诗人”将来到这所小学,教这里的“小诗人”们写诗。
今年27岁的李柏霖是粟裕希望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几年来,她带着学生们写出了1400多首诗歌,让越来越多孩子爱上了诗歌和文学。
2017年,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的李柏霖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回到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当语文老师。粟裕希望小学有1300余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占了半数以上。
初来这里任教时,李柏霖发现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不大。不过,有一次她让孩子们仿写比喻句,一个孩子写下“棉花吐出了丰收”,“虽然这不是一个合格的答案,但‘吐’字用得太生动了,画面一下子就出来了。”李柏霖决定,用文学的方式把孩子们的童真展现出来。
一开始,李柏霖带着孩子们读教材里的儿童诗,然后进行仿写。可是她逐渐发现,学生如果一直仿写的话,就没有办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李柏霖开始想,怎么才能用诗歌打开孩子们的心灵?
于是,她设计了各种主题。比如主题是月亮,她就先介绍月亮的知识,让孩子们讲讲心中的月亮,再让他们自己创作。她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像头脑风暴,设定好一个词,比如春天,让孩子说出春天的特点。孩子们天马行空,经常迸发出有趣的想法,比如唱歌的蛐蛐、睡觉的桃花、散发出香气的桃子……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断地鼓励、启发、尝试,慢慢地,孩子们能从一句两句到一首一首地写出来了。
在这个基础上,李柏霖的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样。有时她会在空白的纸条上随手写上各种词语,让孩子们根据抽到的关键词造句、写诗。比如有一次抽到了“出走”“秋天”“野果子”,就有孩子写了一首《出走的野果子》:秋姑娘可喜欢野果子了,在她床头有各种野果子,它每天把野果子喂得饱饱的、胖胖的。后来秋姑娘走了,野果子也出走了,去寻找秋姑娘。
她努力将孩子们的优秀诗作推荐给报纸和期刊,近些年,陆续有孩子们的作品登上报纸杂志。她还为孩子们编辑了诗集《我们的诗》,有作品入选的孩子都感到自豪,孩子们的家长也感慨,没想到自家的孩子能写出如此美好的诗作。
未来,李柏霖打算继续带着孩子们去读去写,让文学更好地滋养他们,“我希望他们能够保持内心的坚定,用诗意的眼光看世界。我相信这是文学可以带给我们的。”
会同粟裕希望小学田野诗班
龙春名(粟裕希望小学六年级学生)
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遇见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语文老师——李柏霖,她竟然带着我们写诗!她告诉我们,万事万物皆可成诗,并不一定是越优美越繁琐就好,反而是越易于理解、越让人读起来有趣、越是表达真情实感的才是好诗。
我最喜欢的一首是《天空中的画》。我发呆的时候,看着天空中的云朵变换形状像在画画一样,可是云朵并没有蜡笔。然后天上就下起了雨,云朵流起了泪。我从中获得灵感写下了这首诗:“天空是一个想作画的画家,可最后他因为没有蜡笔而哭泣,他后来又得到了蜡笔就开心地在空中作画。”
粟李钰(粟裕希望小学六年级学生)
在2020年6月的一天,李柏霖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最难忘的一天》。我在这篇作文中写下:“月亮偷偷地跑进了我的心里。”就是这样一句话,让我喜欢上了写诗。
下课后,老师对我说:“你写的这句话挺有意思的,你能把他写成一首诗吗?”我当时就兴奋极了。但坐在课桌上,我却不知写什么好,望着窗外的蓝天,时不时会有一只鸟儿飞过……就写下一首“古诗”,高高兴兴地去拿给老师看。老师看完后对我说:“不是这种诗。”我一脸疑惑问道:“那要怎样写呢?”李老师便耐心地告诉我什么是儿童诗,怎么写才好。我慢慢摸索着,写下了《夜》这首诗:“月亮,偷偷地,偷偷地,跑进了我的眼睛。”
粟盈淇(粟裕希望小学五年级学生)
一年前,在填写参加少年宫活动报名表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新鲜玩意儿——“诗社”,我带着好奇参加了。
我写得最满意的诗歌是《偷偷长大》:“泥土怀抱里的种子,在慢慢长大。雨水亲吻着的花朵,在慢慢长大。而我,在爸爸不注意的时候,偷偷长大。”
写这首诗的时候,爸爸在外打工,一年只回来一次,所以我很想他,便写出了在爸爸不注意的时候偷偷长大。那时,是春天,我家前院的小花园,开了好多的花,还种下很多的花种,下雨了,雨水打在花上,花儿开心地露出了笑脸。于是,写出了另外两句话,泥土怀抱里的种子,在慢慢长大;雨水亲吻着的花朵,在慢慢长大。
毛不易——是歌手,也是诗人
可以写进作文的歌词:
脚踏着光阴走过一座座城池
有没有人会记得
记得他的名字
祈祷在下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我们又写完下一段往事
——《深夜一角》
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
唤醒我的向往,温柔了寒窗
于是可以回不回头的逆风飞翔
不怕心头有雨,眼底有霜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
守着我的善良,催着我成长
所以南北的路从此不再漫长,灵魂不再无处安放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支撑我的身体,厚重了肩膀
虽然从不相信所谓山答高水长
人生苦短何必念念不忘
——《消愁》
如果我在角落里遇见他
碰巧有风吹乱他的头发
我会慢慢靠近给他肩膀
分担他一路重重的绝望
如果我在角落里遇见他
碰巧有乌云遮住天空啊
我会伸出还温热的手掌
告诉他明天会有多晴朗
——《小王》
想起很久之前我们都忘了说
一叶曲折过后 又一道坎坷
走不出 看不破
山谷的薄雾吻着烟霞
枯叶之下 藏多少情话
划破天空的归鸟啊
它不问 你不答
——《一程山路》
一生太短 一瞬好长
我们哭着醒来 又哭着遗忘
——《无问》
日出又日落 深处再深处
一张小方桌 有一荤一素
一个身影从容地忙忙碌碌
一双手让这时光有了温度
——《一荤一素》
借一盏午夜街头 昏黄灯光
照亮那坎坷路上人影一双
借一寸三九天里 冽冽暖阳
融这茫茫人间刺骨凉
借一泓古老河水 九曲回肠
带着那摇晃烛火 漂往远方
借一段往日旋律 婉转悠扬
把这不能说的轻轻唱
——《借》
年味浓浓
同庆新春 共享年味
盛玉雷 人民日报评论 2024-02-10
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农历新年是龙年,龙在中华文化中有着勇敢奋进、活力无穷、吉祥如意等多重寓意,寄托着美好的愿景”“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勉励全国人民振奋龙马精神,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春节文化,是中国人民热爱生活的集中体现。芬芳馥郁的年味儿,是“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的喜庆,也是“从腊月二十三之后到年三十的日子里,每一天都不能够闲着”的忙碌;是“干鲜果品,生熟荤腥”的丰裕,也是“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的热闹。在作家生动的笔下,在孩童好奇的眼中,在无数人日常的生活里,细节或许千姿百态,情感始终相通相连。不管是万家灯火的相聚,还是山迢水远的思念,人在,心在,家就在,幸福就在。
春节驻留在中国人的记忆深处,也根植于中华文明的精神世界。写春联、剪窗花、舞龙狮的意趣,满是对福气、兴旺的希冀;办年货、团圆饭、压岁钱的期待,尽是表达平安、好运的心愿。一系列仪式感十足的年俗背后,是虔敬天地、善待万物,也是感恩生活、创造美好。在岁月长河的淘洗中,春节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亲情伦理、家国情怀的集合,凝聚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亿万人民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积淀着中华文化独具魅力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
文化是流动的活水,同样,年味儿自然也是变动不居、常过常新。不只是春晚的欢声笑语,还有贺岁档的人头攒动、博物馆里的摩肩接踵,不仅有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还有“试试手气”的惊喜、“扫个福字”的互动……今天的春节,纵然形式在变、场景在变,但是盛情不减、底蕴更厚,始终在守正创新中展现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涵养着中华儿女高度的文化自觉、深沉的文化自信、勇毅的文化担当。
世间美好是相通的,人的心灵是相通的。对情感的表达、对美好的追求,是人类共有、共通、同享的朴素情感。不久前,春节(农历新年)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将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有1/5的人口以不同的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民俗活动已经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高远理想、“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观念,必将通过欢度春节的方式得到更多认同,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价值理念必将更加深入人心。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春节的仪式习俗、浓厚氛围、深远涵义,内化为共通的情结,关联着彼此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感受亘古亘今的醇厚味道,体悟日新又新的文化长河,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