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理解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含义和原因,使学生认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制定这样的分配方式符合我国的当前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能够以公平公正的方式来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科学精神:正确辨析对待劳动的不同态度,懂得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公共参与:国家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劳动者要合法经营,依法致富。
【教学重点】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教学难点】
按劳分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收入分配制度如何完善?》。
思考:你从视频中得到哪些启示?
二、新课讲授
议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议学情境:
播放视频《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蹚出共富新路》。
展示材料:
为拓宽村民增收门路、搭建致富桥梁,2017年,谭策屯村成为全县首批农村土地合作社试点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通过干部带头、党员跟进、群众算账对比,全村七成村民入股合作社。2018年,村集体依托土地股份合作社投资200万元建设了集种植采摘、田园体验、村落民宿、滨水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园,当年年底合作社首次分红,每亩比以前增收200多元。2019年,全村690亩土地全部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后续又拿出部分土地发展西瓜、脱毒马铃薯种植,合作社亩均收益提升到1000余元。2020年,谭策屯村村集体实现收益41万元,社员年收益总计增加达到20余万元。
2020年,谭策屯村党支部抢抓济南物流外迁时机,成立谭策屯村经济股份合作社,盘活村中闲散地建设标准物流仓库,全村698名群众全部入社,入股筹集资金630万余元。2021年,一期12000平仓储库房项目已交付使用,与周边企业合作发展仓储、物流经济,当年实现经济收入216万元;二期5000吨冷库项目及8000平米仓储库房项目已建成,预计2022年底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0万元。
议学任务:谭策屯村实行了什么样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角度谈谈你对这种收入分配方式的看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为什么要进行分配?
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
2.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是什么:按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按劳分配:
(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形式:
①在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和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
③农村经济中的承包集体土地获得的收益。 (自己种)
注: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中,但是公有制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如国有企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4)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①必然性: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②重要性(意义):
A.有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B.它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议学情境:
小吕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每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小吕的妈妈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管理人员,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吕的叔叔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小吕是一家公司的员工,业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议学任务:小吕一家人获取收入体现了哪些分配方式?获取收入的途径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议学提示:
小吕爸爸的工资、奖金:按劳分配
小吕妈妈的工资:按管理要素
股票分红、存款和国债收益:按资本要素
小吕叔叔转让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按土地要素
经营农家乐:按劳动要素
小吕转让发明专利:按技术要素
获取收入的途径: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教师讲解:按生产要素分配
知识拓展: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有利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对数据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能激发人们开发和利用数据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③有利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有利于拓宽人们的收入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教师讲解:我国的居民收入的途径/来源
(1)收入来源多样化原因: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2)途径--主要途径:
①劳动性收入: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津贴和资金
②财产性收入: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动产+不动产)获得的收入,利息、租金。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2)途径--其它途径(P46相关链接):
①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如开小店/摆小摊/个体工商户
②转移性收入::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离退休金、养老金、失业救助、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教师讲解:正确看待劳动
(1)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2)要求:
①要弘扬劳动精神,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②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③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特别提醒:
(1)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3)按劳分配≠劳动性收入。劳动性收入中,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 还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
(4)不能认为“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5)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
议题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议学情境:
我们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
基尼系数等于 A/(A+B),经济学含义是用于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小于 0.2 时,显示居民收入分配过于平均,0.2—0.3 之间时较为平均,0.3—0.4 之间时比较合理,0.4—0.5 时差距过大,大于 0.5 时差距悬殊。
(国家统计局 2023.1)
为了扶持低收入群体,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增加对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首先,政府将确保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以确保他们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这包括提供充足的基本生活物资,如粮食、水、医疗和教育资源等。同时,国家还将通过加强社会福利政策,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相应的补贴和救助,以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为了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首先,国家将着重完善税收制度,以适当提高高收入群体的税负,并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这意味着高收入群体将承担更多的税务责任,从而减少收入差距,让更多人分享发展成果。
为了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发展。首先,国家将增加对教育领域的投入,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而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包括改善学校设施和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和培训,以及推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这些举措,国家将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议学任务:
(1)为什么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2)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原因: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2.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措施):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
(2)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制度保证)
(3)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4)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①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②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5)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人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人,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人。
(6)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知识小结: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知识拓展:区分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
1.初次分配:是指生产部门内部的分配。包括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相关措施: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靠市场)
2.再分配:是指通过政府调控而实现的分配过程,包括税收(个税/财产税)、社会保障(医保/养老/失业保险)、转移支付。相关措施:如提高个税起征点、最低生活保障。(靠政府)
3.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其主体是社会力量(靠自愿)
【课堂小结】
【易混易错】
1.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矫正: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矫正:技术要素参与分配,虽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但会扩大收入差距。
3.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
矫正: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
4.公有制领域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
矫正:公有制领域还可以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按要素分配。
5.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先经济增长,然后居民收入再增长。
矫正: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实战演练】
1.2023年8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这一举措有利于( )
①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②减轻部分中低收入者负担,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③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
④通过居民转移性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要( )
A.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构筑最后的防线
B.坚持劳动报酬提高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C.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D.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取缔过高收入
3.某村“两委”通过对接招商引资项目,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把所有土地确权、整合,采取集中和规模经营,实现分红最大化,从根本上保护了农民利益。这一做法有利于( )
①丰富按劳分配形式,实现同步富裕
②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③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现代化
④支持行业和地区建设,合理配置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人才是第一资源。为激励更多技能型人才脱颖而出,我国在坚持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基础上提出技能人才激励计划,建立和完善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激励机制,加大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力度。技能人才激励计划的合理性在于( )
①健全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可增强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②激励机制可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给链有效衔接
③评价机制体现对劳动的尊重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
④完善激励机制能够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年国家预算报告指出,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超10万亿元,达100625亿元,增长3.6%。此外,一次性安排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5000亿元。该举措有利于( )
A.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B.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C.通过再分配促进公平
D.通过初次分配提高效率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之称富者,在乎主民。”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雷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共同雷裕作出全面攀画、系统设计,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
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雷格的历史阶段。我们已经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雷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在《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作出部署: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天“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枢”,着力解决好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者、托助等民生问题,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依法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急及全体人民,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说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如何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推进共同富裕。
参考答案: CCDAC
6. ①推动共同富裕,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
②推动共同富裕,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着力解决好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
③推动共同富裕,还要注重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