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1 氮及其化合物(3)——硝酸 酸雨及其防治【学习目标】1、掌握硝酸的性质及应用。2、知道酸雨的成因及防治措施。3、掌握硝酸与金属、非金属反应的特点。4、掌握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相关计算▲▲▲预习案▲▲▲一、硝酸1、保存:保存浓硝酸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瓶,__________,放置于___________处。2、主要性质物理性质 色、态:__________味:__________,挥发性:__________,沸点:83℃。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与指示剂反应 稀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由________变成________,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________后________。与碱反应 (如NaOH)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如Na2O)与弱酸盐反应 (如CaCO3)不稳定性强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 与Cu 稀: 浓:与Al (稀)与Fe (稀) Fe少量: Fe过量: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与C与S与还原性物质 (如)钝化 常温下,铁、铝的表面被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用途 炸药、燃料、医药、硝化纤维、化肥等3、制备(1)实验室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工业①原理:写出各步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总结在制备硝酸的过程中,反应物中含氮物质的类别、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以及含氮物质发生反应的类型。序号 物质类别 氮的化合价 反应类型①②③④②工艺流程4、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3)叫做王水,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等溶解。二、酸雨及其防治1、酸雨:指 pH小于5.6 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其主要是含有硫酸和硝酸。2、SO2和NOx的主要来源(1)SO2:_________、_________和某些含硫的金属矿物的燃烧或冶炼;(2)NOx:主要来自汽车尾气。3、酸雨的形成、类型、危害及其防治(1)形成:(2)类型:①硫酸(燃煤)型②硝酸(燃油)型:由氮氧化物(NOx)引起。反应原理:3NO2+H2O===2HNO3+NO③混合型: .(3)危害酸雨能直接损伤农作物,破坏森林和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和电缆的腐蚀。(5)防治①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②研究煤的脱硫技术,改进燃烧技术,减少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③加强工厂废气的回收处理。④改进汽车尾气的处理技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等。⑤对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对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采取吸收、回收处理等措施。4、氮氧化物的其他危害(1)汽车尾气的处理:2xCO+2NOx 2xCO2+N2(2)破坏臭氧层:NO+O3→NO2+O ①NO2+O→NO+O2 ②①+②得:总反应:2O3===3O2▲▲▲探究案▲▲▲一、实验【5-8】如图所示,在橡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硝酸和稀硝酸,用橡胶塞塞住试管口,使铜丝与硝酸接触,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实验现象 浓HNO3:稀HNO3:化学方程式 浓HNO3:稀HNO3:实验结论NaOH的作用问:为什么溶液逐渐变为绿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硝酸的性质1、硝酸是无色液体,但久置的浓硝酸为什么会显黄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硝酸和金属的反应(1)足量的Cu中加入少量的浓硝酸,可能会发生什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停止后,如果在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硫酸会出现什么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浓硝酸、稀硝酸与Cu反应产物分别为NO2、NO,反应中稀硝酸化合价降低较多,说明稀硝酸氧化性比浓硝酸强,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定量的金属铜放入浓硝酸后,金属铜有剩余,推测产生的气体成分可能有哪些?再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金属铜还会继续溶解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1、金属与硝酸反应的一般规律(1)金属+浓硝酸→金属硝酸盐+NO2↑+H2O反应中,表现氧化性的HNO3占_____________,表现酸性的HNO3占_____________。(2)金属+浓硝酸→金属硝酸盐+NO↑+H2O反应中,表现氧化性的HNO3占_____________,表现酸性的HNO3占_____________。2、思维模型四、酸雨及其防治1、SO2、NOx的治理(1)SO2的消除方法①钙基固硫法 含义:将生石灰和含硫的煤混合燃烧,S转化为CaSO4。 反应原理: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 总反应:2CaO+2SO2+O22CaSO4。氨水脱硫法 含义:将SO2通过氨水并被氧化生成氮肥(NH4)2SO4。 反应原理:2NH3·H2O+SO2===(NH4)2SO3+H2O、2(NH4)2SO3+O2===2(NH4)2SO4。③碱液吸收法 SO2+2NaOH===Na2SO3+H2O。(2)NOx的消除①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n(NO2)≥n(NO)。②催化转化法 NON2:4NH3+6NO5N2+6H2O,NOx+CO―→N2+CO2:2NO+2CON2+2CO2。自纠自查1、硝酸可与Na2SO3反应生成SO2( )2、稀硝酸可溶解Fe(OH)2生成Fe(NO3)2和水( )3、碳、铜与浓硝酸反应时,浓硝酸只表现强氧化性( )4、在常温下Fe和Al在浓硫酸和浓硝酸中发生钝化,说明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与Fe和Al不反应( )5、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体积比为1∶3的混合物,其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6、空气中的SO2溶于水最终形成酸雨( )7、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厂和化肥厂的废气都含有氮氧化物( )8、安装煤炭燃烧过程的固硫装置主要是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 )9、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中含大量的CO2,从而使雨水的pH<5.6( )▲▲▲习题案▲▲▲1.对于硝酸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B.不易挥发C.有刺激性气味D.质量分数足够大时可形成发烟硝酸2.下列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向浓硝酸中投入铁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B.与金属反应时,稀硝酸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硝酸C.硝酸电离出的能被锌。铁等金属还原成D.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是+5价的N得电子3.同学们在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反应后的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说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不可行的是A.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B.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溶液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溶液颜色变化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将过量的粉加入稀中,充分反应后,滴入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将氧化为常温下,、放入浓中 无明显现象 、 在浓中发生钝化铝箔插入稀中 无现象 箔表面被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用玻璃棒蘸取浓点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红色 浓具有酸性5.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硫黄、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极”。这里的“焰消”指的是A. B.KCl C. D.6.现有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将其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9.6 g铜粉;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假设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正确的是A.原混合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B.OA段产生的是氢气C.BC段产生NOD.原混合溶液中H2SO4的浓度为1.25mol/L7.足量铜溶于一定量浓硝酸,产生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若与1.12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气体被水完全吸收。若向原所得溶液中加入2mol L-1H2SO4溶液100mL,则继续溶解的Cu的质量为A.6.4g B.9.6g C.19.2g D.24g8.铜和Al的合金2.3g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2.24L的NO2气体和168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生成的沉淀的最大质量为A.4.1275g B.4.255g C.8.51g D.9.62g9.酸雨是对降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雨水的统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SO2溶于水,最终形成酸雨B.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厂的废气中都含有氮氧化物C.工业废水任意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必须减少SO2的排放量,对燃料脱硫处理10.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对铜、铁与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对有关问题的解答。(1)甲组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铜与硝酸的反应。已知仪器A中盛有足量的一定浓度的硝酸,试管B中盛有3.2g铜。①在铜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所表现出的化学性质主要有 。②仪器C中收集的气体主要是 (填化学式)。③待试管B中的铜反应完全后,如果向B中液体里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g。(2)乙组同学对铁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他们用和含有的稀硝酸进行实验,若两种物质恰好反应都无剩余,且只被还原成NO,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和。①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的物质的量的取值范围是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②若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之比,则为 。11.将12.0g铜粉缓慢加入到50.0mL某浓度的浓硝酸中,随反应的进行,产生的和NO总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随铜粉加入量的变化如图。完成下列问题:(1)最终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2)反应中生成的和NO的体积之比为 。(3)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若使铜粉继续溶解,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A.稀硫酸 B.固体C.固体 D.固体参考答案【预习案】一、1、棕色细口 玻璃塞 冷暗2、无色液体 有刺激性气味 易挥发紫色 红色 红 褪色HNO3+NaOH===NaNO3+H2O 2HNO3+Na2O===2NaNO3+H2O2HNO3+CaCO3===Ca(NO3)2+CO2↑+H2O 4HNO34NO2↑+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Al+ 4HNO3(稀) ===Al(NO3)3+ NO↑+ 2H2OFe(少量)+4HNO3(稀)===Fe(NO3)3+NO↑+2H2O 3Fe(过量)+8HNO3(稀)===3Fe(NO3)2+2NO↑+4H2OC+4HNO3(浓)CO2↑+4NO2↑+2H2O S+6HNO3(浓)H2SO4+6 NO2↑+2H2O3+2H++===3+ 2NO↑+H2O浓HNO3 浓H2SO43、H2SO4(浓)+KNO3 HNO3↑+KHSO4 H2SO4(浓)+NaNO3 HNO3↑+NaHSO4N2+3H2 2NH3 4NH3+5O24NO+6H2O2NO+O2===2NO2 3NO2+H2O===2HNO3+NO序号 物质类别 氮的化合价 反应类型① 单质 0→-3 还原反应② 氢化物 -3→+2 氧化反应③ 氧化物 +2→+4 氧化反应④ 氧化物 +4→+5、+2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二、2、煤 石油【探究案】一、铜丝变细,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逐渐变绿。铜丝变细,开始产生少量无色气体,反应逐渐加快,气体在试管上部变为红棕色,溶液逐渐变蓝。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浓HNO3与金属铜反应生成NO2,稀HNO3与金属铜反应生成NO,浓HNO3的氧化性更强吸收产生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环境。NO2在溶液中达到饱和,NO2饱和溶液呈黄色,硝酸铜溶液呈蓝色,两者混合成绿色。二、1、HNO3分解产生的NO2溶于浓HNO3中。2、(1)最初: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随着反应进行,硝酸由浓变稀: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溶液中存在NO,它遇到H+后,会继续氧化铜,当然此时NO、H+的溶度较稀,故生成NO。3Cu+8H++2NO===3Cu2++2NO↑+4H2O(3)错,浓硝酸氧化性比稀硝酸强,浓HNO3反应更剧烈。(4)产生的气体可能是NO2和NO的混合气体。向有金属铜剩余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稀硫酸提供氢离子,与溶液中的NO会继续与铜反应。三、【自纠自查】× × × × √ √ √ × ×【习题案】1.【答案】B2.【答案】D3.【答案】A4.【答案】B5.【答案】A6.【答案】A7.【答案】B8.【答案】B9.【答案】C10.【答案】酸性和强氧化性;NO;4.9;;;11.【答案】0.150;2:1;8.00;A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