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大湾区高三联考作文“史铁生生病的经验”导写及范文四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广东省大湾区高三联考作文“史铁生生病的经验”导写及范文四篇

资源简介

2024届广东省大湾区高三联考作文“史铁生生病的经验”导写及范文四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一书中曾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这段话充满智慧,启迪人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史铁生话语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材料引用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一书的话语,可分为两层,总分结构,引号内第一句为第一层总括,后续三句为分述。总括句为经验规律的总结,分述句为具体表现。
这段材料是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一书中对生病经验的描述。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生病的感受和对健康时光的怀念。
首先,史铁生提到了他生病后的感受,即发烧让他意识到不发烧的日子是多么清爽,咳嗽让他体验到不咳嗽的嗓子是多么安详。这种描述表达了一种对比,即生病与健康的对比,突出了健康的可贵和舒适。
接着,史铁生又提到自己后来患上了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这更加让他怀恋起往日时光。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着对当前病痛的不满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段材料表达了一种对健康的渴望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展现了史铁生坚韧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它告诉我们,要珍惜当下,感恩拥有,并且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这段话充满智慧,启迪人生”应该有以下几个含义:
一是写出史铁生“懂得满足的智慧”:深悟“应对(面对)失去”与“懂得满足”的关系,在陷入困境坎坷带来的失去时,能平和处置,珍惜当下还拥有的,积极应对。
二是写出“对人生的启迪意义”:青年汲取史铁生智慧,明辨“应对(面对)失去”与“懂得满足”的关系,用“懂得满足”的智慧,积极应对人生中困境坎坷中自己的失去,同时要深悟当下自身所拥有的东西,并充分利用。
高分作文特征——
①有“懂得满足”内涵阐释;
②有“应对(面对)失去的困境”的智慧体现;
③有“懂得满足”和“应对(面对)失去的困境”关系阐释;
④思辨方面有突出亮点;
⑤多角度联系现实,阐述充分,论据具体丰富、运用恰切,分析严谨论理准确、事理分明,认识深刻;
⑥语言精准、流畅或有文采,结构严谨,文脉清晰。
【优秀范文】
1.满足会在失去后
一考生
在人们朴素的价值观中,获得会带来满足,而失去只会带来悲伤。从短期来看,这是一条真理;但当我们以更长远的视角看,不难发现,满足会在失去后。
首先,我们要明白,满足分为两类,一类是浅层的满足,这类满足通常发生在获得后内心产生的愉悦当中,比如得到了他人的夸奖,或收到了他人赠送的礼物。另一类则是深层的满足,而这类满足往往会出现在失去之后。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生病的经历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包括他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在身体尚健康之时不会想到“我要为了这一副健康的身体而满足”,但当人的身体一步步走向衰弱,健康不断远去,我们会产生两种矛盾的感受:一方面,我们为身体的恶化而悲伤;另一方面,我们为过去所拥有的健康以及身体尚在健康范畴内的部分感到满足。这种满足,就是我所说的深层的满足。
与浅层满足不同,深层满足从悲伤中诞生,它来源于时间的沉淀、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理所应当”定势思维的打破。
除非是真心不想要,没有人会在刚刚失去时就感到满足。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经验的增加,人们失去的越来越多,当失去达到某个阈值、产生质变,满足就会产生。就像一个学生,他小学时不会因为双休假而满足,初中时也只会因为少了一天假而悲伤,但当他升上高中,面对繁重的学业负担以及每周半天不到的假期,他反而会产生一种满足,一种“毕竟还有假期”的满足。
更进一步来看,这就是对“理所应当”定势思维的打破。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是每个人的天性,因为停留在舒适圈会获得一种令人愉悦的熟悉感和安全感,但久而久之,这种熟悉感和安全感会使人形成一种“理所应当”的心理定势。而当舒适圈被打破,熟悉感和安全感不断消失,人们被迫走向更大、更艰难的圈子,这时,深层的满足——对过去曾经拥有的熟悉感和安全感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尚还存在的熟悉感和安全感的珍惜,就会产生。
对于浅层的满足,人们的态度往往是多多益善,毕竟没有人不希望自己因收获满满而内心感到愉悦。但对于深层的满足,人们起初会感到排斥,但最终“被迫”接受,因为这种满足总归是从悲伤中诞生的。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从悲伤中来的满足也会化作你未来前进的动力,成为你心中一个小小的避风港,这样你才不会在更大的风暴来临时手足无措。
所以,让我们接纳深层的满足,让失去后产生的满足成为我们发光发热的薪柴。
2知足方能常乐,且行且珍惜
一考生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一书中曾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确实,有些东西只有在失去后才让我们意识到曾经拥有,进而懂得珍惜。依我之见,知足方能常乐,人生路上,愿我们且行且珍惜。
试问,有多少人肆意挥霍自己的青春,对前途完全置之不理,却在承受现实生活的残酷打压后方后悔欲绝?有多少人对身边的人毫不在意,只沉迷于自己的小天地,却在身边的人离去后怀念“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日子?有多少人每天啤酒槟榔不离口,却在生病后追悔莫及?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无非一个“贪”字。人们在将自己与他人对比时,往往忽视了自己所拥有的,而把自己所没有的那一部分放大,整日追逐,“不亦乐乎”。一旦贪欲被无限放大,对自己所拥有的生活就越不满足,越不重视;而当自己原本拥有的失去时,这座被贪欲越堆越高的“沙之塔”便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其实,这类问题的本质还是一个价值排序的问题。究竟什么更重要?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在追求心中向往时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依我之见,知足方能常乐,且行且珍惜。
什么是知足?顾名思义,懂得满足。贪婪固然是人之常情,但贪念也应该有个限度,永无止境的贪念就像一张铁网,只会将人越缠越紧,直至将人拽入泥潭。当然,知足不等于不上进,不等于无欲无求,而是保持内心的安定淡然,不被贪欲所裹挟。心怀向往当然要去追,但如果无法实现也不必气馁,对于现有的生活要安然处之。“孔乙己脱不下长衫”代表了当代青年人找工作时眼高手低的现状,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给青年人当头一棒。央视指出,年轻人不要眼高手低,无论城市或乡村,无论写字楼或建设工地,靠劳动创造的生活同样美好。这其实就是倡导知足。理想生活的风花雪月令人羡慕,但平凡生活的一花一木同样美好,我们要懂得知足。
什么是珍惜?如何珍惜?事实上,珍惜并不要求你付出多大的物质支出,更重要的是心。在拥有时不轻视,用心去感受拥有之物的美好。如果有些东西注定失去,那么就趁拥有时好好地感受它。
让我们以知足的心态,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吧!
3别让幸福只存在于回忆
一考生
在《病隙碎笔》中,史铁生谈到了一种普遍的心理:生病了,才知道健康的日子的可贵之处。在生活中,我们将其称为“身在福中不知福”。因而人们常常在回忆之中才能感受幸福。何其可悲!依我之见,我们应跳出这样的怪圈,充分感受当下的幸福快乐。
“身在福中不知福”,往往是因为没有适当的对比。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幸福是比较级”。的确,往往是在与他人、与过去的比较中,我们才能发觉自己当下的幸福。在与过去饥寒交迫、朝不虑夕的时代的比较中,我们发觉当下吃饱穿暖的可贵之处;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我们也总能找到一些“过人之处”。然而,“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我们常常不满于当下,对比也不总是能让我们欲念平静。因而我们总会像《渔夫与金鱼》中的老太婆,当了女王还想当海上的霸王,得陇望蜀,无法满足自己当下所得,最后回到原点,连拥有一个木盆的愿望都成为泡影。
当下的幸福让人愉悦,在回忆中才能感受的幸福却已变了味,只会让人感到无尽的酸与涩。古往今来,多少儿女在父母健在时不以为意,对父母漠不关心,直到父母离去时才翻然醒悟,追怀往昔,留下无尽的遗憾?而口口相传的童年美好,又有多少是长大成人后才被感知?我们总是看着前方,追逐“更好”,却忘了脚下的美好,到失去了才留下“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慨叹?然而幸福经不起时差,当下感知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别让幸福只存在于回忆,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知道,身边的一切,青春,时间,亲人,朋友,都不会理所应当地一直陪伴着我们,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时间会改变很多东西。当意识到一切美好都可能消失,我们就能更为深切地感受到它存在时的宝贵,并倍加珍惜。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鼓励安于现状,毫无上进心的“躺平”心理,而是建议每个人适时放慢脚步,感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不要让幸福从指缝中溜走,只留下回忆中的延迟感知与遗憾。
生活从来不缺少幸福与美好,幸福也从来不会只存在于回忆。让我们学会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感知幸福的心,珍惜当下,在看似平淡乏味而掀不起一丝风浪的当下,发现值得回味与怀念的幸福与美好吧!
4经历生死,所以懂得
一考生
看到奶奶在病床上插着氧气瓶微弱地呼吸,她消瘦的脸颊和花白的头发反复投影在我的脑海。坐在冰冷的铁椅上,我渐渐明白生命的渺小与无助,平淡的小确幸足以使我们满足。
我是一个抗压能力极差的人。那年我正备战中考。作为出身农村的小孩,我深知这次考试的重要性,它是让我去外面世界的唯一机会,至少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是毫无疑问的。我拼了命地读书,一次小小的退步甚至让我夜晚失眠,我常常因为成绩不理想而偷偷哭泣,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匮乏安全感,因为未来的不确定而迷惘无措……
写字台上暗黄的灯光氤氲在黑夜中然后没有了光亮,我消极地认为自己糟糕透了,没有一件事能让我开心。
花白的天花板,空荡的走廊和刺眼醒目的红色“急救”字样……奶奶的一场大病扰乱了我原本沉静压抑的生活,也真正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态度。
奶奶病后,家里忙得不可开交。爸爸从外地赶了回来,为了照顾我,医院、家里两头跑。我明显地感受到了他的疲惫,原本一个高大健硕的人被生活压弯了脊背。尤其一天夜晚,我心烦睡不着,趁着夜色摸了出来,却看见爸爸坐在椅子上偷偷流泪。顿时,一片酸涩涌上心头,我远远地看着他,一把矮椅衬得他好小好寂寞。
也许是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人的生命如此渺小,如此不起眼。我想到我不及格的体育成绩,这时似乎都算不上事了。在生老病死前,我们无法改变什么,我只能回忆起从前奶奶笑着给我摸背、爸爸和我拌嘴吵闹的情景。我有着健康的身体,完整的家庭,我其实很幸福。
奶奶病好之后,家里才算恢复正常。而我也顺利地通过中考,成绩不算突出,但好歹上了重点高中。不过现在看来,这些似乎都微不足道。当时重比泰山的事,回头再看,也如鸿毛般可一笔轻轻带过。
我仍像往常一样认真读书,不过我终于放下了功利心,更随和地看待我人生中的“起起落落”。学习之余,我陪奶奶唠唠嗑,饭后逗逗小狗,出门看看田里的油菜开没开花……这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小事,我现在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做。因为看过生命的脆弱与渺小,我更觉得生活中平凡的小确幸弥足珍贵;因为感受过痛苦与绝望,我才懂得生命如高悬的日月一般,有升亦有降。我牵起奶奶的手,田野吹来的风是自由,手心脉搏的跳动是生命。
高中之后,好多同学问我怎么变了这么多,你初中可是整天只会读书啊。我笑着回答她,因为经历过即将要失去的痛苦,我才发现我所拥有的足以令我满足,我才发现我身边都是让我开心的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