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心育课教学设计:会拐弯的毛毛虫(教学目标】1.知道人在思考的过程中会产生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时会干扰到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2.学会用多思考、跳出习惯的方法来打破思维定势。3.体会突破思维定势所带来的“豁然开朗”的心灵快感,激发多思考的兴趣。【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课前准备】制作PPT课件、课堂活动单。【教学过程】1.引入发课堂活动单,课堂活动单(1)和(2)分别发给不同的小组成员,教师要让两种活动单不同的小组分开坐,不能互相看对方的活动单。观察活动单上“神秘人物”的眼神和表情,猜猜他心里正在想什么。学生自由交流,结果大相径庭。教师:老师给大家看到的是同一个人,可为什么我们对他的评价差别那么大呢?揭示神秘人物的真相:其实有些同学看到的神秘人物下写了“名侦探”,而有的同学纸上写的却是“罪犯”。小结:照片下的提示影响到了我们,把我们的思维给框住了,使我们不由自主地顺着它的思路想下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势。那么思维定势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2.探究新知:毛毛虫的启示(1)课件出示毛毛虫的实验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并在花盆不远处撒了一些毛毛虫比较爱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爬。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约翰·法伯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他们比较爱吃的松叶,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就在于,毛毛虫总是习惯于坚持原来的习惯,不会改变自己,结果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2)了解思维定势对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教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思维定势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如果你是一条毛毛虫,你打算怎么做?为什么?学生交流。小结:学会灵活改变自己的思路,换一种思考方式,做一条“会拐弯的毛毛虫”。(出示课题)3.做一条“会拐弯的毛毛虫”过渡:做一条“会拐弯的毛毛虫”,要做好哪些事情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些问题。(1)多思考①出示一个圆,说说它可以是什么东西?②出示数字1~9,把这些数字分类。(奇偶数、声调、数字里是否含有圆、能否站稳、一笔写成/两笔写成……教师:做了这两个游戏,你觉得我们首先应该做到什么?(多思考,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过渡:丰富的思维可以让我们有很多办法来解决问题,但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2)跳出习惯①请用最快的速度告诉我这个字是什么颜色?(红色的“蓝”字)②广场上有一匹马,马头朝东站立着,后来又向左转了270度,请问,这时它的尾巴指向哪个方向?(向下)③什么老鼠有两条腿?(米老鼠)什么鸭子有两条腿?(所有的鸭子)④赛跑比赛,你超越了第二名,你是第几名?(还是第二名)⑤用双手捏住红领巾的两个头,谁能在不松开手的情况下把红领巾打个结?(先双手交叉抱胸,分别捏住绳子的两个头,然后把手抽出即可)教师:刚才的这些问题里大家为什么会遇到困难呢?(按照习惯在思考)所以我们要破除思维定势,必须试着跳出自己的习惯。4.总结教师:今天我们在思维训练营里丰富了自己的想法,锻炼了自己的反应,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一条“会拐弯的毛毛虫”,老师希望大家从今以后可以养成好习惯,让自己的思维更活跃。【教学建议】1.对于思维定势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引入环节中采用了观察“神秘人物”的游戏。教师准备的活动单分为两种,班级里一半学生拿到的活动单在人物照片下面印有“名侦探”,另一半则印有“罪犯”。学生在交流中表现出的差异非常明显,通过揭示真相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思维定势。如果通过这个心理实验的呈现,学生还是没有真正理解思维定势的意思,教师可以增加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辅助说明。2.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来思考如何破除思维定势:多思考和跳出习惯。这里的活动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看见一个圆可以想象它是什么?”和“数字1~9的分类”两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要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随后以几个容易产生思维定势的题目来让学生解答,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不停询问学生:你觉得这个问题的思维定势在哪里?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当思维停滞时,不妨突破常理去思考。3.在课程的最后,还可增加实践运用的环节,教师可根据情况,设计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多思考和跳出习惯两种方法来突破思维定势,以此巩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下面的两个问题仅供参考:(1)如果学校组织旧书义卖会,你会怎样让自己的书更受欢迎呢?(促销、装饰书等)(2)怎样把你的书推销给不爱看书的同学?(买书可作礼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